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总 13 页绝密启用前2019 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 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下列从化学角度对画线部分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分子在不断运动B“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反复煅烧锤打氧化,降低含碳量,变成钢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但并未发生化学变化D“美人首饰侯
2、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净水过程中加明矾可起杀菌作用B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C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和 Mg2+D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3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稳定B是一种混合物C具有导电性D属于有机合成材料4 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 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 CO2等。下列说法错
3、误的是()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试卷第 2 页,总 13 页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C利用灼热的铜粉,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但氧原子并未消失5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人类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月球背面着陆。在月球广泛分布的岩石中,蕴藏着丰富的钛、镍等矿产。元素周期表中钛、镍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A钛、镍均属于金属元素B钛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2 C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6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 NaCl 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
4、g 该浓度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操作顺序为B中需称量NaCl 的质量为16g C选 100mL 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D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所得溶液的浓度将偏小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对应内容中,不正确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二手烟”也会危害身体健康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了试卷第 3 页,总 13 页C金属铝和金属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金属的原子的结构不同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AA BB CC DD 82019年 3 月 21日 14 时 48
5、分许,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化工园区内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储罐发生爆炸事故,爆炸物质为苯。下图为苯的结构式,根据信息下列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由 6 个碳原子和6 个氢原子构成B一个苯分子中含有3 个氢分子C苯是一种可燃物D苯中 C、H 元素的质量比为1:19结合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一定条件H2O+O2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C当 34 份质量的H2O2参加反应时,生成32份质量的O2试卷第 4 页,总 13 页D反应物中的氧元素,在反应后完全转移到O210 许多植物的花汁可以作酸碱指示剂下表是菊花浸出液
6、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色情况在肥皂水(pH:9.510.5)中滴加菊花浸出液,溶液显示的颜色是()溶液的酸碱性酸性中性碱性菊花浸出液显示的颜色红色紫色黄色A无色B红色C黄色D紫色11某学习小组的同学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为家乡农业生产提出了下列建议,其中不合理的是A要加大灌溉用水的管理力度,防止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B禁止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应该将其回收用于制沼气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应同时施加碳铵(NH4HCO3)以提高土壤肥力D要综合利用农家肥和化肥,重视在增施农家肥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化肥12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有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7、,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必须检査装置的气密性B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C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6%D不用等温度计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就可以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13用 CO2和 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 NH3 CO(NH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试卷第 5 页,总 13 页ANH3中氮的化合价为-3 价B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
8、2的一种有效途径CX 的化学式是H2O D参加反应的CO2与 NH3的质量比是44:17 14某兴趣小组利用实验室制CO2的废液得到CaCO3和 NaCl 晶体,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试剂 X 可选用 Na2CO3溶液B操作、的名称都是过滤C操作 I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和量筒D稍过量的试剂X 加入到废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有沉淀后有气泡15 下列药品或仪器中,不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NaNO3溶液BCuSO4溶液CpH 计D温度计1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参加反
9、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Cx 的值是 7 D丁一定是化合物17图 1 表示甲、乙两种晶体的溶解度曲线。t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 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两烧杯中出现图 2 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试卷第 6 页,总 13 页At2时烧杯中乙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5%C若改变温度,必须降温至t1以下才能将t2烧杯中甲的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D将 t1时两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18中考复习阶段,小荷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煮沸可以降低井水的硬度;向某固体上滴加
10、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其中正确的是()ABCD1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足量的铁片与镁条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B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试卷第 7 页,总 13 页C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D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
11、生氧气20向一定质量的MgSO4溶液中先后滴加100克Ba(OH)2、H2SO4溶液,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点对应的溶液pH”或“”)(3)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即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某同学在一定质量的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他对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图丙的几个图象(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其中错误的是 _(填字母序号)。试卷第 11页,总 13 页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25化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原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
12、操作回答问题。(1)图 A 中铁制仪器的名称是_。用装置 A 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用图B 干燥 O2,气体应从 _(填“b”或“c”)口进入。(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图C 的操作称量氯化钠时,称量完毕发现砝码生锈严重,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会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如图 D 所示,由处的白磷燃烧,处的红磷不能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_。(4)用图 E 装置可制造十分有趣的“化学喷泉”现象,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 溶液挤进圆底烧瓶时,很快看到长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若将烧瓶内的CO2换成下列四种气体中的 _(填序
13、号)仍可产生“喷泉”现象。A H2B SO2C COD HCl(5)F 图中的两种装置都无法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还需用这两个化学反应来验证则该装置改进的方法是_。试卷第 12 页,总 13 页(6)G 图是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其中试管中用煮沸过的蒸馏水浸泡铁钉的目的是_。(7)H 图是小丽同学在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否反应的实验时,错把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无明显现象,继续加入氢氧化钠发现溶液变成红色,此实验也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当溶液变红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填化学式)。评卷人得分五、科学探究题26向 Na2C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Mg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某同学
14、经过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并进行如下探究:(猜测)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Mg(OH)2;_。(资料)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实验 1)(1)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U 形管,观察到现象为 _,则猜测不成立。(2)另取适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_,产生大量气泡,则猜测不成立。有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上述固体应为碱式碳酸镁aMgCO3bMg(OH)23H2O,其不溶于水,加热易分解,工业上常用作阻燃剂。(实验 2)(3)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
15、如图_(选填“甲”或“乙”)装置,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 _,浓 NaOH 溶液的作用 _。若错选为乙装置,则a:b 的值会 _(填“变大”、“变小”或“不确定”)。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经计算得知该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为3MgCO3Mg(OH)23H2O。(拓展延伸)(4)将该碱式碳酸镁长期浸泡在浓NaOH 溶液中,固体全部转化为Mg(OH)2,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工业上用碱式碳酸镁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有_。试卷第 13 页,总 13 页a.分解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的固体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c.生成的气体稀释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27往 200 克含有
16、稀硝酸和硝酸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 pH 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试分析计算:(1)ab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反应到 c 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答案第 1 页,总 14 页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A、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知骤暖说明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所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故A 正确;B、生铁炼成钢,要降低含碳量,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故B正确;C、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
17、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 错误;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故D 正确。故选C。2C【解析】【详解】A、净水过程中加明矾可起吸附悬浮颗粒的作用,选项A 错误;B、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完成的,选项B 错误;C、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和 Mg2+,选项 C 正确;D、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 2,选项 D 错误。故选C。3D【解析】【详解】A、烯合金中有石墨烯,石墨烯是碳的单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不符合题意;B、烯合金是一种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
18、,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不符合题意;D、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碳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所以烯合金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铝元素,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符合题意。4A【解析】【详解】答案第 2 页,总 14 页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A 错误,但符合题意;B、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空气中差不多,氧气能支持燃烧,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B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铜粉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铜,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消失但氧原子经
19、反应存在于二氧化碳中,并未消失,D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 A。5B【解析】【详解】A、钛、镍元素的名称均带金字旁,所以两种元素均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B、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钛原子核内中子数不是22,选项错误;C、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所以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选项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信息下方的数字就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则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8.69,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6A【解析】【详解】A、实验操作顺序应为:取药称量将药品转移至烧杯中加水溶解,选项A 不正确;B、中需称量NaCl
20、的质量为=100g16%=16g,选项 B 正确;C、需要水质量为100g-16g=84g,需要水的体积为84mL,选 100mL 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选项C 正确;D、中转移固体药品时,有部分固体洒落,溶质质量偏小,所得溶液的浓度将偏小,选项答案第 3 页,总 14 页D 正确。故选A。7B【解析】【详解】A、“二手烟”也会危害身体健康,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B、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氧,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C、金属铝和金属镁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不同种金属的原子的结构不同,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解
21、释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 B。8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苯的化学式为C6H6。【详解】A、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氢原子和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B、一个苯分子中含有6 个氢原子,而不是3 个氢分子,故错误;C、由题意可知,爆炸物质为苯,说明苯具有可燃性,是一种可燃物,故正确;D、由苯的化学式可知,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6):(1 6)=12:1,故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化学式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B【解析】【详解】答案第 4 页,总 14 页A、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
2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一定条件2H2O+O2,选项 A不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选项B 正确;C、由方程式可知,当68 份质量的 H2O2参加反应时生成32 份质量的O2,选项 C 不正确;D、由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可知,反应物中的氧元素,在反应后一部分转移到水中,一部分转移到 O2中,选项 D 不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前后的物质种类及其原子种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实质并结合图示依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10 C【解析】试题分析:肥皂水的pH 为 9.5-10.5,说明呈碱性,菊花浸出液在碱性溶液中会
23、变为黄色,故选 C考点:溶液酸碱性与pH 的对应关系。11C【解析】【详解】A、要加大灌溉用水的管理力度,防止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选项A 正确;B、禁止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防止产生大量烟尘,污染空气,应该将其回收用于制沼气,选项 B 正确;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不能同时施加碳铵(NH4HCO3),因为氢氧化钙能与碳酸氢铵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选项C 错误;D、要综合利用农家肥和化肥,重视在增施农家肥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化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选项D 正确。故选C。12 D【解析】【详解】A、实验前必须检査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正确;答案第 5 页,总 14 页B、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24、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氧气不能完全反应,故选项正确;C、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00%19.6%,故选项正确;D、应该等温度计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才可以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这是因为反应放热,气体体积膨胀,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少,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铁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
25、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3 D【解析】【详解】A、NH3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的化合价为3 价,该选项说法正确;B、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 CO2+2NH3CO(NH2)2+X 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1 个,氮原子都是2 个,反应前氧原子是2 个,反应后应该是2 个,其中 1 个包含在X 中,反应前氢原子是6 个,反应后应该是6 个,其中2 个包含在X 中,X 的化学式是H2O,该选项说法正确;D、参加反应的CO2与 NH3的质量比是:44:34 22:1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D。14 A【解析】【详解】A.
26、实验室制 CO2的废液中含有CaCl2,加入试剂 X 得到 CaCO3和 NaC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选用的是Na2CO3溶液,Na2CO3+CaCl2=CaCO3+2NaCl,此选项正确;答案第 6 页,总 14 页B.通过操作使难溶解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则操作是过滤,通过操作是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 晶体,则操作是蒸发,此选项错误;C.操作 I 是过滤,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和烧杯,此选项错误;D.稍过量的Na2CO3溶液加入到废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有气泡后有沉淀,此选项错误。故选 A。15 A【解析】【详解】A、NaNO3溶液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均不反
27、应,不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B、CuSO4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C、用 pH 计,根据测定pH 的变化,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D、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根据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能用于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16 B【解析】【详解】A、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故不符合题意;B、x14+26+52367,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42):(267)12:19,故符合题意;C、x 的值是 7,故不符合
28、题意;D、反应后甲、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甲和乙中的元素转化到丁中,因此丁是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17 B【解析】【详解】答案第 7 页,总 14 页A、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烧杯中乙体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选项A 正确;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5g,烧杯中甲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5100%15100ggg13%,选项 B 错误;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t2时,甲的溶解度为20g,若改变温度,必须降温至 t1以下才能将t2烧杯中甲的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
29、,选项C 正确;D、将 t1时两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因为甲烧杯中有物质析出,乙中没有析出固体,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选项D 正确。故选B。18 A【解析】【详解】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如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错误;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可以作酸碱指示剂,故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故正确;粗盐提纯实验不能等水分完全消除后再停止加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故正确;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气体,故错误;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盐和水生成
30、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错误;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正确;故选 A 选。【点睛】1、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2、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有可能是碳酸氢盐如NaHCO3。19 A【解析】【详解】答案第 8 页,总 14 页A、足量的铁片与镁条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镁的金属活泼性强,需要反应的时间短,选项A 正确;B、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立刻产生硫酸钡沉淀,图像起点位置错误,选项B 错误;C、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未加入硝酸钾固体时,未饱
31、和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图像起点位置错误,选项C 错误;D、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选项D 错误。故选A。20 D【解析】【详解】A、a点处于加入硫酸产生的沉淀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说明对应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pH 7,选项 A 错误;B、b 点溶液中的溶质含有硫酸镁和硫酸2 种,选项B 错误;C、由图像可知:氢氧化镁的质量为52.4g-46.6g=5.8g,MgSO4Ba(OH)2=BaSO4Mg(OH)2,则产生硫酸钡的质量为=5.8g233=23.3g58,则 m 的质量为23.3g+5.8g=29.1g,选项 C 错误;D
32、、加入硫酸后产生硫酸钡的质量=52.4g-29.1g=23.3g,则一共产生硫酸钡的质量为23.3g+23.3g=46.6g,则氢氧化钡的质量=46.6g17134.2g233,氢氧化钡溶液溶质质量分数=34.2g100%=100g34.2%,选项 D 正确。故选D。21乳化糯米二氧化硫(SO2)钙元素食醋BC【解析】【详解】(1)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污分散成微小颗粒,随着水流动而洗净;(2)制作粽子的原料一般有糯米、瘦肉(蛋白质)、食盐(无机盐)、大枣(糖类)、食用油(油脂)等,其中富含淀粉的是:糯米。(3)气象局每日空气质量日报污染指数主要包含可吸入颗粒
33、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有答案第 9 页,总 14 页毒)、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检测结果。(4)某些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人体缺钙元素易导致骨质疏松。(5)生活中食用盐加碘,其中“碘”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是指碘元素。(6)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可涂厨房中的食醋(显酸性)来止痒。(7)以下物质应放置于贴有“”标志(属于可循环利用标志)垃圾筒内的是:A、废电池,分类处理,不可回收利用;B、旧报纸,可回收利用;C、空易拉罐,可回收利用;D、过期药品,分类处理,不可回收利用。故选 BC。22 Al Al2O3S2-钠Na+(答案合理即可)质子数不同BD B【解析】【详解】(1)
3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是:Al。(2)8 号元素(氧元素)和13 号元素(铝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是+3,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3)X2-与 Ar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r 是 18 号元素,则X2-的符号是:S2-。(4)第三周期中的金属元素有钠、镁、铝,钠原子易失去其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形成带有1 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镁原子易失去其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带有2 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铝原子易失去其最外层的3 个电子而形成带有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故填:钠,Na+(或镁,Mg2+
35、或铝,Al3+)。(5)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6)根据题意,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e 和 Mg、F和 Cl 属于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故填:BD。(7)根据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ANO 和 O2中,电子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BCO 和 N2中,原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是等电子体;答案第 10 页,总 14 页CSO2和 CO2中,电子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故选:B。【点睛】本题难点是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含义。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含义是粒子的电子层数和每一层上的电子数相同,因此核外电
36、子数也相同。根据这个含义,X2-与 Ar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r 是 18 号元素,则X2-核外也有18 个电子,因为X2-带 2 个单位负电荷,可见X 中的电子数是 16,质子数也就是16,所以确定X 是硫元素,符号是S,故 X2-的符号是:S2-。23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增加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使用CD 22224SO+I+2H O=H SO+2HI2222MgH+2H O=Mg OH+2H()AD 28224222C H N+2N O2CO+3N+4H O点燃【解析】【详解】(1)重要调整是: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增加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使用;(2)有关用NaOH 溶液来“捕捉”CO2并
37、将 CO2储存或利用的部分流程的叙述:A、该过程中有二氧化碳合理低的气体排放,不能实现CO2零排放,选项A 不正确;B、该过程有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钠等物质可以循环利用,选项B 不正确;C、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固液分离,是过滤,选项C 正确;D、该过程至少发生:1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4、碳酸钙高温分解等4 个化学反应。选项D 正确。故选CD。(3)二氧化硫与碘单质和水反应产生硫酸和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22224SO+I+2H O=H SO+2HI;(4)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H2O 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氢氧化
38、镁,的化学方程式是:2222MgH+2H O=Mg OH+2H();(5)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则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这种产物可能是:A、甲醇(CH4O)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1;故选项正确;B、甲酸(CH2O2)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错误;C、乙醇(C2H6O)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故选项错误;答案第 11页,总 14 页D、乙酸(C2H4O2)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正确。故选 AD。(6)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氮气和水的化学方
39、程式:28224222C H N+2N O2CO+3N+4H O点燃;2422FeCl+HFe+2HCl高温隔绝氧气Cu2+44=Fe+CuSOFeSO+CuD【解析】【详解】(1)氯化铁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产生铁和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22FeCl+HFe+2HCl高温。氮气的作用是:隔绝氧气,防止生成的铁和氧气发生反应,且能防止氢气和氧气反应发生危险;(2)Mn 和 CuSO4溶液反应能发生置换反应,实际与Mn 反应的微粒是:Cu2+,由反应可知金属的活泼性:Cu Mn;(3)铁和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的化学方程式为:44=Fe+CuSOFeSO+Cu;(4)某同学在一定质量的AgNO
40、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他对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图丙的几个图象,其中错误的是:A、铁粉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银,然后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铜,选项A正确;B、铁粉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银,溶液质量减小,Cu(NO3)2的质量分数变大;然后铁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铜,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选项B 正确;C、铁粉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银,溶液质量减小,然后铁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铜,溶质质量继续减小,选项C 正确;D、未加入铁粉时,溶液中由硝酸银和硝酸铜2 种溶质,起点应为2,选项 D 错误。故选 D。25铁架台4242
41、22KMnOK MnO+MnO+Oc 偏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D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除去溶于水的氧气NaCl、NaOH 答案第 12 页,总 14 页【解析】【详解】(1)图 A 中铁制仪器的名称:铁架台。因为装置A 中有棉花,所以其中发生的反应是高锰酸钾加热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424222KMnOK MnO+MnO+O,用图 B 浓硫酸干燥O2,气体应“长管进、短管出”从 c口进入,进行干燥。(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图C 的操作称量氯化钠时,称量完毕发现砝码生锈严重,则右盘质量偏大,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则左盘氯化钠质量偏大,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会偏大。(
42、3)处的白磷燃烧,处的红磷不能燃烧的现象,但都与空气接触,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可以燃烧;(4)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 溶液挤进圆底烧瓶时,很快看到长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产生“喷泉”现象。如果某气体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或易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CO2就可换成该气体,仍可产生“喷泉”现象。A、H2不能溶于水,装置内压强基本不变,不能产生喷泉现象;B、S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装置内压强变小,能产生喷泉现象;C、CO 不能溶于水,装置内压强基本不变,不能产生喷泉现象;D、HCl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装置内压强变小,能产
43、生喷泉现象;故选 BD。(5)F 图中的两种装置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都无法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还需用这两个化学反应来验证则该装置改进的方法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6)G 图是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其中试管中用煮沸过的蒸馏水浸泡铁钉的目的是:除去溶于水的氧气,防止干扰实验;(7)H 图是小丽同学在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否反应的实验时,错把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无明显现象,继续加入氢氧化钠发现溶液变成红色,此实验也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当溶液变红时,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NaCl)和氢氧化钠(NaOH)。26 MgCO3和 Mg(OH)
44、2白色固体变蓝色足量稀盐酸(合理即可)甲吸收水蒸气吸收二氧化碳变大答案第 13 页,总 14 页32222323MgCOMg OH3H O+6NaOH=4MgOH+3Na CO+3H O()()bc【解析】【详解】猜测: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Mg(OH)2;MgCO3和 Mg(OH)2的混合物;(1)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U 形管,观察到现象为白色固体变蓝色,说明白色固体分解产生水,则猜测不成立。(2)另取适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则固体中含有碳元素,则猜测不成立。(3)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取适量白色固
45、体,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甲装置浓硫酸,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干燥剂,吸收水蒸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浓 NaOH 溶液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若错选为乙装置,则浓氢氧化钠除了吸收二氧化碳,还有部分水蒸气留在溶液中,因此浓硫酸吸收的水蒸气量偏小,ab 的值会变大。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经计算得知该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为 3MgCO3Mg(OH)23H2O。(4)将该碱式碳酸镁长期浸泡在浓NaOH 溶液中,固体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镁、碳酸镁和水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2222323MgCOMg OH3H O+6NaOH=4MgOH+3Na CO+3H O()
46、();(5)工业上用碱式碳酸镁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有:a、分解时吸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b、生成的固体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达到灭火效果,故选项正确;c、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稀释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达到灭火效果,故选项正确。故选:bc。27233322Na CO+2HNO=2NaNO+H O+CO15.7%【解析】【详解】解:(1)a b段碳酸钠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233322Na CO+2HNO=2NaNO+H O+CO;答案第 14 页,总 14 页(2)解:设c 点时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x,由钠元素质量守恒可知:23Na CO32NaNO106170150g21.2%x10615021.2%170gxx=51g;设生成碳酸钙沉淀质量为y,233233Na CO+CaNO=CaCO+2NaNO106100100g21.2%y()10610021.2%100gyy=20g设碳酸钠与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k 233322Na CO+2HNO=2NaNO+H O+CO1064450g 21.2%k1065021.2%44gkk=4.4g 反应到 c 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51100%15.7%200150204.4ggggg答:反应到c 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