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品味本文简约,精确,生动,科学的语言。2、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3、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讨论,老师启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挑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精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降临的四个要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如此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关于农业消费的重要意义,挑选提示性词语,进展全面概括。【课前预备】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2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农谚。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欣赏图片1 欣赏图片2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在告诉人们什么?同学们以上说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这语言四处都有,睁开眼都能发觉。请同学们谈谈本人理解的大自然语言。像这些草木荣枯,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倾听她们的语言。二、学生介绍竺可桢,老师补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行和学咨询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
3、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三、交代教学目的四、教学过程:1、快速朗读课文,(1)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学生上讲台板书】2、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自由交流:(补充)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4、(第1.2.3段)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3.决定物候现象降临的要素有哪些?(第6.7.8.9.10)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11.12段)五、朗读1段,品味语言。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你最喜爱哪些好词,好句,说说理由。立春过后,大地慢慢从沉睡中清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因此转入酷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慢慢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泼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四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预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六、课堂小结 :欣赏四季图片(春,
5、夏,秋,冬)选任一季节,用生动,漂亮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绘出来。七、布置作业 :A(学优生):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B:(中等生):识记说明文知识。C:(后三分之一学生):字词小卷。反思:板书: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初试牛刀,同学朗读上一堂课的小短文,并做评价不管是桃红柳绿的春日依然冰天封地的冬夜,都是大自然的现象。那么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今天我们接着来探究大自然的神秘。二、合作探究:朗读6-10段,考虑:(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要素?(纬度,经度,高低,古今)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要素的?(抓住关键词:首先,第二个要素,第三个
6、要素,此外。)明确: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的逻辑顺序。(2)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要素的妨碍?明确:举例子。(找出并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开20天。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妨碍。但有时为了使说明对象更透彻,能够举更多的例子。(3)第10段中,“依照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去?为什么?明确:起限制造用,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科学性。你还能在文中找出表达说明文语言的精确的地点吗?(讨论),例如:第一段末:“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精确地说明了存在四季清楚的地点。三、拓展延伸大林寺桃花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
7、顶。诗人在初夏时节巡游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如今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妨碍物候的第三个要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四、小结:质疑咨询难三步曲:第一步,默读课文,找出疑难地点,标出。第二步,四人一组讨论咨询题。第三步,每组提出“杀手锏”(本组处理不了的咨询题)全班讨论。假设没有,老师提咨询:同学们都明白文章介绍了物候现象,那为何要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五、布置作业A(学优生):在生活中,你明白还有哪些独特的大自然语言吗?为人类敲响了哪些警钟?B:(中等生):完成练习册。C:(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反思: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