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摘要: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文章在分析以人为本的德育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德育实践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以人为本;德育;理念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16-0268-02一、以人为本的德育内涵基本分析以人为本的德育内涵,强调要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因为现代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不再需要外来肯定,也没有统一的价值尺度。更不是用
2、金钱标准所能衡量的;而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理解、自我确认的过程。以人为本的德育内涵还体现在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上。德育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感情决定着思考的方向;理性决定着思考的结果,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成长才有最基本的保证。所以,德育工作必须强调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和温暖人。爱是教育的核心,情是教育的生命,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情,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情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以人为本的德育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民主向往的追求。目前。国外大学德育人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无论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有关政策
3、都处处体现了对人性和谐完善的渴求,现代德育的本性不再是管理、控制约束;而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以人为本的德育的定位,要实现德育的政治定位和教育定位的统一。德育的政治定位就是把德育放在首位,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德育的教育定位就是要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核心、灵魂,德育要为其他教育方式提供动力、导向和保障作用。以人为本的德育要求。在德育的价值上,要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在当前特别要注意不能用德育的社会价值代替个体价值。在德育工作中尊重学生,在利益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强调德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重视德育在青年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以人为本的德育的职能,要实现德育的教
4、育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统一。教育是核心,管理是保证,服务是拓展,当前更应当强调服务。一般来讲,学生思想问题,不够清楚的思想认识问题,行为养成问题和具体利益、具体问题引起的思想情绪问题,这些思想问题的解决途径,就是教育、管理和服务。二、以人为本的德育实践选择1.转变旧的德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德育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摒弃忽视学生自主教育能力的旧德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学生,应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积极挖掘学生的潜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学生不仅是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更是主体和动力。传统
5、的德育观往往把学生纯粹视为教育的对象,认为大学生总是存在问题的。以人为本的德育观,首先要承认大学生作为人的客观存在,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和人格,是自由的,也是充满活力的,给他们发展自己的空间,完善他们的人格;同时,要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优劣高下的等级性关系转换为平等的关系,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中,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进行引导、启发、点拨,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自主性、思维创造性,发挥其在德育过程中的各种能动性,以情感德、以美化德、以行示德,与此同时,也促成自身的不断提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真正地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其个性得到发展。2.建设以“两课”教育为核心的课堂教
6、育体系现行高校德育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为课堂教学形式,以作为高校德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两课”教育为基本载体,同时,坚持“两个课堂”并举,促进“两课”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两课”是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使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法治观和道德观,能使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同步和谐发展。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也是课堂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的发展
7、变化,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关心世界的政治责任感,提高对时事政策的分析理解能力。但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以人为本德育观的确立,还必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渠道。因此,有必要更新以往学校的课程体系,系统开设以“两课”为核心的思想文化课程。它包括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活动训练,如系统开设伦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创造学、美学等专题或讲座。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活动方式等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从掌握道德知识转化为行为习惯,以提高超越社会转型期“物役性”精神困惑的自觉性。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在问题的解决中、在平等的交往中、在和谐的环境中明确方向、感悟人生
8、、发展个性、升华品格。3.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人性化校园文化环境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强调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校园文化氛围、师德建设、校风学风建设等软环境和整洁优美的校园、风格独特的建筑、富有意义的景观等硬件环境的建设,都能够对身在其中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但却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作用。首先,高校应树立和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立足学校的长远发展,多方筹资、融资,克服办学资源短缺的限制,有计划地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一所学校优秀的环境、完善的服务设施等,能够使师生心情舒畅,身心愉悦,有利于他们心理的调整、情结的缓解、气质的熏陶、性格的锤炼及文明习惯的养成。坚持以人为本
9、,就是要从广大师生对现代化硬件设施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学校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和改造,创造有利于广大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良好环境。其次,坚持以人为本,还要求高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以教师为本,真正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增强服务意识,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不断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再次,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宗旨,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立足学校实际,发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体现个性化特征,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大学文化环境,要求大力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
10、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通过大学文化建设,使学校形态、文化神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以软环境育人,受教育者只有置身于良好的德育环境中,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和身体力行,才能养成教育者所倡导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4.以人为本,增强德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秉承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德育,教师是将良好的教育制度和现代教育理念付诸实施,并有效地转达给学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中介。教师以什么形象出现在受教育者面前,教育者对自己讲的德育内容是否有坚定的信念,是否充满热情,会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这要求教育者不仅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更要具备较为丰富的马列理论、伦理学、教育学、心理
11、学、社会学等与德育相关领域的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能够经常对学生思想、心理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品格给大学生以感召和影响;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把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潜心钻研、改革教学内容,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德育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权利、个性,考虑学生的需要,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特别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善于与学生沟通,教师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这才是高层面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参考文献:1朱丽.新时期高校德育问题探析J.求实,2020,(05).2李建军.关于构建高校制度德育体系的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2020,3(04).3陈艳慧,王淑芹.浅谈高校德育实施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02,(11).4田建国.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20,(05).5刘兴清.大学生德育保障体系的构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6王青梅.以人为本新理念与现代高校德育体系的构建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