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三物理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三物理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x(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三物理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时间:2023-09-25 高三物理教案:透镜及其应用。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三物理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以下内容为小编收集整理高三物理教案:透镜及其应用,供大家学习参考。 本节课是人教社初三物理新教材第三章的复习课,复习课做为传统教学中的一种典型课,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导致学生不愿意听,教师也觉得难教。而复习课本身所具有的很多特征正好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相一致,而且基础教育
2、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的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于是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将它定位于网络型的复习课。具体来说,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1.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国际上,普遍认为的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最新技术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可以吸引学生,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将直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有力的促进其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为此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个主题网站,将学生的作品,动画,交互式的问题融入到网站中,形成一个教学的主线。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先让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制作一个,关于本章节的知识结构的powerpoint演示文
3、稿。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结合起来。上课时学生利用网络共同分析作品,总结规律。另外利用网络,上课的时候学生完成的题目马上可以全班进行分享,例如本节课中,学生填写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就将学生的作业通过网络进行发布,及时的纠正问题。同时,学生的演示也可以同步的播放,从而充分的发挥了网络的作用,这种形式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个性化的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任何教学活动由于各种因素的差异,不可能对每个学生产生相同的效果,也不应该产生相同的效果。而信息技术的加入,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支持。例如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
4、过网络观看同学的作品,这样从那种角度去观察,进度如何,重点如何确定都由学生自己把握,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我还为学生设计了,分层次的巩固练习,和课外知识扩展。当学生提前完成某个正常的教学环节后,可自行有选择的进入。这样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充分的利用上课的时间,而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也能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体验成功。3.协作性学习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也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就要求教学的进程,一方面要体现独立性,另一方面也要求集中,充分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学习作用。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4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当学生观看了
5、作品以后,针对作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一方面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还要说服同组的成员,达成集体共同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4.教师的主导作用网络和课件的大量应用,很容易将课堂的主体回归,变为了对主体的放任自流,过渡的弱化教师的作用。我在设计的时候,利用网络上的电子举手,电子监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进行调控。例如,当学生看完了作品以后,我要求学生电子举手,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而且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也有所了解,比如一名同学最先完成了,是他对知识掌握非常熟悉,还是看问题很粗心,于是我就可以马上进行指导。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能比较
6、充分的体现。总之,由于本节课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比较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堂内的容量比较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上完课,我也进行了一些总结分析,觉得还有一些地方应该进行改进。例如:1.对学生的作品评价还可以更深入一步,如将学生每个人的作品根据内容完成情况、技术含量、艺术处理等方面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打分,然后将统计结果立即分发布于网上,这样为后来的分析将打下更好的基础。2.由于时间关系,学生阅览有关的课外知识,没能在课堂上进行,以后要更好的控制时间。3.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不够严谨,有些地方不能过于通俗化。由于第一次上这种类型的课,应该还存在大量的
7、问题,敬请同行批评指正。本节课是一节网络型的复习课 ,利用网站将学生电子作品、教学动画、分层次练习、问题思考、课外知识导读融合在一起,形成教学的主线,从而实现物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协作性,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f132.CoM更多教案编辑推荐 高三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 1.本章主要是研究物体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物体的内能。 2.本章主要内容为分子动理论,以分子动理论为基础,将宏观物理量温度和物体的内能联系起来。属模块中高考必考内容。 3.高考中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计算题形式进行宏观量与微观量间的计算。 第一课时
8、分子动理论 【教学要求】 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 2.知道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与布朗运动关系。 3.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和一些宏观解释。 【知识再现】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体积很小,它的直径数量级是 m.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V是 ,S是水面上形成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 3.分子质量很小,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 kg 4.分子间有空隙. 5.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这个数的测量值NA= 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个十分巨大的数字,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分小,从而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分子永不停
9、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 .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 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运动越 ;温度越高,运动越 .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三、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 和 ,合力叫分子力. 2.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 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更 。 知识点一微观量与宏观量关系的计算 微观量与宏观量间的关系,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联系的桥梁。解题时应抓住宏观量中的质量、体积、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分子数目等,微观量中的分子质量、分子大小(体积
10、与直径),气体问题一般用正方体模型,固体、液体分子一般用球模型。 【应用1】( 07南京调研)铜的摩尔质量为 ,密度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kg铜所含的原子数是 B.1m3铜所含的原子数是 C.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 D.1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是 导示: 1kg铜的量为 ,原子数是 ,A错。1m3铜质量为 ,摩尔数为 ,原子数是 ,B错。1摩尔铜原子的质量是M,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 ,C对。1摩尔铜的体积为 ,一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 ,D对。故本题选CD。 物质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之比,也等于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之比。摩尔质量为分子质量的6.0223倍。摩尔体积为分子占据
11、体积的6.0223倍。 知识点二布朗运动的理解 布朗运动是花粉小颗粒的运动,它体现了分子运动的特点,不是分子运动。由于分子运动,对花粉小颗粒产生随机的碰撞,这种不平衡,使得花粉小颗粒运动起来。 【应用2】(08镇江调查)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花粉,追踪某一个花粉颗粒,每隔 10s 记下它的位置,得到了 a 、 b 、 c 、 d 、 e 、f、 g 等点,再用直线依次连接这些点,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些点连接的折线就是这一花粉颗粒运动的径迹 B.它说明花粉颗粒做无规则运动 C.在这六段时间内花粉颗粒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从 a 点计时,经 36s ,花粉颗粒可能不在 d
12、e 连线上 导示: 花粉颗粒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10s内的径迹是复杂的,这些点连接的折线不一定是这一花粉颗粒运动的径迹,A错。它只能说明花粉颗粒做无规则运动,B正确。六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不等,所以花粉颗粒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等,C错。从d点再运动6s时间,花粉颗粒可能不在 de 连线上,体现花粉颗粒运动的无规则性,D正确。故选BD。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势能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与引力,它们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减小得快。斥力与引力的合力为分子间的作用力,又分别表现为斥力和引力。所以这里的概念容易引起混淆。A.分子间的引力比分子间的斥力减小得快,分子力增大 B.分子间的
13、引力比分子间的斥力减小得快,分子力减小 C.分子间的斥力比分子间的引力减小得快,分子力增大 D.分子间的斥力比分子间的引力减小得快,分子力减小 导示: 当分子距离r=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距离再增大时,表现为引力,斥力减小得快,但分子力减小,ABC错,D对,故选D。 讨论分子间斥力与引力时,应区别斥力、引力和作用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距离段上的特点。 类型一分子力与宏观力的关系 与分子力特点有关的习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判断对分子力特点的描述是否正确.二是利用分子力特点研究分子力做功,分子的加速度.三是与实际相关联的问题.要正确分析这些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分子力的特点,熟知分子间斥力
14、、引力及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应弄清楚是分子力原因还是其它力作用的结果,切不可见了相斥、相吸就与分子力联系. 【例1】如图所示,使玻璃板的下表面与水接触,再向上用力把玻璃板缓慢拉离水面,当玻璃板离开水面时 ( ) A.玻璃板只受重力和拉力作用,所以对玻璃板的拉力与玻璃板的重力大小相等 B.因为玻璃板的下表面附着了一层水,所以对玻璃板的拉力比玻璃板的重力稍大一些,大的值与这层水的重力相当 C.玻璃板受重力、拉力和浮力作用,所以对玻璃板的拉力小于玻璃板的重力 D.玻璃板离开水面时,水层发生了分裂,为了克服大量水分子间的引力和大气压力,拉力明显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导示:本实验中,弹簧秤的拉力明显
15、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璃板离开水面时,水层发生了分裂,为了克服大量水分子间的引力和大气压力而产生的。答案D。 宏观力现象往往与微观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例如固体抗压、抗拉等,是由分子力而产生的,而气体的压强则是由分子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类型二估算题的解题思路 估算题解题时,要抓住对应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要近似的模型,列出相关等式来求解。 【例2】将0.01mol的香水散在1273.5m3的教室空间,那么每立方米空间有多少个香水分子? 导示: 香水分子的总数为:0.016.021023个,每立方米空间有 个香水分子。 在宏观环境下计算出的微观量,其数值是一个较大的值,这也是粗
16、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之一。 类型三宏观现象与微观理论的对应关系 【例3】将下列实验事实与产生的原因对应起来。 导示: 水与酒精混合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则A与e对应。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B与d对应。细绳不易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C与c对应。糖在热水中溶解很快 是因为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D与b对应。冻食品也会变干是因为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E与a对应。 1.(07靖江联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C.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
17、显 D.吸热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 2.(07广东普宁)一艘油轮装载着密度为9102kg/m3的原油在海上航行。由于故障而发生原油泄漏。如果泄漏的原油有9t,海面上风平浪静时,这些原油造成的污染面积可达到( ) A.108m2 B.109m2 C.1010m2 D.1011m2 3.(07启东)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已经油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油滴质量为m,油滴在液面上扩散后的面积为S,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以上各量均为国际单位.则 ( ) A.油滴分子直径d= B.油滴分子直径d= C.油滴所含分子数n= D.油滴所含分子数n= 4.如图所示,设有一分子位于图中的坐标原点O处不动
18、,另一分子可位于x 轴上不同位置处。图中纵坐标表示这两个分子间分子力的大小,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斥力和吸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 ) A、ab表示吸力, cd表示斥力,e点坐标可能为10-15m B、ab表示斥力, cd表示吸力,e点坐标可能为10-10m C、ab表示吸力, cd表示斥力,e点坐标可能为10-10m D、ab表示斥力, cd表示吸力,e点坐标可能为10-15m 参考答案: 1.AB 2.D 3.B C 4.C 初中物理教案三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
19、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机械运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
20、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
21、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
22、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
23、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
24、,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篇二实验用刻度测长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能力目标: 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 情感目标: 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 2,良好的实验习惯 3,记录
25、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 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 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 教法建议 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
26、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 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
27、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 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28、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 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
29、经常用到 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的一段铁路的长度等,介绍替带法等 篇三长度的测量误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
30、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
31、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
32、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
33、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 【课题】 长度的测量误差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
34、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
35、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 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
36、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 4,新授课:误差 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37、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 【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指导】 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 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 【评价】 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 2、内容的祥实程度 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 高三物理教案范文:如何做好高中物理笔记 1. 记好提纲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那么多,全部记下来没有必要,上课时又疲劳又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老师讲的问题,其实提纲是一堂课的骨架和脉络,它反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系统和要点,老师一般都要板书出来,记提纲可以条理知识,巩固记忆、笔记时要边记边体会,力争不重不漏。2. 记录
38、实验现象及其本质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些实验能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因此,观察并认真记录实验中的正常现象,有助于迅速正确地理解物理规律。当然,实验中的意外现象也不可忽视,它或许是你迸发灵感的基点。同时,力求认识现象的发生本质,沟通和理顺各现象间的联系,明确记录其实验结论。3. 记录重点、难点和疑点每节物理课都有学习的侧重点、难点和疑点。因此,应注意老师的启发诱导、分散讲解和设疑讨论,根据教师的阐释和板书,有条理、有针对性地整理在课堂笔记中,同时,要把课堂上一时没听清或没听懂的内容记下来,课后和老师商榷,这将有利于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4. 记录注意、说明和要
39、思考的内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常会说“注意”,提醒学生易上当、易错、易误解和易产生错觉的问题,通常用“说明”二字交待特殊形式和现象、特定条件和结果、特别问题及原因,以及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讨论、思考、观察的问题,这些都是透彻理解和全面掌握物理规律的关键点。5. 记录思路、方法、小结和内容之间的联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会不断地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技巧。笔记时要侧重记下分析的关键依据和思路、解答的步骤,并归类掌握,使解题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便于总结各知识点、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思维网络化,这对综合复习、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除了以上几点外,同学们还应提高自己的笔
40、记速度,学会用最简单的缩略句表达一个复杂的内容。一堂课后,抽一点时间整理一下笔记,该补充的就及时补充,该提炼的就写上批语,这对强化当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都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物理教案 学好物理也是很重要的,对于物理教师来说要想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就需要制定详细完善的物理教案,那么都有哪些比较完善的初中物理教案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
41、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以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创造,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阅读教材,相互讨论,总结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如何逐步培养起后进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自学、观察、分析、创造的能力,及在学习中相互协作、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42、) 四、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自学讨论,探究学习。 五、教学过程 引入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图片 学生观察后说说感受,引入课题温度 新授:第一节温度 2、学生实验 学生用手触摸热水杯和冷水杯,并说出自己的感觉。引导学生总结出温度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 再让少数同学触摸两杯水。 老师:凭感觉判断温度准确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物体的温度应该怎么办? (一):温度计原理及构造 老师:你们知道的有哪些温度计?它的构造是什么? (说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 (说明:老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对积
43、极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某些学生可能提出与本节内容不太相符的问题,老师不要置之不理,要给予合理的解释,不要挫伤学生爱思考、爱发言的积极性 1、老师演示自制温度计。 老师:当把这个装置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把装置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学生观察。 老师:现在把此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进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猜想后回答。 老师把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学生观察现象。 老师: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学生:热胀冷缩。 老师: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能否制作一个测温装置?这个装置叫做什么? 学生:温度计 老师:现在谁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老师手举自制温度计。 老师:能否用此装置测量液体的温度?你认为它有哪些缺陷? (说明:此问题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把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老师拿出演示温度计 老师:这支温度计经过改造,已经很完美。现在大家看看这只温度计,你们满意吗? 老师:谁能描述一下这支温度计的构造? (二)、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规定 学生阅读课本P69并讨论:摄氏度、100摄氏度、1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 2、摄氏温度的读写:出示天气预报稿,请学生扮演播音员播报天气预报,谁愿意?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xx地区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晴转多云,北风34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