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pdf

上传人:hg158****2095 文档编号:80877362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66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pdf(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努力的你,背影很美!拼搏的人,未来可期!绝密启用前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测试 更多免费资源,请关注“苏派教师”公众号下载!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 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评卷人 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 1.课内阅读。论(ln、ln)语记载(zi、zi),弟子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ch、ch)世准则,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己及人”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有一次,孔子在游历讲学途中,口渴得厉害。他看

2、见路边有一眼泉水,正要畅饮解渴时,发现泉边石头上刻有“盗泉”二字。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2)你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是 。(3)这两个自然段各写了一个什么故事?(4)从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孔子具有 的美好品德。(5)孔子厌恶“盗”字实际上是说他厌恶 的行为,说明他能时时坚守君子的节操。【答案】1.(1)ln、zi、ch(2)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3)孔子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不喝“盗泉”水。(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偷盗 【解析】1.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

3、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句子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句义。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

4、或品质。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所以答案是:ln、zi、ch;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孔子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不喝“盗泉”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偷盗。答案第 12 页,总 66 页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2.这则寓言名叫_,选自_作者是_时期_家_。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2)物莫能陷也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_(4)其人弗能应也

5、_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誉之曰。译文: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_ 5.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A.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B.不要自己夸耀自己。C.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答案】2.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势 战国 思想 韩非子 3.的人。穿透。用。不。4.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5.A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

6、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欧阳修苦读 努力的你,背影很美!拼搏的人,未来可期!欧阳修四岁那年,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词文字,下笔已如成人。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 及:等到 7.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 B.

7、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通古人篇章。_(2)惟读书是务。_ 9.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_。【答案】6.C 7.D 8.诵读了许多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读书。9.家长的善于教育和严格要求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解

8、析】2.略【解析】3.略【解析】4.略【解析】5.略 答案第 12 页,总 66 页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课外阅读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10.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 _(2)既毕,令间谍问曰 _(3)魏王雅望非常 _(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_ 11.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_ 12.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_【答案】10.认为 接见 不同寻常

9、 这件事 11.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12.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译文:匈奴来使,曹操将接见,以为自己的相貌平平,不能镇住匈奴,便叫相貌堂堂的崔琰代替他,自己却捉刀站立在旁装作侍卫。接见完毕,派人问匈奴使者:“魏王的举止怎么样?”匈奴使臣回答说:“魏王相貌堂堂,气质非凡,但是旁边的侍卫,才是真正英雄啊。”曹操于是派人把这个使者给杀了。【解析】6.(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的意思是:曹操接见匈奴使臣百,认为自己其貌不扬,

10、不足以震慑偏远的国家。“以”的意思是“认为”。努力的你,背影很美!拼搏的人,未来可期!(2)“既毕,令间谍问曰”的意思是:接见完匈奴使臣,曹操令间谍问问使臣说。“既”的意思是“接见”。(3)“魏王雅望非常”的意思是:魏王长得非常俊美。“非常”的意思是“不同寻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的意思是:曹操听说了,命令人追赶到使臣并杀了他。“非常”的意思是“不同寻常”。【解析】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言文。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在了解文章人物个性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我们再加以概括、总结。【解析】8.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言文。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在理解谚语的基础上,深刻

11、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我们再加以概括、总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意思是:不能以貌取人,如同海水不能斗量。结合原文我们知道,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阅读理解 晏子使楚(原文)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

12、宜使楚矣!”13.理解字词意思。短:_ 更读音(_):_ 不肖读音(_):_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_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_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修辞手法,我知道成语(_)的意思是_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14.这两个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晏子_(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的人。【答案】答案第 12 页,总 66 页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13.矮 gng 变换,更换 xio 贤,好 出使狗的国家知的人,从狗用的门进去。齐国难道没人了么,让你做使者?排比 挥汗成雨 挥洒汗水就像下雨 夸张 14.不卑不亢、足智多谋、随机应变 译文:晏子出使

13、到楚国。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狗门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天;挥洒汗水,就是下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规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没有德没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有德没有才的国王所在的国家

14、。我晏婴是最不贤,没有德才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解析】9.此题考查文言文字音、字义及句子翻译能力。结合语境解答。“以晏子短”句意:认为晏子矮小。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挥汗成雨:形容天热出汗多。比肩继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解析】10.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在解答时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形象,注意表达清楚,正确分析人物形象。通过晏子与楚王的对话可知,他是一个足智多谋、随机应变的人。文言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

15、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16.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努力的你,背影很美!拼搏的人,未来可期!译文:_ 17.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答:_【答案】15.D 16.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以后去欺骗人。17.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译文: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

16、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麽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解析】11.本题考查词语翻译。特,应为“只是”之意。从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看,曾子之妻只是对孩说说而已,并不是真的要杀猪给孩子吃。所以从语意上来看,特,只,只是。【解析】12.本题考查句子翻

17、译。句中的前一个“子”是敬称,可译成“你”,第二“子”,指孩子;“是”,这里是代词,这;这个句子是判断句,其表判断的不是“是”,而是“也”。译为: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解析】13.本题考查主旨理解。要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者说出它给我们的启示,要紧紧抓住文中曾子所说的话,就是教育子女要讲“信”,不能欺骗他们。将此推开去,那就是做人也要以“信”为本。由曾子的话想开去就可以了。阅读。墨鱼自蔽 海有虫,拳然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人有恃智,亦足以鉴。注释:墨鱼:乌贼。蔽:隐蔽。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迹:循着

18、踪迹,即跟踪。所以:的原因。自祸:给自己带来祸患。恃:凭借,依仗。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答案第 12 页,总 66 页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1)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_)(_)(2)亦足以鉴。(_)19.翻译下面的句子。则以墨蔽其身。_ 20.为什么说“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 21.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A.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B.只有掌握本领,才能保护自己 C.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答案】18.所以。捕捉。借鉴。19.(它们)就用墨汁隐蔽自己。20.因为渔人会发现它们的墨汁,跟踪墨汁就会捕捉到它们。21.A 译文:海里有一种

19、生物,拳头大小,叫做墨鱼。他的腹部里面有墨汁,在水里游泳,就用墨汁掩护自己,所以捕鱼的人往往跟踪着墨迹就能逮到他们。啊!他们用来掩护自己的东西,竟然给自己带来了灾难?也有觉得自己智力很高而自负的,也应该借鉴墨鱼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钟氏之子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对曰:“A。”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B。”(注释)令誉:好的名声。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敕:皇帝召见。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22.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

20、如浆”填入文中 A、B 两处。A_ B_ 23.解释下列加点词。努力的你,背影很美!拼搏的人,未来可期!(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2)卿何以不汗_ 24.翻译下列句子。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_ 25.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_ 26.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_【答案】22.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23.年轻 为什么 24.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能带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25.能够从容不迫巧妙地回答魏文帝的问题。26.钟毓:忠厚老实。钟会:调皮能言、聪明机灵。译文:钟毓、钟会

21、小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于是他们奉皇帝的命令进见。钟毓脸上有汗,皇帝问他:“你脸上为什么会出汗?”钟毓回答说:“我见到您,感到紧张,所以出了很多汗。”皇帝又问钟会:那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因为见到您而紧张,连汗也不敢出。”【解析】14.此题考查语句填空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上下文作出判断。从“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可知,A 处应填写“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从“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可知 B 处填写“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解析】1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

22、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1)句意: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少:小时候(2)句意: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何:为什么【解析】16.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 答案第 12 页,总 66 页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语:对说 句意: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

23、,就对他们的父亲钟舔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解析】17.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面对魏文帝的问题,两人巧妙作答。【解析】18.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他们说的话来分析,毓“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他老实忠厚;而会则答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略带有调皮之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7.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_。“夫子”指的是_。28.孔君平由“_”而联想到小儿姓“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29.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

24、的_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30.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31.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杨氏之子说的话来分析)_【答案】27.杨氏子 孔君平 28.杨梅 杨 29.语言 30.A 31.杨氏之子是一个机敏、懂礼貌的孩子。他由孔君平的姓想到孔雀,婉转地否定了孔君平“此是君家果”的说法,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敏和有礼貌。努力的你,

25、背影很美!拼搏的人,未来可期!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解析】19.考查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立即额,“孔君平诣其父”句意: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可知,其: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句意: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夫子:孔君平。【解析】20.此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孔君平由“杨梅”联想到小儿姓“杨”。【解析】21.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本段主要通

26、过两人的对话展开的,表现了杨氏之子的“甚聪慧”的特点。【解析】22.考查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联系文段内容,杨氏之子都巧妙借助“姓氏”委婉幽默地展开对话。【解析】23.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他说的话来分析,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可知,杨氏之子是一个机敏、懂礼貌的孩子。他由孔君平的姓想到孔雀,婉转地否定了孔君平“此是君家果”的说法,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敏和有礼貌。阅读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27、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注释: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舍:舍弃,抛弃。不,通“否”。委:丢下,舍弃。引:拉。顾:回头看。32.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去:离开 乃:就,于是 B.去:去掉 乃:才 C.去:离开 乃:才 D.去:去掉 乃:就,于是 33.选出下列句子意思正确解释。(1)待君久不至,已去。(_)A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答案第 12 页,总 66 页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B您等了我父亲很久他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

28、了。C我父亲没有等您,已经离开了。D我父亲等了您不久,已经离开了。(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A朋友感到生气,下了车想去拉扯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B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C朋友感到高兴,下了车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D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扯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A和别人相约同行,却相互推诿后离开了。B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C和别人相约同行,却和其他人先离开了。D和别人相约同行,却委托别人来,自己先离开了。34.选一选,在括号中填上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A陈太丘

29、的朋友 B元方 C陈太丘(1)(_)过中不至(2)(_)去后(_)乃至 35.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_和_两个人,通过对比描写,突出了_聪明、勇敢、识礼、有节,_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的性格特点。【答案】32.C 33.A B B 34.A C A 35.元方 陈太丘的朋友/友人 元方 陈太丘的朋友/友人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

30、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努力的你,背影很美!拼搏的人,未来可期!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解析】24.此题考查字义的掌握。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解析】25.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解题时,借助给定注释帮助理解句子。【解析】2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中的省略句。(1)“过中不至”意思是过了中午还没到,没到的是“友人”,所以省略的内容是“友人”。(2)“去后乃至”意思是离开后朋友才到,即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所以省略的内容分别是“陈太丘”、

31、“友人”。【解析】27.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文中主要是写元方和陈太丘的友人的对话,从而反映二人的性格特点,所以主要人物是元方和陈太丘的友人。通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看出元方的聪慧、直率、知书达理。通过“过中不至”看出友人的不守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出友人的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看出友人能知错就改、有羞耻心。阅读下列古文,完成练习。何晏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世说新语 注释:若:好像。奇爱:十分喜爱。以:把。乃:于是。欲:想

32、,希望。知:明白。36.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1)何氏之庐也。庐:_ _(2)人问其故。故:_ _(3)即遣还外。遣还:_ _ 37.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答案第 12 页,总 66 页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_【答案】36.房子 这是何家的房子。原因,缘故。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送回(原来的地方)遣送。立刻把他遣送出去。37.何晏七岁,像神童一样聪明智慧,魏武帝认为他很出色而很喜爱他。把何晏安置在皇宫里,想以此把他当儿子。何晏于是在地上画出一方形,自己坐在里面。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这是(我)姓何的房子。”魏武帝知道了(这

33、件事),就把他遣送出宫外了。译文:何晏七岁,像神童一样聪明智慧,魏武帝认为他很出色而很喜爱他。把何晏安置在皇宫里,想以此把他当儿子。何晏于是在地上画出一方形,自己坐在里面。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这是(我)姓何的房子。”魏武帝知道了(这件事),就把他遣送出宫外了。阅读理解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38.给下面加点的“度”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标准,限度 衡量 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 先自度其足 _ 吾忘持度 _ 宁信度 _ 39.用现代

34、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 40.文中加点字“之”共出现五次,任意选择其中的两处,说说“之”的词性和意思。_ 41.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答案】38.39.等到他再回到集市上,集市已经散了,最终他没有买到鞋。40.而置之其坐:代词,在这里指尺码。至之市:动词,到。而忘操之:代词,在这里指尺码。努力的你,背影很美!拼搏的人,未来可期!反归取之:代词,这里指尺码。何不试之以足:代词,鞋子。41.做事要学会变通,不能死守教条。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

35、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解析】28.此题考查字义的掌握情况。解题时,应先理解短句的含义,再选择正确的解释。先自度其足: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度(du):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吾忘持度: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度(d):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宁信度: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解析】29.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平时学习中一定要熟记课文内容,这样解答就很简单了。【解析】30.此题考查

36、“之”的词性理解能力。解题时,应理解句子含义后,结合上下文作出解答。【解析】31.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文章主要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而不相信自己的脚,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课外阅读。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y)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

37、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 j)。(注释)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诣: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仆:谦称。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42.根据文意,可以知道“小时了了”的意思是()。A.小的时候很聪明 B.小的时候很迷糊 C.小的时候不怎么样 答案第 12 页,总 66 页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43.孔融真的是李元礼的亲戚吗?请把他的解释改写成现代汉语。_ 44.“大踧踖”是形容非常局促不安的样子。陈韪

38、为什么会“大踧踖”呢?_ 45.读了这个故事,你怎样评价十岁的孔融呢?_【答案】42.A 43.孔融不是李元礼的亲戚。他的解释: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44.因为陈韪说孔融“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而孔融反过来说他“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意思就是说陈韪没什么才华。45.孔融是个非常聪明,口齿伶俐,反应很快的孩子。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

39、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解析】32.略【解析】33.略【解析】34.略【解析】35.略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钟氏之子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努力的你,背影很美!拼搏的人,未来可期!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对曰:

40、“A。”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B。”46.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 A、B 两处。A_ B_ 47.解释下列加点词。(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2)卿何以不汗_ 48.翻译下列句子。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_ 49.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_ 50.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_【答案】46.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7.好的名声 不出汗 48.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能带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49.能够从容不迫巧妙地回答魏文帝的问题。50.

41、钟毓:忠厚老实。钟会:调皮能言、聪明机灵。译文:钟毓、钟会小的时候就受到大家的夸奖,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于是他们奉皇帝的命令进见。钟毓脸上有汗,皇帝问他:“你脸上为什么会出汗?”钟毓回答说:“我见到您,感到紧张,所以出了很多汗。”皇帝又问钟会:那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因为见到您而紧张,连汗也不敢出。”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孔君平_其父,父不在,_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_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51.把课文补充完整。52.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答

42、案第 12 页,总 66 页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53.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_【答案】51.聪惠 诣 乃 示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2.A 53.孔君平一听,心中一惊,心想:这孩子反应机敏,能言善变,真聪明。目前,我还没佩服过九岁的孩子,他是其中之一。于是,孔君平开怀大笑,他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厉害,厉害,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呀!”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

43、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课文阅读。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54.联系上下文填空。(1)_为_设果。(2)孔指_以示儿曰 55.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_)(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

44、一样。(_)(3)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_)56.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在文中起到了_的作用。努力的你,背影很美!拼搏的人,未来可期!57.孔君平由“_”而联想到小儿姓“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58.想一想,小儿的回答巧妙在哪儿?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他巧妙地称赞了孔君平的高尚人格 B.他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既表现了他的质朴,也表现了他语言的幽默 C.他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正话反说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

45、平无言以对【答案】54.杨氏子 孔君平 杨梅 55.56.总起全文 57.杨梅 杨 58.C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摆上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解析】36.考查了根据文言文内容填空的能力,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为设果”省略了主语及宾语,结合前文可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孔指以示儿曰”省略了宾语“杨梅”。【解析】37.考查了对文中词语的理解及文学常识,结合译文及

46、课文中的注释完成。(2)有误,句中的“家禽”是指家里的鸟。现在“家禽”是指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主要为了获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为其他用处。【解析】38.考查了对句子作用的辨析。文中的第一句引出所要写的人物,并说明了其特点“甚聪慧”,在文中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解析】39.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可知,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姓“杨”,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解析】40.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孔君平看到杨梅就联想到孩子的姓,而杨氏之子并没有被难倒,以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更妙的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生硬地回答,而是采用

47、了否定方式,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的意思,婉转对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表现了他的聪明,而不是质朴,同时也表现了他语言的幽默。答案第 12 页,总 66 页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崔是夫子家禽。”59.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文中的“家”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2)文中的“夫子”是指年老的人。(_)(3)这则文言文是围绕

48、“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来写的。(_)(4)这则文言文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_)60.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答案】59.60.B 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

49、“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解析】41.(1)文中的“家”指家中,现在的“家禽”指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主要为了获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为其他用处。一般为雉科和鸭科动物,如鸡、鸭、鹅等,也有其他科的鸟类如火鸡、鸽、鹌鹑和各种鸣禽的。(2)夫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解析】42.孩子的语气和态度并不生硬,只是运用智慧巧妙地回应了对方的话而已。阅读与理解。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努力的你,背影很美!拼搏的人,未来可期!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注释)尝:曾经。瞳子:瞳仁。61.联系句子,给加

50、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尝月下戏(_)A戏弄 B演戏 C玩耍,游戏(2)不然(_)A不错 B不对 C不像 62.面对别人的提问,徐孺子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用现代的话写一写。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明亮呢?”徐孺子答道:“_。”63.和杨氏子一样,徐孺子也显示出了超人的智慧,那么他的回答智慧在哪里呢?请写出你的理解。_【答案】61.C B 62.不对,就像人眼中没有了瞳仁,没有它一定什么都看不见。63.徐孺子对于别人的看法没有盲目地赞同,而是机智地运用眼睛来打比方,相当形象和巧妙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译文: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