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三物理教案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三物理教案范文5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三物理教案范文5篇 教案能够呈现出老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老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化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实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23高三物理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2023高三物理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一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中学必修本(下册)支配这节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演示试验再次增加感性相识;体会物理学的基本探讨方法(即通过试验来探究物理规律);学习分析试验数据,得出试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列表对比法和图象法;再次领悟定义物理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比值法.这就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这节课不全
2、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试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试验过程中是如何限制试验条件和物理变量的,从而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觉物理定律的历史踪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本节课在全章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重要的,它一方面起到复习初中学问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奠定基础.本节课分析试验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也将在后续课程中多次应用.因此也可以说,本节课是后续课程的学问打算阶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记住欧姆定律的内容及适用范围;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定义方法;学会分析试验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驾驭欧姆定律并敏捷运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胜
3、利进行演示试验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本节课的难点是电阻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尽管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在高一物理和高二电场一章中已经接触过,但学生由于缺乏较多的感性相识,对此还是比较生疏.从数学上的恒定比值到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进而相识其代表一个新的物理量,还是存在着不小的思维台阶和思维难度.对于电阻的定义式和欧姆定律表达式,从数学角度看只不过略有变形,但它们却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意义.有些学生常将两种表达式相混,对公式中哪个是常量哪个是变量辨别不清,要留意提示和订正. 二、关于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节课有演示试验的特点,本节课采纳以演示试验为主的
4、启发式综合教学法.老师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边视察、边思索,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在教材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索和探讨,老师可赐予恰当的思维点拨,必要时可进行大面积课堂提问,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这样既有利于化解难点,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悟物理学的探讨方法,领悟怎样提出探讨课题,怎样进行试验设计,怎样合理选用试验器材,怎样进行实际操作,怎样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及通过分析得出试验结论和总结出物理规律.同时要让学生知道,物理规律必需经过试验的检验,不能随意外推,从而养成严谨的科学看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对教
5、学过程的构想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一些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构想:1.在引入新课提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索:物理学的基本探讨方法是什么(不肯定让学生回答)?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方法论教化,也为过渡到演示试验起承上启下作用.2.对演示试验所需器材及电路的设计可先启发学生思索回答.这样使他们既巩固了试验学问,也调动他们尽早投入主动参加.3.在进行演示试验时可请两位同学上台帮助,同时让其余同学留意视察,也可调动全体学生都来参加,主动进行视察和思索.4.在用列表对比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索回答:为了更直观地显示物理规律,
6、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目的是更加突出方法教化,使学生对分析试验数据的两种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更醒悟更深刻的相识.到此应当达到本节课的第一次高潮,通过提问和画图象使学生的学习心情转向高涨.5.在得出电阻概念时,要引导学生从分析试验数据入手来理解电压与电流比值的物理意义.此时不要急于告知学生结论,而应赐予充分的时间,启发学生主动思索,并赐予适当的思维点拨.此处节奏应放慢,可提请学生回答或绽开探讨,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掀起其次次高潮,也使学生对电阻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有深刻的印象.6.在得出试验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欧姆定律,这事实上是相识上的又一次升华.要留意阐述
7、试验结论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先行总结,以熬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老师重申时语气要加重,不能轻描淡写.要随即强调欧姆定律是试验定律,必有肯定的适用范围,不能随意外推.7.为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自编若干概念题、辨析题进行反馈练习,达到巩固之目的.然后结合课本练习题,熟识欧姆定律的应用,但占时不宜过长,以免冲淡前面主题. 四、授课过程中几点留意事项 1.留意在试验演示前对仪表的量程、分度和读数规则进行介绍. 2.留意正确规范地进行演示操作,数据不能虚假拼凑. 2023高三物理教案2 教学理念: 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和“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两大课程改革的基本
8、理念。本节教学采纳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老师尽量为学生创建情景,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2)确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解并描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困难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解并描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详细讲解并描述摩擦力产生的缘由,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相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探讨滑动摩擦
9、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终用较大篇幅讲解并描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学问说明实际现象,学会依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探讨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试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刚学习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而摩擦力跟重力一样是一种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学生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生疏外,已基本具备自主探究的条件。 教法建议: 1.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之一。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相识,但
10、不能因为学生有肯定的生活阅历,就忽视了学生试验,作为物理老师是特别清晰物理试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协助教学不能替代试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视察、分析、推断、归纳)。尤其在学生有肯定相识基础时,更应留意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这样就能既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爱好。 2.进行物理学探讨方法的教化。 在探讨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试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探讨方法,即限制变量法。本试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变更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变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
11、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探讨方法,对于培育学生的实力,提高学生的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确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3.相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视察有关摩擦现象。 2.经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试验过程。 3.对学生进行科学探讨方法的教化。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2.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热忱,养成用所学学问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教
12、学重点: 1.通过详细事例引导学生思索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2.确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试验。 2.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学器材: 老师用:筷子、玻璃杯、米、水、小车、木块、弹簧测力计、自行车、多媒体电脑等。 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长木板、毛巾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略) 2023高三物理教案3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起先下落的运动. 思索: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状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状况不同? 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分是,
13、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着陆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全部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起先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态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14、 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 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 g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 4.平均速
15、度公式: = 5.推论:h=gT2 问题与探究 问题1 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状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状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 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 问题2 自由落体是一种志向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状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依据探讨问题的性质和须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视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志向化的模型,使困难的问题得到简化
16、,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探讨方法. 问题3 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题与精析 例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静止起先下落的物体肯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视,则肯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满意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肯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精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起先下落的运动.选项A没有说明是什
17、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视不得而知;选项C中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肯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ABCD 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对自家屋顶滴下的水滴进行视察,发觉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1.5 s,他由此估计出自家房子的也许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样估算的吗? 精析:粗略估计时,将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体,g取10 m/s2,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求得. 答案:设水滴落地时的速度为vt,房子高度为h,则: vt=gt=101.5 m/s=15 m/s h= gt2= 101.52 m=11.25 m. 绿色通道:
18、学习物理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动身,各种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都应详细分析. 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终1 s下落了25 m,则物体从多高处自由下落?(g取10 m/s2) 精析:本题中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10 N/kg,并且知道了物体最终1 s的位移为25 m,假如假设物体全程时间为t,全程的位移为s,该物体在前t-1 s的时间内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h-25= g(t-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设物体从h处下落,历经的时间为t.则有: h= gt2 h-25= g(t-1)2 由解得:h=45 m,t=3
19、s 所以,物体从离地45 m高处落下. 绿色通道:把物体的自由落体过程分成两段,找寻等量关系,分别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列方程,联立求解. 自主广场 基础达标 1.在忽视空气阻力的状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 A.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B.重的石块下落得快、轻的石块下落得慢 C.两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D.它们在第1 s、第2 s、第3 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5 答案:ACD 2.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1 s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 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
20、大 答案:AD 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A. 2 B. 1 C.21 D.41 答案:B 4.从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则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形式是 A.自由落体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a C.匀加速直线运动a>g D.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5.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5倍,A从h高处,B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1 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B.各自下落1 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C.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答案:AB 6
21、.从距离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若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前最终1 s内的位移. 答案:35 m 综合发展 7.两个物体用长L=9.8 m的细绳连接在一起,从同一高度以1 s的时间差先后自由下落,当绳子拉紧时,其次个物体下落的时间是多长? 答案:0.5 s 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t=0.2 s内通过高度为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 答案:2.28 m 9.如图2-4-1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15 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 m处有一视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过A点起,试求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 (g取10 m/
22、s2) 2023高三物理教案4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探讨比直线运动困难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学问的进一步延长,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困难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须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学问为基础。 从视察生活与试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相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洁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志向模型的科学探讨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状况,相识到须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协助,学习线速度
23、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探讨、试验探究、相互沟通等方式 ,创设平台,让学生依据本节课所学的学问,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沟通,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相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探讨圆周运动是特别必要和非常重要的,激发学习热忱和爱好。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推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相识建立志向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
24、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相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看法、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相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探讨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爱好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沟通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沟通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敬重同学的见解,擅长与人沟通。 三、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 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
25、件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 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试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视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相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 通过探讨、释疑、活动、沟通等方式,巩固所学学问,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
26、动的视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协助,并与 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视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试验,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试验、动画为线索,注意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探讨、沟通、试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27、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境I 录像,演示,设问1 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 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么状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设问1:物体在什么状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情境II 视察、对比,设问2 视察、对比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 设问2:以上两类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钟表指针所做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特 征?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情境III 演示,动画 情景:月、地快慢之争。 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线速度表 表达式。
28、 演示1:用细绳捆着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突然松开绳的一端,看到小球沿着圆弧切线方向运动。 演示2:通过实物投影演示旋转的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显示线速度的方向。 情景:变换教室内电风扇的变速档,看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不怜悯况,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角速度表达式。 活动 探讨、试验、沟通、小结。 识别: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实力。 视察分析: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了解对线速
29、度概念的理解状况。 算一算:计算壁挂钟的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和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了解能否通过实际测量获得有用数据,敏捷运用线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小试验:供应回力玩具小车,玻璃板,建筑用黄沙,通过对试验的视察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了解对线速度方向的驾驭状况。 释疑:评判地球与 月亮之争。 小结:幻灯片小结。 3、教学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分为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播放录像和演示,归纳物 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其次环节,通过视察对比,建立志向模型,归纳匀速圆周运动特征,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第三环节,以情景激疑引入用
30、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借助多媒体动画,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线速度、角速度定义和公式。 第四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针对几个实际问题开展探讨、探究、沟通,深化对本节课学问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案示例 第一环节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创设情景 播放录像:森林公园三环过山车的运动。 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说说过山车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质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2、什么条件下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演 示 让乒乓球从斜面上滚下到达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请一个同学向着与球运动不一样的方向用力吹球,视察球的运动轨迹有何改变? 结 论 当物体受到的合力
31、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引 言 运动轨迹是圆的曲线运动叫做圆周运动,下面我们就从圆周运动起先学习如何对曲线运动进行探讨。 其次环节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视察探讨 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与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 (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匀速转动的,而过山车的圆周运动列车的速度大小是不断改变的) 提出问题 怎样给匀速圆周运动下定义呢?(引导学生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匀速圆周运动) 结 论 质点在任何相同时间内,所通过的弧长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洁的圆周运动,它是一种志向化的
32、物理模型。 引 言 我们如何对圆周运动进行探讨呢? 第三环节 线速度、角速度概念 创设情景 地、月快慢之争 地球:我绕太阳运动1秒走29.79千米,你绕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 月亮:你一年才绕一圈,我28天就绕一圈,你才慢呢! 提出问题 怎样定义 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引导 学生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类比)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结 论 线速度定义:质点经过的圆弧长度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 周运动的线速度。 公式: 单位:m/s(米/秒) 问 题 速度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怎样的? 演 示 1、用一端连有细线的小球,
33、将线的一端套在钉子上,钉子竖直立在桌面上,给球初速让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突然向上抽出钉子,看到球沿圆周的切线方向运动; 2、通过投影仪视察旋转圆盘边缘红墨水飞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纸面上的径迹分布; 结 论 线速度方向:沿圆弧的切线方向 线速度表示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它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不断变更的,所以匀 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匀速率”的意思。 情 景 打开教室内的电风扇,变换不同的档视察它转动的快慢。(引导学生相识要引入与线速度不同的、描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2023高三物理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
34、生的条件 (2)能正确运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视察和试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运用,驾驭弹簧测力计的运用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运用,培育严谨的科学看法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运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试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试验,留意视察所发生的现象: (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
35、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复原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复原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态。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绽开,纸不会复原原来形态。 让学生沟通试验视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试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复原原来的形态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复原到原来的形态,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复原原来的形态,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
36、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肯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肯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运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 它是依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归纳运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留意事项。 运用测力计应当留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运用前,假如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
37、那么应当调整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敏捷。 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运用。 (四)课堂小结:1、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3、弹簧测力计的运用方法。 (五)巩固练习: 1、乒乓球掉在地上立刻会弹起来,使乒乓球自下而上运动的力是 ,它是由于乒乓球发生了 而产生的。 2、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它有一个前提条件,该条件是 , 就是依据这个道理制作的。 3、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
38、、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肯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行能无限大 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4、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 B、万有引力 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D、人对墙的推力 5、两个同学同时用4.2N的力,向两边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提纽,此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是 。 (六)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1、胜利的地方: 2、不足的地方: 3、改进措施: 附:板书设计: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性限度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运用方法:(1)认清量程、分度值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6页 共26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