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80788346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兰诗》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木兰诗》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兰诗》教学设计.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木兰诗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字词;了解乐府诗的特点。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故事脉络。3、了解本文所用的修辞格;能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4、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教学重点:目标 3.教学难点:目标 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3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

2、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领读,学生自由读全诗。2、木兰诗是北朝乐府中篇幅较长的叙事歌辞。“木兰”是人名,点明了诗歌叙写的对象,本诗叙写了与木兰有关的故事。3、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

3、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 130 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4、学习生字:机杼(zh)可汗(k hn)辔头(pi)鞍鞯(n jin)金柝(tu)啾啾(ji)红妆(zhung)云鬓(bn)三、古汉语常识:1、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通“贴”,动词,粘贴。)(2)、出门看火伴(通“伙”,伙伴。)2、一词多义:(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愿为市鞍马(动词,买)(2)、将

4、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3)、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贴)(4)、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3、词类活用:(1)、“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登记”的意思。(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战马”的意思。4、古今异义:(1)、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2)、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4)、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

5、仅用作姓氏。)5、句式积累:(1)、省略句:“愿为市鞍马”中省略宾语“此”,可补充为“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2)、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中的“何所思”,是宾语前置,是“所思何”的倒装,正确的语序为“问女所思何”。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1、在学生充分复述的基础上,老师归纳理清故事情节:、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准备出征,奔赴战场;、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还朝辞官;、解甲还乡,亲人团聚;、双兔难辨,隐喻作结。2、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第一部分(1、2、3 段)写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

6、途。第二部分(第 4 段),写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第三部分(5、6 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第四部分(第 7 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五、教师小结: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2、乐府诗集:在汉代,乐府是音乐机构,乐是音乐,府是官府。汉武帝时达到鼎盛时期,当时乐府的

7、任务:一是组织文人创制朝廷所用的歌诗,二是采集民间歌谣。因为汉乐府采集并保存了部分民歌,这部分民歌成就较高、影响较大,所以后人就将乐府中所唱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二、理清全诗思路,疏通文意。1、学生齐读全文。2、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三、精读课文,赏析结构:(一)、分析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1、故事的开始怎样引出木兰停机叹息,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明确: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

8、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在结构上引起了读者的悬念,使文章简洁。2、你从木兰的答话中读出了什么?从中可看出木兰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木兰停机叹息的原因是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3、第三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这些战具?明确: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现了木兰

9、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作者这样写原因有四:一是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二是表明战事紧迫,三是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四是这是乐府诗常用的写法。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明确:“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层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

10、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二)、分析第二部分: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中起什么作用?你从中又想象到什么?明确:既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又过渡到下文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2、后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明确:“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出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

11、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表现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三)、分析第三部分:1、从“木兰朝见天子,辞官还乡”这一部分中你又读出了什么?结合你对封建社会的了解谈谈你对木兰辞官还乡的看法?我从“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读出了天子为木兰记功多、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想封她为高官;而“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12、第二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木兰回到家园”这一层又写了几层意思,是做具体分析?(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3)、“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3、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四)、分析第四部分: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明确: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四、教师点拨,学生分析木兰的形象。全诗叙

14、述了木兰女扮男妆、代父从军、还朝辞赏、回到故乡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矫健尚武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纯朴、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木兰,相传姓花,花木兰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她是一个勤奋织布的普通姑娘,但当战争到来的时候,竟自勇敢地承担起一般妇女所不能承担的代父从军的任务。从这一壮举中,可以看出木兰深明大义,既体贴父母的困难,又考虑到国家的需要。买了“骏马”“长鞭”,经历黄河黑山,北到燕山朔野,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归来后,木兰不但不贪功图赏,而且鄙弃功名利禄,这种气概是何等的磊落轩昂。在爹娘姊弟的热烈欢迎的欢愉气氛中,她“脱我战

15、时袍,著我旧时裳”,“理云鬓”“帖花黄”,一旦恢复女儿装时,同行的伙伴才惊讶的认出这个十年征战,功勋卓著的“壮士”,竟是一个“女郎”。这个喜剧性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无不烘托出纯朴、天真、活泼、机智的女子形象来。这个美的化身,也正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巾帼英雄。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五、教师小结:木兰朴素善良,深明大义,不慕荣利,勇于献身,是一代巾帼英雄,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像她那样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第三课时:一、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二、体会文中的修辞格。1、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

16、交错、补充的。明确:“互文”,指上下句的意思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句子意思的完整性。(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明确: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明确: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明确: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明确: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2、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

17、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3、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第二句开头的词语,是第一句结尾的词语。例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三句都是顶真。4、另外,在这首民歌中作者还出色地运用了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三、小组讨论:1、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详略处理?2、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明确:1、详写第 2、第 3、第 4、第 6 段,即对木兰的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

18、家都写得比较详细。这是因为作者紧扣住“木兰是女郎”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征去精心剪裁安排详略的。凡有助于突出这一特征,更好的表现主题的,则铺写不厌其烦,反之则惜墨如金。如对历时十年的战斗生涯(第 4 段),仅有“万里赴戎机”以下六句,还有出征前的准备(第 3 段开头四句)也写得比较简略,详略搭配得当,正是为塑造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服务的,为全诗主题服务的,也是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2、认识木兰的形象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的传奇性,一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四、教师小结: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六、板书设计:24、木兰诗 代父从军准备出征奔赴战场征战 生活还朝辞官亲人团聚比喻作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