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T-WCRA0001—2018).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8313877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9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T-WCRA0001—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T-WCRA0001—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T-WCRA0001—201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T-WCRA0001—2018).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T/WCRA 0001-2018 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 Low-carbon Construction Guide for(Primary and Secondary)School 2018-09-01 发布 2018-09-01 实施 T T/WCRAWCRA 武汉碳减排协会武汉碳减排协会 发发 布布 武 汉 碳 减 排 协 会 团 体 标 准 ICS 13.020.10 P 83 目录目录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2 4.1 总则.2 4.2 基本要求.2 4.3 管理职责.2 4.4 建立制度文件.3 5 基础设施.3 5.1 建筑.

2、3 5.2 照明.3 5.3 设备和设施.3 6 人员低碳能力和行为.4 6.1 教职工能力要求.4 6.2 进修与成长.4 6.3 日常低碳行为的培养.4 7 低碳教育.4 7.1 低碳教学的实施.4 7.2 低碳课题和实践活动的设置和实施.4 8 能源与资源投入.5 8.1 能源投入.5 8.2 资源投入.5 8.3 采购.5 9 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置.5 9.1 有害垃圾.5 9.2 厨余垃圾.5 9.3 可回收物.5 9.4 其他垃圾.5 10 生态环境.5 10.1 一般要求.5 10.2 生态环境自查.5 10.3 生态环境的维护与管理.5 1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6 12

3、绩效.6 12.1 一般要求.6 12.2 绩效考核计分标准.6 13 持续改进.6 附录 A.7(规范性附录).7 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绩效考核评分方法.7 附录 B.9 (规范性附录).9 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相关指标计算准则.9 前言 为了推进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十三五”规划和武汉市低碳城市试点中积极开展校园低碳试点创建工作,促进中小学德育教育,提高教师低碳教学能力,培养学生低碳意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参考了国家标准 GB/T 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总结了国内外生态、绿色和低碳学校建设经验,结合湖北省学校(中小学)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本标准按照 GB/T 1

4、.12009 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武汉市碳减排协会提出。本校准由武汉市碳减排协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认武汉华中创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硚口区发改委、硚口区教育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立武 陈卫斌 陈远新 靳远涛 郑学军 詹文萍 宋建华 翁仕文 曹斌 赵光洁 郑文红 王成 刘可 吴中波 吴霞 黄剑 吴薇 倪伟 李培造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本标准全文推荐执行。1 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 1 1 范围范围 本标准为建设低碳学校(中小学)提供了用于提升其低碳目标的要求。本标准可供以系统的方式实施低碳行动的学校使用。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

5、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7793 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 19095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GB/T 24001-2016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9149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 50099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ISO 14064-1 温室气体 第一部分 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 公共建筑运营企业

6、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武汉市餐厨废弃物收运与处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公共机构绿色节能节水技术产品目录 武汉市民用建筑能耗限额指南 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3.1 体系 system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3.2 管理体系 management system 学校(中小学)用于建立方针、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关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GB/T 19000-2016,术语和定义 3.5.3 3.3 低碳 low carbon 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包括减少或防止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增加温室气体清除。3.4 低碳管理体系 low carbo

7、n management system 有意愿低碳和具备能力的学校(中小学)建立低碳方针、目标并在日常运行中运行低碳管理,并实现低碳目标的体系。3.5 低碳因素 low carbon aspect 学校(中小学)的运行中与低碳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并且学校(中小学)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3.6 最高管理者 top management 2 在最高层指挥并控制学校(中小学)的一个人或一组人。注 1:最高管理者有权在组织内部授权并提供资源。3.7 低碳方针 low carbon policy 由最高管理者就低碳绩效正式表述的学校(中小学)的意图和方向。3.8 低碳目标 low carbon obj

8、ective 学校(中小学)依据其低碳方针(3.7)建立的目标。3.9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觉自身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示例:相关方可包括主管部门、社区、教职工、学生、家长。3.10 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GHG)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ISO 14064-1,术语和定义 2.1 注:本标准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附件 A 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

9、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3.11 温室气体排放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 GHG 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ISO 14064-1,术语和定义 2.5 注 1:学校(中小学)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源的排放;注 2:学校(中小学)所消耗的购入电力、热力或蒸汽所对应的电力和热力生产环节发生的 CO2排放。注 3:因学校(中小学)的活动引起的,而被其他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源所产生的 GHG 排放,但不包括购入电力和热力产生的 GHG 排放。4 4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4.1 总则 低碳学校(中小学)应在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

10、,引入低碳管理体系,优先选用低碳技术、设施设备和教材,满足基础设施、教学、低碳活动、能源与资源投入、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置、生态环境等要求,定期核算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4.2 基本要求 学校(中小学)要依法取得办学资格,近三年无安全、教学、质量等事故。若学校已经为生态学校、绿色学校等类型的学校,应同时满足本标准的相关要求。4.3 管理职责 4.3.1 最高管理者职责 a)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进行低碳学校(中小学)的建设工作:1)应建立低碳学校(中小学)的建设、运行的低碳方针,并确保其与学校(中小学)的办校总体方针和相关方的要求相一致;2)应确保制定和实施低碳目标,并分解到

11、相关职能部门与层次;3)应确保提供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运行和持续改进所需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等;4)应就有效开展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的重要性和符合低碳学校建设要求的重要性与涉及低碳学校建设的人员进行沟通,确保所涉及人员能充分理解并实施;5)应与相关方建立沟通,建立与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相关方的沟通方式,包括:3 面对面交流、板报、家长会、社区活动、网络平台等方式。6)定期组织开展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自我评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b)应确保在学校(中小学)内部分配并沟通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应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其职责:1)负责低碳学校

12、(中小学)建设的日常工作;2)收集学校持续满足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要求的证据;3)向最高管理层和相关方报告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的绩效。4.3.2 学校 a)应设置低碳学校(中小学)运行的管理机构,负责有关低碳学校制度建设、实施、考核及奖励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b)应有开展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及年度目标、指标和实施方案;c)应适时为教职工、学生提供低碳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并对教育和培训的结果进行考评。4.4 建立制度文件 应编制和保持:低碳管理手册、低碳管理制度(规范、章程等)、低碳操作性文件(规范、章程的细化)和运行记录。4.4.1 低碳管理手册 学校(中小学)应编制和保持

13、低碳管理手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简介(包括:学校的边界范围与所从事的主要教学活动);b)低碳方针和目标;c)低碳学校(中小学)管理组织机构图及部门、岗位职责;d)低碳因素识别;e)低碳因素的运行控制;f)绩效考核评分;g)改进。4.4.2 低碳管理制度、操作性文件 学校(中小学)应制定并实施涉及低碳因素的管理制度、操作性文件,并保存运行、监测、统计和考核记录。5 5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 5.1 建筑 学校(中小学)建筑应满足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时,中小学建筑的设计应执行 GB 50099中小学设计规范,优先采用 GB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5.

14、2 照明 学校(中小学)的照明应满足 GB 7793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应采用节能灯具。5.3 设备和设施 5.3.1 计量器具 学校(中小学)在使用能源、水以及其他资源时,其配备的计量器具和装置应满足 GB/T 29149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其他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设备、设施应尽量配备可监测的计量器具。4 5.3.2 低碳教育教具 应设置并规范低碳教育教具,其类型包括但不限于:a)可再生能源设施设备类教具;b)节能节水设施设备类教具;c)生物多样性园艺或植物类教具;d)废旧物品再利用类教具。5.3.3 垃圾分类设施 设置并规范垃圾分类设施,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应满足

15、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在教室和办公室至少应配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种分类收集设施(容器),配置率达 100%;b)根据摆放位置不同选用合适的设施(容器);c)在饭堂厨房等餐饮区域设置专门的厨余垃圾收集设施(容器);d)有害垃圾应按照便利、快捷、安全原则,设立专门场所或容器,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志。对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品种,应按要求设置临时贮存场所;e)设施上标识应采用 GB/T 19095生活垃圾分类标志中的图案进行标识,标识应醒目。6 6 人员低碳能力和行为人员低碳能力和行为 6.1 教职工能力要求 应制定相关教职工入职要求或职位说明书,在同样满足岗位要求的条件下,可考虑优先录取接

16、受过低碳培训、从事过低碳有关工作的人员,通过培训或内部调剂等方式,以确保这些人员胜任。6.2 进修与成长 应根据自身特色、规模、人员素质,制定和保持教职工低碳进修和成长管理规范,通过会议、培训、校内外进修等方式,按不同岗位需求分层次进行培训,保证教职工在低碳能力方面的提升。6.3 日常低碳行为的培养 应根据内外部环境条件,建立教职工和学生低碳日常行为规范,并在学校内推广实施,定期检查、评价与考核教职工和学生的日常行为,及时纠正。7 7 低碳教育低碳教育 7.1 低碳教学的实施 将低碳教育内容纳入校本课程:a)在教学全过程中体现低碳教学内容,包括课程管理与开发、教学管理、备课、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17、、作业布置、实验教学、课内外辅导、考试与评价、教研与培训、督查和评价;b)建立并保管低碳教学档案,如:教师业务档案、工作手册、各类表格、教学计划、工作总结、分析报告、各种检查记录等。7.2 低碳课题和实践活动的设置和实施 每学年设置低碳类课题和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包括:a)确定年度低碳课题和实践活动的主题;b)制定低碳课题和低碳实践活动方案,包括:目标与指标、职责与分工、实施步骤与时间表、具体活动措施、资源配置、检查与考核、验收方法等。5 8 8 能源与资源投入能源与资源投入 8.1 能源投入 在保证正常教学、生活、活动和安全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投入,校园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

18、面积电耗和人均电耗应优于国家和地方对学校(中小学)的用能限额要求。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8.2 资源投入 单位建筑面积用水量和人均用水量应优于国家和地方对学校(中小学)的用水限额的要求。学校应减少材料、尤其是有害物质的使用,定期评估有害物质及化学品减量使用或替代的可行性,应使用回收料、可回收材料替代不可回收材料。8.3 采购 制定并实施包括环保、节能、低碳要求的供方选择及评价准则。采购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从政府采购目录及标准中选取采购设施和设备;b)优先购买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环境标志产品;c)参考公共机构绿色节能节水技术产品目录,采购节能节水产品;d)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产品。9 9

19、 垃圾分类、回收和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置处置 按照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并投放至收集容器,设置专人进行管理,及时收运处置。9.1 有害垃圾 根据有害垃圾的品种和产生数量,设置容器或临时存储空间,实现单独分类、定点投放,合理制定收运处理方式。9.2 厨余垃圾 建立台账制度记录厨余垃圾的数量、去向等,可参照武汉市餐厨废弃物收运与处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对该类垃圾进行收运与处置。9.3 可回收物 制定可回收物资源化处理制度,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合作实现可回收物的回收、处理,有条件的学校可重复利用可回收物。9.4 其他垃圾 学校内设立其他垃圾集中收集点,放置带盖的垃圾桶,各办

20、公室和班级将其他垃圾送达收集点时必须按指定区域倾倒,合理制定收运处理方式。1010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10.1 一般要求 根据湖北省的自然条件合理设置绿化植物,做到一年四季都可见常绿植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乔木、灌木、草坪搭配恰当,具备植物多样性。建设水系的学校,应水体适中,水深安全,水岸亲和。10.2 生态环境自查 定期巡查校园的基础生态环境,包括植物种类数量、绿地率,查阅区域内水质和空气质量。10.3 生态环境的维护与管理 6 设置专人对生态环境维护和管理,定期调查并记录生态环境状况。111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 每年度对学校(中小学)边界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

21、核算,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并对外公布。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参考 ISO 14064-1 温室气体 第一部分 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 和 公共建筑运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1212 绩效绩效 12.1 一般要求 每年度依据本标准附录 A 和 B 计算各项指标并评估绩效。12.2 绩效考核计分标准 绩效考核评分方法见附录 A,计分标准满分为 100 份,得分在 90 分以上(含 90 分)的学校符合低碳学校(中小学)的建设要求。1313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 每年度进行自我评价,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学校(中小学)目标、指标进行对照,考核年度目标、指

22、标的实现程度,并为下一年度目标和指标提供依据;同时分析各项指标存在的问题,发现潜在的机会,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的持续改进。7 附录附录 A A (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绩效考核评分方法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绩效考核评分方法 序号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评分 1 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10)有主要领导负责低碳学校建设工作 查阅有关文件及会议记录 2 有低碳学校建设的管理机构并明确职责 查阅有关文件及会议记录 2 建立了低碳学校建设管理手册,明确低碳方针和目标 查阅对应文件 3 制定了低碳学校管理制度、操作性文件 查阅对应文件 3 2 基

23、础设施(15)学校(中小学)建筑满足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时:a)中小学建筑的设计应执行 GB 50099中小学设计规范;b)有条件时,采用 GB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或绿色建筑标准。按照 GB 7793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安装配备照明设备。查阅设计文件 1 按照 GB/T 29149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安装配备计量设备。查阅文件及查看现场 1 设置并规范低碳教育教具,包括:a)可再生能源设施设备类教具;b)节能节水设施设备类教具;c)生物多样性园艺或植物类教具;d)废旧物品再利用类教具。查看现场 2 2 2 2 垃圾分类设施配置:a

24、)在教室和办公室至少应配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种分类收集设施(容器),配置率达到 100%;b)应根据摆放位置不同选用合适的设施(容器);c)在饭堂厨房等餐饮区域应设置专门的厨余垃圾收集设施(容器);d)有害垃圾应按照便利、快捷、安全原则,设立专门场所或容器,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志。对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品种,应按要求设置临时贮存场所;e)设施上标识应采用 GB/T 19095生活垃圾分类标志中的图案进行标识,标识应醒目。查看现场 1 1 1 1 1 3 教师、职工和学生(5)制定涉及低碳工作的教职员入职要求或职位说明书 查阅文件 2 制定持教职生低碳进修和成长管理规范,通过会议、培训

25、、校内外进修等方式进行培训 查阅文件记录 4 制定低碳日常行为规范,并在学校内宣讲实施,定期检查记录节约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 查阅文件、记录及查看现场 4 4 低碳教育(25)将低碳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教学全过程中体现低碳教学内容 查阅文件及旁听课程 10 建立低碳教学档案,如:教师业务档案、工作手册、各类表格、教学计划、工作总结、分析报告、各种检查记录等 查阅文件 5 8 设置低碳类课题,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题研究组,选题符合低碳主题,观点鲜明,论点正确,课题结题报告完整,数据真实,课题记录文件完整。查阅文件、记录及影像资料 5 设置低碳活动主题,针对城市存在的实际低碳问题开展活动,具

26、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活动报告和记录完整。查阅文件、记录及影像资料 5 5 能源与资源投入(15)校园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电耗、人均电耗、单位建筑面积用水量和人均用水量等能源和资源投入限额指标优于国家合地方对学校(中小学)的限额要求。查阅台账和分析报告,核实数据 121 制定并实施包括环保、节能、低碳要求的供方选择及评价准则。至少满足以下要求:a)应从政府采购目录及标准中选取采购设施和设备;b)优先购买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环境标志产品;c)参考公共机构绿色节能节水技术产品目录,采购节能节水产品;d)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产品。查阅文件及购买合同 3 6 垃圾分类

27、、回收和处置(5)按照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并投放至收集容器,设置专人进行管理,及时收运处置。查看现场 1 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或临时存储空间,收运处置方式合理。查阅文件及查看现场 2 建立台账制度记录厨余垃圾的数量、去向,收运处置方式合理。查阅文件及查看现场 2 制定可回收物资源化处理制度,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合作实现可回收物的回收、处理,有条件的学校可重复利用可回收物。查阅文件及查看现场 2 学校内设立其他垃圾集中收集点,放置带盖的垃圾桶,合理制定收运处理方式。查阅文件及查看现场 2 7 生态环境(5)根据湖北省的自然条件合理设置绿化植物,做到一年四季都可见常绿

28、植物。查阅文件、记录及查看现场 2 定期巡查校园的基础生态环境,包括植物种类数量、绿地率,查阅区域内水质和空气质量。查阅文件及查看现场 2 设置专人对生态环境维护和管理,定期调查并记录生态环境状况。查阅文件、记录 1 8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10)每年度对学校(中小学)边界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并对外公布。查阅台账和分析报告,核实数据 10 9 持续改进(10)每年度进行自我评价,对比绩效考核结果与学校(中小学)目标、指标,分析各项指标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的持续改进。查阅文件及记录 10 注 1:校园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人均综

29、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电耗、人均电耗、单位建筑面积用水量和人均用水量,共 6 个指标,每个指标 2 分,单个指标优于国家合地方对学校(中小学)的限额得 2 分。9 附录附录 B B (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相关指标计算准则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相关指标计算准则 低碳校园建设行动中,涉及一些硬性指标的计算,包括校园综合能耗、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人均用电量、绿地率。计算公式如下:1、校园综合能耗 (1)其中:综合能耗;各种教学活动中消耗的第 i 种能源的实物量;第 i 种能源的折算系数;消耗的能源品种。折算系数 p 参考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

30、B/T 2589-2008,见附表 1。2、人均综合能耗 (2)其中:人均综合能耗;校园综合能耗;校园范围内的学生总数;校园范围内的教师总数;学生折算系数,取 1,以学生人数作为基准数;教职工折算系数,取 3。折算系数参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3、校园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 (3)其中:校园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校园综合能耗;校园总建筑面积 注 1:中小校园设计规范 GB 500992011 注 2:用 地 中小校园用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有条件时)(1iiipeE=Eieipi)(bjrpNpnEe+=reEnNjpbpSEje=jeES 10 宜预留发展用

31、地。注 3:其计算方法:可直接采用施工图纸中标注面积 4、人均电耗 (4)其中:人均电耗;年总用电量;校园范围内的学生总数;校园范围内的教师总数;生折算系数,取 1,以学生人数作为基准数;教职工折算系数,取 3。折算系数参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5、单位建筑面积电耗 ee=EBS (5)其中:eB 单位建筑面积电耗;年总用电量;校园总建筑面积 6、单位建筑面积用水量 ww=EBS (6)其中:wB 单位建筑面积电耗;年总用水量;校园总建筑面积 7、人均用水量 (7)其中:人均用水量;年总用水量;校园范围内的学生总数;校园范围内的教师总数;生折算系数,取 1,以学生人数作为基准数;教职工折算系数,取

32、 3。8、绿地率 (8)bjepNpnEx+=eexeEnNjpbpeESwESbjwwpNpnEx+=wxwEnNjpbp%100cgg=AA 11 其中,绿地率;校园绿地面积的总和,包括集中绿地、零星绿地、水面和供教学实践的种植园等;校园用地面积。注 1:中小校园设计规范 GB 500992011 注 2:用 地 中小校园用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有条件时宜预留发展用地。其计算方法:可直接采用施工图纸中标注面积 注 3:中小校园的绿化用地宜包括集中绿地、零星绿地、水面和供教学实践的种植园及小动物饲养园。绿地率所指的校园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宿舍绿地等。其中,公共绿地包括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绿地率的数量及面积是衡量校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依据中小校园设计规范GB 50099 中规定:(1)中小校园应设置集中绿地。集中绿地的宽度不应小于 8m。(2)集中绿地、零星绿地、水面、种植园、小动物饲养园的用地应按各自的外缘围合的面积计算。(3)各种绿地内的步行道路应计入绿化用地。(4)铺栽植被达标的绿地停车场用地应计入绿化用地。(5)屋顶覆土达 1m 以上的屋顶绿化可计入绿化用地。(6)未铺栽植被或铺栽植被不达标的体育场地不宜计入绿化用地。ggA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