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wps(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一、导入一、导入登临古迹,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仿佛影片一样岀现了脑海,浮现在了眼前。今天,让我们起走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去感受辛弃疾面对往昔巨变时的情感。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借助涵咏词意,内化作者用世报国的情怀,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2.依托作品中“用典”与“表情达意”间的关系,窥见豪放词风一斑。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词作内容。教学难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领会辛词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四、整体感知四、整体感知(一)解读题目“怀”指心有所感;“古”,指眼前能触动情怀机关的古迹和与古迹、情怀密切相关的古人古事;“怀古”,即
2、因古而生怀,寄情怀于古。触动辛弃疾情怀的古迹是哪里?“京口”是今天江苏镇江,“北固亭”是京口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象,辛弃疾面对锦绣江山,定有很多感慨存储心中,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着笔写下这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情感。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注重节拍、声调、韵脚、平仄)五、深入研读五、深入研读(一)从全词看,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哪些古人古事?请结合注解(及南宋时代背景)简要概括。明确:1.三国时,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击败北方曹操的军队;2.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起事,大举北伐,恢复
3、中原并建立政权;3.刘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想以北伐建功立业但因草率而致兵败;4.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封山大礼而还;5.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刘义隆到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宫;6.战国时,赵国良将廉颇虽老思用。(二)在诗文中引用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是什么表现手法?明确:用典(三)析词作用典,感词人情怀1.请同学们齐读典故 1 所关涉的词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并赏析。明确:(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江山”既实指京口之江山,也虚指天下之江山;饰以“千古”,置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及其英雄业绩于时空的邈
4、远辽阔之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无处觅英雄孙仲谋”的倒文。一个“觅”字也表现出他的敬仰之情。“无觅”,是想表达如今已找不到象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了。怀古、颂古之中,暗寓着对现实的批判,批判南宋统治者中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物。(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言此地皆日的繁华,像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风风雨雨消歇了。此三句是承上对于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的叹惜,也暗起下一层对刘裕的缅想,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加强了悲凉的咏叹情调。因典生境,境中隐情,自然而生动。2.请同学们齐读典故 2 所关涉的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并赏析。明确:(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作者仰慕宋武帝刘裕北伐如虹的气势,“人道”“想当年”说明只能在闲谈中回忆英雄人物,抒发了现世无英雄的感慨。也就是说只求苟且偷安、忍辱忘仇的南宋统治者,不是可以稳定时势、开创历史的英雄人物。(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是对刘裕北伐中原军威赫赫的形象描写,也是词人“剑指三秦”“平戎万里”“西北胡沙”整顿乾坤的愿望借了对历史人物功业的向往表现出来,是词人对南朱统治者的激励与鞭策。上阙部分词人引用孙权和刘裕的事例,意在仰慕英雄,渴盼抗金杀敌,建功立业,是积极的典故。词人登高望远,眼看大宋的江山风雨飘摇,不禁让他想到这片土地上出现
6、过的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孙权、刘裕,一代帝王,他们有着雄才大略,他们挥戈杀敌,统一江山,成就伟业,辛弃疾的内心,充满着无限的景仰之情。然而,他们的辉煌,早已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只剩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3.请同学们齐读典故 3 与典故 4 关涉的词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并赏析。(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明确:刘义隆好大喜功,一心北伐,想效仿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结果事与愿违,兵败而归,国势一蹶不振。辛弃疾用古事映射现实中的南宋,发人深省,尖锐地提醒着南宋统治者不可重蹈覆辙,要吸取教训。引用霍去病的典故是为了表达诗人抗金报国的慷慨壮志。4.请
7、同学们齐读典故 5 所关涉的词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并赏析。(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作者经过扬州正当金人渡淮侵宋,扬州一片战火,所以说“烽火扬州路”。京口对面便是扬州的瓜州渡口,登上北固亭可以遥遥望见,故曰“望中犹记”。从一一六一年到写作此词的一二四年,恰好是四十三年了。可是,四十三年过去了,“大仇不复,大耻不雪,平生志愿百无一酬”。峥嵘岁月的回忆,正衬托了他半个世纪以来的坎坷人生,“四十三年”白白过去了,真使人感慨不已!(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而瓜步山下的同胞却早已忘掉了这一点
8、,在那里欢天喜地地祭社。如今的百姓,安于异族的统治,竞对异族的君主焚香祭祀,顶礼膜拜,不禁让人痛心疾首。不堪回首,民心已去,再不北伐,中原真就收不回来了!下阙刘义隆和拓跋焘的事例则为反面教材,意在讽谏宋朝以历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又因百姓忘祖,对政治松懈,呼吁北伐时不我待。5.请同学们齐读典故 6 所关涉的词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作疑问。展现了廉颇虽老思用的场面,一位须发皆白、忠心依旧、雄心不已的老将形象跃然纸上。最后词人用廉颇的例子自比,引用贴切,映射自身,且意蕴丰富,既有因谗言而被弃的苦闷,壮志未酬的悲
9、伤,又有渴望重新被任用的期待,读来壮怀激烈,不禁让人神伤。以典塑人,以人明志,形象而深刻。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中说,辛弃疾南归后的 40 年里,有 20 年被闲置,在被使用的 20 年里经历了 37 次调任。请大家结合幻灯片中辛弃疾生命末期的多次沉浮进一步体会他壮志难酬的悲愤。六、拓展延伸六、拓展延伸小组合作探究:有人认为,辛弃疾这首词典故过多,有“掉书袋”之嫌,你同意吗?结合全词看,这些典故有哪些特点?(一)特点概况1.以情驭典,各有侧重。表达的情感丰富,并能以忠心报国的情怀贯串其中,抒情脉络完整而清晰。2.质量兼备,意境互动。用典与形象、意境、情感有机结合,精炼含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近
10、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重要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人间词话 中语评“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指辛弃疾的词出自至性真情,能创造阔大的意境能表现高洁的襟怀和远大的志向。这首词很好地诠释了王国维的评语。(二)诵读把握我们诵读时,词作的情感基调应如何把握?是低回、叹息、无奈吗?明确:不是。悲而能壮,哀而不伤;英雄失路而壮心不已。让我们齐读这首词,读出辛词的慷慨悲壮。七、课堂小结七、课堂小结作者通过追忆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朝的北伐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回忆当年南下之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虽然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八、作业布置八、作业布置课下背诵全词。九、板书设计九、板书设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用典上阙:孙权、刘裕正例下阙:刘义隆、拓跋焘反例对比壮志难酬的悲愤 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