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西省上饶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押题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材料的选取与处理以及检测试剂的选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黑藻叶片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时,叶绿体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B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中,可选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C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实验中,均要使用CuSO4溶液且作用相同D在探究酵母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情况【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高中生物
2、课本上的基础实验,包括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探究酵母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回忆这些实验的选材、处理、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与结论等,据此答题。【详解】A、在运用黑藻叶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可以通过绿色部分(即原生质层)的变化观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此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 错误;B、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中,蔗糖不管是否发生水解都不能使碘液变蓝,因此不可选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而应该选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B 错误;C、在检
3、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实验中,均要使用CuSO4溶液,但作用不相同,前者CuSO4与 NaOH 反应生成Cu(OH)2,Cu(OH)2可与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而后者Cu2+在碱性条件下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紫红色络合物,C错误;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有氧条件下酵母菌产生CO2的速率较快,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所需时间短,无氧条件下产生CO2的速率较慢,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所需时间长,因此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情况,D 正确。故选 D。2在“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活动中,加入
4、反应小室的物质或试剂如下表所示。含有过氧化氢酶的滤纸片2 片2 片2 片2 片缓冲液(pH 值)1 5 2 5 35 4 5 3%的 H2O2溶液2mL 2mL 2mL 2mL 收集气体体积51 分钟1 分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采用一套反应装置依次操作,也可用四套装置B滤纸片用新鲜的鸡肝匀浆浸泡,也可用马铃薯匀浆C先加入pH 缓冲液浸没滤纸片,然后加入H2O2溶液D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收集气体,可直接读取气体体积【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很多,pH、温度和各种化合物等都能影响酶的作用,酶通常在一定pH 范围内才起作用,而且在某一pH 值下作用最强,过氧化氢酶在动物的肝脏细胞和
5、血细胞中含量很高,温度也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酶促反应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此温度以上或以下酶活性均要下降,这是因为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其一,酶所催化的反应都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其二,酶分子本身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热变性,温度升得越高,酶变性的速率也越快,升到一定温度,酶将完全失去活性,这两个作用叠加在一起,便使得酶所催化的反应表现出最适温度。【详解】A、实验采用一套反应装置依次操作,也可用四套装置,要求实验前将装置冲洗干净,A 正确;B、鸡肝匀浆和马铃薯匀浆中都含有过氧化氢酶,故滤纸片用新鲜的鸡肝匀浆浸泡,也可用马铃薯匀浆,B正确;C、先在反
6、应小室上侧内壁贴上滤纸片,然后小心加入pH 缓冲液 1 毫升,然后再加入2 毫升 3%H2O2溶液,切勿使上述混合液接触到贴在内壁上的滤纸片,C错误;D、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好处是可以直接读取气体体积,D 正确。故选 C。3某研究小组以健康的橄榄幼苗为实验材料,移栽前用外源生长素吲哚丁酸(IBA)对橄榄幼苗根系进行浸泡处理,所使用的生长素浸泡液浓度分别为100mol/L、300mol/L、500mol/L,每组处理时间分别为 1h、3h、5h、CK组培养液未加生长素,栽培45d 后取样测定橄榄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有生长素溶液的浓度
7、及处理时间BCK组没有用生长素处理,幼苗因缺乏生长素不生长C实验结果表明幼苗地上部与根系对生长素反应不同D根据上述指标无法确定橄榄幼苗移栽的最佳处理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对植株地上部来说,浓度为100 mol/L和 300 mol/L的 IBA 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地上部鲜重呈先升后降趋势,而浓度为500 mol/L的 IBA 处理,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对地下部根系来说,浓度为100 mol/L和 300 mol/L的 IBA 处理,地下部鲜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详解】A、据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有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及处理时间,A 正确;B、CK组没有用外源生
8、长素处理,但幼苗自身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其地上部和根系生长,B错误;C、由图可知,对植株地上部来说,浓度为100 mol/L和 300 mol/L的 IBA 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地上部鲜重呈先升后降趋势,而浓度为500 mol/L的 IBA 处理,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对地下部根系来说,浓度为100 mol/L和 300 mol/L的 IBA 处理,地下部鲜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说明橄榄幼苗地上部与根系对外源生长素反应不同,C正确;D、橄榄幼苗生长的各个指标对不同外源生长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存在不同反应,不同组合处理的幼苗生长效果无法通过单一或少数指标全面反映,D 正确。故选 B
9、。4据报道,我国确诊一名输入性裂谷热(RVF)患者。RVF是由裂谷热病毒(RVFV)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遗传物质是RNA。下列关于RVFV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B核酸由5 种碱基和8 种核苷酸组成C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RVF是由裂谷热病毒(RVFV)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遗传物质是RNA,RN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详解】A、RVFV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但是能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A 错误;B、RVF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 4 种碱基和4 中核苷
10、酸组成,B 错误;C、RVFV病毒结构简单,只由核酸与蛋白质构成的,不含有核糖体,C错误;D、RVFV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而单独生存,D 正确。故选 D。【定位】病毒的相关知识【点睛】病毒相关知识整合图解(1)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2)病毒代谢特点寄生:病毒缺乏细胞所具有的酶系统和能量,只能在活细胞内生存增殖,如用活鸡胚培养H7N9型禽流感病毒;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时,应先用含有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寄主细胞,再用寄主细胞培养病毒。5近年来研究表明,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DEL蛋白的降解,DEL阻止 SPL蛋白发挥作用,SPL直接激活 SOC编码基因的
11、转录,而SOC蛋白的存在是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据此,可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赤霉素能催化DEL蛋白分解B赤霉素不利于SPL蛋白发挥作用CDEL间接抑制SOC编码基因的转录D DEL是开花的激活因子【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DEL蛋白的降解,DEL阻止 SPL蛋白发挥作用,SPL直接激活 SOC编码基因的转录,而SOC蛋白的存在是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故DEL蛋白能抑制开花,而赤霉素和 SPL蛋白及 SOC蛋白均能促进开花。【详解】赤霉素是植物激素,能促进DEL蛋白分解,但是没有催化功能,A 错误;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DEL蛋白的降解,DEL阻止
12、SPL蛋白发挥作用,故赤霉素有利于SPL蛋白发挥作用,B 错误;DEL阻止 SPL蛋白发挥作用,SPL直接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转录,故DEL间接抑制SOC编码基因的转录,C正确;SOC蛋白的存在是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而DEL蛋白能抑制开花,D错误。6细胞毒素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下图是特异性杀死肿瘤细胞的过程,图中抗体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Taq 酶B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增加了细胞毒素的杀伤力C细胞毒素具有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D溶酶体破裂导致其中的蛋白酶及其它水解
13、酶释放,加速了肿瘤细胞凋亡【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抗体上带有细胞毒素,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把细胞毒素一并带进靶细胞,引起靶细胞溶酶体膜的破裂,最后导致细胞凋亡。【详解】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不需要使用Taq 酶,A 错误;B、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增加了细胞毒素的定向性,细胞毒素的杀伤力并未改变,B错误;C、细胞毒素杀伤肿瘤细胞没有特异性,能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C 错误;D、溶酶体破裂使其中的蛋白酶等多种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加速肿瘤细胞凋亡,D 正确。故选 D。7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部分家庭中,父母正常
14、但有患该病的孩子;另外,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夜盲症的叙述,错误的是()A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患者婚配,生一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2 C因长期缺乏维生素A 而患的夜盲症属于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D可运用基因诊断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父母正常的家庭中有患该病的孩子”,由此可以确定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因此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遗传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正确;B、女性携
15、带者与男性患者婚配,生一个正常女孩儿的概率为1/21/2=1/4,B错误;C、长期缺乏维生素A 而患的夜盲症属于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运用基因诊断技术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D 正确。故选 B。8生物膜上常附着某物质或结构以适应其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质网和核膜的外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的加工B颤藻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C叶绿体基粒上含少量DNA,有利于携带遗传信息D蛙的成熟红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H的氧化【答案】D【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
16、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
17、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多肽链的加工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进行,A 错误;B、颤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光合色素分布于光合作用片层上,B错误;C、叶绿体基质中含少量DNA,有利于携带遗传信息,C错误;D、需氧呼吸中H的彻底氧化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需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D正确。故选 D。9下
18、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既可以在叶绿体内发生,也可以在线粒体内发生B氢键既可以在线粒体内形成,也可以在线粒体内断裂C高能磷酸键既可以在类囊体上形成,也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D磷酸二酯键既可以存在于DNA 分子中,也可以存在于RNA 分子中【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均是半自主细胞器,含有少量的DNA、RNA 和核糖体,可进行DNA 复制和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详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内都含有DNA 和核糖体,都能完成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A 正确;B、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可发生 DNA 复制,DNA 复制过程中会发生氢键的断裂和氢键的形成,B 正确;C、AD
19、P 合成 ATP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形成。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会产生ATP,而暗反应阶段不会产生ATP,故高能磷酸键可以在类囊体上形成在,不会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C错误;D、DNA 和 RNA 分子中相邻两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进行连接,D 正确。故选 C。10某细菌产生的InIc 蛋白可以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 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利于细菌在人类细胞间快速转移,使人类患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InIc 蛋白和 Tuba 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C该细菌能在人细胞间快速转移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有关D该菌与人类细胞结构相似,都具有有双层膜的细胞核【
20、答案】C【解析】【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细胞,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主要是DNA,A 错误;B、细菌无内质网,InIC 蛋白无须内质网的加工,B 错误;C、该细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 正确;D、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D 错误。故选 C。【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原核生物结构和细胞膜功能,并且从题干中获取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1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尔基体在细胞运输“货物”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B用32P标记高尔基体,被标记的物质可以是DNA 和磷脂C高尔基
21、体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实现了细胞各结构上的紧密联系D兔睾丸细胞的高尔基体能合成性激索,这与柳树细胞内高尔基体的功能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 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据此答题。【详解】A、高尔基体接受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又形成“囊泡”给细胞膜,在细胞运输“货物”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A 正确;B、高尔基体中无DNA,不能用32P标
22、记到 DNA,B 错误;C、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实现了细胞各结构上的紧密联系,C 错误;D、性激素在滑面内质网中合成,D 错误。故选 A。12如表表示某研究组在相同条件下对几种芦苇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该酶参与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酶活性/molCO2(mgRuBPCase h)-1酶含量/mgpr (gfrw)-1叶片 CO2固定量/molCO2(g frw)-1水生芦苇0.912 7.67 7.001 沙生芦苇0.780 7.57 5.675 盐化草甸芦苇0.879 5.14 4.518 A据表可知水生芦苇的表观光合速率最大B1,5-二磷
23、酸核酮糖羧化酶催化产物的元素组成是C、H、O C若沙生芦苇的酶含量下降,则短时间内RuBP含量会下降D盐化草甸芦苇光合速率比沙生芦苇低的主要原因与水生芦苇光合速率比沙生芦苇高的主要原因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叶片二氧化碳的固定量表示真正光合速率大小,此题不清楚呼吸作用速率,无法判断表观光合速率;若沙生芦苇的酶含量下降,则短时间内RuBP的消耗量会减少,其含量会上升;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酶的活性和含量都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其中沙生芦苇的酶含量和水生芦苇的酶含量无显著差异,但酶活性比水生芦苇低,所以水生芦苇光合速率高的原因主要是酶活性高。盐化草甸芦苇的酶活性和沙生芦苇的酶活性差距不大,但酶含量比
24、沙生芦苇明显低,所以盐化草甸芦苇光合速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酶含量低。【详解】A、叶片二氧化碳的固定量表示真正光合速率大小,此题不清楚呼吸作用速率,无法判断表观光合速率,A错误;B、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催化的产物是三碳酸,其元素组成是C、H、O、P,B错误;C、若沙生芦苇的酶含量下降,则短时间内RuBP的消耗量会减少,其含量会上升,C 错误;D、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酶的活性和含量都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其中沙生芦苇的酶含量和水生芦苇的酶含量无显著差异,但酶活性比水生芦苇低,所以水生芦苇光合速率高的原因主要是酶活性高。盐化草甸芦苇的酶活性和沙生芦苇的酶活性差距不大,但酶含量比沙生芦苇明显低,所以盐化草
25、甸芦苇光合速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酶含量低,D 正确。故选 D。1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反应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暗反应只能在黑暗中进行B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暗反应只能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C影响光反应的外界因素仅有光照强度,影响暗反应的外界因素只是CO2浓度D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暗反应需要不止一种酶的催化【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详解】A、光反应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而暗反应在有光条件下和黑暗中都可以进行,A 错误;B、绿色植物细胞的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26、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而蓝藻等原核细胞的光合作用在细胞质中进行,B 错误;C、影响光反应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影响暗反应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和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还有水、无机盐离子等,C错误;D、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暗反应需要多种酶的催化,D 正确。故选 D。【点睛】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色素、酶等。14土壤内含有松散的颗粒,有利于微生物和小动物的生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供给绿色植物利用C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日光灯制作诱虫器
27、来进行收集D为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选用样方法,并随机取样【答案】A【解析】【分析】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绿色植物利用,但其分解释放的能量不能供给绿色植物利用;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在进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详解】A、土壤中既有分解者也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B、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绿色植物利用,但其分解释放的能量除了满足自身生命活动需要,其余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绿色植物无法利用这部分能量,B错误;C、利用
28、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C错误;D、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错误。故选 A。15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距离的增大,蝗虫的种群密度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小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在该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物质都可以循环利用【答案
29、】A【解析】【分析】由柱形图和曲线图可知,以石头为中心,距离石头的距离远近不同,蜥蜴数量、蝗虫数量、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植物的数量不同,距石头的远近引起的不同生物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由曲线可知,距离石头越远,蝗虫数量越多,禾本科植物减少,非禾本科植物大量减少,种群密度下降,植物之间的竞争降低。【详解】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加大,蜥蜴数量减少,蝗虫数量增多,而非禾草植物明显降低,故说明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降低,A 正确;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利于躲避天敌,
30、被天敌插食的风险就越大,B 错误;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不同,生物分布也不同,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错误;物质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不是各种生物之间的物质都是循环的,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结合图示分析出得到“距离石头的距离远近不同,蜥蜴数量、蝗虫数量、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植物的数量的变化”。其中分析选项时应注意一些易错点: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别;物质循环的范围等等。16下图所示为某种多倍体的培育过程,下列有关这一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物种 a 和物种 b 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B杂种植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来
31、自不同物种,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C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既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也发生了基因重组D图示杂种植物的形成,说明物种a 和物种 b 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多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A 错误;杂种植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但可能含同源染色体,例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三倍体西瓜,B 错误;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有性杂交、染色体加倍,因此既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也发生了基因重组,C正确;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
32、离,图示杂种植物是不育的,说明物种a 和物种 b 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 错误。17某实验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对棉花主根长度及单株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NAA 和 KT都是植物自身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B乙、丙分别与甲组比较,说明NAA 抑制主根生长和侧根发生,KT则相反C丙、丁组与甲组比较,可以说明KT对侧根的发生具有两重性D甲、乙、丁组比较,说明KT能增强 NAA 对侧根生长的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施加试剂的种类,因变量是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甲乙组对比来看,NAA 能
33、抑制主根生长,甲丙组对比来看,KT能促进主根生长;乙、丁组对比可知,一定浓度的KT对 NAA 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详解】A、激动素是一种内源的细胞分裂素,NAA 是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A 错误;B、乙、丙分别于甲组比较,说明NAA 抑制主根生长和促进侧根发生,KT 则相反,B 错误;C、丙组的实验结果与甲组比较,可以说明KT对侧根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而丁组的实验结果与甲组比较,可以说明NAA 和 KT共同对侧根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C 错误;D、甲、乙、丁组实验结果比较,说明KT 能增强 NAA 对侧根生长的促进作用,D 正确。故选 D。18在实验室里的一个果蝇种群中,10
34、%的果蝇体色为黑色,体色为棕色的果蝇中纯合子占 1/3。该果蜗种群中黑色基因的频率为A 10%B20%C40%D 60%【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要求考生能根据题意确定种群内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再根据公式计算出a 的基因频率=aa 的基因型频率+Aa 的基因型频率x1/2。根据题意可知,果蝇体色中棕色(A)对黑色(a)为显性,10%的果蝇体色为黑色(aa),体色为棕色的果蝇中纯合子(AA)占 1/3,则种群中AA 占(1-10%)x1/3=30%,Aa 占(1-10%)2/3=60%,因此该果蝇种群中黑色基因(a)的频率为10%+6
35、0%1/2=40%,C正确,ABD 错误。【点睛】解题思路点拨:关于常染色体上种群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可借助于下列公式进行:1)某种基因型频率=某种基因型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x100%。2)种群中A 的基因频率=AA 基因型频率+Aa 的基因型频率1/2,a 的基因频率=aa 基因型频率+Aa 的基因型频率 1/2。19早在 19 世纪末有医生发现,癌症患者术后意外感染酿脓链球菌,其免疫功能增强、存活时间延长,从而开启了“癌症免疫疗法”的大门。“癌症免疫疗法”是指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癌细胞的疗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B癌症免
36、疫疗法通过改变癌细胞的遗传信息来达到治疗目的C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癌细胞使其裂解死亡D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疗法的靶点是正常免疫细胞,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让免疫细胞去杀死癌症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一般可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3 个阶段。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反应阶段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效应T 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详解】A、由题意可知,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A 正确;B、癌症免疫疗法通过
37、直接杀死癌细胞来达到治疗目的,B 错误;C、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导致发生自身免疫而攻击癌细胞,C错误;D、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20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
38、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而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揭示了细胞和生物的统一性。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详解】A、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A 错误;B、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B 错误;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C正确;D、细胞
39、学说只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未揭示生物的多样性,D 错误。故选 C。【点睛】熟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的基础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21某生物黑色素的产生需要如下图所示的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三对基因均表现为完全显性。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B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可以合成黑色素D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物质乙的占3/16【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黑色素合成的过程中,受到 a、B、C三个基因的控制,所以基因与性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40、,A 错误;图中的a、B、C三个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性状的,B错误;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时,a 基因不能表达,酶 无法合成,所以无法合成黑色素,C错误;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自交子代中含物质乙的基因型是aaB_的比例是(1/4)(3/4)=3/16,D 正确,所以选D。22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进行下表的实验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步骤试管 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 加入缓冲液 加入酚类底物实验的颜色后A 不作处理2mL 2mL 褐色B 加入蛋白酶,10 分钟2mL 2mL 无色C 加入三氯乙
41、酸(强酸),10 分钟2mL 2mL 无色A加入酚类底物的量均为2mL 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B试管 B 实验后的溶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结果呈现紫色C试管 A、B对照,不能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试管 B、C实验后的颜色均为无色的原因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
42、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详解】A、加入酚类底物的量均为2mL 的目的是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A 错误;B、试管 B 中的蛋白酶把酚氧化酶水解了,所以溶液呈无色,但是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存在于B试管中,故实验后的溶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结果呈现紫色,B正确;C、试管 A、B对照,能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错误;D、试管 B、C 实验后的颜色均为无色的原因不相同的,B试管是因为酚氧化酶被水解成氨基酸或者小分子肽,而 C试管三氯乙酸使酚氧化酶变性失活,D 错误。故选 B。23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
43、ATP水解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的水解酶活性会发生改变C核膜上的核孔对物质进出细胞核没有选择性D线粒体外膜上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催化水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不同生物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是由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详解】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存在着催化ATP合成的酶,A 错误;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的水解酶活性会发生改变,B 正确;C、核膜上的核孔对物质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如RNA 可以通过,而DNA 不可以,C错误;D、有氧呼吸
44、第三阶段合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因此线粒体内膜上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催化水的合成,D 错误。故选 B。24下表各选项是针对图甲、乙、丙、丁之间关系的判断,其中有误的是()选项甲乙丙丁A 噬菌体蓝藻细菌原核生物B 核糖体细胞核细胞质真核细胞结构C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物质跨膜运输方式D 苯丙酮尿症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人类遗传病A A BB CC D D【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甲、乙、丙、丁之间的关系图,其中丁包含了丙和乙,丙又包含了甲,回忆生物的分类、细胞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人类遗传病的种类等知识点,结合选项分析答题。【详解】A、噬菌体(甲)是病毒,没有细胞结
45、构,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A错误;B、真核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细胞质中有核糖体,B正确;C、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D、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D 正确。故选 A。25某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用 3 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分别标记该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的A、a、B 基因,再检测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的荧光标记。已知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异常,检测到分裂进行到 时期的三个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结果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时期的细胞中可出现3 种颜
46、色的 6 个荧光位点B若 时期发生过片段交换,则 时期的某个细胞中可能出现3 种颜色的4 个荧光位点C 时期的细胞中荧光素的种类有1、2、3 三种可能D 时期的细胞中Y染色体的个数有0、1、2 三种可能【答案】C【解析】【分析】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图中黑色柱子为染色单体,只有它的数量会变为0。白色柱子为染色体,横条纹柱子为DNA。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的细胞(次级精母细胞)。表示精细胞。A、a
47、为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常染色体)。B 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减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详解】A、用 3 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分别标记该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的A、a、B 基因,时期的细胞经过了DNA的复制,因此可出现3 种颜色的6 个荧光位点,A 正确;B、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染色体减半,若 时期发生过片段交换(如同源染色体的A 和 a之间交换),结果为 A、a 在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若该条染色体和B所在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进入同一细胞,则 时期的某个细胞中可能出现3 种颜色的4 个荧光位点,B 正确;C、正常情况下(不考虑交叉互换),时期的细胞
48、基因型为AXB、aY 或 AY、aXB,假设减I 中期 A 与 XB位于同一极,若减I 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或 AXBY、a,若减II 后期一对染色体未分开,则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A、aY或 AAXB、XB、aY或 AXB、aYY、a 或AXB、aaY、Y,荧光素的种类有0、1、2 三种可能,若减I 中期 A 与 Y位于同一极,也只有0、1、2 三种可能,因此C错误;D、正常的精细胞中应该有1 条 Y染色体或1 条 X 染色体(0 条 Y染色体),据题干可知,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异常,可能两条Y染色体进入一个细胞,因此 时期
49、的细胞中Y染色体的个数有0、1、2 三种可能,D 正确。故选 C。【点睛】熟悉减数分裂及DNA 的复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 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以下是关于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1)在图 1 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 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
50、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推测 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检测到,在使用TTX后突触前膜处的Ca2+内流逐渐减弱,由此推测“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者利用图1 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实验材料:BAPTA 是一种 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实验过程及结果: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