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杜拾拾遗遗、杜杜工工部部,也称他杜杜少少陵陵、杜杜草草堂堂。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暮投/石壕壕(ho)/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听妇/前/致词:三男/邺邺(y)城/戍戍(sh)。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妪(y)/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咽(yy)。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傍晚我投投宿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捉人。老翁越墙逃逃跑跑,老妇走出去查看情况。差役吼得多么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防防守守了。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我家里再
3、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只有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完整整的的衣衣服服。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到河阳服兵役,还能勉强给部队做早餐。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地哭。(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1.吏:小官,这里指差役。2.投:投宿。3.逾:越过,翻过。4.一何:多么。5.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6.戍:防守。7.附书至:捎信回来。8.新:最近。9.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10.完裙: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11.老妪:老妇。12.幽咽:形容低
4、微、断续的哭声。背全!1、老妇致词的内容可分为哪几层意思?三层意思:战争惨烈,牺牲巨大;家境困难,恳请开恩;自请服役,尽早动身。2、老妇“致词”是围绕“苦”字来写的,她苦在何处?从中你读出了什么?老妇有三苦:老年丧子之苦,贫困潦倒之苦,被迫服役之苦。“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表明战争之惨烈;“出入无完裙”写寡妇衣不蔽体,可见生活之贫困,反映了战争破坏之严重;“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写年老体弱的老妇,尚且被迫服役,可见百姓受害之重。3、“如闻泣幽咽”,是谁在哭泣?你是怎么理解的?诗人没有明说是谁在哭泣,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哭泣的或许是老翁,又或许是寡妇,他们旧伤添新痛,只能苟延残喘;哭泣
5、的甚至也可能是“我”,“我”为这一家人的惨状而心酸、悲愤,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国家处于动荡不安而伤感、担忧。4、全诗的三个“夜”字,有何深刻含义?第一个“夜”字(“有吏夜捉人”),表明夜里有差役捉人。第二个“夜”字(请从吏夜归”),表明老妇希望跟着差役连夜赶回军营,如此急迫,既是为了掩护老翁,也是为了应唐军之急。第三个“夜”字(“夜久语声绝”),表明夜已深,人被捉走了;夜已静,人心却无法平静。这三个“夜”字联系在一起表明整件事的发生与结束全在黑夜里,暗示了社会的黑暗。5.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
6、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6.主旨:这首诗通过叙述差役趁夜间捉人服役,连老妇也不放过的见闻,表现了诗人对安史之乱中百姓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ho),卷我屋上三重茅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罥(junju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坳(o)。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qng)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衾(q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见(
7、xi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所建的草堂。“为所”是一个被动句式。茅屋被风吹破。“歌”是古代的一种体裁。题目的意思: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的茅草。全诗写 风卷茅草、雨夜难眠等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题目点明了诗歌所叙述的主要内容和诗歌的体裁。1.三重茅:多层茅屋。2.挂罥:挂着,挂住。罥:挂结。3.长:高。4.沉塘坳: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势低的地方。5.忍能对面为盗贼: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忍:狠心。能:如此、这样。6.呼不得:喝止不住。7.俄顷:一会儿。8.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9.向昏黑:渐渐黑下来。向:接近。10.衾
8、:被子。11.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12.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13.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14.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15.寒士:贫寒的人。16.突兀:高耸的样子。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
9、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被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自从经过安史之乱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自从经过安史之乱很少睡得安稳,又湿又长的长夜如何挨到天亮!很少睡得安稳,又湿又长的长夜如何挨到天亮!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广泛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
10、开!(而高大的房屋)在风雨中也安稳如山。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理解默写1.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2.诗中表现诗人无奈之举的句子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3.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以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氛围的诗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4.既是诗人在成都生活的境遇,也是他多年贫困生活写照的诗句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诗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
11、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虽身处穷困之境,却依然心忧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6.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孟浩然与农家朋友相聚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悠闲自得,幸福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愿望。7.体现作者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心忧天下(诗人甘愿牺性自己以换取百姓温暖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照应?“我”叹息什么?“倚杖”与“老无力”照应。叹息的内容: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
12、,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儿童幼稚无知,不明自己的痛苦。三叹黎明百姓生活困苦。2 2.(20182018河北中考)请对这首诗中河北中考)请对这首诗中“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进行简要赏析。进行简要赏析。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云墨色”“漠漠”“昏黑”极力渲染大雨将至的景象,渲染了阴暗、凄苦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凄
13、伤、愁苦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所展现的画面。过了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云像墨一样黑,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6.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由自己生活的困难推及“天下寒士”,表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使天下寒士都得以安乐,表现了诗人关怀人民疾苦的宽广胸襟和
14、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7.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卖炭翁作者简介 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相传老妪也
15、能听懂。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应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要便于入乐歌唱,以补察时政。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并序)等。卖炭翁全诗背诵卖炭翁,伐薪薪(xn)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鬓(bn)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裳(chng)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辗(nin)冰辙辙(zh)。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pin)翩翩 两骑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敕(ch),回车叱叱(ch)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jing)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x)向牛
16、头充炭直。注释(1)薪:木柴。(2)烟火色:被烟熏火燎的颜色。此处突出了卖炭翁的辛劳。(3)苍苍:灰白。(4)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5)可怜:值得怜悯,哀怜。(6)愿:希望。(7)辗冰辙: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8)困:疲乏,疲倦。(9)翩翩:轻快的样子。(10)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11)文书:公文。(12)敕:指皇帝的命令。(13)回:掉转。(14)叱(ch):吆喝。(15)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16)惜不得:吝惜不得。(17)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18)系:挂。(19)直:
17、同“值”,价钱。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面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灰白,十个手指(也因长年烧炭)变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事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好价钱,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和人都又困又饿,太阳也已经升得很高了,牛和人就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那两个轻快地骑着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握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便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车,牵向宫中。一车炭,有很多斤,太监差役们硬要拉走,老翁是
18、百般吝惜,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一车炭的价钱了。理解性默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1.真实反映卖炭老人悲惨境遇,表现他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2.白居易卖炭翁中既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又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的诗句。3.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同样在卖炭翁中也有一句异曲同工的句子。理解性默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1.
19、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2.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的语句。3.抓住三个部位,三种颜色,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2.卖炭翁诗中突出交易的不平等,揭露了宫市的实质,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的诗句。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1、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卖炭翁卖炭的艰难的诗句2、表现卖炭翁精疲力竭的诗句。“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描写。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采用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通过叙写卖炭翁愿望
20、的卑微,巧妙地表现出其生活的贫困。理解性默写简答题1.请结合“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两句诗,描绘出卖炭翁的外貌。卖炭的老人在烟熏火燎下,满头满面都是烧炭的尘,他两鬓已经斑白似雪,十个手指头都漆黑似碳。2.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这两句诗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3.展开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呈现的画面。夜里,天空飘起纷纷扬扬的雪花,城外的积雪足足有一尺来厚。一大早,老翁就驾着牛拉的炭车碾轧着冰冻的车辙,吱吱呀呀地往集市上赶去。4.“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
21、么表达作用?“辗”这个动词既写出了天气寒冷,车辙已经结了冰,突出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沉重,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辛劳。5.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6.“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是怎样刻画“宫使”形象的?“手把”“口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装横跋扈;“回”“叱”“牵”这一连串动作,刻画了宫使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丑陋嘴脸。7.“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8.围绕着卖炭翁的“卖炭”,诗歌写了哪三个层次的内容?烧炭,运炭,炭被抢。主旨归纳本诗通过对卖炭翁的贫困艰辛和宫使公开掠夺行径的描绘,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及其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