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2523524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64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中考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pdf(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 年中考综合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学校 _ 班级 _ 姓名 _ 成绩 _一、积累(17 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zh,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论是b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ju n 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sng,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2古诗文默写。(10 分)(1)浩荡离愁白日斜,_。(龚自珍己亥杂诗)(2)_,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4)无丝竹之乱耳,_。(刘禹锡陋室铭)(5)子曰:“_,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6)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_,_。(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的语句,叙写诗人因国家战乱而彻夜难眠,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等地的经历。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呐喊,话剧茶馆、龙须沟等。C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被贬任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D

3、“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副对联生动概括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内容。二、阅读(58 分)(一)名著阅读(6 分)4.“卢沟桥事变”,把诗人们的诗思引向了民族救亡的滚滚洪流,艾青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_”;他又擅长绘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表现出“_”的特点。(3分,前一空2 分,后一空1 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3 分)二将相交,各赌平生本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条臂纵横,八支马蹄撩乱两个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两边众军官看了,喝采不选,阵前上军士们递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

4、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李成,闻达在将台上不住声叫道:“好斗!”文中的二将分别是_和_,其中一将因杀了一泼皮_ 被发配到大名府。(二)文学作品阅读(20 分)合欢树还在,母亲却不在了史铁生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写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5、二十岁,我的两条腿瘫痪了。除了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

6、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伤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

7、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

8、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出来后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向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北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空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9、,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是真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子那么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

10、儿。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选自小品文选刊2019 年第 4 期,有删节)6文章在介绍合欢树的来历时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棵合欢树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7文章开头写“我”十岁那年的事,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8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6 分)(1)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伤了呢?我还直留神呀!”(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3 分)(2)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

11、,不敢再大意。(“好兆头”一语双关,具体指什么?)(3 分)9文中除了写“我”和母亲外,还写了另一对母子。作者这样写,有怎样的深刻含义?(6 分)(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3 分)建设健康中国材料一: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在2016 年 8 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要求,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规模相当可观、覆盖范围广、产业链长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健康服务业培育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创造就业并拉动经济的健康可持

12、续增长。从本质上说,健康中国建设也是保障民生福社之策,同样关乎社会和谐安定。(华颖国家行政学院学40)材料二: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困扰(数据来源:2019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材料三:健康中国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医药供应体制改革滞后。尽管中国初步建成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97以上的人口已被不同医保制度所覆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也在着力推进,但医保、医疗、医药三者间的联动改革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远未形成良性互动。这导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与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差距较大。医疗卫生、医疗保险、医药供应改革的滞后和不能实现良性互动,无疑是健康中国建设进程

13、中应当尽快克服的障碍。卫生和健康领域投入不足,自费负担较重。中国健康(卫生)总费用在持续增长,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总量投入水平仍然较低,各主体负担结构不尽合理。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目前健康领域的投入总量较之发达国家健康总投入普遍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尚未达到饱和,在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资源投入的效率和公平性。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治理。伴随中国快速工业化而来的是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污染,以及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构成了国民健康的重大隐患。中国卫生和健康事业的确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控制环境污染特别是颗粒污染物PM2.5 及其带来的严重健康问题等方

14、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更为有效的应对措施。(来自人民网)材料四:武汉同济医院院长王伟撰文认为,构建中国特色大健康体系,应坚持中西医并重,注重汲取“中国智慧”,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具有积极意义。屠呦呦、陈竺等著名医学家,都从中医药学经典中获得研究灵感。然而,长期以来,由西医主导的医学研究方式和治疗理念,导致我国健康体系的一些环节不同程度存在过度“西化”倾向。王伟认为,应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传统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治方法,将中国传统健康文化和现代医学科学创造性结合,构建既符合科学要求又符

15、合中国国情、既继承传统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大健康体系。(来自新华网)10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 分)A健康服务业是规模相当可观、覆盖范围广、产业链长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培育了民生经济的新增长点。B我国 97以上的人口已被不同医保制度所覆盖,且医保、医疗、医药三者间的联动改革已经形成良性互动。C 发达国家健康总投入普遍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我国目前健康领域的投入总量较之还有一定的差距。D我国健康体系的一些环节不同程度存在过度“西化”倾向,是西医主导的医学研究方式和治疗理念导致的。11请从材料二中提炼出三条结论。(4 分)12建设健康中国面临哪些挑战?(5 分)(四)古

16、诗阅读(5 分)悯农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范成大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3.这两首以农家生活为题材的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5 分)(五)文言文阅读(14 分)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欧阳修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资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

17、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粹精涵蓄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18、(注释)职方君:指苏序,苏洵的父亲。乡闾:乡亲、亲族。茂材异等:出众的优秀人才。六经、百家:六经指孔子整理先秦典籍,后成为儒家经典。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14小胡在阅读本文时,不理解“即”的意思就去查阅了字典,他发现,“即”原本写作如图,左边一个和“豆”一般的食器,右边一个人跪坐在食器旁边张着大大的嘴巴,准备享用食器中的美食。由此可以推测,“即”的本义是(_)。现在,“即”有下列几种意思:就是;到;当下,目前;靠近,接触;就,便。文中“及即之”中的“即”的意思是(_)。(3分,前一空1 分,后一空2 分)1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君 之 文 博 辩 宏

19、伟 读 者 悚 然 想 见 其 人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17班级讨论时有同学提出,苏洵多次科举“不中”就“退”而放弃,范进从20 岁考到 54 岁最终中举,范进比苏洵更能够证明君子应自强不息的观点。你是否认同该观点?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阐述你的理由。(5 分)三、写作(70 分)18任务型表达。(10 分)班级举行辩论赛,下面是对方辩手的发言。请你以正方辩手的身份,写一段辩论词。要求:(1)观点明确,结构完整,条理清楚。(2)语言简明得体。(3)100 字左右。19材料作文。(60 分)根据名人传中罗曼罗兰的一段话:

20、“一朵火焰息了,另一朵火焰接着燃起。或者可以说,火焰永远是一朵,只是换了燃料罢了。”和人类群星闪耀时的一段话“伟大的事业降临到渺小人物的身上,仅仅是短暂的瞬间。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决不会再恩赐第二遍。”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答案与解析一、积累(17 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zh,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论是b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

21、远、ju n 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sng,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答案】致博隽颂【解析】汉字书写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布局结构匀称。书写时注意汉字的结构特点。这里需要注意“隽”的书写,这是一个易错字,注意识记字形。“博”注意结合意思识记偏旁。2古诗文默写。(10 分)(1)浩荡离愁白日斜,_。(龚自珍己亥杂诗)(2)_,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4)无丝竹之乱耳,_。(刘禹锡陋室铭)(5)子曰:“_,_,

22、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6)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_,_。(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的语句,叙写诗人因国家战乱而彻夜难眠,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答案】(1)吟鞭东指即天涯(2)纷纷暮雪下辕门(3)不畏浮云遮望眼。(4)无案牍之劳形(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6)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解析】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吟鞭、辕门、不畏、案牍、曲肱、报君、提携、何由彻。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

23、的代表作,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等地的经历。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呐喊,话剧茶馆、龙须沟等。C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被贬任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D“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副对联生动概括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内容。【答案】B【解析】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B项中,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代

24、表作有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而呐喊,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故选 B。二、阅读(58 分)(一)名著阅读(6 分)4.“卢沟桥事变”,把诗人们的诗思引向了民族救亡的滚滚洪流,艾青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_”;他又擅长绘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表现出“_”的特点。(3分,前一空2 分,后一空1 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3 分)二将相交,各赌平生本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条臂纵横,八支马蹄撩乱两个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两边众军官看了,喝采不选,阵前上军士们递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李成,闻达在将台上不住声叫道

25、:“好斗!”文中的二将分别是_和_,其中一将因杀了一泼皮_ 被发配到大名府。【答案】(1)土地的忧郁诗中有画(2)杨志索超牛二【解析】4.本题考查名著作者的基本情况。艾青诗选包含了艾青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艾青的诗歌充满了“土地的忧郁”,主要意象为土地和太阳,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及大地母亲的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又擅长绘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体现了艾青诗歌创作“诗中有画”的特点。5.本题考查名著水浒传人物形象的把握。根据“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和“李成,闻达在将台上不住声

26、叫道”可以判断这文中的二将分别是杨志、索超,是水浒传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这是写青面兽杨志和急先锋索超比试武艺,相关情节是:杨志杀了无赖牛二,发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留守梁中书有心抬举杨志,只恐众人不服,因此叫杨志与诸将比试武艺。杨志轻松胜了周谨,性急的索超要与杨志比试,两人斗了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使枪的是杨志,使斧的是索超。(二)文学作品阅读(20 分)合欢树还在,母亲却不在了史铁生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写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

27、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瘫痪了。除了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

28、,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伤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

29、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

30、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出来后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向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

31、为那是个好北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空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是真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

32、。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子那么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选自小品文选刊2019 年第 4 期,有删节)6文章在介绍合欢树的来历时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棵合欢树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7文章开头写“我”十岁那年的事,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8根据括号内的

33、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6 分)(1)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伤了呢?我还直留神呀!”(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3 分)(2)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好兆头”一语双关,具体指什么?)(3 分)9文中除了写“我”和母亲外,还写了另一对母子。作者这样写,有怎样的深刻含义?(6 分)【答案】6文章介绍合欢树的来历时采用了插叙。这棵合欢树既是母亲爱“我”的象征,也是命运坎坷,却终有所成的“我”的象征。7首先表现了母亲当时的“年轻”,“我”向她汇报作文得了第一名,她猜出“我”其实是想得到她的表扬,但她并没有表扬“我”,而

34、是急着说自己,这与后来她“不再年轻”、一心想着“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爱。其次,这也为下文写“我”能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埋下了伏笔。(大意相同即可)8(1)示例: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深切关心和她自责、内疚的心理。(大意相同即可)(2)一是指这棵合欢树将会长得很茂盛;二是指“我”的情况、家里的情况将会有所好转。(大意相同即可)9这对母子也住在“我”和母亲曾经住过的房子里,看着母亲种的那棵合欢树,这位母亲也像“我”的母亲呵护“我”一样呵护着她的孩子。作者将一己之情愫升华,将自己母子问的真挚情感延伸到天底下所有母子的身上,赞美了天下所有的母亲

35、和母爱。【解析】6考查写作顺序及内容。本文追忆合欢树的来历是插叙,说明它是母亲亲手所栽,在母亲的照料下,茁壮成长,感念母爱,因为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凝聚了母爱,合欢树身上有母亲对生活美好的不弃和期盼,它象征着母爱;合欢树是母亲过去艰难生活的见证,象征着母亲对生活美好的期盼;象征着“我”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合欢树还是母子合欢的象征,寄托着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之情?7本题考查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文章开头写“我”十岁那年的事,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我”向她汇报作文得了第一名,她猜出“我”其实是想得到她的表扬,但她并没有表扬“我”,而是急着说

36、自己,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很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生活的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生活的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8(1)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是神态描写,“怎么会烫伤了呢?我还直留神呀!”是语言描写,描写对象是母亲,结合前文语境“最后一回,我的胯被熏成烫伤”分析,这里写出了母亲的

37、焦急、担忧和自责,最后结合母亲对我的爱作答。(2)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好兆头,用于指代事先显现出来的好迹象。结合前文语境“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出来后竟是一棵合欢树。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觉得合欢树越长越茂盛是个“好兆头”;深层含义指“我”的情况、家里的情况将会像这棵树一样越来越好。9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文中除了写“我”和母亲外,还写了另一对母子。他们住在我和母亲曾经住过的房子

38、里,“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结尾中又说,那个孩子“会跑去看看那棵树”,借每个孩子都拥有母亲和合欢树般的故事,表现情感的牵念,母爱的深远,虽物是人非,普遍的母爱却恒在。表达了对天下母亲和母爱的赞美。这样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3 分)建设健康中国材料一: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在2016 年 8 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要求,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规模相当可观、覆盖范围

39、广、产业链长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健康服务业培育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创造就业并拉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从本质上说,健康中国建设也是保障民生福社之策,同样关乎社会和谐安定。(华颖国家行政学院学40)材料二: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困扰(数据来源:2019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材料三:健康中国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医药供应体制改革滞后。尽管中国初步建成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97以上的人口已被不同医保制度所覆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也在着力推进,但医保、医疗、医药三者间的联动改革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远未形成良性互动。这导

40、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与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差距较大。医疗卫生、医疗保险、医药供应改革的滞后和不能实现良性互动,无疑是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应当尽快克服的障碍。卫生和健康领域投入不足,自费负担较重。中国健康(卫生)总费用在持续增长,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总量投入水平仍然较低,各主体负担结构不尽合理。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目前健康领域的投入总量较之发达国家健康总投入普遍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尚未达到饱和,在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资源投入的效率和公平性。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治理。伴随中国快速工业化而来的是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污染,以及食品药品安全问

41、题构成了国民健康的重大隐患。中国卫生和健康事业的确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控制环境污染特别是颗粒污染物PM2.5 及其带来的严重健康问题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更为有效的应对措施。(来自人民网)材料四:武汉同济医院院长王伟撰文认为,构建中国特色大健康体系,应坚持中西医并重,注重汲取“中国智慧”,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具有积极意义。屠呦呦、陈竺等著名医学家,都从中医药学经典中获得研究灵感。然而,长期以来,由西医主导的医学研究方式和治疗理念,导致我国健康体系的一些环节不同程度存在过

42、度“西化”倾向。王伟认为,应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传统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治方法,将中国传统健康文化和现代医学科学创造性结合,构建既符合科学要求又符合中国国情、既继承传统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大健康体系。(来自新华网)10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 分)A健康服务业是规模相当可观、覆盖范围广、产业链长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培育了民生经济的新增长点。B我国 97以上的人口已被不同医保制度所覆盖,且医保、医疗、医药三者间的联动改革已经形成良性互动。C 发达国家健康总投入普遍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我国目前健康领域的投入总量较之还有一定的差距。D我国健康体系的一些环节不同程度存在过度

43、“西化”倾向,是西医主导的医学研究方式和治疗理念导致的。11请从材料二中提炼出三条结论。(4 分)12建设健康中国面临哪些挑战?(5 分)【答案】10 B 11示例:80 后 90 后的健康困扰普遍在于肠胃不好、皮肤状态不好以及焦虑抑郁;80 前患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比例远远高于80 后。70 前的健康困扰在骨质关节问题方面的比例最高。80 后 90 后在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心脏问题方面的健康困扰低于80 前。12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医药供应体制改革滞后。卫生和健康领域投入不足,自费负担较重。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治理。我国健康体系的一些环节不同程度存在过度“西化”倾向。【解析

44、】10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材料,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从材料三中的“尽管中国初步建成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97以上的人口已被不同医保制度所覆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也在着力推进,但医保、医疗、医药三者间的联动改革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远未形成良性互动”这句话可知,选项B的表述有误,故答案选B。11本题考查统计图表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示例:观察表头项目及“肥胖”这一纵列,得出:从70 前到 90 后,年龄越趋于年轻化,肥胖的比例越高;观察表头项目及“

45、焦虑抑郁”这一纵列,得出:从70 前到 90 后,年龄越趋于年轻化,焦虑抑郁的比例越高;观察表头项目及“睡眠不好”这一纵列,得出:从70 前到 90 后,普遍存在睡眠不好的问题。1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种题时,要尽量结合题中所给信息到文中相关文段去找,如果文中能有原话尽量按原话回答,如果没有再结合文本概括。从材料三的“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医药供应体制改革滞后”,“卫生和健康领域投入不足,自费负担较重”,“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治理”,材料四的“长期以来,由西医主导的医学研究方式和治疗理念,导致我国健康体系的一些环节不同程度存在过度西化倾向”能找到答案信息,找到后考生

46、用原句表述或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四)古诗阅读(5 分)悯农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范成大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3.这两首以农家生活为题材的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5 分)【答案】悯农 前两句用对偶句式描绘灾情,后两句叙述感叹,“已分”与“更堪”相互呼应,又推进一层,强化了农家的苦难,表现出诗人对农家苦难的深切同情。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前两句概述了乡村农民耕织的情景,后两句特写,描写了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形,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农村夏忙时节热烈的劳动场

47、面,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女的赞扬。【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比较分析。悯农开头两句概括所见的灾情,写田野的荒灾年景。长久无雨,水田遭旱,一眼望去,如云的稻子难以成熟泛黄。而旱田的庄稼又偏偏遇上冻灾,荞麦早遭霜冻。两句诗写实,道出了农村水旱难收的境况,农民在这灾年将难以度日。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日子难过。在灾荒年头,农民已知道要忍饥挨饿度过岁末了,面临灾年,无可奈何,只好苦度光阴,忍受煎熬,谁知这一年又偏偏是闰年(是年夏历闰十一月),比平常年头又多出一个月来。灾荒已不堪忍受,又加岁月添长,愁苦又添了一层。这两句发出了农民在极度困窘中的呼号,流露了作者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诗题“悯农”之

48、意也得到了集中的表现。四时田园杂兴(其一)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男人们在水稻田里秧苗除草,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指那些孩子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结句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初夏时的紧张而热烈的劳动气氛,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女的赞扬。(五)文言文阅读(14 分)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

49、墓志铭并序欧阳修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资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

50、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粹精涵蓄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注释)职方君:指苏序,苏洵的父亲。乡闾:乡亲、亲族。茂材异等:出众的优秀人才。六经、百家:六经指孔子整理先秦典籍,后成为儒家经典。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14小胡在阅读本文时,不理解“即”的意思就去查阅了字典,他发现,“即”原本写作如图,左边一个和“豆”一般的食器,右边一个人跪坐在食器旁边张着大大的嘴巴,准备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