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pdf(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厘米、米的认识 单元地位 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对“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存在着长度上的不同,能够直观地比较某些物体在长度上的差异。本单元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 量问题的基础。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 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分析 长度单位认识与学习的需要一般来讲产生于生活中的测量活动,基于这样的想法,教材以儿童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动画片的形式呈现了一组做衣服的
2、测量活动,动态地呈现了在测量活动中问题的产生过程,较好地实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学情分析 学生在对一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中认识比较了物体的长、短,在本节课上他们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如在游戏中,他们偶尔会用步子或手来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或以某一些物体为参照物来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单元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并能恰当地选 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
3、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评价 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并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教学中,教师除了注意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如对身体上的其他部位或周围的其他物品进行估计、测量,增加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机会外,还要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学习进程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 课时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 1 课时 用厘米测量 1 课时 认识线段 1 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米 1 课时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米的长度表象、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经历数出 1 厘米10 厘米20 厘米90 厘米100 厘米的活动。这是一个重要保证。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量线段只限于整厘米长的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