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声声慢》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声声慢》复习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声声慢复习教案高二语文下册声声慢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下册声声慢教学反思 声声慢是高二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中的一篇课文,是李清照晚年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一篇词情凄清,催人泪下的千古名篇。李清照通过这首词不仅写出了词人的情感历程,也是写出了暗含在她心中的时代苦难。感情深婉细密,耐人寻思、品读。所以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感染到那种愁情,我把声声慢的教学重点定位为:通过朗诵,让学生品尝这首词的情感;通过理解词中常用意象,把握作者愁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体会这首词的情感; 接着,在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真正走向声声慢的更深处。此处是本课的
2、重要环节,通过鉴赏学生感悟最深的句子来实现。 然后分析愁的内涵,加深学生对李清照的“愁”的理解 最终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概况词的抒情方式,学会借助意象来传情达意。 回顾这节课,我觉得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是自我反省,还有许多不足: 1、课堂时间限制不好。教学环节是细心设计的,但因为上课时有点惊慌,有疏漏。在读的环节花费时间过长,使得一小节课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正题,进而导致后面的意象分析时间太赶。 2、在语言表述上不够精确。如将这首字词的字面意思不难理解说成了内容不难理解,给学生造成错觉。 3、在学生回答时,我对于学生的一些回答点拨的不够到位,例如有学生提到了叠词,可我仅仅只是从内容上进行引导,忽视了
3、这一手法的效果分析。 4、课堂上我的反应不够灵敏,应对学生的回答语言显贫乏,单一,对学生的特性品读,不能给出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只泛泛而谈,做不到一语道破。同时不能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关键点,生成问题,缺少启发。 5、课堂容量太小,效率不高。整堂课能让学生驾驭的学问太少,缺少鉴赏技巧的方法指导,对于学生实力提升没有多大帮助。 其实,本堂课我自己是不太满足的,但也让我思索了许多:语文教学还是要读透文本,对于一篇课文肯定要有自己的思索,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语文教学其实不必局限于单篇教学,像这篇声声慢,其实可以尝试着将它和一剪梅进行比较阅读,这样更能加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品尝鉴赏诗歌语言时可以采纳替换
4、词语的方法。例如,淡酒换成浓酒,细雨换成滂沱大雨,“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换成“惨惨凄凄,清清冷冷,觅觅寻寻”等,在替换比较中更简单使学生发觉语言应用的差异性,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高效课堂”说来易,做到难,可以说“细微环节确定效率”,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需仔细考虑每一个目标的设定、每一个环节的支配、每一个问题投放是否敬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契合学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等。终归衡量课堂效率的标准不是我们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阅历;【过程与方
5、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尝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受形象,品尝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二、教学重难点【教化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育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阅历,驾驭艺术手法。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设置法、四、教学手段PPT展示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新课导入:导入语:大文豪苏轼的词风同学们应当并不生疏,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把词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来,苏轼可以说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者。今日,我们要接触到的是另外一种词风,与豪放词的特点截然相反。没错,就是有些同学已经说出来的
6、婉约词。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以及婉约词的主要特点。(二)朗读词作,初步感知1.作家作品简介: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凄惨命运;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1)提问:词中干脆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引导学生感悟“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蕴,和铺垫的感情基调:PPT展示:寻寻找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孤独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3)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范例引导)师总结:韵律美;增加情感。(4)结合诗作背景,说一说“这
7、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学生探讨回答,老师总结(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5)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过渡语:同学们找的都很对。我信任,同学们肯定是结合过我们之前学习诗词的方法,通过找寻词句当中的关键词或者是意象,品读出词人的愁绪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结合词句,联系过去所学诗文,再次解读一下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词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抒
8、发心中的哀愁的?(三)结合意象,体会情感1.伴同学口述,PPT展示“酒风雁黄花梧桐雨”师总结,补充并板书:酒风雁黄花梧桐雨)2.意象分析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诗句体会词中意象所蕴含的情感(1)“酒”ppt出示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师总结:酒是“愁”的象征。延长:为何说是“淡酒”?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2)“风”ppt出示诗句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师总结:以秋风渲染愁情。(3
9、)“雁”ppt出示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师总结:过雁象征离愁。延长: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难过”?引导:“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照旧在,而收信的丈夫却离别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难过。(4)“黄花”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延长: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5)“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引导:梧桐、细雨是
10、凄凉哀伤的象征。(四)再读全词,把握情思小结:体会“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集聚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与泪写下的千古绝唱(五)作业1.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拓展延长)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不同特点。 高二语文下册醉花阴声声慢复习学案 高二语文下册醉花阴声声慢复习学案 【原文观赏】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难
11、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 醉花阴 薄雾充满,云层浓密,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又到重阳佳节,雪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芳香溢满双袖。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声声慢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恒久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
12、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拂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难过。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成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寂单的,怎么简单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简介: 醉花阴,词牌名,又名“醉春风”“醉花去”。以毛滂醉花阴孙守席上次会宗韵为正体,双调五十二字
13、,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无变体。代表作品有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辛弃疾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等。 声声慢,词牌名。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楼上,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双调,上片十句,押四平韵,四十九字;下片九句,押四平韵,四十八字,共九十七字。又有仄韵体(一般押入声)。用“仙吕调”。 背景: 李清照词两首作者是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字词: 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永昼:漫长的白天。
14、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清香。古诗十九首庭中有
15、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哀痛。消:一作“销”。 西风:秋风。 比:花草粹编等作“似”。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练习题: 1、阅读醉花阴,回答问题。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氛围?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作者为何特殊提到重阳佳节?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3)古人常爱用花比方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方有什么丰
16、富的内涵? 4)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天空浓云密布又有薄雾覆盖,瑞脑香的烟雾从兽形的香炉上袅袅升起。“薄雾浓云”:渲染了一种阴沉愁闷的氛围。“愁永昼”极言白昼漫长没有终点这是因为孤寂孤独,内心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殊的漫长。“瑞脑销金兽”作者静静地看着袅袅烟雾从金兽炉上渐渐升起百无聊赖。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佳节又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时本应夫妻团聚,而如今却自己孤身一人,独对良辰美景虚度光阴。“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凉意表面上是因为重阳秋夜,天气转冷
17、,玉枕纱厨,难御风寒;深层次缘由是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3)黄色的菊花外形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而菊花品行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方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美丽的艺术情境。 4)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酒、帘、西风、黄花;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孤寂的愁绪。 声声慢学案声声慢学案学习目的1.了解李清照以及婉约派。2.理解这首词上下阕的含义。3.体会
18、词人在这首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愁”。学习过程一、词人介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过良好的教化,他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元丰宰相王圭的长女,也有出众的文学才能。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留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靠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着相当高的文学修养。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经常诗词唱和,观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挚友之胜”的志向姻缘。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
19、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特别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动身,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舞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安静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之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其次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化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
20、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她那篇闻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快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验,抒发心中郁积的哀恸。由于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愁闷,如今的情怀正如武陵春中所写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伤和志向破灭后的悲观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特别沉痛乃至凄厉。二、词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振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
21、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细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厚也更博大。三、全词赏析“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首词起拍便连用十四叠字,既令词家倾倒,也为历代论词者所称道,并公认为这在形式技巧上是奇笔,甚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的确是李清照的独创。这反映
22、了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予,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它们好像是遗失了,又好像原来就没有。这种心情,有点近似姜爱的所谓“人间别久不成悲”。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找觅”的心思来。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溃、流离的经验、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担当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旧留在心底的悲伤,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
23、倩,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开头三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子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紧接着写词人悲苦心境产生的缘由。“乍暖”两句,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接下来,本应说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谈酒不足以敌急风。用意上含蓄,行文上腾挪。其实,这仍是开头三句的延长。所谓情在词外。“雁过也”三句,将上文含情未说之事略加点明。正是此时,一群征雁拂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
24、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难过”。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好像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合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际沦落之感。下片直承上文。仰视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密,甚至在枝头积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悴了。在往年,肯定要在它盛开时摘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孤孤寂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
25、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紧接着,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霏霏,更添愁绪。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苦痛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最终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哽咽,笔笔写愁,莫非除了“愁”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明明是提示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这结尾,能调动读者的思想活动,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大有“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
26、”的艺术效果。四、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肯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为李清照,易安词不愧为易安词。【模拟试题】一、基础学问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雕阑玉砌(q)骤雨(j)暮霭(i)樯橹(qing)B.乍暖还寒(hi)槛菊(jin)凝噎(y)都门(d)C.良辰美景(chn)舞榭(xi)彩笺(jin)不谙(n)D.寒蝉凄切(q)将息(jing)豆蔻(ku)苍陌(m)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婉约沦陷愤激凄切帐蓬B.颓废良晨樯橹迢迢韵脚C.暮蔼鹊桥苍陌仓皇豆蔻D.飘舞烽火不虞芍药贬谪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说明有误的
27、一项是()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南京)B.便总有千种风情(情意)C.槛菊愁烟兰泣露(栏杆边的秋菊)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好的房子)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歌、行、引、吟为古代诗歌体裁,其间无严格区分,音节、格律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B.诗的风格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派别,前者的代表人物如杜甫、白居易、陆游等,后者代表人物如屈原、李白等。C.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指唐代以前的诗歌,近体诗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对仗、声韵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体。D.词,原名曲子词,来自民间,源于乐府,兴与中唐,盛在两宋,题材较自由,依字数多少
28、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木兰辞即属此类。5.书面表达。学校实行“我最喜爱的一篇中学课文”的举荐活动,请你举荐一篇课文,并写清理由。表达要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6.日常交际中,留意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你按一般说法和文静说法表达下面内容。示例:探望挚友,可以说“特意来看看您”,更文静一点,可以说“特意登门拜望”。(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_”,更文静一点,可以说“_”。(2)请人宽恕,可以说“_”,更文静一点,可以说“_”。(3)询问长者年纪,可以说“_”,更文静一点,可以说“_”。二、阅读实践(一)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
29、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1.对这首词文句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风住尘香花已尽”说盛开的花朵因受狂风的摧残已委身于泥土;“尘香”即后来陆游卜算子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意思。B.“日晚倦梳头”说的是日色已高,倦意难消,强打精神梳妆装扮,C.“物是人非事事休”说的是事物照旧而人事已非。“事事”如国破、家亡、夫死等。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写出了词人心中无比深重的愁苦。“舴艋舟”,狭长小船,形如“舴艋”。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上片干脆写愁情的深重,下片宛转地从欲遣泄忧而不能的角度,进一步表现愁情深重。B.这首词集中抒写离情别绪,主题
30、显明,凄婉动人。C.全词想象惊人,化无影无形的愁绪为有重量的实体,造意新颖,极富创意。D.全词格调非常凄苦悲伤,体现了浅显而又凝练、含蓄而不深涩的艺术风格。(二)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1.对这两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白居易的词中,“风景旧曾谙”的“谙”字,说明江南春天的特点,不是听人说的,而是亲身感受到的。B.在李煜的词中,“南国正芳春”的“芳”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C.两首词中的“绿”都是既写水色,也写春色
31、,与红日,江花相互衬映,把江南的春天渲染的妩媚动人。D.两首词都表现了对春景的赞美之情,但结尾抒情方式不同,白居易的词用反问句直抒胸臆,李煜的词用叙述句间接抒情。2.对这两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白居易的词开篇即扣住“忆”字,先总提一笔,然后以“江”为中心,描写刺眼的红日、“红胜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B.李煜的词从“闲梦”起笔,先概括描写,后用白描手法勾画春江、乐声、飞絮、轻尘和欣赏群芳的“看花人”。C.两首词写景如画,景中含情,但写的都不是眼前的实景:白居易的词是忆中之景,李煜的词是梦中之景。D.两首词都通俗明快。感情真挚,音韵悠扬,白居易的词带有浓郁的民歌风格。三、写作实践任选
32、一首词,读熟,理解后将其改编成其他文体。要求:诗词自选。文体不限内容主题、表达正确、合意。示例:清明杜牧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场景剧:场景:清明季节,路上雨纷纷,杏花村。人物:行人、牧童。行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试题答案】一、1.C2.D3.D4.D5.略6.略二、(一)1.A2.B(二)1.C2.C三、略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