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第一册.pdf

上传人:hg158****2095 文档编号:80735883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91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第一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第一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第一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第一册.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1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是数学的基本和重要语言之一,在数学以及其他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用集合及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因此集合语言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它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内容主要是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学习,重在让学生类比结合实例,通过类比,引入集合间的运算,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继续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全集和补集的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图形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并能够用直观图进行求补集的运算。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全集和补集的含义;2。掌握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

2、集与并集的方法;3。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a。数学抽象:对集合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全集概念的理解;b.逻辑推理:补集的理解;c。数学运算:会求集合间的交集、并集及其补集的运算;d.直观想象:在借助 Venn 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e。数学建模: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运算,体验其现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 实意义.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一。交集 1.情境与问题:学校高一年级准备成立一个科学兴趣小组,招募成员时要求:(1)中考的物理成绩不低于 80 分;(2

3、)中考的数学成绩不低于 70 分。如果满足条件(1)的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 P,满足条件(2)的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 M,而能成为科学兴趣小组成员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为 s,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大家熟悉的情境中提取数学概念,使其更通俗易懂.【师生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表述本组结论。由此可知:集合 S 中的元素既属于集合 P,又属于集合 M.从而引出“交集”的学习.2.感受新知 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给定两个集合 A、B,由 既属于 A 又属于 B 的所有元素(即 A 和 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 A 与 B 的交集。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3

4、记作:AB,读作“A 交 B”.图 形 语言:想一想:如果集合 A,B 没有公共元素,那么它们的交集是什么?(空 集)练一练:1.1,2,3,4,53,4,5,6,8 3,4,5 2。(,)|0(,)|0 x yyx yx=(0,0)3。(5,2),(3,4ABAB ,则(3,2)【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交集的概念的理解【师生活动】:独立完成想一想及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指正。3。深化认知 交集运算的性质: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都有:(1)ABBA (2)AAA (3)AA (4)如果AB,则ABA,反之成立.4。经典例题:例 1.下列每对集合的交集:(1)1,3,B 1,3;A

5、 (2)1,3,5,7,D2,4,6,8;C (3)(1,3,2,2).EF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学生纠错,教师点评,归纳方法。(1)3 (2)(3)(1,2)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4 归纳方法:1.当已知集合是用列举法表示时,可直接依据定义运算,也可借助Venn 图简化计算;2。当已知集合是用描述法表示时,可借 助数轴求解。例 2.已知x|x B=x|xA 是菱形,是矩形,求.AB 【师生活动】:解:x|x.AB 是正方形 【设计意图】以上设置两道例题,是通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使学生能清楚理解交集运算,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并集 1.情境与问题:某班班主任准备召开一个意见征求

6、会,要求所有上一次考试中语文成绩低于 70 分或英语低于 70 分的同学参加。如果记语文成绩低于 70 分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为 M,英语成绩低于 70 分的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为N,需要去参加意见征求会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为P,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设计意图】类比交集的学习方式,提取数学概念,使其更通俗易懂。【师生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可得:集合 P 中的元素要么属于集合 M,要么属于集合 N。从而引出“并集”的学习。2。深化认知 一般地,给定两个集合 A、B,由这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 A 与 B 的并集.记作:,AB,读作“A 并 B。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5

7、图 形 语言:练一练:(1)1,3,52,3,4,6 (2)(5,2),(3,4,AB 则AB 注意:同时属于 A 和 B 的元素,在AB中只能出现一次。【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并集的概念的理解。【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学生纠错,教师点评.(1)1,2,3,4,5,6(2)(5,4 3。尝试与发现 并集运算的性质: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都有:(1)AB (2)AA (3)AA (4)如果AB,则AB ,反之也成立。【设计意图】类比交集运算的性质,探索并得出交集运算的性质。【师生活动】(1)BA(2)A (3)A(4)B 4.经典例题:例 3 已知区间(3,1),2,3,AB 求,.AB

8、 AB 解:在数轴上表示 A 和 B,如图:由图可得:AB ,AB 【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1)2,1)(2)(3,3 5。探索与发现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6(1)设有限集 M 所含元素的个数用()card M表示,并规 定()0card。已知x|x Bx|xA 是外语兴趣小组的成员,是数学兴趣小组的成员,且()=20card A,()=8card B,(A)=4,cardB你能求出(A)cardB吗?(2)设,A B 为两个有限集,讨论()card A()card B,(A)cardB,(A)cardB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利用维恩图,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并归纳猜

9、想公式。【师生活动】画出维恩图,可得:(1)(A)cardB=24,(2)(A)card(A)card(B)card(AB)cardB 三、补集 1.情境与问题:如果学校里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 S,所有男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 M,所有女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 F,那么:(1)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2)如果xS且xM,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师生活动】分组讨论:(1)集合 M 和 F 都是集合 S 的子集(2)如果xS且xM,则一定有.xF 2.感受新知(1)全集定义: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定的集合为全集,全集通常用 U 表示。(2)补

10、集定义:如果集合A是全集 U 的一个子集,则由 U 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在U中的补集.记作:,UC A,读作“A在 U 中的补集”.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7 图形语言:(3)练一练:(1)1,2,3,4,5,6,A1,3,5,U 则UC A (2)(5,2,A 则 RC A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补集的概念的理解。【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学生纠错,教师点评。(1)2,4,6(2)(,5(2,)(4)补集运算的性质:给定全集 U 及一个子集,A 补集的运算性质有:(1)(C A)UA (2)()UAC A (3)(C A)UUC 【设计意图】利用维恩图,加深对补集的

11、性质的理解.【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学生纠错,教师点评。(1)U(2)(3)A(5)经典例题:例 4 已知2|7,A|7,B|027,UxN xxU xxUx 求,UUC A C B ()(),C(AB).UUUC AC B 分析:注意 U 中的元素都是自然数,而且 A,B 都是 U 的子集。【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总结错误原因,老师点评 例 5 已知(1,),(,2.AB 求,.RRC A C B 解:在数轴表示 A 和 B,如图所示:由图可知:RC A ,RC B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8【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补集的运算.【师生活动】利用数轴,看图可得

12、RC A (,1 ,RC B(2,)(6)探索与研究 给定三个集合,A B C,式子(AB)C的意义是什么?(AC)(BC)呢?画维恩图研究这两个式子之间的关系,并研究(AB)C和(AC)(BC)之间的关系.【师生活动】利用维恩图,分析可得:(AB)C(AC)(BC)(AB)C(AC)(BC)五.练习反馈,培养能力 练习 A(教材 P19)【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巩固新知,查缺补漏。【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生活动】:学生可以从以下四点分别回答:1。交集 2.并集 3。补集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9 作业:教材 P19 练习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