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青年界》两个特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望《青年界》两个特辑.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回望青年界两个特辑回望青年界的两个特辑谢其章 中华读书报 ( 2011 年 03 月 16 日 14 版)我在青年时代所爱读的书特辑 过去的杂志,有出专号(亦称特辑)的作法,对于提高读者的阅读爱好很起作用。鲁迅逝世的当年,就有不少文学杂志出了悼念鲁迅的专号。除了纪念人物的专号,更多的专号是约名家特地谈一个话题,譬如东方杂志1933 年第一期是新年的幻想专号,1937 年文学杂志的第一期是新诗专号,都是份量很重的专号。邵洵美主编论语杂志时期,特殊偏好编专号,如鬼故事专号,家的专号,癖好专号,灯的专号,连吃,病,睡这种题材,邵洵美也有方法各出一期专号,论语最终一个专号是逃难专号。在论语的最终一期(
2、第 177 期),邵洵美还预报将出懒专号,将来得及出,刊物就停了。笔者有搜罗专号的癖好,前向于旧书肆觅得青年界之我在青年时代所爱读的书特辑,厚厚一册,使得这个专题保藏又添一员猛将。青年界为北新书局主办,应是三十年头一份很重要的文学刊物,由于刊名有青年两个字,误使人以为档次偏低,其实名作家的稿子有许多是首发于此的,鲁迅,周作人,郁达夫,老舍等都给它写稿。青年界的专号尤为精彩,譬如日记特辑暑期生活特辑朱湘纪念专号学校生活之一叶特辑我的职业生活特辑青年作文指导特辑。 我在青年时代所爱读的书特辑收录了沈从文,胡山源,阿英,卢冀野,钱歌川,黎锦明,郑慎斋等 48 位作家的文章。他们爱读的书多为古典小说,
3、姜亮夫写道红楼梦送我出青年时代;华汝成称看到饭都不想吃的书是义侠和神怪小说,年纪稍长改为红楼水浒聊斋;谢六逸只举了一部书饮冰室全集;徐蔚南受父亲的影响喜爱读词集,最爱读纳兰词;周愣伽爱读半夜,此时他正创作 30 万字的长篇炼狱;张健别出心裁,他兴奋探讨算学,爱读算术难问三百题释解.和数理精蕴;也有喜爱读期刊的,钱君匋喜爱的十种书排第九的是小说月报(第 12 卷起),第十是创建季刊;许钦文则是同新青年和新潮相类的都爱读;沈从文第一次对书发生兴味,却是 5 本医书;万迪鹤说他是奉命执笔我并不喜爱读书;陈适喜读浮生六记;罗根则是庄子;袁嘉华爱读外国文学,他举了六本,有 4 本是外文原版书,周作人翻译
4、的现代日本小说集现代小说译丛启蒙了袁对于外国文学之爱好;黑婴我爱读高尔基的小说。读书是有时代印记的,假如今日再出这个题目,唯恐上面那些爱读的书有一大半要被淘汰。 日记特辑以日记而出特辑之杂志,我只见过两种,青年界之外,另一种为文载道(金性尧)所编文史之其次期日记特辑(1945 年)。文史很薄的刊物,其日记特辑也薄得很,作者仅数人,远不及青年界之声势浩荡。两种日记特辑均得之不易,比较之下,青年界这种来得更惊心动魄。某日遛报国寺旧书店,遛到最终,已是兴致阑珊,正在欲返未返之际,信步迈进一店,店主虽是老相熟,彼此却无一点交情可言,最近从他手里买东西已是几年前的事了。见我进来,他拿出一摞旧杂志,顺手翻
5、翻,都是很稀有的杂志但我都有存了,正在此时,一同进门的书友说这有本日记特辑,说着就递给了我,我一时惊得失了魂儿似的,大索多年的日记特辑啊。我强忍着惊喜,又拿了一本作掩护,与店主问价,他拿过去翻了翻,开了个比那几本高一倍的价,我明知道还不下价来的还虚应着还了几句。淘旧书,一方面要与最喜爱的书打交道,一方面又要与最不喜爱的人打交道。 青年界第 12 卷第 1 号为日记特辑,时间是 1937 年 6 月,此后由于时局突变,刊物停了十年,于 1946 年元月以新第一卷第一号重张,如再晚一月,这个日记特辑就出不了了。青年界以日记为征文题目,有的人原来记日记,摘录几则应付征文是简单的;原来不记的人现记也是
6、很简单的,如不加说明读者是辨不清哪些是原始日记哪些是创作日记的,这样的日记不能当历史看。日记原是没题目的,一旦发表就必需另起个题目。吴景嵩的题目是没有日记抄,没有日记可抄,写,也没有事好写。日记于我无缘,生活也差不多是呆板的一套。几杯水,几支烟,几张稿纸涂涂,几封信拆拆,到了放工的时间,没命地逃出那无形的囚笼,如此而已。这可以概括四月十号接到编者征文以前每天所过的生活,这也可以概括四月十号以后每天所过的生活。这就够了,再讲下去已是多余的了。记不记日记是个人自由,记日记更能表明一个人的生活看法。何植三的题目日记摘抄,是真实的日记,摘了 13 则,其一廿一日晴,西北风。晨起改着驼绒。午后习自行车一
7、时半。久之来室,盛称豫兴馆牛肉汤葱油饼之美,即偕往尝之,四时归校。夜,树模送来王江泾栗酥,即招芝簃共尝。话机一开,直至丙夜始散。其二十日 阴。夜来见武儿,憨笑一如往昔,在一不辨面目者之手中,作张手欲就我怀之状,醒后大痛;午后,写哭武儿文,酸泪时欲夺眶而出,不胜悲苦而罢。特辑征的应是这样的日记,不记日记的人无需借机表达日记观。 朱雯在课堂给学生讲日记,最是切题一月十二日星期六。早晨上了两课,为学生讲日记,颇有爱好。去年我为天马书店编中国文人日记抄,学生曾帮忙不少;当时我一方面搜集古人日记,一方面就请学生帮忙缮写,所以他们对于日记体制,已甚明白;今日为他们讲授日记,倍觉有味。很巧的是,朱雯日记中提到的中国文人日记抄,及为蜇存的文饭小品译法国 Andr Mauroia 的告一个到英国去的法国青年的文饭小品,收到丽尼编的小说半月刊新年特大号。内容很充溢,封面更精致。的小说半月刊,寒舍均有存藏,读这样的日记真有亲切的感觉。 特辑共收 121 人日记,不乏名人之作,周作人、老舍、叶灵凤、顾随、苏雪林、曹聚仁、胡适、郁达夫、鲁迅等。名人树大招风,他们的日记多已收入文集,倒是非闻名作家的作家,这里的日记或为漏网之鱼,年深岁久,本人或许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