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第五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利经济学第五章.ppt(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收入分配的平等与效率收入分配的平等与效率l收入分配中的平等与效率收入分配中的平等与效率l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平等与效率的关系l平等和效率的关系在现实中的应用平等和效率的关系在现实中的应用第一节第一节 收入分配中的平等与效率收入分配中的平等与效率l平等与效率是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l在收入分配中,正确处理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持续提高公民社会经济福利的前提条件,l随之建立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l关于平等与效率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一、平等的含义、衡量标准及理论一、平等的含义、衡量标准及理论(一)关于平等的定义一)关于平等的定义l构成
2、人的基本权利之一。l法律平等规范的或合法的行动限制仅仅取决于行动的性质,而不是行为主体的身份。l法律同样地对待出于同样地位的人,而不会按照与其行为无关的一些特征对其实行歧视。l法律平等的核心是保护人权,反对特权。l不仅指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平等,还包括社会经济的平等。l在经济学尤其是在福利经济学中l平等平等居民能够不受任何自身条件以外的条件的限制,在符合社会约定规则的前提下,对经济资源平均或接近平均占有、使用并获得收益。l在收入分配中平等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l第一,收入第一,收入机会平等或过程平等。机会平等或过程平等。l在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下,社会提供给每一位社会成员相等的参与竞争、就业、投资、盈
3、利等一切经济活动的机会。l最基本的内容机会均等。l每一个人都能按市场竞争规则平等地去争取社会上存在的获取收入或高收入的机会。l第二,收入结果上的平等。第二,收入结果上的平等。l个人、企业按照自己的贡献获得平等收入。l一方面,在收入分配中必须按照统一尺寸、统一标准分配收入,即每个个体获得的收入都与其要素投入的比例相等。l另一方面,要求防止居民收入悬殊。l第三,收入实现上的平等。第三,收入实现上的平等。l不同个体等量的收入可以购买到等量的相同商品和服务。l如果个别个体可以凭借特殊权利而获得额外的商品和服务,就是实现上的不平等。(二)平等的衡量标准(二)平等的衡量标准1 1、洛伦茨曲线、洛伦茨曲线l
4、洛伦茨曲线洛伦茨曲线表示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曲线,直观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收入分配的总体状况。l越是靠近对角线的洛伦茨曲线表示收入分配状况越平均,越是远离对角线的洛伦茨曲线表示收入分配状况越悬殊。2 2、基尼系数、基尼系数l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l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指一个社会实际收入分配比例偏离总体平均分配状况的百分比,可用来准确概括地反映一个社会的总体收入分配状况。l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基尼系数=AA+Bl基尼系数=0: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绝对平均l基尼系数=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l基尼系数总是在01之间取值。l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
5、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l反之,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基尼系数也就越大,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l基尼系数 0.2:绝对平均l基尼系数在 0.20.3:比较平均l基尼系数在 0.30.4:相对合理l基尼系数在 0.40.5:收入差距较大l基尼系数 0.6:收入差距悬殊(三)平等理论(三)平等理论l由于对平等的价值判断不同,对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的强调不同,形成了多种平等理论。l1 1、功利主义平等观、功利主义平等观l平等就是使社会所有成员的总效用最大化。l受到质疑:有许多东西不能包含在效用这个观念中;社会效用最大化能否从个人效用最大化中导出;等等。2 2、罗尔斯主义平等观、罗尔斯主义
6、平等观l资源的平均分配可能会消除使最有生产力的人努力工作的刺激,最公平的配置应是使境况最差的人的效用最大。l“正义不承认许多人享受较大利益能绰绰有余地补偿强加于与少数人的牺牲。”l正义的平等观以正义作为收入分配的准则l只有当不平等的环境使穷人的生活比富人改善的多,这种平等被认为是正义的。3 3、市场主导平等观、市场主导平等观l经济自由主义平等观竞争性市场进程的结果是公平的。l公平的实现不能以牺牲自由为代价,但同时,公平的实现又不能离开自由。l市场机制是一种机会均等和自由竞争的机制,是公平的。l只要尽可能多地运用市场的力量,就有可能实现公平。4 4、能力主义平等观、能力主义平等观阿马蒂亚阿马蒂亚
7、 森森l更合理的平等概念,可能要求对人们的基本的潜在的能力的分布予以直接的注意。l实际上就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公平的基础。l质疑:不能只考虑需要而不考虑个人的能力。二、效率的概念与标准二、效率的概念与标准(一)效率的含义(一)效率的含义1 1、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l运用最广泛、较少争议的效率定义。l无论怎样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一个人收入增加而不使另一个人的收入减少。这时的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最有效率的。2 2、效率的内涵、效率的内涵l有效率的结构,当改变它以使一些人(至少一人)状况变好的同时,不可能不使其他人(至少一人)状况变坏时;l有效率的分配,对于一批产品在某些人中的某些分配来
8、说,如果不存在任何改善这些人中至少一个人的状况而同时不损害到另一个人的再分配办法;l有效率的生产组织,对于某种生产组织来讲,如果没有任何改变投资以生产更多的某种产品而不同时减少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方法;l反之,对某种商品分配方式或某个生产计划来说,如果仍然存在别的方式可以改善一些人且不损害另一些人的状况,那么它们就是无效率的。l罗尔斯3 3、在经济学范畴里理解、在经济学范畴里理解l投入产出的比例关系。l资源配置合理和充分利用所带来的社会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率高,即以最小的投入(成本)获取最大的产出。l有效地配置资源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准则。(二)效率的标准(二)效率的标准l如何判断效率高
9、低帕累托最优条件l实现最优化的途径或基础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通过充分的竞争,资源一定就会实现最优配置,l衡量经济效率的指标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l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对帕累托效率也提出了许多批评。l最有代表性的批评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是可行的,但没有考虑垄断等市场失灵的情况。l探索制度上的安排,以获得一个可以证明最优配置能够达到的结论。l诺思“制度效率”l纳什“纳什均衡效率”第二节第二节 平等和效率的关系平等和效率的关系l尽管效率普遍被认为是促进福利的手段,但是仍有两个疑难问题。l收入均等化平等问题l资源配置最优化效率问题l福利经济学既要探讨平等问题,又要解决效率问题,这两个目标能否
10、同时达到?一、平等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一、平等与效率的关系问题l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奥肯,首次提出。(一)(一)平等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平等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l观点:平等与效率是资本主义民主的双重目标,同时,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抉择是最大的社会经济抉择。l矛盾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政策目标是相互抵触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l这个难题被称为平等与效率的交替问题平等与效率的交替问题。(二)平等与效率的交替难以解决(二)平等与效率的交替难以解决l在同一层面上是一对矛盾。l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收入分配的基本依据是市场对个人贡献的评价和付酬制度。l市场越起作用,效率就越高,收入也就越多,平等就要受收到损害;反过来,市
11、场越不起作用,效率越低,收入也就越少。l因此,平等与效率不可能兼而有之,而只可能有所侧重,有所先后。二、二、平等与效率的先后次序平等与效率的先后次序l从静态的角度,西方经济学界大体有三种观点:效率优先、平等优先、平等和效率兼顾。(一)(一)效率优先论效率优先论l经济自由理论的延伸,自由经济主义各流派的共同主张。l代表人物: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哈耶克,货币主义学派的弗里德曼l强调经济增长中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把与市场相联系的效率作为优先的政策目标,反对政府干预再分配,反对以收入均等化为中心的“结果均等”。l收入分配不等是经济繁荣的发动机,收入差距扩大能促进经济增长,增长是实现平等的必要条件。
12、l第一,效率是与市场竞争相联系的,而市场竞争又于经济自由相联系。l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既是公平的,也是有效率的。l哈耶克:应该把市场竞争放在首位,不要采取人为的收入均等化的措施,强求平等,给社会福利带来损失。l弗里德曼:一个社会把平等即所谓结果均等放在自由之上,其结果是既得不到平等,也得不到自由。l第二,效率本身意味着公平。l因为效率来自个人的努力程度,按照个人努力程度分配报酬是最公平的。(二)平等优先论(二)平等优先论l代表人物:庇古、罗尔斯等人1、罗尔斯的观点l把收入均等化放在首位,实行平等优先。l如果听任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而不采取人为的干预措施,那么不仅收入不可能公平地分配,甚至资源
13、也不可能有效地配置。2、庇古的观点l应该通过国家的一定干预,采取由政府向富人征税,再补贴穷人的政策措施,使两者的收入差距缩小,l穷人得到补贴后,效用增长幅度较大,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和提高效率,l得出收入均等化的政治主张,有公平就有效率。l理由:基数效用论、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l新福利经济学认为其理论依据不足。(三)平等和效率兼顾论(三)平等和效率兼顾论l代表人物:萨缪尔森、凯恩斯、布坎南、奥肯l市场是一种公平的机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应该二者兼顾。l萨缪尔森:萨缪尔森:要效率又要平等的途径是通过政府干预来辅助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l布坎南:布坎南:通过社会制度结构来解决平等和效
14、率二者不能兼顾的问题。l奥肯:奥肯:平等和效率协调模式最重要的代表(1)平等和效率必须兼顾l平等和效率都有价值,其中一方对另一方没有绝对的优先权,在两者冲突时应达成妥协,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平等,为了平等就要牺牲某些效率,无论哪一方的牺牲,都必须是公正的。(2)平等和效率之间的妥协是可能的l既不过分强调平等,又不要不对市场的作用加以限制l也就是说,市场竞争机制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加以限制,但不能限制过分;收入均等化的措施也不能过度。l“兼顾”的关键在“度”,平等之所得和效率之所失相抵,保持社会效率的总和不变。(3)应采取协调平等和效率的政策措施,包括:l将大企业的一部分股票分配给工人,既扩大平等,
15、又提高效率;l实行负的所得税或工资津贴,既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又不损害效率;l增加国家的教育经费,纠正机会不均等,既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收入的均等化;l实行“混合经济”结构,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某些部门资本主义国有化相混合。(四)(四)“倒倒U型理论型理论”l库兹涅茨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理平等和效率的时序。l1958年,库兹涅茨借助基尼系数,以少数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收入分配的部分数据资料为依据,提出了该理论。l一国经济发展由初期的收入分配比较平等开始,l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必须扩大收入差距,使社会日趋不平等;l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人均GDP的发达阶
16、段后,收入分配才又重新趋于平等。l因此,公平分配不能强求,只能随一国经济发展的推进而逐渐地实现。第三节第三节 平等和效率的关系平等和效率的关系 在现实中的应用在现实中的应用一、中国关于平等和效率关系的政策演变一、中国关于平等和效率关系的政策演变l经济体制改革以前,简单地把平等理解为平均主义,造成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下降,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l党的十三大提出:“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l但出现了诸如分配不公、不平等竞争、寻租行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要效率也要公平。l党的十四大强调:“兼顾效率和公平”l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l近年来,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分配不公加剧,
17、l十六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二、中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总体状况二、中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总体状况(一)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化(一)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化l1978年,基尼系数0.21l1984年,基尼系数0.26l1990年,基尼系数0.31l1995年,基尼系数0.34l2000年,基尼系数0.35(二)(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化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化l1978年,基尼系数0.16l1984年,基尼系数0.15l1987年,基尼系数0.26l1994年,基尼系数0.30(国家统计局估计)l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的人均收入比率:l1995年
18、,3.78l2001年,5.39(三)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三)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l1978年以来,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过程l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l1978年,2.57倍l1980年,2.50倍l1983年,1.82倍l1994年,2.86倍l2001年,2.90倍(四)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分配比较(四)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分配比较l农村居民人均收入:l1978年,最高(上海)是最低(河北)的3.15倍l1990年,最高(上海)是最低(甘肃)的4.42倍l2000年,最高(上海)是最低(西藏)的4.21倍l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五)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
19、分配比较(五)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比较l最高收入行业 与 最低收入行业的平均工资 l1985年,1.81倍,相差629元l1997年,2.26倍,相差5423元l2000年,2.60倍,相差8294元l2005年,4.88倍。l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三、防止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对策三、防止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对策(一)运用税收手段调节过高收入(一)运用税收手段调节过高收入(二)运用财政支出政策调节过低收入(二)运用财政支出政策调节过低收入(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机制要求的公平竞争(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机制要求的公平竞争环境环境(四)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四)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收入分配行为(五)建立居民收入检测体系(五)建立居民收入检测体系(六)加快西部中心城市建设(六)加快西部中心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