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原子构成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608940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6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原子构成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2023年原子构成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原子构成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原子构成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9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原子构成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反思 原子的构成 教学设计反思 一、课题内容: 本课为人教版课改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第一课题的内容,本课题一课时完成。 二、教学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在前面已经学过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基础上展开的,继续探索构成原子的更小微粒以及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是前面相关的内容的深化和扩展,因而难度也会相应加大。 重点:原子的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难点: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性质。 2、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关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内容比较抽象,虽然有了前面微粒相关内容的铺垫,但仍比较难以理

2、解和掌握。由于没有了宏观实验的辅助,学生们只能靠想象来学习,学习方法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因而需要老师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和形象的语言描述来帮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的构成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直观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增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原子结构及粒子间关系的学习,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

3、育。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张青莲教授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设计思路: 本课题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又无法通过宏观实验加以展示,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学生想像,因此,这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既能诱发学生想像,加强对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五、教学资源: 电教资源:水分子分解的

4、动画,金刚石的结构的flash动画; 图片: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复习提问 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动画演粒子。 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 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 提出问题, 引发思考 带着问题思 考并继续听讲 创设情景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图片展炸成功了,原子弹何以得名?原子弹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威力爆炸时的呢? 蘑菇云的图片。 认真观察、思3 自的见解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 (学生发言)

5、 5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个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示)原子弹考并发表各 导入新课 原子弹爆炸过程中原子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子内部到底是 什么样的结构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原子的构成。 (讲解)根据刚才的动画演示,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想像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动画演示)金刚石的构成的动画。 引导和讲解 虽然原子核很小,但是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投影展示继续观看动画,大家仔细观察原子核的构成 引导学生动手用大括号的形式将原子的结构表示出来 原子核的构成的动画 重放整个动画 知识巩固 以碳原子

6、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提出问题 思考并回答。 3 子的? 指导阅读 引入新内容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 kg 请大家看几种原子的质量数值: 屏显几种原子的质量 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67 kg 学生感知得出:原子的质量很小,书写、记忆、使 2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0的表4-2;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比较和指导阅读 认真阅读表讨论。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就是核电荷数。 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但很接近。(注意氢原子内无中子)。 格并进行比较和讨论,得出结论。 仔细观看动画并积极讨论,在投影

7、仪上展示自己的设计。 7 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 kg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993kg 用很不方便。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6 kg 总结讲解 深入探讨 原子中的几个数量关系 (屏幕显示) 原子种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类 氢 碳 氧 钾 1 6 8 19 0 6 8 20 1 6 8 19 (近似整数值) 1 12 16 39 表格如左 相对原子质 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巩固练习 原子 质子 中子 核外电子相对原子数 质量 表格

8、如左 (屏幕显示) 巩固原子中的几个数量关系的知识。 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 10 师生一起得出:科学上一般不直接使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使用(展示图相对质量介绍概念。 相对原子质量 = 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它是一个比,是一个相对质量) 学生学习化 5 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57 kg 片)介绍院学及学习科士张青莲 学家的科学 精神的热情高涨, 种类 氮 镁 磷 铁 数 7 12 数 7 16 30 15 24 56 推荐第2篇: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互动,及作业的反馈等信息,我有如下

9、的思考,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得以借鉴而提高: l 本课题教学内容几乎是全新的,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甚至是无法想象的内容,从教学要求来看,只要求基础学生掌握知识就可以了,明确了本题课题教学任务后,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情况。 l 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在学生活动中,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表达、合作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之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l 课题内容虽然是认识原子的构成,但不能局限在原子上,应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初步印象,能整体全面地看问题,而不能局限于一点。 l习题的内容和形势需要进一步拓展,要注意层次性和开放型,还要加强题目的

10、实践性、合作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l 这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做老师的,应该掌握好度的把握,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可以介绍不同的程度,假若学生的能力比较强,基础比较扎实,可以多说一点,多解释清楚事情、真理的来龙去脉。但相反,能力一般的,基础比较薄弱的话,我们应该避免这些更难掌握的内容继续说下去。 l 至于其他方面的话,还是能比较好地把握得到。例如,一节课的导入,内容的顺序安排,知识点之间的一环扣一环的衔接等等,都是基本上没有问题的。 l 通过这一节课,让我明白,上好一节课,真的要认真好好分析学生,包括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思维习惯,多举例

11、子,多形象去表达出来,这样的话,学生会更加容易去掌握好一个知识点。假若,在这一节课中,这些知识点是比较难懂的,能简单化的话应该尽量去简单化。不应该自以为学生不明白的话,多说一些,多挖深一些,他们会更加不容易接受,这些都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说的,不是全部的学生都适用,否则,这样的话,会使原来不懂的学生变得更加不懂。这就是这一节课中,我感受最深的。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三化学初三化学教案 推荐第3篇: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在上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构成宏观物质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将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从微观的视觉来初

12、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认识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联系。原子可以再分为更小的的离子吗?原子时怎样构成分子和物质的?化学家用什么呀的准们语言来描述微观世界?这些问题将在本节课中逐一得到解决。我们还将通过有关原子结构的动画,自学、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原子时构成物质的一种离子,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时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但是,科学研究表明,原子可以再分为更小的离子。我们通常难以看到原子及其内部结构,因此,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利用动画,发挥想象,在头脑中简历一个形象的原子结构模型时至关重要的。所以,本课题要求我们通过学习,达到如下目

13、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并知道整个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2)知道原子核是有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3)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动画、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师姐的探究与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师姐的物质性、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这一个内容,本来就是比较抽象,难懂,难掌握的。但同时,这

14、也是初中阶段尤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因为,这是让学生步入微观世界的基础课程。掌握的好与坏,将会影响之后的学习。因此,我的备课中,我的要求比课程标准和考纲都要深入一点。尤其,在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内容中,我想让学生更加明白其内在的来龙去脉,所以,我设计了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这一公式的由来的这一节的内容。 但是,同时,这个班的学生的基本能力不高,尤其是针对一些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低,需要好一长时间来慢慢消化和理解,除此,对之前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一般,基础不够扎实。所以,要理解好这一节课的内容有点难度。但由于,我深信他们会慢慢理解的,所以,我还是坚持了之前的课堂安排。这个班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他们懂的知

15、识,会积极地配合,敢于表达,相反,假若他们不明白的话,会不说话,同时,面无表情的。 这堂课刚开始,对原子的构成的这一个内容,还是可以容易的掌握,因为通过动画的观看,和一些图表的对比,他们还是容易地接受了,在小结阶段和练习阶段还是能顺利地完成。至于,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这个主要是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互相抵消的原因,但是他们也不好接受,于是,我通过举例、形象的比喻和数学的计算相融合,还是经过两三次的讲解,让他们也明白过来了。但是到了,相对原子质量这一部分,由于这是一个除法的计算,是一个比值,不是真实的原子的质量。他们开始就难以接受了,到了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这个公式讲解,他们就更加不明白了

16、。 原本,我以为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得出这个公式,因为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主要是通过图表的归纳、总结而得出来的,至于为什么会得出,我没有好好地解释的。于是,我就以为解释了原因,他们会更好地掌握。于是,我就解释了原因。怎么知道,一解释,整个内容就更加难懂了,他们听得就更加懵懂了。所以,这一个内容,课后,老师的指导就是情愿不说,因为,本来就不太掌握的再说难懂的知识点,他们会更加不明白。 总的来说: 1、本节教学内容几乎是全新的,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甚至是无法想象的内容,从教学要求来看,只要求基础学生掌握知识就可以了,明确了本节教学任务后,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情况。 2、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

17、为主。在学生活动中,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表达、合作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之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 3、这节内容虽然是认识原子的构成,但不能局限在原子上,应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初步印象,能整体全面地看问题,而不能局限于一点 4、习题的内容和形势需要进一步拓展,要注意层次性和开放型,还要加强题目的实践性、合作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做老师的,应该掌握好度的把握,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可以介绍不同的程度,假若学生的能力比较强,基础比较扎实,可以多说一点,多解释清楚事情

18、、真理的来龙去脉。但相反,能力一般的,基础比较薄弱的话,我们应该避免这些更难掌握的内容继续说下去。 至于其他方面的话,还是能比较好地把握得到。例如,一节课的导入,内容的顺序安排,知识点之间的一环扣一环的衔接等等,都是基本上没有问题的。 通过这一节课,让我明白,上好一节课,真的要认真好好分析学生,包括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思维习惯,多举例子,多形象去表达出来,这样的话,学生会更加容易去掌握好一个知识点。假若,在这一节课中,这些知识点是比较难懂的,能简单化的话应该尽量去简单化。不应该,自以为学生不明白的话,多说一些,多挖深一些,他们会更加容易去接受,这些都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说的,不是全部的学生都适

19、用,否则,这样的话,会使原来不懂的学生变得更加不懂。这就是这一节课中,我感受最深的。 推荐第4篇:原子的构成教学方案 原子的构成 长寿一中 朱俊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构成是“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下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本课题的内容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深入和延续。因此本课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

20、,综合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结合原子构成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的教育。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

21、题的重点是原子的构成。 难点是相对原子质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 本课题之前学生对微观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原子的构成认识起来将十分困难。因此要用视频、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由于本课题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本课题我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时学习原子的构成,第二部分时学习相对原子质量。 2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男女同学的空间想象力也不同,因此本节课我设置情境,让学生了解电子、原子核的由来。展示原子的模型,电子行星模型图片等,使缺乏微观想象力的学生

22、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 五、教学资源设计 1.教师用具,投影仪、录像机、挂图(原子的构成)。2学生用具:原子构成的有关资料和张青莲教授的事迹简介。 六、教学过程: 根据微观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具体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2、提出猜想,引入新课; 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4、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5、分享收获,反馈评价。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展示水分解的动画,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用这样的设计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提出猜想,引入新课 由化学变化的实质,提出以下猜想

2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有关未知世界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原子的构成教学 1、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原子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设计这样的二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原子的结构,初步教会学生怎样探究,从哪些方面探究。 2、趁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涨,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原子的构成。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原子已经很小了,其中的原子核更小,就象书中比喻,原子如果是一个大的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就是里面的一只蚂蚁,电子就在这个相对广阔的区域内运动。 3、学生通过自学和视频直

24、观的认识,回答以上二个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结论: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2.由于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即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介绍一些原子方面的科学家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演变历史;并且还可以通过各位科学家的成就,了解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修正和补充中进行的,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四)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通过课件展示表格内容:几种原子的构成,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吗?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3)

25、、不同种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通过回答进行巩固。 (五)分享收获,强化思想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通过这节课,你在学习方法和思想上有哪些收获? 3、课后作业。 七、教学评价 1、教材整合巧妙 本课题的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教者将教材内容进行了巧妙的整合,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学生积极参与 本节课,教者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做的很精当,活动涵盖面广,几乎 每个版块都融合了学生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既有实验观察、现象描述,又有情景剧表演、讨论交流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与探究能力。 3、目标

26、有效达成 本节课化抽象为直观,创设学习氛围,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养。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的体现。课堂设计充分挖掘教材,尤其重视课堂活动设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在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尤其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上,本节课是十分奏效的。 4、教学彰显美感 首先是导语、过渡语、结束语,还是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用语,教视的语言都凸显了精确、准确、亲和的风格,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其次是画面美,ppt背景变幻不多,但朴素清新。 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讲完课

27、个人觉得还有一些可以再改进在的地方。一节课的成败与褒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线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用新型课堂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提升自己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技能,获取了知识,锤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如此,教学相长、师生共赢的教学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推荐第5篇: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解析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发布:佚名 时间:2023-10-12 9:45:00 来源:京翰教育中心 录入:杨 人气:147 【文字:大 小】 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8、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比较,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炼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通过原子构成的认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设计与建议 1、展示原子构成实物模型图,分析原子构成。原子的发现史及原子学说的建立。 2、读一读、议一议表4-2,提问学生你有哪些发现?讨论争辨,提出猜想: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体积。列数字,打比喻。力求形象生动。 4、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5、相对原子质量。查一查,想一想课后习题第 3、4题。 6、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 7、回忆本节课内容,

29、先想一想,再看一看P70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8、写一写:写一篇介绍原子构成的科普小文与同学们交流。 9、开拓视野,读一读中子星、原子学说的起源 分页:第1 2页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发布:佚名 时间:2023-10-12 9:45:00 来源:京翰教育中心 录入:杨 人气:148 【文字:大 小】 情景素材 原子结构规律的探究 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 1/1836。下表选自教材 P68 表4-2:几种原子的构成。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30、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铁 26 30 26 56 你还能总结出: ; ; ; 。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不同原子结构中各种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解题时,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照表中所给的一组信息,分析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本题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相互关系;各元素的质子数或中子数或电子数或相对原子质量等数据规律,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本题解题思路如下: 1、由第一纵行以及纵行间对比、分析数据,整理后发现规律:第一纵行的不同原子,其质子数不同,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第二纵行,氢原子没有中子,其他原子中子数也不一定相同,即原子核内中子数0

31、,或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由纵行对比看:原子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或原子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或一般说来:相对原子质量随质子数或中子数增加而增大。 2、由每一横行以及横行间对比、分析数据,整理后发现规律: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答案:(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4)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或原子核内中子数0) 分页:第12 页 推荐第6篇: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案 学苑新报 原子的构成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

32、成,是学生学习离子及相关化学计算的理论基础,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原子构成”的模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史料、图片、表格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对学生进行物质的可分性

33、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情感教育。 二、教法分析 1、自主探究:本课题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取信息、探索发现,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认知过程。 2、学案导学:我以学案为载体,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导航,以培养他们建构知识的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可以变抽象为直观,以增强感性认识,而且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法指导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情景下,主动参与建立原子微观模型的过程,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并会查阅,

34、领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引用典籍,导入新课 百家讲坛栏目中于丹的“庄子心得”把我们带进了庄子的世界。这位道学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富哲理的言论,“一尺之棰(木棍),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是其中之一。“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 “如果将木棍一直分下去,你认为可以分到什么程度?”(学生会想到原子。)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原子究竟可不可以再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典籍的引用不仅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创设了问题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大胆猜想,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对原子构成大胆猜想,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

35、活跃思维的空间,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学苑新报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之一,所以我播放卢瑟福用“粒子轰击金箔”的视频,以“假如我是卢瑟福,会怎样解释这些现象”为主题,组织学生围绕原子的构成分组展开讨论,再进行交流。 (讨论提纲:大多数带正电的粒子能够穿透金箔而不改变方向,说明原子是否为实心球体?少数带正电的粒子发生方向上的偏转,极少数带正电的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的构成是否像乒乓球一样,内部完全是空的?) 学生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其内部有一个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粒子。这时我指出这就是原子核,并提出第三个问题: 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相对来说,原子核外的空间是否

36、很大? 学生回答后,我投影图片,帮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原子内部的空间“很大”。 3、提取信息,探索发现 在学生对原子构成仅仅有了粗略认识之后,投影课本中图片4-1“原子构成的示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取从图中获得的关于原子构成的信息。然后填写学案一。(建立原子构成的清晰模型) 学生对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又让学生完成学案二。 “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这么小的数值给计算和书写带来不便,该怎样解决呢?”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我予以提示:“假如你吃药时,看到药品说明书上标注每次3片或每次0.75mg,每片0.25mg,哪个直观?”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可以寻找一个替代量。这样就引出了相

37、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我利用形象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学生分析得出: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可以用某原子的实际质量除以碳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12求得。 指导学生练习查询附录相对原子质量表。学生发现许多元素的末尾数标有准确度,我指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是很复杂的,并适时介绍张青莲教授修订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之后让学生利用课本75表4-3完成学案三。学生找出: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也等于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和。我没有马上指出错误,而是让学生做学案四。这回,他们不仅发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且也经过反思修正了上面的错误。

38、4、了解历史,情感提升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简单介绍科学家们逐步认识原子的构成、完善核外电子运动状况的历程,引发学生思考(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你想到了些什么?未来的模型怎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会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是在不断修正和补充中进行的,激励学生要以积极向上的热情探索和学习化学知识,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5、回顾要点,练习反馈 在这一环节,学生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归纳要点,然后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和反馈。 五、板书设计 推荐第7篇: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辽宁省营口市二十四中学 王丽芬 在上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构成宏观物质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将从五彩

39、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从微观的视觉来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认识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联系。原子可以再分为更小的的粒子吗?原子是怎样构成分子和物质的?化学家用什么标准语言来描述微观世界?这些问题将在本节课中逐一得到解决。我们还将通过有关原子结构的动画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但是,科学研究表明,原子可以再分为更小的粒子。我们通常难以看到原子及其内部结构,因此,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利用动画,发挥想象,在头脑中简历一个形象的原子结构模型是至关

40、重要的。所以,本课题要求我们通过学习,达到如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并知道整个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2)知道原子核是有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3)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动画、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的探究与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这一个内容,

41、本来就是比较抽象,难懂,难掌握的。但同时,这也是初中阶段尤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因为,这是让学生步入微观世界的基础课程。掌握的好与坏,将会影响之后的学习。因此,我的备课中,我的要求比课程标准和考纲都要深入一点。尤其,在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内容中,我想让学生更加明白其内在的来龙去脉,所以,我设计了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这一公式的由来的这一节的内容。但是,同时,这个班的学生的基本能力不高,尤其是针对一些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低,需要好一长时间来慢慢消化和理解,除此,对之前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一般,基础不够扎实。所以,要理解好这一节课的内容有点难度。这个班的特点是上课比较积极,比较热情,喜欢上化学课,不懂会马

42、上问喜欢和老师交流。但由于,我深信他们会慢慢理解的,所以,我还是坚持了之前的课堂安排。这个班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这堂课刚开始,对原子的构成的这一个内容,还是很容易的掌握,因为通过动画的观看,和一些图表的对比,他们还是容易地接受了,在小结阶段和练习阶段还是能顺利地完成。至于,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这个主要是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互相抵消的原因,但是他们也不好接受,于是,我通过举例、形象的比喻,还经过两三次的讲解,让他们也明白过来了。但是到了,相对原子质量这一部分,由于这是一个除法的计算,是一个比值,不是真实的原子的质量。而且定义又比较复杂,他们开始就难以接受了,到了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这个公

43、式讲解,他们就更加不明白了。 原本,我以为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得出这个公式,因为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主要是通过图表的归纳、总结而得出来的,至于为什么会得出,我没有好好地解释的。于是,我就以为解释了原因,他们会更好地掌握。于是,我就解释了原因。怎么知道,一解释,整个内容就更加难懂了,他们听得就更加懵懂了。所以,这一个内容,课后,老师的指导就是情愿不说,因为,本来就不太掌握的再说难懂的知识点,他们会更加不明白。难度大的内容不要放在一起,应该分化它,要循序渐进,不要把难的问题都放在一起,一步到位只会弄成浆糊.总的来说: 1、本节教学内容几乎是全新的,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甚至是无法想象的抽象内容,从教学要求来看,只要求基础学生掌握知识就可以了,明确了本节教学任务后,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情况,从而分化难点。 2、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在学生活动中,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