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翻译注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翻译注释).docx(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翻译注释)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是作者贬官黄州所作。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学习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4、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
2、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学习重点1、朗读,把握文意。2、体会写景的妙处,领略作者情怀。教学过程导入:古人无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时都喜欢以风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怀,苏轼也不例外,在他被贬黄州抑郁不得志时就借用月光将自己的感情释放了出来。出示课题(幻灯片1)为了大家在学习时有迹可寻,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我先给大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总体要求。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在大家明确了这一节课的目标后,我要向大家发出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大家敢于应战吗?挑战第一关苏轼知多少(幻灯片3)(自查资料,将有关苏轼的资料展示给我们,以达到资源共享。)好,同学们查找资料既全面
3、又迅速,那么请看挑战第二关看谁读得好(幻灯片4)配乐朗读(幻灯片5)自学指导(古文阅读方法幻灯片6)古文阅读三字经读一遍,找生字。读两遍,断句子。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握文意。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是作者贬官黄州所作。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学习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4、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
4、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学习重点1、朗读,把握文意。2、体会写景的妙处,领略作者情怀。教学过程导入:古人无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时都喜欢以风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怀,苏轼也不例外,在他被贬黄州抑郁不得志时就借用月光将自己的感情释放了出来。出示课题(幻灯片1)为了大家在学习时有迹可寻,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我先给大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总体要求。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在大家明确了这一节课的目标后,我要向大家发出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大家敢于应战吗?挑战第一关苏
5、轼知多少(幻灯片3)(自查资料,将有关苏轼的资料展示给我们,以达到资源共享。)好,同学们查找资料既全面又迅速,那么请看挑战第二关看谁读得好(幻灯片4)配乐朗读(幻灯片5)自学指导(古文阅读方法幻灯片6)古文阅读三字经读一遍,找生字。读两遍,断句子。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握文意。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 过程和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文章的韵味。(2)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特殊的心境(3)联系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
6、养挫折教育理念,懂得顺境皆自然的道理。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重点:(1)理解字词句的含义;(2)朗读与背诵读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古文已能初步理解,但大段落古文接触少,加之文章年代久远,因此学生阅读理解较难。另外,学生对苏轼的作品已接触过,对作者的文学常识也知道一些,但对他的文言创作的方法知道的却很少。可是学生已经具备感知和赏析能力,故教学时应通过课文的分析来引导学生的整体整体感知,作者是怎样抓住“月夜”来描绘景物的,又是怎样抓住“闲”来分析全文意境及传达出的作者的心境的?三、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建构主义理论认
7、为知识和能力来自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感知,基于局域网前提下,本课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师组织 引导局域网资源学生合作学习反馈与评价图一:三模:记承天寺夜游合作探究学习策略古代散文的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根据新教学理念,教学中重在学生的学,教师只是促进者,因此设计本课教学模式如表二: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导课感悟文本意义建构拓展延伸进入情境合作交流课件辅助互评互议总结升华反馈指导学习图二:三模:记承天寺夜游”合作-探究” 学习模式四、教学媒体设计媒体设计:a)课件部分:内容有 苏轼像、月下赏景图、月夜图、课文朗诵。b)文字演示:课题演示、教学目标、字词演示、作者介绍演示、问题演示、板
8、书演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恰当引入媒体,拉近学生与作者、文本的距离,便于学生理解文章,自我探究,同时协作讨论,实现教学目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31.熟读成诵,读出韵味。2.通过品读,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体悟作者情感。3.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体悟作者情感。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一.猜字,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承天寺夜游,请打开课本第195页。上课前,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放松放松:屏显:猜字这是一个繁体字,是个什么字?学生自由竞猜2.它就藏在课文中,并且文中
9、有一句话描绘了它的构造方式。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示:描绘“”的构造方式的句子是:“月色入户”;这个字是:“闲”(板书)。3.古人造字是有讲究的。月亮照进门了,晚上到了,不用工作了,空闲人身无事。月亮照进门里,这番景色,看了很惬意,悠闲情绪安适。板书:闲身 情无事安适这是“闲”的两个境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闲”的最高境界。二.朗读,整体感知。1.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儿。现在,哪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一下?生朗读毕,引导学生评价,主要从音准和停顿两个方面来评价。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下面两句的停顿。屏显: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但
10、/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学生齐读课文。3.学生结合注解,疏通文意。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提出来和同学交流,或询问老师。4.这篇文章虽然只有短短84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谁能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内容。提示:一个晚上,作者和张怀民一起到承天寺散步、赏月。(提示学生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四要素来回答。)三.品读,体悟“闲”字。1.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提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屏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谁来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提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3.作者把自己和张怀民自称为什么?预测,明确:闲人4.此处,
11、作者自称“闲人”。他的“闲”体现在何处?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屏显:此处,作者自称“闲人”。他的“闲”体现在何处?请从文中找出依据。提示:1.行为往往是心境的流露,请关注描写作者行为的词句。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关注作者笔下的景物。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5.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点拨。(1)行为描写部分分析:屏显: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A.抓住以下几个重要词语进行品析:解衣欲睡无事可做只有睡觉,空闲。欣然起行看见美丽的月色,立刻打消睡意,起身看月,很有闲情逸致。遂至于是,就。说明做事不假思索,随心所欲
12、,想走就走。相与步肩并肩,手拉手散步。说明两人是同病相怜、志同道合的好友,悠闲。B.小结:在这个美丽的月夜,苏轼“闲”而早睡,“闲”而看月,“闲”而寻友,“闲”而赏月。他行事自由,无所拖累,他已经到达了“闲”的第一个境界。(画将“身-无事”框起)C.但他在“闲”字里,心情却是起伏变化的。哪位同学能把他心理活动的变化的过程读出来?指导朗读:要读出作者当时复杂变化的心情:解衣欲睡(无聊)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高兴)念无与为乐者(郁闷)怀民亦未寝(欣慰)相与步于中庭(闲适)。(2)景物描写部分分析:屏显:“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A.指名翻译这个句子。提示:庭院里好像有一汪澄澈的积
13、水,水里的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可结合“如”、“盖”引导。B.这个句子描写的是什么景物?提示:月光。C.作者把月光比作水,他又是用什么词语形容水的特点的?提示:空明。D.注解中对“空明”的解释只有“澄澈”,我觉得还远远不能表达“空明”的丰富内涵。你还能从“空明”读出水的什么特点?(或怎么样的水才能清澈见底?)提示:纯洁、宁静。E.“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纯洁、宁静。你觉的“空明”还是在写什么?提示:作者的心情可引导:心如止水(没有杂念,抛弃了烦恼和个人得失)。F.小结:这就是“闲”的第二个境界。(画将“情安适”框起)G.让我们一起读这个句子,读出作者宁静、纯洁的心情。学生朗读,并
14、作指导:语速缓慢、平和;“盖”字要读出“恍然大悟”的感觉。四.迁移,感受旷达。1.苏轼从月光中感受到了“空明”。其他诗人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我们来看一些诗句。屏显:(写月光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生齐读后,师结:别人感受到的大多是“寒、愁”。2.为什么,苏轼能获得和别人不一样的感受?提示:作者的心情和别人不一样。3.知人论世,体悟作者心情。屏显:(1)苏轼其人:苏轼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
15、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苏轼在家庭气氛熏陶下,受儒家经时济世思想的影响,早年即立下用世之志,以身许国。(2)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罗织罪名,投入监狱,险些丢了性命。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苏轼此时的心情应该也会是苦闷、孤独的,从前面行为中就能看出他的无聊。那他怎么还能有这样的心情?屏显:苏轼,你真是个_的人啊!预测,明确:豁达乐观、闲适洒脱,等等。4.引用林语堂苏东坡传评价语及苏轼贬官诗,补充说明苏轼豁达乐观的心境。屏显:
16、(1)他有远大抱负,却五次遭贬。他一生坎坷,却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他心智卓绝,身上元气淋漓,朗然刚正,悠游坦荡自在。他身居要职却从来激情飞扬,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他享受人间盛宴,一生载歌载舞,深得人间快乐。(林语堂苏东坡传)(2)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五.总结,提升感受。1.最后,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课文,读出苏轼的豁达乐观。2.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让我们感受到了“闲”的最高境界,感受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心境。让我们再次走近苏轼,感受他的精神、他的心境吧屏显:(在平湖秋月乐曲声中字幕徐徐升起)苏
17、轼从承天寺夜游中收获了许多欢乐,这是他的悠闲赐予他的。他恬淡闲适之心地并没有亏待他,不但让他享受了山水之乐,自然之情,也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灵感和灵气。于是,人生失意,身处困境时,他留下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于是,中秋之夜,骨肉分离时,他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怀一颗闲适恬淡悠远之心,一草一木一花一泉一鸟,皆美之化身,自得其乐。去功名利禄远点,则利欲不熏我心,清贫能守,则博爱及物。清风明月在怀功名利禄看透六、巩固,布置作业:(略)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落实字词,赏析佳句2、领悟作者的特殊心境3、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 赏析月景的特
18、点及写法2、 体会作者的复杂心境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 让学生诵读学过的描写月亮的古诗导入。二、 朗读课文1、 明确文言文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2、 老师做示范朗读(配春江花月夜伴奏)。3、 学生齐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4、 让学生尝试读出停顿,老师出三个例句检查。5、 梳理重点字词三、 初探文章(从记叙的角度)1、 让学生先自己理解课文2、 提问: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3、 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引出佳句,带领学生一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赏析: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两个新奇的比喻,动静结合,既有对月色的正面描写,又
19、有侧面烘托,营造了月色皎洁的空灵境界。4、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这个环节理清文章的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四、 再探文章(从抒情的角度)1、 结合文章谈谈在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老师引导)(补充作者因“乌台诗案”遭贬谪的背景,让学生体会文中作者内心的几经波折)2、 引出佳句赏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落实在对“闲人”的理解)理解作者遭贬谪的生涯中自我排遣的悲凉但又豁达的特殊复杂的心情。(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是个难点,所以,老师要根据需要,给出苏轼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尽可能的贴
20、近作者的内心,去感受他的情感)3、 带着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落实朗读要求的第三点。(这个环节更进一步,从情感的角度理解文章,靠近作者的内心)五、 小结课文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谪的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复杂的心情。全文仅个字,却使记叙、抒情交融。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悲凉但又豁达的情怀。六、 布置作业为了落实学生对文章从字面到情感的深入理解,要求学生揣摩作者的心理、情感,发挥联想,用优美的语言,将原文改写为现代文。老师给出范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5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读
21、出文言文、宁静的味道。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读出文章的韵味。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准备:课件、音频资料、文字资料学情分析:本文是苏轼的名作,但其中的复杂感情对于未经世事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所以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就点到为止了,不再深入探讨。重点放在朗读和重点字词句上。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年中秋的晚上有超级月亮和月全食的奇景,同学们有没有欣赏啊?(没看到)太可惜了!但有关月亮的诗句应该记得一
22、些吧!说得真好!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让我们乘坐时空隧道机来到元丰六年和苏轼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记承天寺夜游。二、学生简介苏轼。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写作背景:苏轼少年时即精通经史,善于写文章。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本文就是在苏轼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三、朗读,读出韵味。1、学生齐读。读准字音,读得
23、通顺、流利(不掉字,不加字,不错读)2、学生齐读(读清句读)3、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的重点字词句。(赛一赛)月色入户:门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遂:于是怀民亦未寝:睡觉盖竹柏影也:原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和我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地下好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好像有水藻、荇菜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了罢了。翻译完以后请同学们再朗读一遍。4、学生齐读,提示:但、盖、念三个字拖长点音,读出文言味。5、抽个别学生朗读这三
24、句话,再评点。6、引导学生看标题,突出”夜“字,读出宁静的味道。7、再读课文,读出“欣然”的欣喜味,“念无与为乐者”的失落味,“怀民亦未寝”的惊喜味。四、说夜游,赏美景,发感慨。1、在标题前加上人物、事件说成一句完整的话。明确:晚上,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赏月。2、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为什么寻张怀民共游?明确: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寂。二是月色很美。他们都是被贬之人,有着共同的感慨。插入张怀民的资料:张怀民,名梦得。元丰六年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他虽屈居主薄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寄情于山水,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3、赏到了何种美景呢?(用原文回答)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5、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4、赏到如此美景,有什么感慨呢?(用原文回答)明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五、合作探究1、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寥寥数语,意味隽永:A、贬谪的悲凉B、人生的感慨C、赏月的欣喜D、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2、“闲人”一词透出了一种旷达、乐观向上的胸襟。六、拓展;你在苏轼身上学到了什么?(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谈你面对挫折的态度。)七、小结:本文写作者夜游承天寺见到的美景,表现了诗人虽遭贬谪却不以为
26、意的豁达胸襟。告诉我们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1、八、作业1、熟读、背诵课文。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6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作者因月而起行,观月而生幻,问月而释怀,抒发了“闲人”的幽情,表现了乐观豁达的胸襟。教学中注重朗读,着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1.借助注释疏通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2.反复朗读之后能背诵全文。3.品味文中描写月色的词句,从而获得审美体验。4.理解“闲”字在文中的作用以及“闲人
27、”的意蕴。1.品味文中描写月色的词句,从而获得审美体验。2.理解“闲”字在文中的作用以及“闲人”的意蕴。理解“闲”字在文中的作用以及“闲人”的意蕴。1课时一、导入古往今来,月亮始终受到文人的青睐,一缕月光,勾起了文人对亲人的思念;一缕月光,更勾起了文人的伤感与寂寞。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苏轼的颂月佳作记承天寺夜游。二、自主学习,疏通文意1.听课文录音,记下疑难字词的拼音并划分好节奏。2.生自读课文两至三遍,争取读准字音,读清节奏。3.抽查一位学生朗读全文,纠正错误的字音与节奏。4.学生边读边译,记下
28、不懂的词句,以备讨论。5.全班同学开始质疑问难。明确: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 “欣欣然张开了眼” 朱自清春 )盖竹柏影也:原来。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蒲松龄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林嗣怀口技 )6.听课文录音,模仿读课文两遍。7.经过刚才的练习,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句子。三、研读赏析,体会作者心境1.试着概括作者夜游的过程。可概括为:欲睡起行寻友散步赏景抒怀。2.作者在文章结句将前文叙事写景的内容收拢到一个“闲”字上,同学们在作者夜游的过程中能随处感受到这个“闲”字吗?明确:被贬而闲,闲而早眠元丰六年正是作者贬居黄州四年之际,作者当时孤
29、寂困苦。闲而喜月月色的亲密探访,立即唤起了作者的闲情雅兴。闲而寻友无与为乐,闲愁最苦。闲而赏月闲而抒怀3.品读“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请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4.比较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庭下如积水空明。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柏影子如水中藻、荇交横。5.思考:“闲人”是什么意思?明确:清闲的人有闲情逸致的人6.思考:课文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境?明确:乐观豁达。7.当堂背诵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4、学习
30、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欣赏突破重难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教学过程:一、导入师: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记者采访放牛娃,问:“你为什么放牛?”“赚钱。”“赚钱干啥?”“娶老婆。”“娶老婆干吗?”“生娃娃。”“为什么生娃娃?”“让他放牛。”初听很可笑,可是仔细一想,我们很多人,他的一生不是这样过的吗?一个普通现代人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结婚生子供子读书。看来人生很无趣啊,是不是?我们现在来看一个人,让这个人告诉我
31、们人生是否无趣。(边说边出示引号中文字)师:今有一人,此人跟我们一样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读书非常努力。 然后他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师:可怜啊,连肚子也填不饱。我们接着看,他也买了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飘零江湖。好不容易买了房了,他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缧绁,是捆人的绳索,象征着牢房。这个人好象连住在家里都不得安宁啊。他当然也娶了妻子,可惜30岁的时候,他妻子就过逝了,多年以后,他写下这样的句子纪念早逝的妻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个人的一生很凄凉。师: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活的怎么样?(出示文字,念):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
32、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师:这个人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个作家仔细地研究了这个人的一生,然后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在传记中,这个作家给这个人下了如下结论。(出示文字)(念):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师:这个人就是苏轼。二、初读1、生介绍苏东坡。师: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
33、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2、学生自读2分钟,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3、学生朗读4、 听录音朗读,比较不足在哪里。再齐读。5、 读懂了吗?请针对文中不懂的字词句提问。三、寻“乐”1、 找原因:东坡为何深夜起行?(月色入户)想找好友与他一起分享月色带来的快乐。2、 寻人物: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无与为乐者)两人都被贬但都不把贬放在心上,都爱“以山水怡情悦性”,志同道合。(介绍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坏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3、赏月景:说到乐,人们想到的
34、是“吃、喝、玩、乐”,(1)他们两人乐的是什么?欣赏美景。(2)什么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衷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分析。月,竹柏影。(3)翻译。(4)齐读,并背诵这句话。四、“闲”的深究1、发感慨:看着这样的美景,东坡发了什么感慨?(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翻译。(3)竹柏、月只是一个象征美景的象征。(4)原句=哪里没有美?只是缺少闲人罢了。2、闲人为何意?(1)了解“乌台诗案”(2)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俸薪,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
35、为口忙”之句。(3)闲人:闲情逸致的人。(齐读、背诵这句话。)(4)再次齐读,应读出感情:乐、悠闲。3、师:这样看来,闲很难做到,怎样才能“闲”?在文章中有无告诉我们?生:各抒己见。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东坡的景语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生:各抒己见。明确:宁静、心胸开阔、心无杂念。师:常人有何杂念?追名逐利五、总结现在回过头来,回答上课前的问题,如何才能是自己的人生快乐呢?(1)罗丹:美是到处都有的。(2)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即是主人。(3)胸中廓然无一物。六、布置作业1、月的诗句。2、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8、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
36、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教时。一、导入、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导语:从文章的标题来看
37、,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三、翻译理解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补充解释:欣然:高兴地遂:于是盖:原来是相与:一起但:只是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脱衣准备安睡,看见月色射进门来,很高兴地想出去走走。考虑到周围没有什么人能够一起领略月夜乐趣。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溜达。庭堂下面的月色好像积满清澈透
38、明的水,水里面各种水草交错纵横,那是竹子和柏树影子啊!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没能清闲的人像我们俩而已。四、赏析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月色皎洁,空灵。、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
39、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五、小结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六、布置作业课后练习。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出文章韵味,并积累一些文言字词。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3、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学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
40、诵读学习。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重点难点1、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2、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多情的。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总能给人一种淡淡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历代文人的雅兴,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借月抒怀的诗句吗?指名吟诵
41、,然后显示图片齐诵。二、吟读课文,读出文言味道。1、播放音频朗读。2、生自由读,显示初读要求。3、指名试读,并指名评价(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4、师指导读,重点指导如何读出文言的味道。5、再指名读,全班齐读。三、译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1、显示要求。2、结合课下注释译读课文,标出疑难字词。3、生质疑。4、师检测。(1)重点文言词,抢答。(2)重点语句理解。指名翻译,小结译句方法。5、开火车译读全文。四、赏读课文,体会写景之妙。过渡:齐读标题,并指名说说标题的意思。标题概括了文章内容,究竟是怎样的月色让原本打算睡觉的作者忍不住起来散步呢?1、出示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42、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学生自选角度赏析,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角度,表达的情感角度等去赏析。(2)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3、交流提升:假设:当学生想象和描述的画面出现偏离。比如,学生把藻荇当成真的,这样描绘“步于中庭,目光所及,皎洁的月光洒满整个庭院,庭院中水池里的水草交错纵横。”归纳方法:翻译入手,扣词展开。如扣紧“如”“空明”、“交横”等词。同时提示这里用到层层比喻的修辞手法。假设:学生的想象单薄。例如,仅从字面翻译。归纳方法:调动感官,合理想象。如从动静、明暗、点面、线条等角度,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心中的感觉等感官来描绘文字绘成的“画面”之美。4、朗读指导:放慢语速,放低语调。读出夜游承天寺的一点宁静的味道。五、品读课文,感悟作者心境过渡:试想在这样清幽宁静的环境中散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