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81336697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摘要:创新始于质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本文着重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实力的培育方法和途径。关键词:质疑质疑实力初中化学教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是创新素养的核心内容。创新始与质疑,能否提出问题推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或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新的问题,都要创建性的想象力,而且标记着科学的进步。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实力,是素养教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培育创建性人才的根本所在。教

2、学心理学探讨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动机与爱好,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题而新悦,老师在教学中必需应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来培育学生的质疑实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培育学生质疑实力呢?一、创设质疑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受应试教化和传统教化思想的影响,我们的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我们的老师过多地关注答题实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质疑实力的培育。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复旦高校演讲时所说的: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只会做学答。长期以来造成了有疑不敢质,无问题可问的被动局面,并严峻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建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有懂得

3、不透或完全不懂的问题,有的可能比较浅显,有的则较为深刻。长期受应试教化的束缚,老师有意或无意地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如存在认为自己根本提不出问题的自卑心理,有问题但顾虑重重,担忧提出的问题不合老师的意图而受到老师的指则;或提出的问题过于简洁,不能引起老师的重视,并担忧遭到同学的讪笑等等。因为老师包办太多,有我不懂,老师会讲的依靠心理。由于这些心理障碍,使得课堂无法形成深厚的质疑氛围,尽管老师想方设法地表扬、激励,却不能真正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动活泼,主动主动的学习局面。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以增加质疑意识。详细有以下做法:首先,要使学

4、生相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闻名科学家多思多问、自问自答、刻苦努力创建独创的事例。如: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在探讨氮气时,发觉从空气中制得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大于由含氮化合物制得的氮气密度,二者质量仅差几毫克,但雷利没有忽视这微小的差异,结果经过反复试验,最最终1894年发觉了氩元素。教化学生学习科学家擅长思索探究的品德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所问,已知学问一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异起先的道理。同时,还要告知学生,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相互质疑的过程中,自己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我们还可以把宏大的教化家陶行知先生的试赠给

5、学生,以激励学生敢于质疑:独创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只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二、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激发学生自动质疑在化学教学中应留意尽力发挥教材的优势,培育学生的自学嫩里,在预习中找出疑点,提出问题。例如在教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先布置学生看书预习,为使学生看书有重点,可先向学生揭示本节的教学目的:驾驭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要求学生在看书过程中,将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或存在疑点登记来。由于预习过,上课发觉,学生的疑点比较集中在下列问题:氧化反应的定义是不是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这个问题提得好,由于氧化反应的定义,教材中是在总结、归纳了碳、硫、磷、铁、镁、石蜡等物质跟氧气反应的事实后得出的,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再加上学问水平的限制,学生往往把氧化反应错误地理解为物质跟氧气的反应,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课本中由于印刷错误少印了一个气字,这时,老师不要急于说明,可作适当点拨,氧和氧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分;接着组织学生探讨,让学生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获得自我释疑,然后再加以归纳,以加深对氧化反应概念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