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第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第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第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 NaHSO4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OH)2溶液:2H+SO42-+Ba2+2OH-=BaSO4+2H2O B向 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C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量过量HCl:AlO2-+4H+Al3+2H2O D过量的铁与稀硝酸Fe+4H+2NO3-=Fe3+2NO +2H2O【答案】C【解析】【详解】A.向 NaHSO4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OH)2溶液
2、,发生两个过程,首先发生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生成的Na2SO4再与过量的Ba(OH)2反应 Na2SO4+Ba(OH)2=BaSO4+2NaOH,两式合并后离子反应方程式:H+SO42-+Ba2+OH-=BaSO4+H2O,故 A 错误;B.向 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可溶性盐,要拆开,离子反应方程式:SiO32-+2H+=H2SiO3,故B 错误;C.偏铝酸根离子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遇酸生成沉淀,过量的酸使沉淀溶解。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量过量 HCl:AlO2-+4H+Al3+2H2O,故 C正确;D.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
3、应产物应该是Fe2+,3Fe+8H+2NO3-=3Fe2+2NO +4H2O,故 D 错误;答案选 C。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A NH3NO2HNO3BAlNaAlO2(aq)NaAlO2(s)CFeFe2O3Fe DAgNO3(aq)Ag(NH3)2OH(aq)Ag【答案】B【解析】【详解】A NH3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NO,无法直接得到NO2,故 A 错误;B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水解产物不挥发,蒸发会得到溶质偏铝酸钠,所以Al NaAlO2(aq)NaAlO2(s),能够在给定条件下实现,故B正确;C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4、和氢气,不是生成氧化铁,故C错误;D硝酸银溶液和一水合氨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继续加入氨水沉淀溶解生成银氨溶液,蔗糖为非还原性的糖,不能和银氨溶液反应,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故D 错误;答案选 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主族元素中,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16 B最外层电子数为8 的粒子一定是0 族元素的原子C同一主族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D主族元素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只有Be【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2、8、8、18、18、32 等,不相邻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16,如锂和钾,故A 错误;B最外
5、层电子数为8 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离子,例如钠离子,故B 错误;C同一主族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可能降低,如碱金属,也可能升高,如卤素,故C错误;D主族元素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2 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只有Be,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元素,次外层电子数为8 的是 Ar,不是主族元素,故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关系,最外层核外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判断元素的种类、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点,解题中注意掌握规律的同时,注意特例。4 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中国在航空、深海、交通、互联网等方面取得的举世
6、瞩目的成就,它们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B港珠澳大桥使用高性能富锌底漆防腐,依据的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C我国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光缆线路总长超过三千万公里,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D化学材料在北京大兴机场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高强度耐腐蚀钢筋属于无机材料【答案】D【解析】【详解】A高温结构陶瓷耐高温、耐腐蚀,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传统的硅酸盐,A 错误;B钢结构防腐蚀涂装体系中,富锌底漆的作用至关重要,它要对钢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并能起到优异的防锈作用,依据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B错误;C光缆的
7、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 错误;D高强度耐腐蚀钢筋属于无机材料,D 正确;故答案选D。5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沸点为 20.8,能与水混溶)的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用胶管连接其作用是平衡气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B实验过程中铜丝会出现红黑交替变化C实验开始时需先加热,再通O2,然后加热D实验结束时需先将中的导管移出,再停止加热。【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装置中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入液体,会使烧瓶中压强增大,双氧水不能顺利流下,中用胶管连接,打开 K 时,可以平衡气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A 选项正确;B实验中Cu作催化剂,但在过渡反应中,红色的Cu 会被氧化成黑色
8、的CuO,CuO又会被还原为红色的Cu,故会出现红黑交替的现象,B 选项正确;C实验开始时应该先加热,防止乙醇通入时冷凝,C 选项错误;D为防止倒吸,实验结束时需先将中的导管移出,再停止加热,D 选项正确;答案选 C。6四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的分子式相同B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C的一氯代物均有2 种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和【答案】B【解析】【详解】A.的分子式都是C8H8,故 A正确;B.中含有多个饱和的碳原子,根据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可以判断,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 B错误;C.分子中都有2 种等效氢,所以一氯代物均有2 种,故 C正确;D.
9、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分子中有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故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和,D正确。选B。7某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如果分子中含有3 个-CH3、2 个-CH2-和 1 个,则该结构的烃的一氯取代物最多可能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 9 种B8 种C5 种D4 种【答案】A【解析】【详解】某烷烃相对分子质量为86,则该烷烃中含有碳原子数目为:N=86214=6,为己烷;3 个-CH3、2 个-CH2-和 1 个,则该己烷分子中只能含有1 个支链甲基,不会含有乙基,其主链含有5个 C,满足条件的己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2CH2CH3,CH3CH2CH(
10、CH3)CH2CH3,其中分子中含有 5 种位置不同的H,即含有一氯代物的数目为5;分子中含有4 种位置不同的H,则其一氯代物有4 种,所以该结构的烃的一氯取代物最多可能有:5+4=9 种。故选 A.。【点睛】烃的等效氢原子有几种,该烃的一元取代物的数目就有几种;在推断烃的二元取代产物数目时,可以采用一定一动法,即先固定一个原子,移动另一个原子,推算出可能的取代产物数目,然后再变化第一个原子的位置,移动另一个原子进行推断,直到推断出全部取代产物的数目,在书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重复和遗漏。8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1mol 氯气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12
11、.0g 熔融的 NaHSO4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1NA 在标准状况下,22.4LH2O 中的 O 原子数为 NA 17g 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1molNa2O 和 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A 20mL1mol/LFe2(SO4)3溶液中,Fe3+和 SO42-离子数的总和小于NAA BCD【答案】D【解析】【详解】将 1mol 氯气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1mol,转移的电子数等于NA,故 错误;12.0g 熔融的 NaH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 熔融硫酸氢钠电离出0.1mol 钠离子和
12、0.1mol 硫酸氢根离子,所以含有的阳离子数为0.1NA,故 正确;在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H2O 中的物质的量,故 错误;17g 羟基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 羟基中含有9mol 电子,含有的电子数为9NA,故 错误;1mol Na2O 和 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2mol 钠离子和1mol 阴离子,总共含有3mol 阴阳离子,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A,故 正确;20mL1mol/LFe2(SO4)3溶液中,含溶质硫酸铁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含有 Fe3+为 0.04mol,含有 SO42-为0.06mol,因为铁离子发生水解,溶液
13、中铁离子数目减少,所以Fe3+和 SO42-离子的总物质的量小于1mol,Fe3+和 SO42-离子的总物质的量小于NA,故 正确;所以 符合题意;答案选 D。【点睛】熔融的 NaHSO4的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而NaHSO4溶液则能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注意两者区别。9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正确的是A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C17H35COOC2H5+H218O B向 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SiO32SO2H2OH2SiO3SO32C由 Na 和 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已知电离平衡常数:H2CO3HClOHCO3,向
14、 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ClOCO2H2O2HClO CO32【答案】C【解析】【详解】A硬脂酸为C17H35COOH,含有羧基,与C2H518OH 发生酯化反应,乙醇脱去H 原子,硬脂酸脱去羟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17H35COOH+C2H518OHC17H35CO18OC2H5+H2O,故 A 错误;B向 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的离子反应为SiO32-+2SO2+2H2OH2SiO3+2HSO3-,故 B 错误;C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反应中 Na 失去电子,Cl得到电子,则 Na 和 Cl形成离子键的过程:,故 C正确;D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酸
15、性越强,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所以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ClO-+CO2+H2OHClO+HCO3-,故 D 错误;故答案为C。10室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pH=1 的溶液中:CH3CH2OH、Cr2O72、K、SO42Bc(Ca2)=0.1molL1的溶液中:NH4、C2O42、Cl、BrC含大量HCO3的溶液中:C6H5O、CO32、Br、KD能使甲基橙变为橙色的溶液:Na、NH4、CO32、Cl【答案】C【解析】【详解】A.pH=1 的溶液显酸性,Cr2O72有强氧化性,会把CH3CH2OH 氧化,故A 错误;B.草酸钙难溶于水,故B 错误;
16、C.C6H5OH 的酸性比碳酸弱比碳酸氢根强,因此可以共存,故C正确;D.使甲基橙变为成橙色的溶液显酸性,其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CO32-,故 D 错误;故答案为C。11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A CaCO3BP2O5CCuO D KMnO4【答案】B【解析】【详解】CO2、SO2归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A.CaCO3属于盐类,A 项错误;B.P2O5是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正确;C.CuO属于碱性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C项错误;D.KMnO4属于盐类,D 项错误;答案选 B。12硫元素最常见和最稳定的一种同
17、素异形体是黄色的正交 型,1912 年 E.Beckmann 由硫在碘中的冰点降低法测得它含有S8分子。1891 年,M.R.Engel 用浓盐酸和硫代硫酸盐的饱和溶液在0下作用首次制得了一种菱形的硫,后来证明含有S6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6和 S8分子都是由S原子组成,所以它们是一种物质BS6和 S8分子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不同CS6和 S8分子分别与过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SO3D等质量的S6和 S8分子分别与足量的KOH反应,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答案】D【解析】【详解】A 选项,S6和 S8分子都是由S原子组成,它们是不同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 错误;B 选项,S6和
18、 S8是硫元素的不同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它们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相同,故B 错误;C 选项,不管氧气过量还是少量,S6和 S8分子分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SO2,故 C错误;D 选项,等质量的S6和 S8分子,其硫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因此它们分别与足量的KOH反应,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故D 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13现有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如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W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元素 X和 Y只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 的化合物C元素 X 比元素 Z 的非金属性强D X、Y、Z、W 四种元素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答案】C【解析】【分析】X 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
19、数的3 倍,可知L层为 6 个电子,所以X为氧元素;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Y只能是 H 元素;Z 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和 M 层电子数之和,其M层电子数为6,所以 Z是 S元素;W 元素原子共用三对电子形成双原子分子,常温下为气体单质,所以W为 N 元素。根据上述分析,X为氧元素,Y是 H 元素,Z是 S元素,W 为 N 元素,据此来分析即可。【详解】A W 为 N 元素,原子核外有2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 A 错误;B元素 X和元素 Y可以以原子个数比11 形成化合物,为H2O2,故 B错误;CX为 O,Z为 S,位于同一主族,非金属性O S
20、,故 C正确;D X、Y、Z、W 四种元素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NH4)2SO4或 NH4HSO4等,故 D 错误;答案选 C。14 本草纲目中有“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的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薪柴之灰”可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B“以灰淋汁”的操作是萃取C“取碱”得到的是一种碱溶液D“浣衣”过程有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A.“薪柴之灰”中含有碳酸钾,与铵态氮肥共用时,发生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降低肥效,故A 错误;B.“以灰淋汁”的操作是过滤,故B错误;C.“取碱”得到的是碳酸钾溶液,属于盐溶液,故C错误;D.“浣衣”过程中促进油脂的水解,属于化学变化,故D
21、正确;故选 D。15以物质a 为原料,制备物质d(金刚烷)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关于以上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 a 最多有 10 个原子共平面B物质 b 的分子式为C10H14C物质 c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物质 d 与物质 c 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中有5 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可以在同一个平面内,故 A 错误;B.由结构可知b 的分子式为C10H12,故 B 错误;C.物质 c中不含有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的基团,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故C错误;D.物质 c与物质 d 的分子式相同都为C10H16、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 正确;答案:D。二、实验题(本
22、题包括1 个小题,共10 分)16乙苯是主要的化工产品。某课题组拟制备乙苯:查阅资料如下:几种有机物的沸点如下表:有机物苯溴乙烷乙苯沸点/80 38.4 136.2 化学原理:+CH3CH2Br3AlCl80+HBr。氯化铝易升华、易潮解。I制备氯化铝甲同学选择下列装置制备氯化铝(装置不可重复使用):(1)本实验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的玻璃仪器有_种。(2)连接装置之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先点燃A 处酒精灯,当_时(填实验现象)点燃 F处酒精灯。(3)气体流动方向是从左至右,装置导管接口连接顺序a_ki f g_。(4)D 装置存在明显缺陷,若不改进,导致的实验后果是_。II.制备乙苯乙同
23、学设计实验步骤如下:步骤 1: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省略)。步骤 2:用酒精灯微热烧瓶。步骤 3:在烧瓶中加入少量无水氯化铝、适量的苯和溴乙烷。步骤 4:加热,充分反应半小时。步骤 5:提纯产品。回答下列问题:(5)本实验加热方式宜采用_(填“酒精灯直接加热”或“水浴加热”)。(6)确认本实验A 中已发生了反应的试剂可以是_。A 硝酸银溶液B 石蕊试液C 品红溶液D 氢氧化钠溶液(7)提纯产品的操作步骤有:过滤;用稀盐酸洗涤;少量蒸馏水水洗加入大量无水氯化钙;用大量水洗;蒸馏并收集136.2馏分分液。操作的先后顺序为_ _(填其它代号)。【答案】4F 中充满黄绿色hj deb
24、c氯化铝易堵塞导管引起爆炸水浴加热A B【解析】【分析】A 中制备氯气,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经过 E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经过C 用浓硫酸干燥,进入F,加热条件下铝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详解】I(1)本实验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导管共4 种。故答案为:4.(2)连接装置之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先点燃 A 处酒精灯,当 F中充满黄绿色时(填实验现象)点燃 F处酒精灯。故答案为:F中充满黄绿色;(3)气体流动方向是从左至右,装置导管接口连接顺序ahj deki f gbc;故答案为:h j de;bc;(4)氯化铝易升华,易冷凝成固体,D 装置
25、存在明显缺陷,若不改进,导致的实验后果是氯化铝易堵塞导管引起爆炸。故答案为:氯化铝易堵塞导管引起爆炸II.(5)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沸点:溴乙烷,38.4,苯,80,产物:136.2,本实验加热方式宜采用水浴加热。(6)根据反应方程式:,确认本实验 A中已发生了反应可以用硝酸银溶液检验产生的HBr中溴离子,也可以用石蕊试液检验生成的氢溴酸,故选 AB。(7)提纯产品的操作步骤有:用大量水洗,洗去溶液中氯化铝等可溶的物质;分液用稀盐酸洗涤有机层;少量蒸馏水水洗分液在有机层中加入大量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蒸馏并收集136.2馏分,得苯乙烯。操作的先后顺序为。故答案:、。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 个小
26、题,共10 分)17一种合成聚碳酸酯塑料(PC塑料)的路线如下:已知:酯与含羟基的化合物可发生如下酯交换反应RCOOR ROHRCOO R+R OH PC塑料结构简式为:(1)C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检验 C中所含官能团的必要试剂有_。(2)D 的系统命名为 _。(3)反应 II 的反应类型为_,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_。(4)反应 IV 的化学方程式为_。(5)1molPC 塑料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最多消耗_molNaOH。(6)反应 I 生成 E时会生成副产物F(C9H12O2),其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则F 的结构简式为_;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任写一种)分子中含
27、有苯环,与NaOH 溶液反应时物质的量为1:2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5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之比为6:2:2:1:1【答案】溴原子NaOH 溶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2-丙醇氧化反应100%4n等【解析】【分析】B 为 CH2=CH2,B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环氧乙烷,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与甲醇反应为信息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生成 HOCH2CH2OH 和 CH3OCOOCH3;A在一定的条件下与 HBr 发生加成反应,根据原子守恒知,A 为 C3H6,结构简式为CH2=CHCH3,C为 CH3CHBrCH3,C中NaOH 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生成D,D 为 CH3CHOHCH
28、3,D 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氧化成丙酮,丙酮与发生反应I 生成 E,E与丙酮发生反应生成PC。【详解】(1)C为 CH3CHBrCH3,官能团名称是溴原子,C 中 NaOH 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生成D 和溴化钠,先加稀硝酸中和氢氧化钠,再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检验C中所含官能团的必要试剂有NaOH 溶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2)为 CH3CHOHCH3,D 的系统命名为2-丙醇。(3)B为 CH2=CH2,B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环氧乙烷,反应II 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4)E与丙酮发生反应生成PC,反应 IV 的化学方程式为
29、。(5)酚形成的酯水解时需消耗2molNaOH,PC的一个链节中有2 个酚形成的酯基,1molPC 塑料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nmolNaOH。(6)反应 I 生成 E时会生成副产物F(C9H12O2),分子式为C9H12O2且符合属于芳香化合物,其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F的两取代基只能处于对位,则F的结构简式为;能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有苯环,与NaOH 溶液反应时物质的量为1:2,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5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之比为6:2:2:1:1,符合条件的是二元酚类,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为:等。【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把握合成流程中官能团
30、的变化、有机反应、习题中的信息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有机物性质的应用,难点(6),注意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 个小题,共20 分)18铜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化学实验室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工业上常用氨气和醋酸二氨合铜Cu(NH3)2Ac的混合溶液来吸收一氧化碳(醋酸根离子CH3COO-简写为 Ac-),反应方程式为:Cu(NH3)2Ac+CO+NH3Cu(NH3)3COAc。(1)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2)该反应中含有的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3)CH3COOH分子中 C 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4)配合物 Cu(NH3)3COAc的
31、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_。写出一种与NH3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阳离子的化学式 _。(5)A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5,铜与 A 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黑球代表铜原子)。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_。【答案】1s22s22p63s23p63d9N OC sp3、sp24 H3O+CuCl【解析】【分析】(1)根据构造原理,按能级能量从低到高排列,然后将同一能层的能级排列在一起写出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再由外向内失去电子,得到Cu2+的电子排布式;(2)该反应中含有的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为C、N、O。根据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总体上呈增大的趋势,可以判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但注意第A 和第
32、A 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分别为全充满和半充满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据此可判断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3)利用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的对数+中心原子的键个数进行判断;(4)由配合物 Cu(NH3)3COAc的分子式可知,Cu为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NH3、CO为配体,由分子式可知配位数为4;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互为等电子体,据此可写出NH3的等电子体。(5)根据 A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s23p5推断出 A 为 Cl原子,利用“均摊法”计算分析得出晶体的化学式。【详解】(1)铜元素为29 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9 个电子,失去2 个电子形成Cu
33、2+,所以 Cu2+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9;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9;(2)该反应中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为碳、氮、氧三种元素,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原子2p 能级是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答案为:NOC;(3)甲基(-CH3)中原子形成4 个单键,杂化轨道数目为4,采用的是sp3杂化;羧基(-COOH)中碳原子形成 3 个 键,杂化轨道数目为3,采用的是sp2杂化;(4)配合物 Cu(NH3)3COAc配体为 NH3和 CO,配位数为4;NH3的等电子体根据等电子原理即可写出,为 H3O+
34、。答案为:4;H3O+;(5)A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5,A 是 Cl。铜与 Cl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其中铜全部在晶胞中,共计4 个。氯原子的个数是1186482,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Cl。答案为:CuCl。【点睛】利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所含粒子数及晶体的化学式的原则和方法:(1)原则:晶胞上任意位置上的一个粒子如果是被n 个晶胞所共有,则每个晶胞对这个粒子分得的份额就是1n;(2)方法:长方体(包括立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a粒子位于顶点:为8 个晶胞所共有,18粒子属于该晶胞;b粒子位于棱上:为4 个晶胞所共有,14粒子属于该晶胞;c粒子位于面上:为2 个晶胞
35、所共有,12粒子属于该晶胞;d粒子位于内部:整个粒子都属于该晶胞;非长方体晶胞中粒子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石墨晶胞中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其顶点(1 个碳原子)被三个六边形共有,每个六边形占13。19甲醛(HCHO)俗称蚁醛,在化工、医药、农药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I甲醛的制备工业上利用甲醇脱氢法制备甲醛,己知:CH3OH(g)HCHO(g)+H2(g)H(1)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甲所示,H=_kJ?mol-1。(2)为提高 CH3OH 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有_、_;在温恒容条件下,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_(填标号)。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c.v(CH3OH)消
36、耗=v(H2)生成d.甲醛的浓度保持不变(3)选用 Ag/SiO2ZnO作催化剂,在400750区间进行活性评价,图乙给出了甲醇转化率与甲醛选择性(选择性越大,表示生成该物质越多)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制备甲醛的最佳反应温度为_(填标号),理由是 _。a.400 b.650 c.700 d.750(4)T时,在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1 甲醇,发生反应:CH3OH(g)HCHO(g)+H2(g)CH3OH(g)CO(g)+2H2(g)平衡时甲醇为0.2mol,甲醛为0.7mo1。则反应i 的平衡常数K=_。II.甲醛的用途(5)将甲醛水溶液与硫酸镍(NiSO4)溶液混合,可用于化学镀镍。
37、反应过程中有CO2产生,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若收集到112mLCO2(标准状况),理论上转移电子_ mo1。【答案】+84 升高温度降低压强bd c 此温度下甲醛的选择性和甲醇的转化率均较高1.575 HCHO+2Ni2+H2O=2Ni+CO2+4H+0.02【解析】【分析】【详解】(1)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差为463kJ/mol-379kJ/mol=84kJ/mol;(2)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因此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我们可以采用升高温度、降低压强的方法来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转化率;再来看平衡的标志: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因此气体的密度是恒定不变的,a
38、项错误;b.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因此当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 项正确;c.甲醇和氢气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因此无论何时都有v(CH3OH)消耗=v(H2)生成,c 项错误;d.当甲醛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其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同,即此时达到了平衡状态,d 项正确;答案选 bd;(3)在 700时,甲醛选择性和甲醇转化率均较高,因此700是最合适的温度,答案选c;(4)平衡时甲醇为0.2mol,因此有0.8mol 甲醇被消耗,其中甲醛有0.7mol,说明有0.7mol 甲醇发生了反应,有 0.1mol 甲醇发生了反应,因此氢气一共有0.7mol+0.1mol2=0.9mol,
39、代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有23c(HCHO)c(H)0.35mol/L0.45mol/LK=1.575c(CH OH)0.1mol/L;(5 既然是镀镍,则镍被还原为单质,而甲醛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HCHO+2Ni+H O=2Ni+CO+4H;甲醛中的碳可以按0 价处理,二氧化碳中的碳为+4 价,因此每生成 1 个二氧化碳分子需要转移4 个电子,而112mL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12L=0.005mol22.4L/mol,因此一共要转移0.02mol 电子。【点睛】对于任意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总有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失电子数=转移的总电子数,因此只需求出最好求的那一项,另外两项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