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10篇).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81840308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3年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10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10篇)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10篇) 诗词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宝,小伙伴们对诗词肯定不会生疏,学习古诗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想象力,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希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篇1 过零丁洋 文天祥宋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相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坚决果断的选择。全诗表

2、现了慷慨激扬的爱国热忱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杀身成仁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中“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公元1275,宋恭帝赵?的年号),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公元1278,南宋卫王赵昺的年号)被俘,恰好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说个人出处,一说国家危亡,两件大事。唐宋时期,作为学问分子要想保家卫国,必需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

3、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状况正合史实。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绽开和深化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反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 亡。用山河破裂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更加的形象生动。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接着追述今昔不

4、同的境况和心情,从前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日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验。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担心。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

5、泪。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笔势一转,突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志向,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潇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概、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昂扬,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多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篇2 次元明韵寄子由 宋代黄庭坚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注释

6、 元明:黄庭坚的哥哥黄大临的字。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元明有诗寄与在筠州(今江西高安悬)监盐酒税的子由,庭坚依其用韵次第同作。 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唐太宗曾令人物画家阎立本将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像画在阁内,以表彰他们的勋劳。这两句是说他们兄弟交好,已有多年,但都在政争中遭到失败,时间像流水般过去了,却没有为国家效力的机会。 这两句写花开江涨之景,因以寄予其离别相思之情。此诗于1082年(元丰四年)春天作于太和县,所以描写春景。 古代居官时,将印带佩在腰上(汉代规定县令是铜章墨绶);离职,就得解下来。所以欲解铜章,就是要想辞去知悬的意思。苏轼在和苏辙与兄子瞻会宿诗题中说:“子

7、由自少旷达,天资近道,又得至人养生长年之诀。”可见子由是曾经求仙学道的。行问道就是要向子由学道。行:将。石友:交谊坚贞如石的挚友,指子由。忘年:年长的人和年少的人交挚友。不计较年龄上的差异,称为忘年文或忘年友。苏辙比黄庭坚大七岁。许忘年,是说料想子由定会同意自己的要求。 诗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水鸟名,首尾动摇相应,以比方兄弟有紧急时,相互帮助。这句是说子由怀念苏轼,也如自己怀念元明,彼此都以不能同回家园时常相聚为恨。 雪满颠:比方白发满头。 白话译文 半世交往,密切的情意像流水般地过去,有几人能建立功名,绘像在凌烟?又是春风,又是春雨,又是番春花过眼;我怅望着江南,怅望着江

8、北,只见到波浪拍天。我想解下铜印辞去官职前去寻求人生的真谛,知道你这位金石之友肯定不会嫌弃,彼此忘掉年龄辈分的界限。我们都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兄长,但欲归不得,日月相催,都已是白发苍颜。 赏析 这首诗是1081年(元丰四年)黄庭坚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时所作,年三十七岁。这时苏辙(子由)贬官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监盐酒税。黄庭坚兄黄元明(名大临)寄给子由的诗,起二句说:“钟鼎功名淹管库,朝廷翰墨写风烟。”黄庭坚次韵作此诗寄子由。 此诗起二句说:我们的交亲虽有半世之久,而时间如逝水,有几个人建立了功业呢?“逝水”,暗用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凌烟阁”是唐太宗为纪念功臣

9、而给他们画像之地。此二句笔势兀傲宏放,“次句接得不测,不觉其对”(方东树评语,见续昭昧詹言卷七)。第三四两句描写春天景物,花开江涨,而怀远之情见于言外,如作画之着色。黄庭坚诗虽然意新笔健,但有时失于晦涩,缺乏唐人“水深林茂”的气象(刘熙载语),像“春风”一联之兴象华妙,在黄诗中是罕见而珍贵的。 第五六两句叙写怀抱。“铜章”指县令的印,史容注引汉官仪:“县令秩五百石,铜章墨绶。”“问道”的字面出于庄子在宥:“黄帝闻广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敢问至道之精。”“石友”指志同道合的金石之交。潘岳金谷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晋书潘岳传)“忘年”指挚友投契,不计年岁的大小差别。梁何逊弱冠有

10、才,范云对他很称赏,“因结忘年交好”(梁书文学何逊传)。这两句诗是说,诗人想辞去县令的官职而归家学道,料想子由肯定能赞许的,表示了知己之谊。“问道”的字面虽是用的庄子,但是此处所谓“道”的涵义,并不限于庄子书中所谓的“道”,而应当是指一切有关进德修业的精言妙道。从这里也表现出,诗人用典并不肯定拘于典故出处的原意。末二句又转笔说,你我皆有兄弟之思,欲归而不得,只好听任时间流转,催生白发而已。“脊令”是一种水鸟(“令”读其次声),朱熹集传:“脊令飞则鸣,行则摇,有急难之意,故以起兴。”后人常用“脊令”借指兄弟。“雪满颠”,头顶生满白发。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

11、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篇3 春日京中有怀 唐代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 京中:指西京长安。 游寓(y):寓寄他乡。秦:指长安。 上林苑:汉武帝刘彻

12、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雄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这里借指长安园林。徒:徒然。 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在此驻军,称为“细柳营”,这里借指军营。漫:随意,没有约束。 南桥:洛阳城中一巡游处。 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起府第在洛阳城西。因马融曾为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这里泛指豪华府第。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留宾即出自此曲故。 风日:指洛阳的春日美景。这里是借代在洛阳赏春的挚友。 白话译文 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

13、挚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挚友们这时在南桥应当玩得正是尽兴,将军府里挚友们团聚都不愿散去。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挚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春天肯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鉴赏 唐代洛阳为东都。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后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时亦多在洛阳供职,其家又在洛阳西巩县,因此他对洛阳有一种特殊亲切的感情。武则天长期留居洛阳,只在长安中(701703)曾一度回西京。当时杜审言曾随驾去长安。这首春日京中有怀诗,大约作于公元702或703年(长安二年或三年)的春天,诗人抒发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

14、对洛阳的万物无比的眷恋和酷爱之情。 诗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画出了整首诗的背景。宦游对诗人来说本为平常事,而今年所不同的是“独游秦”。“独游秦”三字,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表现得既充足又含蓄。 这安静的叙述中寓有潮涌般的思绪。次句紧承前句的“独游秦”,顺流直下冲决了感情的闸门:“愁思看春不当春”,诗人直呼“这春天的景色多么美妙,我却因为乡愁无心赏玩!”长安古都风物形胜,又置冬去春来,节序的推移,自然简单引起异乡人感昔怀今触动愁思。这联诗十四个字,生动地塑造出一个“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的诗人自我形象。由于诗中错落有致

15、地巧用重字,“游寓独游秦”,“看春不当春”,使气韵回环,节奏和谐,声情摇曳生姿。 颔联:“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描绘长安景色,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观赏,细柳营前,柳枝新绿却无人看顾。花木随着季节开花结果,是自然规律,本无所谓“徒发”或“漫新”,然而诗句中却着以“徒”和“漫”,给予景物以人性。正应了清人吴乔所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绘景是为写情,这联是首联诗中“愁思看春不当春”的详细化描述,形象地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 颈联:“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起府第在洛阳城西。因马融曾为之写大将军第

16、颂,后人称之为西第。这里泛指豪华府第。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留宾即出自此曲故。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这欢畅的场面,正与自己“独游秦”形成显明的比照。诗人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厚和思归之切。由于其中化用了陈遵的典故,不仅表现了友人英侠豪爽的性格,而且使诗歌具有豪放的气概。“公子南桥”句,虽没干脆写景,然而景已自由其中,春游者风度翩翩,潇洒自得的神志跃然纸上。诗写至此,好像已完题中“有怀”。但诗人犹觉未够,又引出尾联传颂千古的名句。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尾联构思新奇,造语清爽。语痴而情

17、真。诗人太熟识洛阳的一切了,他思念洛城的人,也怀念洛城的风日,更留恋洛城的春光美景。这首诗与一般“有怀”诗相比,它扩大了“有怀”的范围。“诗贵出于自心”(围炉诗话),这联诗正是独出心裁,“言人之所不能言”。 明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七律结句之妙者,“则杜审言: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这评语是有灼见的。 杜审言这首春日京中有怀,结构齐整平密,起承转合极其自然,虚实相生,波澜起伏。其艺术手法对后世很有影响。 杜审言简介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

18、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实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篇4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唐代贾至 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注释 早朝:臣子早上朝见皇上。大明宫:皇宫殿名。国家大典,皇帝朝见百官多在此实行。两省:指分居大明宫宣政殿左右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僚(lio)友:同僚,如唱和此诗的王维、岑参和杜甫等。 银烛:蜡烛,有银饰的烛台。此指百官早朝时擎的灯火。朝天:一作“熏天”。天,代

19、表皇帝。朝见皇帝称为“朝天”。紫陌:紫红泥铺的路,指京城长安的路。 禁城:宫城。晓苍苍:拂晓时暗青色的天空。 弱柳:嫩柳。青琐(su):皇宫门窗上的装饰,代指宫门。 百啭(zhun):鸣声宛转多样。建章:汉代宫名,代指大明宫。 剑佩:百官在朝见时必需佩带的宝剑和玉佩。玉墀(ch):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 惹:沾染。御炉:御用的香炉。 凤池:即凤凰池,在大明宫内,中书省所在地。上:一作“里”。 朝(zho)朝:每天;每天。染翰(hn):写文章。翰,笔。 白话译文 银烛朝天光照京郊路长,禁城宫阙春色拂晓苍苍。 千条嫩柳枝条垂拂青琐,百啭黄莺鸣叫声绕建章。 剑佩声随早朝登阶趋步,衣裳冠带身沾御炉

20、檀香。 共受皇恩同职风凰池上,日日执笔染墨侍候君王。 贾至简介 贾至(718772)字幼隣,唐代洛阳人,贾曾之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年五十五岁。擢明经第,为军父尉。安禄山乱,从唐玄宗幸蜀,知制诰,历中书舍人。时肃宗即位于灵武,玄宗令至作传位册文。至德中,将军王去荣坐事当诛,肃宗惜去荣材,诏贷死。至切谏,谓坏法当诛。广德初,为礼部侍郎,封信都县伯。后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卒,谥文。至著有文集三十卷,唐才子传有其传。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篇5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古诗简介 饮湖上初晴后

21、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翻译/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射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覆盖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特别漂亮的。假如把漂亮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好,她总是漂亮的。 赏析/鉴赏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绚丽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非常漂亮。“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覆盖下,西湖四周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特别

22、奇异。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擅长领会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妙奇异的。从“睛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入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潇洒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

23、“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行言传的相像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加其美。对这个比方,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适宜”,当

24、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唯恐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观赏这首诗时,假如肯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方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这里,诗人抒发的是一时的才思,但这一比方如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所说,“遂成为西湖定评”。从今,人们常以“西子湖”作为西湖的别称。苏轼本人对这一比方也很得意,曾在诗中多次运用。后人对这一比方更深为赞许,常在诗中提到。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称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其特点之一是概括性特殊强。它写的不是西湖的一处之景或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的全面写照和全面评价,区而它就具有超越时间的艺术生命色。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

25、增加了光彩。 此外,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的胜利就是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 互文。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上半句省落“雨亦奇”,下半句省落“晴方好”。全句意思是说西湖的山水不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很奇妙。不能理解为:西湖的水只是天晴好看,西湖的山只是下雨奇妙。 对偶。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是正对,意义相近,互为补充。由于“水光潋滟”与“山色空濛”,“晴方好”与“雨亦奇”,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对仗工整,创建出神奇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西湖的神往之情。 比方。诗歌中把“西湖”比作“西子”即西施,苏轼以自己的奇异的视察品尝,把西湖的自然美比作自然美女西施。通过奇

26、妙地比方,构成一幅生动可感的西湖图像,创建出更真实的意境,是非常贴切的比方。西湖也叫西子湖,这个名字是从这首诗歌中的比方而来。西湖也因此而锦上添花,越来越著名。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篇6 登乐游原 李商隐唐代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非常美妙,只不过已是黄昏。 赏析 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心情。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绚丽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缘由。“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

27、情愁闷,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远眺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唯恐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一直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犹如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故而这句诗许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妙啊!只不过已经快要落下了。”李商隐身处的晚唐,总有一种极致

28、奢华过后的颓废感,故而此诗理解为李商隐对唐帝国的感叹。这种美妙事物即将消逝沉落的失落感深深地烙在晚唐的每一个诗人身上,故而晚唐诗人的诗作比起盛唐总少了那种英姿勃发的自信感,大多消沉颓丧、含蓄委曲。犹如本诗,在带入李商隐所处时代之后,本是平凡朴实的语言,却带着一种隐隐的失落感,终归那是中国甚至人类历最繁盛的一个帝国,其衰败之境怎么可能不让人难过? 不过此诗亦有另外一种解读的角度,在近年来已经得到许多学术界的认可:这种观点认为“只是”二字在这里并不是转折的意思,而是一种理性的说明。故而后两句应当翻译为:夕阳无限的美妙啊!因为已经接近了黄昏才能看到啊!笔者考证了很多关于此诗的资料,发觉自明清起先,始

29、终以来对后两句的说明都有不同的观点。而且关于“只是”二字的用法,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在晚唐时期都有“因为”的意思,比如李商隐本人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况且此诗为诗人游玩时一时兴起所做,未必能刻意将“夕阳”这一意象比作晚唐,只不过是当时情于境合、自然而然罢了。而这种说明自然让全诗没有了上种说明的伤感,却有了一种赞美大自然之美景的壮怀之感。虽近黄昏,但是却依旧能感受到美,这种情感主动向上,与之前的说明截然相反。 此诗不用典,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厚,富于哲理,是李诗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难能珍贵的。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篇7 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代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

30、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 作者任滁州刺史时,巡游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悲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明珠暗投的不平。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悲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悲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宠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调与好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

31、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孤独、不愿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宠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 色调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好像打破了刚才的寂静和悠然,其实在诗人静谧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

32、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旧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原来就荒芜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似乎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芜,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然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由”“自然”之意,含有“自我观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

33、转流淌之势,衬托闲淡安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予,所托何意,历来争辩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予,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悲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心情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明显,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然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哀痛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宠爱和不宠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悲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这首诗表

34、达作者对生活的酷爱。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篇8 满江红写怀 岳飞宋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整理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山缺一作:山阙) 赏析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势不两立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行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

35、热血满怀沸腾激扬。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致不愿一泻直下,方见气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概磅礴。再接下去,倘是庸手,有意耸听,必定搜寻剑拔弩张之文辞,以引动走马观花之耳目而乃于是却道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真个令人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绝!此十四字,微微唱叹,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可为见证。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轻;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36、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之必定反映,莫以现代之国家观念说明千年往事。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痛语,说与天下人体会。沉痛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稀奇语,寄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盖金人猖獗,荼毒中原,止畏岳家军,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将军而言,“匈奴”实不难灭,踏破“贺兰”,黄龙直捣,并非夸饰自欺之大言也。“饥餐”、“渴饮”一联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亦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

37、府,千里万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待从头、整理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即以文学家眼光论之,整理全篇,神完气足,无复毫发缺憾,诵之令人神往,令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逆境,由于_人谗害,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复可望眼

38、见他率领十万貔貅,与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此种词原不应以文字论长短,然即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致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篇9 春思 唐代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接着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

39、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的一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方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新颖。“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好像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

40、通的。试想:仲春季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依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定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奇妙地把握了思妇困难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密切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

41、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加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子公应当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好像违反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假如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觉,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

42、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子公的珍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终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获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萧士赟说:“末句比方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正好被他一语道着。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

43、似违反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困难的感情。 从想象中还在发芽的燕草,和因为春天来得比北方早枝叶都已变绿的秦桑,勾起两地相思之苦,剧烈的感受到在同一时刻里的丈夫的“怀归”和自己“断肠”的悲思。而春风在这时刻偏偏把罗帐吹动,让人怎么还能忍受得了呢?将少 妇的心态刻画的细腻、逼真极了。 译文 燕地的春草刚刚发芽,细嫩得像丝一样,秦地的桑树已经低垂着浓绿的树枝。当你心里想着归家的日子,正是我思念你断肠的时候。春风与我不相相识,为什么要吹入我的罗帐里来? 韵译 燕塞春草,才嫩得像碧绿的细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疆想家的日子, 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寸断之时。

44、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 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 注释 1、燕草: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指燕地的草。征夫所在之地。 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罗帏:丝织的帘帐。 4、秦桑:秦地的桑树。思妇所居之处。 5、怀归:想家。 6、妾:古代妇女自称。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诞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 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经典必读篇10 浪淘沙

45、小绿间长红 宋代晏几道 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 花开花落昔年同。 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 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 已拼长在别离中。 霜鬓知他从今去,几度春风。 注释 “小绿”句:形容花草的红绿相间。长红:成片的红花。 蕊(ru):花蕊。 烟丛:露水迷漫的花丛。 “花开”句: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年年岁岁花相像,岁岁年年人不同。” 惟:只。 携(xi):牵。 拚(pn):合弃,不顾,不惜。 霜鬓(bn):白色鬓发。霜鬓,代指离人,也是自称。 白话译文 小小的绿荫丛中,开着嫣红的鲜花;阴露滋润着花蕊,隐隐地娇羞地藏在迷漫的薄雾之中。花开花落,年年都是一样的。只恨当年初恋时,手拉着手儿,在这绿荫丛中,鲜花盛开之处。这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往事如梦一场空。 山重水复,遥相阻隔。当年的欢乐和恩爱,从今断绝,此后再难得到。已尝尽了失恋的苦痛和悲伤而长期处在离别当中。花白的鬓发再告知我,他早已远去不再回来。何止几个年月呵。 晏几道简介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