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9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运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状况;驾驭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改变,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说明历史现象的实力。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相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须要,是时代的须要。适应时代的须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
2、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反映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这一次变法运动的最根本的缘由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夫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大改革。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历史特征。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困难的演化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改变。初中学生理解这一历史转
3、变是较困难的。教材只交待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夫阶级的冲突成为社会的主要冲突,封建社会形成了。这样的交待,使学生感到很抽象,也不好理解。因此,这是本课的难点。教法建议1老师可利用教材引言中的“立木为信”的故事,让学生阅读或讲解并描述后,提出:“这个故事说明白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可归纳为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改变的“大变革的时代”。从今干脆引入新课。2“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运用”一目,可让学生利用教材“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供应的材料,自己归纳整理。如有条件,制作教学软件,演示有关我国冶铁技术的发展过程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工具,以加深理解。3“闻名的都江
4、堰”一目,老师可制作都江堰的图片或教学软件,展示其防洪浇灌的原理。或者让学生依据教材叙述,画出都江堰防洪浇灌示意图。4“商鞅变法”一目是本课的重点。首先,老师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内容,思索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怎样?那时社会阶级关系有怎样的改变?到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解决上述问题,由此正确理解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老师讲解并描述其改革措施时,应让学生逐项分析它的历史作用。可利用板书或教学软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图示设计如下:通过图示,可让学生进一步相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军队战斗力,使
5、秦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讲清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就是突破本课难点的一种主要手段。5讲完三个目的内容后,老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变法运动与战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相互关系,从而找出战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最主要的缘由。学法指导1留意前后联系。学习本课时,应指导学生把“春秋战国的纷争”和“大变革的时代”两课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留意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过程中从量到质的改变。2从现象入手,抓住本质。各国变法的内容是详细的历史事实,是现象,但是只看到了现象还不能抓住本质。只有通过每一个详细措施或现象的分析,才能找出它的本质。例如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就必需思
6、索:商鞅变法实行怎样的措施?它有利于哪个阶级?对劳动者的生产主动性或军队的战斗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增加整个国家的实力会产生怎样的作用?要指导学生深化地思索这些问题,以便抓住商鞅变法的本质。3综合归纳。在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把“商鞅变法”“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运用”和“闻名的都江堰”综合起来分析,才能深化对变法的历史背景、战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缘由的理解。4人物评价。引导学生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应结合他们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须要,评价他们的历史功过。在课堂活动和探讨时,要激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们一起探讨。真理愈辩愈明。通过探讨,学生就会知道什么看法是对的,什么看法不对
7、,从中学到许多的东西。问题探究动脑筋1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二是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一场变革的胜利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白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胜利。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练一练简述商鞅变法的内
8、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嘉奖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依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干脆派官吏治理。活动与探究阅读下列材料,请你把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结合起来,谈谈这个考古发觉说明什么问题?它说明白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经驾驭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建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普遍的史实。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问点: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问点: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学问点 1、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 (1)表现: 1)农业: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铁器时代的到来,标记着我国社会
9、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小结:铁器和牛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私田的大量开垦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兴修创建了条件。 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等。 农田施肥:沤肥技术 荒地开垦: 2)手工业: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 3)商业:日趋活跃,出现邯郸、临淄、宛、陶等商业中心。 (2)影响: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减弱人身依附关系 产生新的阶级力气:新兴地主和自耕农阶级,要求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2、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1)缘由:经济基础的改变 (2)目的: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10、(3)途径:变革 (4)措施: 以选贤任能、嘉奖军功取代世卿世碌制; 以实行俸禄制取代封邑制; 以中心集权取代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3、军事: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与兼并,斗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1)春秋:诸侯争霸斗争 (2)战国:以兼并斗争为主 (3)变革动力: 富国强兵战国时期,群雄角逐,斗争频繁。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进而说明白改革的必要性。 4、思想文化: 学术自由,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旺盛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 (2)表现: 私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学在官府是指奴隶主阶级垄断教化) 战国时期出现了百
11、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接连诞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3)影响: 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等)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学问目标春秋的争霸斗争和战国七雄实力目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教化目标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加毅力发奋学习重点、难点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策略和方法学科渗透语文(成语)教学媒体投影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板书春秋战国的纷争.强调;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战国前475年前221年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分析:1诸侯争霸的
12、实质(目的)a政治上:号令诸侯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2闻名霸主: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b晋文公称霸c楚庄王称霸d吴越称霸c宋襄公和秦穆公二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分析: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1三家分晋(韩、赵、魏)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3主要战役: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小结,强化训练:1本课内容2巩固练习1老师活动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识课文有关的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老马识途朝秦暮楚等3指导探讨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补充课外学问管鲍之交和一箭之仇等4提问:晋国争霸斗争闻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5学生补充成语:
13、围魏救赵、增灶减灶、介绍:孙膑与庞涓;廉颇蔺相如;赵括与白起。6组织探讨斗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起先(前771-前770)思索:回答:1课文中的成语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要点:归纳a自然条件b雄厚实力c高超手段3学生讲:成语故事成濮之战,退避三舍4想一想:什么时件事魏国的原气大伤?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6小结: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学问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