《河南省信阳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南省信阳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科研人员提取出真核细胞中的RNA 后,将其作为探针与基因组DNA 进行分子杂交,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以下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突起的环状结构是DNA 或 RNA 分子B不完全杂交的原因是DNA 中存在非基因片段C科研人员提取的RNA 经过了剪接加工过程D RNA 经逆转录后再做分子杂交,不会出现突起【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的基因都是由能够编码蛋白质的编码区和具有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区组成;真核细胞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
2、的,分为外显子: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和内含子: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详解】A、真核生物RNA 与基因组DNA 杂交后,突起的是基因中的内含子片段,是DNA 而非 RNA,A 错误;B、RNA 是基因转录出来的,没有配对的部分也是基因DNA 中的内含子片段,而不是非基因片段,B 错误;C、转录出来的RNA 经过剪接加工,切除了内含子对应的RNA 片段,C正确;D、RNA 逆转录形成的cDNA 也没有内含子,与基因组DNA 杂交仍然会出现突起,D 错误。故选 C。2每逢冬季来临,流感总是如约而至。流感病毒H1N1 侵入人体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M。下列有关抗体 M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抗体
3、M 与 H1N1 结合后,可抑制H1N1 的繁殖B抗体 M 由浆细胞产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由抗体M 发挥免疫效应的方式属于体液免疫D H1N1 再次侵入机体会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M【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再由T 细胞呈递给B 细胞;(2)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
4、给T 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 细胞,同时T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 T 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抗体与H1N1 病毒结合后,可抑制H1N1 病毒的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A 正确;B、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由浆细胞分泌产生,B正确;C、由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D、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识别抗原,H1N1 再次侵入机体,刺激的是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M,D 错误。故选 D。3下列实验材料、用具的改变,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小的是()A用健那绿试剂代替甲基绿染色观察D
5、NA 的分布B大蒜根尖代替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C蒸馏水代替层析液进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答案】B【解析】【分析】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2、植物根尖分生区可以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3、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和种群密度;4、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详解】A、健那绿是染线粒体的活性染料,不能代替甲基绿用于观察DNA 在细胞中分布,A 错误;B、
6、大蒜根尖和洋葱根尖分生区都可以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B正确;C、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蒸馏水不能代替层析液进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C错误;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和种群密度,D 错误。故选 B。4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B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C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永冻土将融化,北方干燥地区将会变湿润D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控制出生率【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A 正确;B、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B 正确;C、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永冻土将融化,北方干燥地区将会进一步干旱,C
7、 错误;D、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控制出生率,D 正确。故选 C。5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先分离出单个细胞,然后再进行培养和筛选。这样做的目的是()A为了避免微生物污染B保证获得细胞的遗传背景相同C为了使细胞周期一致D保证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答案】B【解析】【分析】将已免疫的小鼠的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至少要进行两次筛选,一次是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另一次是通过专一抗体检测筛选出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详解】由于小鼠生活过程中存在多种抗原感染,所以小鼠体内存在多种B淋巴细胞,从小鼠体内获取的经过免疫的 B 淋巴细胞与骨
8、髓瘤细胞融合,会形成多种杂交瘤细胞,同时也存在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细胞的融合体,将这些细胞放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但这些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多种,为了筛选到能产生单一抗体的细胞群,可将上述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由于每个小孔内只有一个杂交瘤细胞,所以可筛选到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两次筛选的目的是保证获得细胞的遗传背景相同。筛选的目的不是避免微生物污染,也不是使细胞周期一致和保证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 B。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同时含有这两类物质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B同一生
9、物个体内不同形态的细胞中蛋白质不同,核酸相同C蛋白质的合成只发生在细胞质中,核酸的合成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酸的参与,核酸的合成也需要蛋白质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有机物的种类、元素组成及功能如下表:糖类单糖、二糖、多糖C、H、O 供能(淀粉、糖原、葡萄糖等)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细胞识别(糖蛋白)组成细胞壁(纤维素)脂质脂肪C、H、O 供能(贮备能源)保护和保温磷脂(类脂)C、H、O、N、P 组成生物膜固醇C、H、O 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蛋白质单纯蛋白(如胰岛素)C、H、O、N、S(Fe、Cu、P、Mo)组成细胞和生物体 调节代谢(激素)催化
10、化学反应(酶)运输、免疫、识别等结合蛋白(如糖蛋白)核酸DNA C、H、O、N、P 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控制生物性状 催化化学反应(RNA类酶)RNA【详解】A、中心体只含蛋白质,没有核酸,A 错误;B、同一生物个体内不同形态的细胞中DNA 相同,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B 错误;C、核酸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C错误;D、蛋白质的合成需要RNA等参与,核酸的合成也需要酶的参与,D 正确。故选 D。7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
11、。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B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C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伤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D有些刚被救出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水盐平衡调节、内环境稳态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由题意可知,有些幸存者的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说明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移开重物后肌肉大量释放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导致其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稳态失调,因此在移开重物前,应先
12、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A、D 正确;被困在缺少水的恶劣环境中,导致幸存者机体内环境中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促使下丘脑合成并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B 正确;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遇难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有毒物质不能随尿排出,血浆渗透压过高所致,不是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C错误。82017 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获得了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该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3、()A“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中中”和“华华”体内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C克隆猴体内衰老的细胞因体积减小而导致其物质运输功能增强D克隆猴体内的细胞癌变后其细胞膜两侧分布的糖蛋白数量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体细胞克隆技术即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胚胎,最终发育为个体。【详解】A、动物体细胞克隆能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 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B 正确;C、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的物质运输功能
14、降低,C错误;D、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在细胞膜内侧没有糖蛋白分布,D 错误。故选 B。9某实验小组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探究二者对棉花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单独施用NAA 或 KT均能使棉花主根长度及侧根数增加BNAA 能一定程度地消除根的顶端优势,而KT能增强根的顶端优势CNAA 能抑制主根生长,KT 能促进主根生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D一定浓度的NAA 对 KT 促进侧根数增加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施加试剂的种类,因变量是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甲乙组对比来看,NAA
15、能抑制主根生长,甲丙组对比来看,KT能促进主根生长;乙、丁组对比可知,一定浓度的KT对 NAA 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详解】A、对比甲、乙、丙柱形图可知,NAA 和 KT对主根和侧根的生长效应不同,其中NAA 促进侧根的生长,抑制主根的生长,而KT则相反,A 错误;B、对比甲和乙柱形图可知,NAA 促进侧根的生长,能一定程度地消除根的顶端忧势,对比甲和丙柱形图可知,KT促进主根的生长,抑制侧根生长,说明KT 能增强根的顶端优势,B 正确;C、本实验没有不同浓度的KT和 NAA 作对比,不能证明KT和 NAA 浓度变化对主根生长的影响,C错误;D、乙、丁组对比可知,一定浓度的KT对
16、NAA 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对棉花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柱形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10健康人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而终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原尿中的葡萄糖是被肾小管上皮细胞主动重吸收的,而葡萄糖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不消耗ATP。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 B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受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数量的限制C葡萄糖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动力来自葡萄糖的浓度差D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
17、顺浓度梯度进行的【答案】D【解析】原尿中的葡萄糖是被肾小管上皮细胞主动重吸收的,据此可知: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A 正确;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主动运输,受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数量的限制,B正确;由题意“葡萄糖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不消耗ATP”可知,葡萄糖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是被动运输,动力来自葡萄糖的浓度差,C正确;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D 错误。11F基因可以编码一条肽链(包含55 个氨基酸),该基因发生缺失突变后,其对应的mRNA 减少了一个CUA碱基序列,翻译出的肽链含54 个氨基酸。下列说法
18、正确的是()A在突变基因表达时,翻译过程中最多用到54 种氨基酸BF基因突变后,嘧啶核苷酸在该基因中比例不变CF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相同D突变前后所编码的两条肽链中,最多只有一个氨基酸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的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内因:DNA 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2、转录是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 mRNA 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 来运转氨基酸。3、DNA 复制过程有A-T,C-G,T-A,G-C的配对方式,基
19、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有A-U,C-G,T-A,G-C的配对方式,翻译过程有A-U,U-A,C-G,G-C配对方式。【详解】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20 种,所以,在突变基因表达时,翻译过程中最多用到20 种氨基酸,A 错误;B、F基因突变后,使mRNA 减少了一个CUA碱基序列,根据碱基互补原则,因而参与基因复制的嘧啶核苷酸数量减少,但由于嘌呤和嘧啶配对,均为50%,突变前后此比例不会发生变化,故嘧啶核苷酸在该基因中比例不变,B 正确;C、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有A-U,C-G,T-A,G-C的配对方式,翻译过程有A-U,U-A,C-G,G-C配对方式,所以,F基因转录和翻
20、译的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错误;D、根据题干:F基因编码含55 个氨基酸的一条肽链,由于mRNA 只减少了一个CUA碱基序列,仍编码一条 54 个氨基酸的肽链;如果减少的三个碱基对应某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一条肽链,只少了 1 个氨基酸,其余均相同;如果减少发生在两个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内,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有 2 个氨基酸不同,D 错误。故选 B。12秀丽隐杆线虫的ced3、ced4 基因发生突变失活后,原先应该凋亡的131 个细胞依然存活;ced9 基因突变会导致所有细胞在胚胎期死亡,无法得到成虫。据此推测不合理的是()A ced3、ced4 基因是 131
21、个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基因Bced9 基因在线虫发育过程中抑制细胞凋亡Cced3、ced4 基因在线虫发育过程中促进细胞凋亡D ced9 基因直接抑制ced3、ced4 基因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C、秀丽隐杆线虫的ced3、ced4 基因发生突变失活后,原先应该凋亡的131 个细胞依然存活,说明 ced3、ced4 基因是 131 个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基因,在线虫发育过程中会促进细胞凋亡,AC 正确;B、ced9 基因突变会导致所有细胞在胚胎期死亡,说明 ced9 基因在线虫发育过程中抑制细胞凋亡,B 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不能获得ced9 基因的作用是直接抑制ced3、ce
22、d4 基因表达的信息,D 错误。故选 D。13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浅滩,是生产力(有机物积累量)最高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红树、桐花树、海桑等是红树林的主要植物,腹足动物、蟹类、双壳类等底栖生物多样性高,生物量极其丰富。相手蟹栖息于红树林冠层,主要以新鲜树叶为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红树等植物和底栖动物构成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光照、水和温度等因素与红树林高生产力特性密切相关C底栖动物可加速红树凋落物的降解,促进能量循环利用D相手蟹属于次级消费者,不能同化摄食树叶的全部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1、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
23、级递减。【详解】A、群落是指一个地方的所有生物的集合,而不是只有植物和动物,A 错误;B、光照、水和温度等因素影响红树林的生活情况,与红树林高生产力特性密切相关,B 正确;C、能量不能循环,C 错误;D、相手蟹栖息于红树林冠层,主要以新鲜树叶为食,所以是初级消费者,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生态学的基本知识,识记教材内容即可。14下列关于细胞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吸收传递转换光能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膜上B大肠杆菌拟核的基因成对分布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线粒体含有DNA、RNA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内质网中的酶均能催化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答案】C【解析
24、】【分析】蓝藻属于原核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存在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中含有DNA、RNA 和核糖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识记细胞的结构和相关化合物的功能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蓝藻为原核细胞,不具有叶绿体,A 错误;B、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其拟核中的基因成单存在,不具有染色体,B错误;C、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含有少量DNA,能够转录合成RNA,C正确;D、内质网不仅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也参与脂质的合成,由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因而内质网中的酶不是都能催化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D 错误。故选 C。15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在石头的不同距离处,调
25、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蜥蜴活动的地点距离石头越近,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小B距离石头的远近是影响该群落的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C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可以循环利用D牧草地石头的存在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离石头越远,蜥蜴的食物越充足,但个体数量反而越少,原因在于其失去了躲避场所,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增大。石头保护了蜥蜴,蜥蜴捕食蝗虫,蝗虫以植物为食,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详
26、解】A、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离石头越近,个体数量增多,原因在于其有了躲避场所,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减小,A 正确;B、通过图中数据可知,石头保护了蜥蜴,蜥蜴捕食蝗虫,蝗虫以植物为食,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B 正确;C、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正确;D、牧草地石头的存在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数量较多,两者之间的竞争增强,D 错误。故选 D。1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才能遗传给下一代B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原核生物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
27、因导入受体细胞并表达,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无法培育出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答案】D【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互换,从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
28、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发生在植物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通过组织培养遗传给下一代,A 错误;B、原核生物中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如R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C、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表达,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D、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无法培育出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可通过基因重组的原理培育出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D 正确。故选 D。17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
29、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答案】C【解析】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 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 错误。【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
30、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18如图 表示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甲乙丙丁表示代谢产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乳酸发酵时,阶段可表示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还原为乳酸B乙醇发酵时,甲、丙、丁可能分别代表乙醛、CO2、乙醇C 阶段能产生 H,阶段不能产生ATP D 阶段为糖酵解,阶段为柠檬酸循环【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细胞呼吸是否有氧气参与,我们把细胞呼吸分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需氧呼吸是细胞呼吸主要方式,包括糖酵解、柠
31、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厌氧呼吸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发生的,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一样,为糖酵解(C6H1206+2NAD+2ADP+2Pi 2 丙酮酸+2NADH+2H+2ATP)。第二阶段中,丙酮酸在不同的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最常见的产物是乙醇或乳酸。乙醇发酵中乙醇的来源和乳酸发酵一样,来自丙酮酸。乙醇发酵的第二阶段的反应式为2 丙酮酸+2NADH+2H+2C H3CH2OH+2CO2。【详解】A、乳酸发酵时,阶段可表示丙酮酸被还原氢还原为乳酸,A 错误;B、表示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表示厌氧呼吸第一阶段,表示厌氧呼吸第二阶段,因此甲、乙、丙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NAD
32、H+H+(H)、ATP,甲、乙、丁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NADH+H+(H)、CH3CH2OH 及 CO2,因此甲、丙、丁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ATP、CH3CH2OH 及 CO2,B错误;C、阶段为葡萄糖产生丙酮酸的过程,能产生H,阶段为 2丙酮酸+2NADH+2H+2CH3CH2OH+2CO2,不能产生ATP,C正确;D、柠檬酸循环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乙醇发酵没有柠檬酸循环,阶段为丙酮酸的还原,D 错误。故选 C。19下列有关教材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和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线粒体时,需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B盐酸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观察DNA 和 R
33、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作用相同C向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D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水的作用原理相近【答案】D【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
34、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线粒体时,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健那绿染液,A 错误;B、盐酸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是解离,而在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而使染色剂容易进入,B 错误;C、向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C 错误;D、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利用了渗透作用的原理,实验的结果都是吸水或失水造成的,D 正确。故选 D。20水毛茛属于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中
35、或潮湿的岸边,裸露在空气中的叶片轮廓近半圆形或扇状半圆形,沉浸在水中的叶片近丝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株水毛茛两种形态叶片中的核酸相同B同一株水毛茛两种形态叶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两者基因表达完全不相同C同一株水毛茛叶片形态出现差异是植株长期适应水上和水下两种不同环境的结果D裸露在空气中叶片和沉浸在水中叶片的形态分别由细胞核基因,细胞质基因控制【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水毛茛在空气和水中的叶形不同为材料,主要考查对表现型、基因型概念的理解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表现型的含义以及表现型与基因型、环境间的关系.它们的关系如下: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子。【详解】A、同
36、一株水毛茛两种形态叶片中的DNA 相同,RNA 不同,A 错误;B、同一株水毛茛两种形态叶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两者基因表达不完全相同,B 错误;C、同一株水毛茛叶片形态出现差异是植株长期适应水上和水下两种不同环境的结果,C正确;D、裸露在空气中叶片和沉浸在水中叶片的形态属于同一性状,由相同基因控制,D 错误。故选 C。21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则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B染色单体和核DNA 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染色体和核DNA 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均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染色体组数加倍的时期,可发生着丝
37、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出现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
38、存在同源染色体,A 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此时细胞中染色单体和DNA 数目相等,B 正确;C、染色体和DNA 数目相等的时期,即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 分子,说明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组数加倍,此时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22下图是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中的物质释放到 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神经递质和其受体的化学本
39、质都是蛋白质C若刺激A 点,图 B 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反向的偏转D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左侧为神经元细胞的胞体,分别为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图右侧为突触结构,分别为线粒体、高尔基体、突触小泡、突触间隙。【详解】A、突触小泡中的物质释放到 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A 错误;B、神经递质受体的化学本质一定是蛋白质,但神经递质不一定是蛋白质,B错误;C、若刺激A 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兴奋会先后传过电流表的右侧和左侧,所以图 B 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反向的偏转,C正确;D、由于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要利用
40、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同时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时通过主动运输将钠离子排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 错误。故选 C。23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 4 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根据杂交结果可知,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至少受对等位基因的控制。A 2 对B4 对C3 对D6 对【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
41、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若子代红花占3/4,说明 F1含一对等位基因,其它各对基因为显性纯合,若子代红花占3/43/4=9/16,说明 F1含两对等位基因,其它各对基因为显性纯合,以此类推,根据乙 丙和甲 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81+175)=(3/4)4,可推知F1含有 4 对等位基因。【详解】根据上述遗传图解可知,乙 丙和甲 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81+175)=81 256=(3/4)4,根据 n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3/4)n,可判断这两
42、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到4 对等位基因,即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至少受4 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所以 B 正确,ACD错误。故选 B。24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液泡B植物细胞中有核糖体,但不一定有溶酶体C用盐腌制莴苣笋一段时间后容器内的水呈绿色,此现象与液泡有关D马铃薯中有质体,最好避光保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线粒体需要染色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有些液泡也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A 错误;B、溶酶体存在于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核糖体在所有细胞中均有分布,B正确;C、腌制莴苣笋时流出的水呈绿色,水的渗透与液泡有关,
43、C 正确;D、质体分白色和有色体,马铃薯中所含白色体是贮存脂质和淀粉的,存在于不见光的细胞中,最好避光保存,D 正确。故选 A。【点睛】熟记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蛔虫在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结构是线粒体内膜B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即使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也不能判断是死细胞C细胞内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D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释放CO2量/吸收 O2量的值将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1、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2、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可以判定细胞死活,前提
44、是那个细胞必须要有细胞壁,比如植物细胞。3、ATP含量少,在体内可以分解,也可以迅速合成,供给生命活动的能量。4、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吸收O2,释放 CO2,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详解】A、蛔虫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内,没有线粒体,A 错误;B、质壁分离是植物的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发生分离,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有可能是动物细胞,所以不能判断细胞死活,B 正确;C、能量不能循环,C 错误;D、人体细胞无氧呼吸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所以细胞释放CO2量/吸收 O2量的值将不变,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壁分离实验以及呼吸作用的知识,理解质壁分离的条件,易错点是D 项动物细胞无氧呼
45、吸的过程。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某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将屋后荒山开垦成果林,将屋前洼地改造成鱼塘,并在山中放养土鸡和野猪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土鸡羽毛颜色多种多样,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2)对于有害生物如田鼠,人们可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其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指_。(3)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鳙鱼 乌鳢。鳙鱼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_两部分
46、。(4)荒山、洼地经过改造成为果林、鱼塘,塘泥可作为肥料,畜禽粪便可进入沼气池。有人认为这些措施能促进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这种认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答案】基因多样性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鳙鱼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乌鳢粪便中的能量不正确。因为物质循环发生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
47、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1)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故土鸡羽毛颜色的多种多样,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2)环境容纳量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对于有害生物如田鼠,人们可通过改变其生存条件(如改种田鼠无法取食的植被类型,或释放田鼠的天敌)以降低其环境容纳
48、量。(3)在食物链,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鳙鱼 乌鳢中,因为每一营养级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都来自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故鳙鱼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鳙鱼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乌鳢粪便中的能量两部分。(4)人们将荒山、洼地经过改造成为果林、鱼塘,塘泥可作为肥料,畜禽粪便进入沼气池等措施并不能促进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因为物质循环发生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单向流动的,不是循环的,而上述措施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点睛】熟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会运用物质循环的概念正确分析最后一问,并能辨析生态
49、农业的优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7为探究细胞分裂素(CTK)对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光照和CO2浓度适宜条件下,研究者对四组相同状况的番茄幼苗进行如下操作,实验结果见表格。回答下列问题。A 组:25,叶面喷洒适量蒸馏水;B 组:25,叶面喷洒一定浓度的等量CTK溶液;C 组:10,叶面喷洒等量的蒸馏水;D 组:_。组别叶绿素(mg?g-1)光合速率(CO2/umol?m-2?s-1)气孔导度(mmol?m-2?s-1)A 18.69 9.19 0.153 B 20.17 12.58 0.168 C 10.74 2.75 0.053 D 12.01 4.03 0.064(1)本实
50、验中的自变量是_,D 组的操作是 _。(2)分析表格数据,C组比 A 组净光合速率低的原因是:_,光反应减弱;_,暗反应减弱;此外,还有低温降低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CTK对光合作用受低温胁迫的影响具有延缓作用。在早春时节,为了缓解大棚番茄幼苗受低温胁迫的影响;在番茄生长过程中,为了延缓叶片衰老增加光合作用时间,请你根据本实验结果提出一条措施来解决这一实践问题_。【答案】温度、有无喷洒CTK 10,叶面喷洒一定浓度的等量CTK溶液低温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吸收转化光能减少低温导致气孔导度降低,CO2供应减少为幼苗或番茄叶片喷洒适量适宜浓度的CTK溶液【解析】【分析】本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