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1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紧紧以文本为依托,以朗读为主线,通过赏析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心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探究苏轼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宁静豁达的情怀,从而有梯度地感受苏轼这篇小品散文“词约义丰”写作特点。 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反复诵读,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作者寄托在文中的幽微情思,正确理解“闲人”二字。多媒体、月夜图片、苏
2、轼相关背景资料及诗句 一课时一、猜谜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 显赫苏门三豪客,数东坡名高 闻达宋代千骚人,几子瞻头敖 (要学生猜猜这幅对联写的是谁)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走进苏轼,了解背景1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指名朗读。 2.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 三整体阅读把握全篇。1.请大家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揣摩作者感情。 (1)老师范读课文。(配音乐)(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配音乐) (3)请一位男同学朗读课文。(配音乐)请学生点评,从字音、停顿、语调等。 (4)请一位女同学朗读课文。(配音
3、乐)请学生点评,从字音、停顿、语调等。 (5)找出课文中明显写作者情感的词语。(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念、遂、寻、亦”,从中体会苏轼喜悦、遗憾、急切、兴奋的心理变化。) (6)请学生带着上述情感再次朗读上文。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3.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学生抢答) 4.检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学生抢答) 5.作者所见的月色如何呢?有何特点?(请用原文回答。)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请一位同学说说这句话的大意。(2)品析: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中这个写景的句子,有何特点?(指2-3名同学说说).(3) 师小结:赏析句子一般从写法入手
4、,比如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手法在文中运用及作用. (引导学生从文字背后品味出月色之清,月色之浓。) 6.面对此情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如何理解呢?(课件展示)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请学生赏析句子(23人)(引出“闲人”,是本句的点睛之词,和学生一起理解“闲人”的多重内涵:清闲之人,悠闲之人,闲雅之人,豁达乐之人,志同道合之人?) (2) 师板书作者的胸怀 豁达7.面对空明的月色和乐观旷达的苏轼,你想说些什么呢?(45名学生说说) (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恬淡、豁达、乐观、自豪、自嘲、感慨等多种情感。) 8.再次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9.师小结.四、课外拓展.积累写明月的诗句,学生回答.五、课外作业.1.背诵课文.2.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描写月色的文段.板书: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豁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2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导入: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生1:苏轼
6、,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豪放派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今天,我们来学习他被贬滴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第一遍诵读:小组内阅读,读准字音。(小组展示)第二遍诵读:结合注释工具书感知大意。(小组合作完成)梁衡曾说过,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 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让我们第三遍诵读:赏读课文,读出文章美的味道(齐读,有感情的朗读)(小组合作)提示:可以从语言、内容、情感等方面来品析。 这“美”来自内
7、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警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何其洗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不枝不蔓,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月亮,撩人心
8、扉,有时她给人若有若无的希望,有时又无情地触及你的痛处,伤人情思。?这“美”来自月色空明。“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两句之间,有正写侧写之分,收点染并用之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透明、清幽的境界。这“美”在情感的跌宕起伏。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欢欣、喜悦)2、念无与为乐者。 (低沉、失落 )3、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兴奋、惬意)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被贬的悲
9、凉)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诗人在漫步中领略月光的美好,在漫步中思索人生的哲理。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鄙弃人世的喧扰,爱在清寂中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纯洁的境界。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一切景语皆情语,四读课文,品心境苏轼说哪里没有像月光、松柏一样的美景,只是缺少闲人罢了。我有点困惑:书上注释“闲人”是“清闲的人”的意思,也就是“没什么事
10、做的人”。我找了一点资料,请这个同学给我们念一下。生(念):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师:大家看,苏东坡要养活一家老小,好象很忙啊。要开荒种地,要种黄麻桑树,还要造房子,为糊口奔忙。这里的“闲人”不是“没事做”的意思。“闲”还可以解释为“闲趣”“闲情雅致”。这里的“闲人”可理解为“有闲情雅致”的人。从课文中找找论据证据一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文如其人只有情趣高雅之人才有能描绘出如此 幽静澄澈的意境宛如清丽的水墨山水证据二
11、朋友的为人志不同道不合者不与为伍,只有心灵相通 情趣意志者才可一起欣赏美景一起走过人生张怀民: 1083年贬黃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第五次读课文,让我
12、们熟读成诵!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走进苏轼,直面挫折,感悟人生,学会表达是我们的主要收获。课堂的学习到此为止,但这位大文豪的语言精华,诗意人生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解读。在这里老师希望生活中的我们都能像苏轼一样,用超脱旷达的态度走过自己的低调人生,经历风雨,重建彩虹!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3记承天寺夜游双井中学范芳媛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文常识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合作探讨。教具准备
13、: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1、美丽的月色会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记得有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吗?面对一轮明月,苏轼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词水调歌头,里面有这样一句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播放歌曲水调歌头)2、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3、写作背景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
14、,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四年。二、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注意读音、停顿。2、学生自由读。3、诵读比赛(13组为A组,57组为B组,4组当裁判)。4、学生先自评,然后裁判代表点评,教师总结。5、再齐读: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感。三、译课文。1、学生利用课文注解,读懂文意。2、A、B两组翻译接龙,裁判组判断并评分。3、教师补充关键字词句的翻译。4、文中如何描写月景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比喻的修辞。先写月色,把月色比作“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
15、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把竹柏倒影比作“藻荇交错”,可以推想见月色1 之清;最后写“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作者高度凝练之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4、找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意思,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文章写的是苏轼晚上睡不着觉,看到月色很美,就到承天寺找到张怀民,两人一起赏月。四、品感情。1、你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读出什么?(读出:伤感)A十月已入寒秋(读出:凄凉)B十二日夜,临近十五月圆,由然而生思念之情。(读出:忧愁)2、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读出 :欢欣、喜悦)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读出:失落)4、怀民亦末寝,相与步
16、于中庭。(读出:兴奋、惬意)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五、悟“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点睛之笔,作者为何自称“闲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这个“闲”字。“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复杂情感?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
17、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1)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得知,当时作者贬官黄州,在那是个有名无实的小官,不能做什么,所以非常的清闲。 (2)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闲而早谁,贬官的生活,“无案牍之劳形”。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闲而寻友。 (4)相与步于中庭,一起赏月聊天,闲而乐月。这其中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
18、派遣的达观,有闲赏月的欣喜,令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乐观的态度,旷达处世的胸襟。六、话作者你觉得作者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请学生以“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为句式,写一句话,作为自己学习本科的总结。七、课堂小结:人生之路,充满坎坷。面对困难,苏轼用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乐观,用他“但少闲人如我两人者耳”的旷达,穿越千年时空映照了我们,也祝愿我们面对困难时,也能像东坡那样,心灵永远澄澈明净,人生更加豁达从容!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4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过程设计安丰三中 李娜娜一、导入课文导入:展示月夜图片,教师导入本课导入语:月,撩人心扉,伤人情思,弄人神绪;可夜色围绝苍穹之时,月又给人若
19、有若无的希望,让人神情为之而动,心作为之愤然。月夜无伴,寂寞却如蛛丝围困躯体;月夜无伴,希望却如星火脆弱无力。于是,李白月夜举杯寄愁苦,杜甫月夜托乡愁,佩弦荷塘解彷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月夜下又有怎样的人生感慨呢?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三、预习检测:作者知多少?(找生回答)四,解题-蕴涵月情:从题目中你可以获取那些信息呢?(时间,地点,事件,文体)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体悟月情(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2、找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音和停顿并做出纠正。3,师介绍写作背景(把握感情基调:虽遭贬心
20、情郁闷但豁达乐观的感情)并范读。(打开背景音乐)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3、生有感情地读课文并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生说出朗读的感情和语调,师适当点拨并板书)1段:叙事(寻友赏月)平缓语气2段:写景(庭中月色)轻快语气3段:抒情(豁达乐观)前两句高昂,后一句读出不同的语调:悲凉,欣喜,悠闲,豁达等。4、生有感情的齐读课文。六、再读:要求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关键句。(同桌互译后检查关键字和句子的翻译)师:我们很快读懂了课文,接下来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背诵全文,当堂检查了解背诵情况。七: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披文入情,理解作者思想感情。(1)作者为什么要
21、夜游承天寺?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明确:一是因为作者被贬滴,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写作背景链接:元丰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如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住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客。(2)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明确:为降低教学难度,先出现关键词句,再让学生体味作者的心情。 欣然起行(欢欣、喜悦、欣喜之情)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低
22、沉、失落 )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兴奋、惬意) 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被贬的悲凉)(2)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用散文般的语言描写画面拟小标题:庭下月色)比喻并分析其妙处。明确: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不错,此句定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 (4) 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明确:月光虽非夜之明
23、,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作者以“闲人”自居,其中夹杂着自矜、自嘲、自解多
24、种况味,只得咀嚼、领略。这其中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赏月的欣喜,更多的是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生活态度。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也正是这种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态度才使作者笔下的月夜那样空灵、皎洁。八、体悟升华师:解读了文本,读懂了作者,接下来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生齐读) 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坚守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此时此刻,想对苏轼说些什么?
25、请用你认为最美的语言表达你此时的感受。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作者: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结束语:苏轼面对挫折时的豁达乐观也告诉大家: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时,我们应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阳光一片,处处鸟语花香!记承天寺夜
26、游教学设计共5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执教者:王敏杰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文末“闲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谜语(打一人物)引出苏轼和课题二、作者和背景简介1、忆一忆苏轼(调动学生的兴趣,积累文学常识)-知人2、说一说背景(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知时三、品一品美文-赏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参考注释,对手互译课文3、教师点拨重点词语和句式,学生再次巩固。(见学案
27、)(二)再读课文,体味思路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记了何事?2、描了何景?3、抒了何情?(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文中的原话回答,然后再用小标题概括)(三)研读课文,体悟“闲”情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苏轼平生五千卷,今日怎么就闲人一个呢?2、文中哪里看出他今天的确“闲”呢?3、从苏轼的“闲”你感受他怎样的情怀呢?重点赏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然后让学生试着加上不同的语气词,再次感受苏轼内心复杂的感情。四、说一说感悟-写文学习了记承天寺夜游,你懂得了什么呢?让学生大胆发言,试着把古文教学拓展到现代生活中来,做到“古为今用”。再写一段话给苏轼,表达自己的感触。五、小结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诗人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色小景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他那从容面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六: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记叙-寻伴夜游 乐观旷达 描写-庭中月色 抒情-月下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