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教学设计.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离骚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屈原及其作品;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实词;能结合分析屈原的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手法。2。过程与方法:掌握朗读的基本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客观地分析问题,评价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屈原屈原爱国忧民的情感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培养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结合诗句分析屈原的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手法。教学难点:对关键的疏通理解。教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阐释毛爷爷诗中“风骚”两字导入 “风”指国风,代表;“骚”即,概括楚辞。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分别开创了
2、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风骚”也因此成为的代名词,泛指文学。二、简介楚辞和屈原。楚辞是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兮”就是一个标志。有关屈原的了解结合注释 1,由学生补充。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 结合当时楚国的政治现实和屈原的“美政”理想以及两次被罢官流放的不平遭遇。“离骚”有三种合理的解释:1。“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2。“离”,离别。作者抒写离别之愁。3。离骚是楚地歌曲名称,意义与“
3、牢骚”一词相同,含有牢骚不平之意。四、诵读 1。录音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正音。2。老师范读第一段后总结:(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3。学生大声朗读,读准读清。五、整体感知课文 (一)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小组合作疏通课文的,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难点由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小结(投影)1。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 道:通“导”,向导 正:通“证”,作证,为证 2。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认为 代序:依次替代/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的文章 纯粹
4、:美德,完美/1、不搀杂别的成分 2、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 捷径:邪出的小路/近路 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同一个党派的人 武:足迹/关于军事的 3。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难,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难 4。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 (二)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把握主旨。课文节选部分,作者表达了三层意思:自叙身世(家世、生辰和美名);自叙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顾历史,表明忠心及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
5、情。从这三层中,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六、布置作业 熟读全诗,背诵第二段。第二课时 一、导入 离骚是屈原的真情告白,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屈原,触摸他的灵魂,再次感受屈原不屈的心跳。二、人物形象研讨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屈原的与众不同?齐读全文,引导学生结合有关诗句分析,并摘抄。(一)出身不凡,血统高贵。(二)打扮与众不同,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表明其品质高洁,志向坚贞。扈江离辟芷,纫秋兰 朝搴木兰,夕揽宿莽 乘骐骥以驰骋 离骚原文补充: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三)鲜明的思想性格特征:忠君报国,虽
6、死不悔,正直敢言,执著追求。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离骚原文补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研讨诗歌塑造屈原形象的的艺术手法。1。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
7、政治理想的?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等 2。在诗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对比手法。如:古代明君用群贤与昏庸君王狂放不羁“路幽昧以险隘”的对比,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的对比。3。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具体体现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上,在诗中,诗人尽情地发挥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声,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四、拓展阅读与探究,进一步理解屈原形象。(一)阅读鱼父,屈原与渔父的观点代表了2 种不同的价值观,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与评价 (二)屈原之死的意义探讨。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要客观的看待问题。五、总结 屈原是个爱美的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美政的理想,而现实却是小人不容,君王不察,忠佞不分,世事不明,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者,而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和他的离骚,那飞扬的想象力,不羁的洒脱,还有九死而不悔的执著,(朗诵全诗)六、布置作业 读离骚,读屈原,写一首题为读你的现代诗。教师范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