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比分析研究_雷海红.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301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6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比分析研究_雷海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比分析研究_雷海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比分析研究_雷海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比分析研究_雷海红.docx(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类号: C-93 U D C: 学号: C2005069 南 昌 大 学 工 程 硕 士 研 究 生 学位论文 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比分析研究 我国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 The contrastanalysis research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s pattern To choose the management pattern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engineering in our country 雷海红 培养单位(院、系 ): 经济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2、职称:卢晓勇、教授、博导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周克坚、高级工程师 申请学位的学科门类:管理学 学科专业名称:项目管理 论文答辩曰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2007年 12月 30曰 分 类号 : C-93 U D C: 学号: G2005069 南 昌 大 学 工 程 硕 士 研 究 生 学位论文 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比分析研究 我国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 The contrastanalysis research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s pattern To choose the mana

3、gement pattern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engineering in our country 雷 海 红 培养单位(院、系 ): 经济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卢晓勇、教授、博导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周克坚、高级工程师 申请学位的学科门类:管理学 学科专业名称:项目管理 论文答辩円期 : 答辩委员会主席 : 评阅人 : 2007 年 12 月 30 1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4、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 南昌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手 写 签 字 日 期 :年 W月 ?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南昌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 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南昌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 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

5、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 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签字日期:卜 ) 年 D月 及 日 签 字 日 期 : 0 年 月 乂 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 WTO,规模大、投资多元化的工程建设 项目越来越多,国外建筑公司 “ 引进来 ” 和国内建筑企业 “ 走出去 ” ,国际建筑 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国际上出现了许多新型模式。国外先 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引进,势必对中国的建筑业带来冲击和影响,因此迫 切需要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文在对发达国家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综述的基础上,对

6、目前国内外的工程 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指出我国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国外工程项目管理带来借鉴和启示。并以我国水电工程项目为案例, 对其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思 考。 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建议推广 PMC模式,同时指出现阶段 PMC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项目管理的组合模 PMC + Partnering项目管理模式,通过组合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指出组合模式应 用的价值。对于我国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的对策建议有以下四点:第一, 发展国际型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第二,着力推广工程总承包 (EPC

7、)模式; 第三,结合国情积极推行 CM模式;第四,大胆采用 PMC模式。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使工程项目管理从业人员认识到对工程项目管理模 式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先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引进和借鉴,可以 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我国水电工程项目企业的竞争力,对我国包括水电工程在 内的建筑企业应对国内国际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模式;对比分析;水电工程 Abstract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constantly of our countryl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

8、orld and joining the WTO,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engineering projects of the great scale and diversified investment. Foreign building constructors are “introduced” and domestic building enterprises are “walking out” , the competi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building market is fiercer and fiercer, and

9、the expecting to management level of engineering project is higher and higher. Meanwhile, the management mode of engineering project is being developed constantly, and a lot of new-type modes have appeared in the worl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dvanced project management modes certainly will bring i

10、mpact and influ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so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about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are required urgently.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modes at present,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sur

11、vey of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questions and insufficient existing in our countrys existing project management modes, and th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brought from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it puts forward the cou

12、ntermeasure and thinking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n the choice of management modes of engineering project in our country, popularizing PMC mill Abstract enterprises of China, and for the building enterprise of our country, there are certain real

13、istic meanings to tackling the keen competition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rket.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management modes; comparative analysis; Hydropower project IV 第 一 章 绪 论 . 1 1.1研究背景 . 1 1.2课题研究现状 . 1 1.2.1项目管理发展回顾 . 1 1.2.2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的回顾 . 3 1.

14、 2. 3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 5 1.3课题研究的方法、内容、意义及创新之处 . 7 1. 3. 1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 7 1.3.2选题意义 . 8 1. 3. 3创新之处 . 8 第二章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 10 2.1项目管理概述 . 10 2.1.1项目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 10 2.1.2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 . 10 2.2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 11 2.2. 1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 11 2.2.2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 11 第三章国际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应用对比研究 . 13 3.1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现状比较 . 13 3.1.1在项目管理理

15、念方面 . 13 3.1.2在项目管理学科建设方面 . 13 3.1.3在项目管理法律制度方面 . 14 3. 1.4在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培养方面 . 14 3.1.5在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待遇方面 . H 3.2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常用模式 . 1 3.2.1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 . in _ 0 _ 3.2.2 CM 模式 . 15 3. 2. 3 设计一建造模式 ( Design-Build) . 17 3.2.4 BOT 方式 . 18 3.2.5项目管理 . 18 3.3几种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模式 . 19 3.3.1 EPC 模式 . 19 3. 3. 2 项目管理承包 ( PMC: Proj

16、ectManagement Contractor) _ 21 3. 3. 3 Partnering 模式 . 23 3.3.4 Project Controlling 模式 . 25 3.4常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 27 3. 4. 1业主介入施工活动的程度不同 . 27 3.4.2设计人员参与工程管理的程度不同 . 28 3. 4. 3工作责任的明确程度不同 . 28 3.4.4适用项目的复杂程度不同 . 29 3. 4. 5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快慢 . 29 3.4.6工程成本的早期明确程度不同 . 30 3.5工程项目管理组合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 30 3.6国际工程建设项目

17、管理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 32 第四章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改革的建议 . 35 4.1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 . 35 4.1.1推广 PMC模式 . 35 4. 1. 2 PMC模式在国内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 . 37 4.1.3 种组合模式 PMC+Partnering的提出 . 38 4. 2工程项冃管理组合模式应用的价值 . 39 4. 2. 1 PMC+Partnering项目管理模式适合的项目类型 . 40 4. 2. 2 PMC + Partnering项目管理模式在项目目标控制上的价值 .41 4. 2. 3 PMC + Partnering项目管理模式在索赔管理上的

18、价值 . 42 4. 2. 4 PMC+Partnering项目管理模式在风险管理上的价值 . 42 4. 3工程项目管理组合模式在应用中会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 43 VI a _ _ St _ 4.3. 1法律、法规上的问题 . 43 4. 3. 2概念与理论上的问题 . 44 4. 3. 3业主与总承包商之间的诚信问题 . 45 4. 3. 4组织上的问题 . 45 第五章我国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 47 5.1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的必要性 . 47 5. 2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的发展选择 . 48 5.2.1大型设计企业自我改造成为工程公司 . 48

19、5. 2. 2大型施工企业兼并组合发展成为工程公司 . 48 5. 2. 3咨询监理企业发展成项目管理公司 . 49 5. 2. 4大型设计企业与大型施工企业联合组建工程公司 . 49 5. 2. 5中小型企业发展成为专业承包公司 . 50 5. 3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 . 50 5. 4我国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 . 50 5. 4. 1着力推广工程总承包 (EPC)模式 . . 50 5. 4. 2结合国情积极推行 CM模式 . 51 5. 4. 3大胆采用 PMC模式 . 52 5.5白水江梯级电站项目管理模式的新实践 . 53 5. 5. 1公司简介 .

20、53 5.5.2梯级电站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 . 53 5.5.3白水江梯级电站开发实践现状 . 55 5.5.4 EPC模式应用思索 . 56 第六章结语 . 58 6. 1本文的基本结论 . 58 6. 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58 麵 . 60 参考文献 . 61 YI! 第 一 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 WTO,规模大、投资多元化的工程建设 项目越来越多,国外建筑公司 “ 引进来 ” 和国内建筑企业 “ 走出去 ” ,国际建 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 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国

21、际上出现了许多新型模式。国 外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引进,势必对中国的建筑业带来冲击和影响,因 此迫切需要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根据最新规划资料,理论蕴藏量达 6.94亿 KW, 其中技 术可开发装机容量 5.42亿 KW, 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 4.02亿 KW。 50多年来,我 国水电建设在规模、质量、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成 了巨型电站二滩水电站,开工建设三峡、龙滩、小湾、瀑布沟等巨型、特大型 水电站。随着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逐渐进入我国,我国已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 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等 “ 三制 ” 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管理体制

22、框架,形 成了 “ 三制 ”体制框架下的平行发包模式为主体的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初 步完成了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确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阶 段性任务。但伴随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尤其是民 间资本的进入,新一轮水电建设高峰已经展现,现有建设管理体制和工程项目 管理模式将面临前所 未有的巨大冲击。 鉴于以上考虑,本论文将对目前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研 究,回顾和总结我国建设管理体制和水电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总结现行 水电项目管理模式的历史形成过程,对不同类型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进 行研究分析,对我国最具典型代表性的国有大型水电工程项目和民间

23、资本投资 水电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选择进行研究,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模式,对发展我 国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提出对策建议。 1.2课题研究现状 1.2.1项目管理发展回顾 第 一 章 绪 论 二战期间及战后,美国启动了一系列大型工程。诸如 “ 曼哈顿计划 ” 、 “ 阿 波罗计划 ” 等。这些大型工程项目,无论是在投资规模、参加人数,还是在技 术的复杂程度等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 m为了实施对项目的有效管理,保证工 程质量、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急需新型的管理技术出现。在此背景下,美国 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于 1957年共同制定了一种系统的计划管理方法 CPM, 而后 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于 1958年在

24、研制北极星导弹核潜艇过程中,提出了另一种 系统的计划管理方法 PERT (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U1 因 为这两种方法都是建立在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所以统称为网络计划技术。网络 计划技术的出现被认为是现代项目管理的起点。 1966年,美国在研究阿波罗系 统的最终发射时间计算时,由 A Pritsken在 PERT的基础上,提出了随机型的 网络技术 GERT。 随机网络计划技术的出现,使网络计划技术在工程、经济、生 产、运输、军事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 力。因此,人们通常认为,现代项目管理是二次世界大战的

25、产物。 :1) 网络计划技术的出现,为项目的管理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方法,使许多重大 项目获得了成功,因此项目管理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首先,欧洲于 1965年 成立了第一个项目管理的国际性学术组织 IPMA(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而后,美国于 1969年也成立了自己的项目管理学 术组织 - PMI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经过长期的项目管理理论研 究实践, 20世纪 80年代,一些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术性著作开始出版,如 1983年美国出版了由 30多位教授、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撰写的项

26、目管理手册。 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学会提出了项目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 (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简称 PMB0K),并经过了 1987 和 1996 年两次 修订后,得到了世界项目管理界的公认。 M国际标准组织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 ISO)也以该知识体系为框架,制订 了 IS010006国际标准。至此,项目管理理论的雏形基本形成。项目管理学科 的知识体系的出现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而 1984年前项目管理研 究与实践的漫长时期,应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

27、形成阶段。在项目管理知识体 系建立后,特别是进入 20世纪 90年代后,世界经济高速发展,数以万计的项 目上马,使得项目管理理论在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 优化和项目管理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 1s 第 一 章 绪 论 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最早起源于 20世纪 60年代华罗庚推广的 “ 统筹法 ” , 现代项目管理科学就是由于统筹法的应用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80年代, 随着现代化管理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了统筹法在项目管理过程 中的应用。 1984年世行贷款项目 云南

28、省鲁布革水电站应该称得上我国项目 管理的真正开始。它在国内首次采用国际招标,日本大成建设公司以低于标的 40%的投标价中标,并实行工程项目管理,最后,工期提前了 5个月,造价降 低了 40%,取得了巨大 成功。 2001年,中国项目管理研究会正式推出了中国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大学和继续教育方面,己形成了一批培训教材和基地, 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工程建设中,我 国相继实行了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主 要制度。 2000年 1月 1日开始,我国正式实施招标投标法。 6目前,我国正 逐步推广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组织和方法,通过工程总承

29、包 (EPC/Turn Key) 和工程项目管理 (PMA)两种运作模式,实施项目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多 年来, 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投 资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差距,具体表现在项目 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法律法规不十分健全、对项目 的可行性研究重视不够等方面。 7 1.2.2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的回顾 (1)国外研究回顾 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 20世纪 40年代,特别是 6G年代美国运用 CPM和 PERT (CriilOalPathMethod;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

30、iew Technology) 技术,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取得成功后,项目管理开始在全球风靡。从 20世 纪 40年代中期到 60年代,项目管理在发达国家的国防工程和工业与民用建筑 工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这一时期的项目管理主要致力于项目规划、预算 和一些特定的管理目标。到了 60年代屮期,为了追求投资效益和适应工程建设 R益扩大的需要,发达国家的有识之士日益感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因而给予 关注和重视。在其后的十几年间,相继建立起三个国际性的项目管理组织,即 欧洲体系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美国体系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澳洲体系的澳 大利亚项目管理学 会。 11可以说,这三大体系项目管理国际性组织,

31、是传统项 目管理日益发展的产物,为推动项目管理的研究和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了 第 一 章 绪 论 积极的作用。 20世纪 80年进入了现代项目管理阶段,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管理学科,理论 与实践都有很大进步,它所涉及的己不再是传统的以工程建设项目为主的项目 管理,而是适应现代社会中各种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进入 90年代后, 随着信息系统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的发展,以及大型建设工程和高科技 项目开发等项目管理新领域的出 现,促使项目管理在理论与方法上不断创新, 从而促使项目管理快速发展且更趋现代化,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宽。 U2 如全球著名的ABB工程公司其绝大部分工作都要求开展

32、项目管理,世界上最大 的计算机公司 IBM认为项目管理对其未来发展有关键作用, MOTOROLA公司在 90 年代中期启动旨在改善其项目管理能力的计划收到明显成效。现代项目管理在 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化发展,二是学术性发展。职 业化发展体现为项目管理分工日益细化,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项目管理专门职 业,如各种专业的项目经理、造价 师、营造师等等;同时还形成了多种项目管 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如 IPMP项目经理资格认证、 PMP项目经理资格认证等, 虽然各种认证的名目、方法有所不同,但客观上起了推进项目管理职业化的作 用。学术性发展体现在项目管理专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理论与方法

33、的研究方面, 如一些国家的大学陆续设置了项目管理专业, ISO参考 PH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指南的作法与经验,制订了并推出了 IS010006即现代项目管理国际标准 。 1:n (2)国内研究回顾 我国对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真正称得上项目管理开 始的是利用世行贷款的发电项目 鲁布革水电站 1984年鲁布革水电站在国内 首先采用国际招标,实行项目管理,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取得了明显的 经济效益。中国对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的来说虽然起步较晚,但十多 年来尤其是近几年却发展较快。在项目管理的职业化发展方面,中国已经建立 了造价师、监理工程师考试和国家注册制度并成功地付诸实施

34、(当然,这只是 项目管理的部分职业资格,从发展国际接轨的要求来看办法也不够完全 )。国际 项目管理组织已在中国开始项目经理的资格认证。 14如 PMI择定中国国家外国 专家局作 为在中国开展 PMP项目经理培训、考试、认证的唯一机构,且已成功 地举办了 4次全国性 PMP考试,参加考试者千余人,其中 400人通过了 PMP认 证并获证; IPMA则授权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 ( PffiC)作为其在中国开展项 目管理专业咨询认证的机构。 PMRC于 2001年 6月首次在西安启动 IPMP项目疗 4 _ 第 一 章 绪 论 _ 理资格认证,此后陆续在全国包括武汉在内的若千省市设点开展这项工作且

35、已 取得一定进展,至 2002年 4月,共有 675人申请 IPMP认证,其中 379人分别 通过 C级(可从事一般复杂项目管理 )、 D级(具备从事项目管理专业工作能力 ), 涉及建筑、煤炭、铁道、 IT和机械等行业。 tl5PMI和 IPMA先后在中国开展项目 管理资格认证,对于推动项目管理的职业化无疑有重要意义。 在项目管理的学术性发展方面,一是项目管理的教学与研究一些高校和研 究机构中展开,如天津大学于 2001年末正式成立了国际工程管理学院,该院将 把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与项目经理培训作为工作重点。另外,清华大学、同 济大学和其他理工科院校也开设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二是在相关学会

36、、 协会中成立项目管理研究机构,担负研究培训工作。 11B1991年成立的中国双法 (优选法、统筹法)研究会下设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 ( PMRC), 中国国际工程咨 询协会项目管理委员会于 2002年 3月在京成立 ( 工作重点是国际工程项目管 理 )。另外,中国建筑业协会也设有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不过这个专业委 员会的研究、培训工作针对的是工程建设施工项目管理。 另外,近 20年来,中国推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以上世纪 80年代初利用 世行贷款的鲁布革水电站 工程聘用外国专家,采用国际标准,运用项目管理方 法进行建设并取得成功为起点,以后在二滩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其他大 型项目建设中,

37、都相应采用了这一有效手段;还有一些大企业如辽宁联通 GSM 项目,也是由取得 PMP证书的人员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实施建设管理的。 17特别 是近 5年來,中国制定实施了建筑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工程建设领域 着力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从而把项目管 理工作迅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但勿庸讳言,以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理论和成功经验来对照,中国现阶 段的项 目管理还多有不够完善不够规范之处。这也正是与国际接轨的差距。 1.2.3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加入 WT0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全球对建筑业的要 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希望建筑业产品的成本逐步降

38、低,建筑产品的质量逐步提 高,建筑产品和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不断降低。与此同时,投资方希望简化建 筑产品购买的组织,而又不损害其利益,并希望建筑业能提供范围更宽的服务, 由此必须对不适应要求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5 第 一 章 绪 论 采用何种管理模式与项目的特征、规模、现场条件、业主能力以及项目所 在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等有关,我国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建设单位自管模 式、工程指挥部管理模式、总承包管理模式(交钥匙管理,或称一揽子承包方 式)、工程托管模式等,目前国内外比较常见的有三角管理模式、 CM模 式 (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BOT (Build O

39、perate Transfer)模式等,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存在如 BOOT (build Operate Transfer)模式、 +D+B (Develop+Design+Bui 1 d)模式、 D+B+FM (Design+Bui 1 d+Faci 1 ity Management) 模式等。 1N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建筑业始终走在改革的前沿,建筑经济国际化也 取得进展,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一系列经济体 制改革,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也得到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也逐渐更新。 项目法人责任制在投资责任约束机制方面较项目业主责任制得到了进一步加 强,项目法人的责、权、利也更明确。 IS1998年试点、 1996年全面推行的建设 监理制使 传统的建筑市场主体由两元结构转化为三元结构,即在两元结构中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