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二地理教案: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题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老师(学生) 教 学 目 标 学问与技能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会动态的相识人地关系 情感看法 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生系统的建立起对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正确相识。 重点 难点 重点:不同阶段陆地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驾驭相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分析,总结 学生 自学 反馈 教学过程 新知导学 备注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1采集和狩猎阶段 (1)影响因素: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靠于,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 (2)人类活动分布区:少数的地区。 2农业社会阶段 (1)基础条件:和驯化的禽畜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浇灌、相宜的气温、足够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 (2)人类活动分布区: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盆地。 3工业社会阶段 (1)基础条件:能源资源、金属资源、,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2)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丰富的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能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a资源型工业基地 的重要条件 (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在矿产地旁边(一些工业基地
3、往往分布) b.临海型工业基地 矿产资源的地域依靠(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在港口旁边(工业基地往往分布) 4后工业化阶段 (1)影响因素:由于的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2)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分布 适中,空气清爽,无污染或污染很小(新技术产业大都要求四季温差小,温度、湿度) 效率,从而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优越的环境可以吸引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 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阶段 项目 航海早期 近年以来 空间利用 大洋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是文化传播 的界限 大洋成为交往频 繁的通道 资源利用 有限 越来越多
4、,资源开发的领域大大拓宽和加深 人类活动 大陆内部 向沿海地带集中 海洋地位 不被人们重视 领海成为各国政府 关切的焦点之一 2.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工业化以前:海洋中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大陆低,文化、技术大多由大陆传入。 注明学问要求:A“识记类” B“理解类” C“应用类” D“实力提升类” 合作探究 备注 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家立业”联系起来。叫做“天府”的地方应当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中国历史上曾有关中地区、成都平原、华北北部(燕京一带)、江淮以南地区、太原旁边、闽中(福州及其西南一带)及盛京(沈阳一带)等7个地区被
5、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2022年,中国评比出新的十大“新天府”。 (1)简述历史上的“老天府”分布地区的共同优势条件 (2)除成都平原外,其余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评比中黯然落选,你认为其缘由是什么? (3)三江平原从解放初的“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现又被评为“新天府”。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改变的缘由。 当堂检测 备注 1有关采集和狩猎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靠于地理环境 B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很少受地理环境影响 C人类的繁衍生息比较活跃 D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较强 2
6、农业社会阶段,不属于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的是() 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B印度河流域 C尼罗河下游D刚果河流域 3资源型城市兴起于() A采集和狩猎阶段B农业社会阶段 C工业社会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 4下列关于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在各历史阶段是一样的 B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社会发展渐渐增加 C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农业文明产生的重要自然物质基础 D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生产的分布对矿产资源的依靠使工业生产只分布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5有关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A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阶段性 B在航海技术落后的阶段,人们重视海洋
7、环境的利用 C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成为人们沟通的通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内陆 D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但深海锰矿还没有起先采掘 6在下列海洋矿产资源中,目前发觉只分布于深海海底的是() A锰结核B自然气C煤炭D石油 拓展提升 备注 1有关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凡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都有城市出现工业革命后,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英国的伯明翰、美国的匹兹堡都是以煤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 随着自然资源数量的削减,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已无影响 ABCD. 读下图,回答23题。 2两图所示地区的特征,正确的是() 两地农业发展多取决于浇
8、灌水源两地多为粉砂性土壤两地水土流失都很严峻两地皆全年少雨 ABCD 3下列关于图中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右图所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右图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出现右图居住景观的最主要缘由是土质 ABCD 随着社会的发展,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越来越受到重视。读下图,完成4题。 4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图中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长拥有的() 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领海范围为a12海里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ABCD 作业布置 备注 资料其次节 教(学)后反思 高一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
9、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具打算: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区域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肯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 (1
10、)区域具有肯定的区位特征: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样,如潮湿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改变而不同。 (2)具有肯定的面积、形态和边界。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 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
11、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思索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缘由是什么? 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索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缘由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样,缘由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12、?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性 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30旁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暖和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土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 耕地多为水田 土地较为分散 人均耕地少 黑土分布广泛 多为旱地 集中
13、连片 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粮 食作物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 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备注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相宜发展畜牧业 其他生产活动 工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四周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便利,商业贸易发达 活动 1.不同区域,由于地
14、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缘由: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渐渐增大,房檐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缘由: 假如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相识地
15、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民居的屋檐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温煦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耀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渐渐
16、减小。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更而变更。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该区地理环境: 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 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 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力增加。) 开发时期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缘由分析 早期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力
17、低下 中后期 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供应了自然水道;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运用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改变 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社会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工业社会 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阅读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区域发
18、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概念 形成 资源状况 人地关系 初期阶段 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气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资源对生产来说是足够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 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 已显现出不协调 后期阶段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丢失殆尽 本地区资源的耗竭 冲突加剧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1.1
19、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 2.特征: (1)区域具有肯定的区位特征: (2)具有肯定的面积、形态和边界。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3.划分: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 性 差 异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该区地理环境: 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 学问与技能:1理解并记忆区域的概念2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3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
20、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的对比使学生驾驭分析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方法。 2通过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辩证的、科学的发展观,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培育学生酷爱家乡的情感。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一、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肯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可
21、变性(2)差异性(3)层次性(4)整体性 3划分目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详细包括: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思索: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缘由是什么? :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索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缘由分别是什么?: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样,缘由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
22、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性 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30旁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
23、较少;暖和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土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少 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 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备注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相宜发展畜牧业 其他生产活动 工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四周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
24、化工业基地。 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便利,商业贸易发达 活动: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缘由: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渐渐增大,房檐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缘由: 假如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
25、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相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民居的屋檐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温煦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
26、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耀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渐渐减小。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更而变更。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该区地理环境: 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力增加。) 开发时期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缘由分析 早期 稠密
27、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力低下 中后期 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供应了自然水道;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运用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改变 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社会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工业社会 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稠密的水网,耕
28、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区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概念 形成 资源状况 人地关系 初期阶段 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气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资源对生产来说是足够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 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 已显现出不协调 后期阶段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丢失殆尽 本地区资
29、源的耗竭 冲突加剧 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2特征:(1)区域具有肯定的区位特征:(2)具有肯定的面积、形态和边界。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3划分: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性 差异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该区地理环境: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暑假,张明所在的学校打算组织一部分学生从学校所在地哈尔滨动身,按如下设计的线路去考察、体验生活: 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一山西太原旁边地区一江苏南
30、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区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依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阅有关资料,探讨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视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缘由。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目标定位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核心点一区域的概念和内涵的特点1区域的内涵区域是地理学一个基本概念,其内涵有:(1)区域的划分体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即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性),按肯定的指标和方法(主观性)
31、划分出来的。(2)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肯定的面积、形态、边界。(3)区域具有肯定的区位特征,即占据肯定位置,并与四周的区域发生着空间联系。(4)区域的排他性,即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表现。2区域的特点(1)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如: (2)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困难,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洁,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越小。(3)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缘由。(4)可变性。首先是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对同
32、一地表空间,人们探讨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标准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思维拓展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1)与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图2)核心点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地理环境差异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 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30N旁边,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43N48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以上,水热足够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暖和季节短,生长期较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为主
33、,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水热条件良好较差耕地类型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水源条件河湖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宜发展畜牧业 (3)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交通条件位于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对外联系便利有便利的马路、铁路运输条件原料燃料缺乏,从国内外运入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类型轻、重工业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思维拓展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分析区域发展
34、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横向和纵向。(1)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2)纵向即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核心点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更而变更2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开发早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
35、实力增加,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3)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全国的农业地位有所下降。用框架图揭示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方法技巧运用歌诀法记忆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的改变:人城密集人均低,水网分割小面积;?粮棉让位东华疆,工商发展农其次。 类型1区域的概念和特征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根据肯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3)题。(1)区域是()A肯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2)区域具备的特征有()肯定的面积和形态明确的边界明确的区域特征肯定
36、的政治地位ABCD(3)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性。()A相对一样差异B肯定一样相对一样C差异整体D地带非地带性答案(1)A(2)C(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概念和特征,驾驭好课本基础学问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B、C、D各项所列区域仅仅是区域的一种类型。第(2)题,有些区域的边界并不明确,有些区域的政治意义并不明显。第(3)题,区域内部的整体性(或相像性)是相对的,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是肯定的。 运用歌诀记忆区域的内涵主观客观划类型,内部一样排他性;?面、边、形态都具备,还有区位是特征。 变式练习1下图中1、2、3线是根据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1)
37、(2)题。(1)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A橡胶种植北界B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30等温线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2)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A不确定性B差异性C过渡性D整体性答案(1)D(2)C解析第(1)题,A、B、C三项均为单一指标,分别以积温、降水量和温度为指标。第(2)题,同一界线有多条,说明界线所处的区域地理特征不典型,在两区域间扮演了过渡角色。类型2地理区域差异及其成因读“我国自然区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e、f两区域大致以为界,g区域与a、b、c等区域大致以为界。(2)a、b、c、d四个区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之处是,不利之处是。(3)制约
38、f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4)就种植方式而言,b地以为主,c地以为主,f地以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5)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也有所不同:b地以为主,c地以为主;d地以为主,g地以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答案(1)贺兰山3000米等高线(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多旱涝灾难(3)水源绿洲地区(4)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浇灌农业水分(5)水稻冬小麦春小麦(玉米)青稞热量解析由各区域所处地理位置、地形态况着手,分析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而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变式练习2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地
39、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 B地区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农业地域类型优势自然条件限制性自然条件 答案 B地区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江淮地区三江平原 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优势自然条件热量丰富,降水足够,浇灌水源足够平原面积广袤,土壤肥沃限制性自然条件水旱灾难频繁热量不足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B为江淮地区,C为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江淮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且降水丰富,宜发展水稻种植业,但本地区季风气候降水变率较大,再加上地势低同等缘由,水旱灾难频繁。C地区由河流冲积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但因纬度较高,热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