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尊_自我接纳和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的研究_于海涛.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169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21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尊_自我接纳和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的研究_于海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尊_自我接纳和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的研究_于海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尊_自我接纳和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的研究_于海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尊_自我接纳和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的研究_于海涛.docx(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剰佘劳动力正不断的 涌入城市,这些从外地来城市打工的人员,我们习惯称他们为外来务工人员。随 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就成为城市中的一个 特殊群体。因为其教育水平不同,文化差异较大,他们往往容易在自我接纳和自 尊上存在问题,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特点出发,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 子女在自我接纳、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各个维度上的差异,进而研究在外来务工 人员子女群体中,自尊在自我接纳和心理健康水平中所起到的作用。本研究采取 问卷调查法,采用丛中、高文凤所编制的自我接纳问卷 ( SAQ),

2、 罗森伯格编 制的自尊量表 ( SES)和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 MMHI), 在天津市的几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中随机选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共发 放问卷 545份,回收有效问卷 506份,无效问卷 39份。通过研宄得出以下结论: (1) 与本地学生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群体在自我接纳的各维度上,自 尊水平上,以及心理健康的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群体在自我接纳维度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在自我评 价、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感等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 (3) 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群体中,自我接纳维度对心理健康的各个维度具 有预测力,自尊、自我接纳对偏执、

3、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心理不 平衡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具有正预测。 (4) 通过中介分析发现,自尊在自我接纳和心理健康的偏执、敌对、人际 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维度上起到中介作用。 根据本次研宄的结论,提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以下几条建议。 (1) 从家庭出发,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2) 完善教育制度,改善教育现状。 (3) 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接纳;自尊;心理健康 摘要 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long with the developm

4、ent of market economy, a growing numb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s are poured into the city, we call these foreign migrant workers “Exotic Employed Personnel”. As more and more Exotic Employed Personnel poured into the city, their children have became a special group in the city. Because of the differe

5、nces in education level and culture, they tend to have problems in terms of self-汪 cceptance and self-respect, which will further affect their mental health.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this research measur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ldren of

6、migrant workers and the local children in self acceptance, self-esteem and mental health. And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he self esteem in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 acceptance and mental health. The study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using China middle school student mental health s

7、cale (MMHI) of Wang Ji Sheng, Self Acceptance Questionnaire (SAQ) of Cong Zhong, GaoWen Feng and the Self-Esteem Scale(SES) of Rosenberg. In several of the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school in Tianjin city, 545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mong which 506 questionnaires were valid, 39 were invalid

8、.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local students in self acceptance, self esteem and mental health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2)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group of self acceptance dimensions exis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self evaluation,

9、 adaptation, there are different grades of mental balance of dimensions. C 3 )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groups, self-esteem, self acceptance has positive prediction on paranoia, hostility,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imbalance, the overall level of mental health. (4)

10、Self acceptance and self-esteem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paranoia, hostility,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the general level of mental health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educ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re as follows. (1) A good family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2)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s

11、ystem, improving education situation will change the status. (3) To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s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Keywords: Exotic Employed Personnels Children; Self acceptance; Self-esteem; Mental health; 1弓丨胃 . 1 1.1问题的提出 . 1 1

12、.2研宄的意义 . 2 1.2.1理论意义 . 2 1.2.2实践意义 . 3 2 ; $;献综述 . 1 2.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概述 . 1 2.1.1相关概念的界定 . 1 2.1.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相关研宄 . 1 2.2心理健康的研究概述 . 3 2.2.1心理健康的概念界定 . 3 2.2.2外来务工人员 子女的心理健康研宄 . 5 2.3自尊的研究概述 . 5 2.3.1自尊的概念界定 . 5 2.3.2中学生自尊的研究 . 6 2.3.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尊研究 . 7 2.4自我接纳研究概述 . 8 2_4.1自我接纳的概念界定 . 8 2A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我接纳研

13、宄 . 8 2.5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8 2.6自尊与自我接纳的关系 . 9 2.7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9 2.8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特征论述 . 10 2.9研宂假设 . 10 3研究方法 . 11 3.1研宂对象 . 11 3.2研究工具 . 11 3.2.1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 MMHI) . 11 3.2.2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 SES) . 11 3.2.3自我接纳问卷 ( SAQ) . 12 3.3研宄程序 . 12 3.4统计处理 . 12 4研究结果 . 13 4.1问卷的人口学统计 . 13 4.2研宄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 13 4.3心理健康、自尊和

14、自我接纳现状 . 15 4.3.1心理健康现状 . 15 4.3.2 _尊现状 . 16 4.3.3自我接纳现状 . 17 4.3.4心理健康、自尊和自我接纳量表各维度之间的相关 . 17 4.4不同条件对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影响 . 18 4.5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子女在心理健康、自尊和自我接纳差异 .20 4.6是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其他条件的交互作用检验 . 21 4.7不同条件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的影响 . 27 4.8自我接纳对偏执、敌对等维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 28 4.8.1自我接纳 对偏执的多元回归分析 . 28 4.8.2自我接纳对敌对的多元回归分析 . 29 4.8.3自我

15、接纳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的多元回归分析 . 29 4.8.4自我接纳对抑郁的多元回归分析 . 30 4.8.5自我接纳对心理不平衡感的多元回归分析 . 30 4.8.6自我接纳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多元回归分析 . 31 4.9中介分析 . 32 5研究结论及讨论 . 38 6教龍 i义 . 42 #教献 . 44 1.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正不断地 涌入城市,这些从外地来城市打工的人员,我们习惯称他们为外来务工人员。而 伴随中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数字正不断膨胀。据有关部门统 计,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已由 80年代的不到 200万,增

16、加到 2000年的 1亿人左右 ,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2013显示, 2012年我国的流动人口达到 2.36亿,相 当于每 6个人中就有 1个流动人口。而像天津这样比较发达的城市,城市化进程 比较早也比较快,所以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高出许多。据天 津城市快报报道,天津市现有的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导的 “ 新居民 ” 达 393 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 28%,比全国平均数高出很多。 “ 进城 ” 的外来务工人员,在促进了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承受着生 活的艰辛。他们大多数生活在城市的底层,拿着在当地算比较低的收入,做着城 市本地人所不愿意 从事的繁重劳动。国家卫生计生委在

17、2013年 5月上旬开展的 流动人口的收入情况调查显示, 2013年 4月已就业的流动人口的平均工资收入 仅为 3287.8元。而且他们的工作、生活极不稳定,经常忙于奔波。虽然生活如 此艰苦,但是进城务工仍然是很多来自不发达地区的人们的一种优先选择,因为 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市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再累再辛苦 也毫无怨言。可是另一个问题却不能忽视,那就是跟随他们到城市来的、他们的 子女的问题。一般来讲,外来务工人员所来到的城市的教育相对比较好,所以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外来务工人员倾向于将自己的孩子带到他们所在的城市受教 育。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量能有多少呢? 2012年

18、10月 30日,中国儿童少 年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宄报告( 2012)透露,根据 2005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 14周岁以下的儿童占全国进程务工人员比例为 12.44%。根据这一比例推算和最新发布的流动人口总数量 2.61亿推算,全国 14 周岁以下流动儿童的数量达到 3247万。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数量如此庞大的外 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如受到的教育的好坏,对新的环境是否适 应,他们学习能力的高低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 那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否能跟本地子女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平等的生活呢?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特殊性,他们的孩子在城

19、市受教育遇到重重阻碍。他们 般有两种选择,一是到普通的公立学校受教育,而这样的一般是极少数,大部 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被安排到统一的专门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我们 习惯上称之为民工子弟学校。甚至还有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为种种原因没 有适龄入学。而即使可以适龄入学,他们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和困难。由于外来务 工人员子女从其他的地方来到城市中,与本地子女相比,他们成长环境的不同, 生活习惯的不同,生活经历的不同,语言的不同,穿衣打扮的不同,都会影响他 们适应所在城市的生活,加上他们生源地教育水平相对较差,使他们在学业上也 倍感艰辛。而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较低,自身素质有限,经常对孩子进行简单粗

20、 暴的教育,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也很难帮到他们的孩子。种种的这些原因都可能导 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校期间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是自我接纳的问题,外 来务工人 员子女,尤其是初中生,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会随着他们进入新的环境受 到新的教育而产生变化,这就容易出现自我接纳的问题。而由于上述的各种原因, 容易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群体的自尊和本地子女存在差异。而自我接纳和自 尊出现的问题会集中体现在心理健康的各种表现上。所以本研究将研究外来务工 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自尊和自我接纳的问题。 1.2研究的意义 归根结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问题的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果,他们有着特殊 的经历和体验,作为很难融入到城市

21、中的他们,面临着很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 题。因此,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 子女的研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1理论意义 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自尊和自我接纳问题,能够丰富中国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有针对性,有实践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外来务工人 员属于新生群体,他们的子女所面对的心理问题是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在以 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可能并没有涉及,所以才使得研究这一问题更具有价值。 而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关于这一群体特征的新的理论,形成新的自 我接纳、自尊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再通过这一模式指导我们的实践过程,从 而更加丰富我们的理 论,丰富了我们心

22、理健康领域的知识。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问题,是上到国家,下到社区的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通 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调查研究,掌握该群体的特点特征,有利于国家制定政 策,也有利于社会能更好的为这一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在国家政府的关注 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这一问题能够集国家之力、社会之力更好地解决。而这一 问题的解决,能过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能促进社会文明更好更快的向 前发展。 2.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概述 2.1.1相关概念的界定 外来务工人员 ( Exotic Employed Personnel)也被称为 “ 农民工 ”“ 流动人口 ” 等。在本研宄中,是指离开出生地,到其他地方打工

23、的人员,多为离开农村而到 发达城市务工的劳动人员,也有部分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打工的人员。他 们的职业大多数属于高强度,高劳动力,低工资的劳动。他们中有的已完成农转 非的过程,有的户籍仍在农村,是属于城市的底层人员和弱势群体。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 Exotic Employed Personnels Children), 也被称为 “ 城市 第二代移民 ”“ 流动儿童 ” 等。他们从小跟随者父母进城,或者出生在城市,具 有长期留在本地的愿望和意向的子女们。在本研宄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包含以 下几个特征 :( 1)他们来自外地,在本地生活或者求学。 ( 2)他们在年龄上符合 义务教育阶段的

24、年龄。( 3)在经济条件上,他们的父母就业层次多比较低,家庭 收入较低。 2.1.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相关研究 一直以来,外来务工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 很多研究者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社会融入问题,行为习惯问题,心 理 健康问题等做了大量的研宄。 申荷永 ( 2004)的研宄发现,只要发生人口迁移,无论什么类型,都会伴随 着种种特殊的社会心理问题的发生,这主要因为涉及到了迀徙者生活习惯的改变, 社会价值观念适应,还有角色转换等问题。 钟爱萍 ( 2004)的研宄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他们 其中有些人存在着严重的孤独感。其中,约有 16

25、.1%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焦 虑问题, 12.1%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冲动倾向。研宄还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 女更容易体验到不良情绪,也更容易冲动。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男女生在情 绪稳定性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相对来讲,女生的情绪稳定性要比男生好。 陈美芬 ( 2005)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子女 进行比较研宂发现,同本地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聪慧性、乐群性、稳 定性、敏感性、轻松性、充沛性、焦虑性、事故性和内外向性等因素上与本地子 女有显著差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容易感情用事、更加敏感、自卑感强、有较 大的依赖性;遇事容易忧虑不安、抑郁、烦恼自扰、压抑。

26、 应湘 ( 2005)的研究发现,同普通公办学校相比,民工子 弟学校的学生存在 学生心理需要、管理机制、教师群体三方面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学生实 施的普通中小学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与对策,是很难适用于民工子弟 学校的。所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民工子弟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十分必要。研宄 进一步指出,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在社会边缘情景,流动性较大,条件相 对不利,所以容易产生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同本地子女相比,他们的社会压 力更大,所以更容易心理失衡。生活条件悬殊、父母教养水平低、教育方式不良 等等原因会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发展迟滞。因此,针对该群体进行 深入、完 整的群体心理特

27、征的研宄和心理干预就显得很有必要。 徐雅宏 ( 2009)的研宄发现,与本地学生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整体心 理健康水平不佳,学习焦虑高,孤独倾向突出,自责倾向严重,恐惧心理明显; 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而在对人焦虑、身体症状、自责 倾向、恐怖倾向水平上均高于男生。在年龄差异上,年龄偏大的学生的孤独倾向 水平高于正常年龄的学生,但在恐怖倾向水平上则低于正常年龄的学生。 李艳琴 ( 2010)的研宄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以上心理: ( 1)失落心 理:主要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怒,不愿与人接触,严重的甚至会离家出走; ( 2) 孤独心理:性格孤僻,少言寡语,思想涣散,学习分

28、心,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 往,常常封闭起自己; ( 3)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过分溺爱,使孩子养成了一种以 自我中心,为所欲为的思想; ( 4)自卑心理: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从而丧 失自信,缺乏前进动力; ( 5)焦虑心理等现象。 邵娜 ( 2011)的研宄发现,在苏州的初 一 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 子女在自我意识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在自尊水平上存在差异,并且自我意识和自 尊相关显著。 贾玲 ( 2011)的研宄发现,外来务工子女和本地子女在同伴冲突的应对方式 上存在差异。其中,问题解决、幻想、孤独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求助、攻击 和逃避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外来务工子女同伴冲突应对方

29、式依次为问题解决、 求助、逃避、幻想、攻击。 潘丽芳 ( 2012)的研宄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具有很多的优良品质,但是 因为各种原因存在一定的习惯偏差。 郭俊梅 ( 2013)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包头市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尤其 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比较突出。 2.2心理健康 的研究概述 2.2.1心理健康的概念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 ( WHO)在 1989年提出了 21世纪健康新概念: “ 健康不仅 是没有生理疾病,而是包括心理健康、躯体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和健康的道德。 ” 可见心理健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什么是心理健康却至今并没有一个 公认的界定,下面介绍几种最具代

30、表性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精神病学家孟尼格尔 ( K.Menniger)提出来的,他认为: “ 心 理健康指人们对于环境及其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的以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 这 是比较受大家认可的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是心理学家英格里士 ( H.B.English) 提出来的,他对心理健康的定义的解释是: “ 心理健康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的一 种长久的心理状况,而且是当个体在应激情况下有良好的适应和生命力,并且能 充分发挥心身的潜能。 ” 第三种说法来自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书中认 为心理健康应当是: “ 个体虽然不能达到十全十美的完美状态,但是其能在自身 和环境的许可范围内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31、 ” 既然关于心理健康的概述性的定义各家都有其不同的观点,那么界定心理健 康的标准当然就存在着很多种看 法,下面主要说几种大家比较公认比较认可的心 理健康的标准: 国外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学说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 Maslow)和米特尔 曼 ( Mittelman)提出来的,他们提出的标准被认为是心理健康最为经典的十条 标准: ( 1)能充分感受到自我的安全; ( 2)能充分的了解自我,并且恰当的估计 自己的能力; ( 3)理想符合实际; ( 4)不脱离自身周围的现实环境; ( 5)能保持 完整和谐的人格; (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 7)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 8)能适 度地宣泄和控

32、制情绪 ;(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 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文化上的差异,我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与国外的研 究学者相似但是又略有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朱智贤主要从心理问题的角度谈心理健康,他认为所谓心理问题是指,个体 在活动中产生的个体意识,或者意识不到的主观困惑状态。他将心理问题分为三 种类型: ( 1)心理成长问题,主要是指个体整个人格系统健康、正常、发展良好。 但是伴随着成长的需要,希望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能最大限度发挥潜能 ,实现 更大目标,达到更高境界;( 2)心理障碍问题。主要是指

33、个体在情绪反应和人格 系统方面存在着某些缺陷,从而导致在与外界接触以及交流中遇到障碍和麻烦, 不能有效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但是其认识的能力还是正常的, 意识清楚,对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有着比较迫切的要求; ( 3)心理变态问题,主 要是指整个人格系统,或者某个重要的心理机能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变,从而导致 自己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的接触与交流。 张伯源和王登峰所提出的标准是: ( 1) 了解自我并且悦纳自我; ( 2)接受他 人,善与人处; ( 3)正视并且接受现实; (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 5)心境良 好,能协调并控制情绪; ( 6)完整和谐的人

34、格; ( 7)拥有正常智力并且智商在 80 以上; ( 8)拥有与年龄相符的心理行为。 林崇德 ( 2000)提出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 1)没有心理疾病; ( 2)具有 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他认为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凡是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 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研究者们所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概括的: (1) 主观经验的标准。个体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己是否心理健康, 但是这种标准不适应于已经丧失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所以还要研宄者依据主观 经验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作出判断。 (2) 生理学病变。个体是否已经发生了神经

35、系统的器质性病变。 (3) 社会适应标准。以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行为当中的常态作为参照标准, 观察个体是否符合常态来进行的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 (4) 统计学标准。以统计学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在正态分布曲线中,以 偏离平均值的距离作为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 (5) 心理成熟标准。个体所表现的行为是否符合个体所处于的年龄段所应 该表现的行为。 (6) 社会规范标准。以个体的心理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风俗、社会法律以及 道德规范等规范来划分正常与否。 2.2.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研究 相对于本地子女而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一些特有的心理问题,主要概 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1)自我封闭和自卑。相对

36、于本地人员来说,外来务工人员 大多数处于社会底层,所从事的职业一般收入较低,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 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对较差,而处于初中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正是青春期建 立自我同一感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容易造成他们对自己的自我不认可,对自己持 否定态度,从而导致自我封闭。因为外界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进一步促使他们 产生自卑感,不愿同外界交往,从而使他们情绪低落,心情抑郁,孤独孤僻。 ( 2) 教育环境的不公平造成的自暴自弃。相对于本地子女而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往 往不能进入普通公立学校,而只能进入民工子弟学校。相对于公立学校而言,民 工子女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学校环境都相对较差,这就造成了不公平

37、,本来外来务 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基础相对于本地子女而言就比较差,教育的不公平进一步加剧 了他 们之间的差距,从而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绩比较差,使很多子女在学 习的过程中渐渐地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自暴自弃,不再学习。 ( 3)被歧视感和无 归属感。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环境和文化风俗与本地学生都有很大的差 异,导致他们往往成为学生中的异类,不但本地学生排斥他们,老师也不喜欢他 们,从而导致他们在群体中被歧视感和无归属感。 2.3自尊的研究概述 2.3.1自尊的概念界定 自尊,是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 一 直以来都是人格心理学研宄的重点问题。 关于自尊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观点。最早给自

38、尊下定义的是 心理学 家詹姆斯 ( WJames)。 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开始了最早的对自尊的研 宄,并在该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詹姆斯提出了著名的自尊公式,自尊 =成功 / 抱负。就是说,个体的自尊是个体所取得的成就和个体所拥有的抱负的比值,在 抱负相同的情况下,越成功则自尊越高,而当取得的成功相同的情况下,抱负越 高,自尊越低 1965年,罗森伯格 ( M.Rosenberg)研宄发现,不同个体自尊存 在差异,他认为,自尊反映了知觉到的个体的现实自我状态和理想自我的状态之 间 的差异。罗森伯格编制的自尊量表 The Self-Esteem Scale (SES)是目前为止 , 国

39、际和国内应用最广的测量自尊水平的工具。 1967年,库伯史密斯 ( S. Coopersmith)将自尊定义为自我评价的一系列态度。就是说个体对自己的态度 就是自尊,也可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决定了个体的自尊感受。 以上几个定义是国外的心理学家对自尊的定义,而我国心理学家也在研宄的 过程中对自尊做了不同的定义。朱智贤 ( 1989)认为: “ 自尊是社会评价与个人 自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 ” ;林崇德 ( 1995)给出的自尊的定义是 “ 自尊是自我意 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含有对自我的态度体验。自 尊也是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 ;魏运华 ( 1997

40、)把自尊定义为 “ 个 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与体验 ” ;黄希庭、杨治 良和林崇德 ( 2003)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对自尊的定义是 “ 为个人基于自 我评价所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且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 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 。从上述几种概念中,我们能够看到自尊对个体在日常行 为中和在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对个体的存 在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宄所采用的心理学大辞典 ( 2003)中自尊的定义: “ 为个人基于自我 评价所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且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 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 。 2.3_2中学生自尊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学校领域个体自尊的研宄较多,主要研宄个体自尊的特点及其影 响因素。初中生由于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着重大的变 化,对自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自我的评价逐渐改变,导致自尊会产生一系列 的变化,所以本研宄选取的样本也是初中生。我国学者对中学生自尊影响因素的 研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在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