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起始课活动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0725331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5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起始课活动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起始课活动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起始课活动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起始课活动教学设计.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初中物理起始课活动教学设计 一、适用年级 初二年级 二、活动目标 第一次接触物理课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知道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物理的广泛应用,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三、活动准备 准备下列实验器材:烧瓶、酒精灯、火柴、水、支架、玻璃杯、尼龙布、泡沫板、小白纸、三色(红、黄、绿)转轮、细铁丝、矿泉水瓶、白色的园玻璃瓶、乒乓球、粗吸管、细吸管、橡皮泥、空饮料盒、细绳、大玻璃缸、墨水瓶、红墨水、塑料薄膜。四、活动总体框架 活动总体设计框架图(见下页)五、活动过程(一)实验引入,分析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演示实验一:在空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小白纸,用手托着小白纸托着水力的现象 演示

2、实验 冷水“烧”开水热的现象 导入新课 怒发冲冠电的现象 三色转轮光的现象 流不出水的孔 自制放大镜 有趣的吹不掉的乒乓球 实验 旋转水车 吸管火箭 一指神功 引言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小 小 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故 事 发明指南针的故事 发明照相机的故事 发明望远镜的故事 怎样学好物理:观察和实验,勤于思考,着重理解,重视应用知识 纸把杯倒转,让杯口朝下,托纸的手一松开,纸就掉下来了;问:若玻璃杯不是空的,而是装满水,纸还会掉下来吗?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小白纸,用手托着小白纸把杯倒转,让杯口朝下,当手离开杯口后,纸托着水,水不会流下来力的现象。演示实验二:把刚刚从火

3、焰上取下来、且里面的水刚刚停止沸腾的烧瓶塞好塞子。问:要使瓶子里的水再次沸腾,有哪些办法?先让学生思考(可用电、用火等办法使瓶子里的水再次沸腾)电的、热的现象,最后,教师将瓶子倒立过来,向瓶底浇冷水,瓶里的水又沸腾了。演示实验三:泡沫板靠近人的头发,有何现象?若换成用尼龙布摩擦过的泡沫板呢?先让学生思考,再做演示实验(后者头发会竖起来怒发冲冠)电的现象。演示实验四:在三色(红、黄、绿)圆轮的中心打一小孔,用细铁丝穿过小孔,用手快速转动三色轮,让学生观察现象光的现象。很多实验结论都让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使学生觉得“物理是有趣的”,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二)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在教师有目的、有

4、计划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欢乐的气氛下参与探究活动自己动手做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赛那一组先得出实验结论,以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为宗旨进行教学。小实验如下:(1)流不出水的孔:在矿泉水瓶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一小孔,用手指堵住靠近底部的小孔后,向瓶里灌满水,移开手指后,水会从小孔中流出来,盖好瓶盖,有何现象?若在此瓶靠近顶部的侧面再打一小孔,用手指堵住靠近底部的小孔后,向瓶里灌水并盖好瓶盖,移开手指后,水会从小孔中流出来,如果让此瓶子从高处自由下落(在瓶子的瓶颈上系一根绳子,手抓着绳子的自由端,防止下落后瓶子摔到地上而摔破),水还会从小孔中流出来吗?(2)自制放

5、大镜:在白色的园玻璃瓶里装满水并盖好瓶盖,便制成了一个放大镜,通过装满水的瓶子观看桌子上的文字和远处的景物,有何不同之处?(3)吹不掉的乒乓球:把一只乒乓球放在吸管(能自由弯曲的饮料用吸管)的管口上,如图一,你在管的另一端吹气,能把球吹飞吗?试试看!(4)旋转水车: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空饮料盒下方四个角按同一方向各穿一个小洞,再用细绳穿过盒子上方,把水灌进盒子里,待装满水后,吊起小盒,如图二,有何现象?(盒子会在空中旋转)图一 吹不掉的乒乓球 图二 旋转水车 图三 水下冒火 (5)吸管火箭:用一些橡皮泥将粗吸管的一端堵住,不让漏气。把粗吸管套在细吸管上,轻吹细吸管。有何现象?(6)水下冒火:

6、如图三,在大玻璃缸里装满清水,再在墨水瓶里盛满红色热水,然后用薄塑料膜把瓶口封住,将此墨水瓶放在装满清水的大玻璃缸底。用针把塑料膜刺开一个洞,可以看到墨水瓶内的红色 热水迅速向外扩散,红色“火焰”形成一朵蘑菇云,然后徐徐下落。(7)一指神功:甲同学坐在靠背椅子上,乙同学用手指按住甲的额头,那么甲同学怎么也站不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都沉浸在活动(小实验)中,并得到一个个让学生惊奇的结论,学生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这时可告诉学生,要想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等你们学习了物理以后,就能将这些谜一个个打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

7、的兴趣,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学习,形成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本节课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既加强了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三)列举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例如,刀为什么磨得越锋利越容易切东西?为什么坐在沙发上比坐在硬板凳上舒服?书包带为什么要做得宽和扁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同学们见惯了的,但从来没有留意、也没有问为什么。通过对这些物理现象的列举,使学生从此以后善于留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四)小故事讲明:“物理是有用的”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指南针的发明、照相机的故事、朗伯尔发明世界上第一架望

8、远镜的故事等,并通过多媒体介绍物理的各种应用,使学生感到物理原来是多么有用和有趣,通过小故事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物理是有用的”得出:时代和社会都不要求人人成为物理学家,但要求人人都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对急速发展变化着的时代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五)怎样学好物理。通过伽俐略观察吊灯的小故事和多媒体教学,在这“开心一刻”就把怎样学好物理讲解透彻了。(六)小结 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初中物理科技系列活动课“颜色之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初二物理第六章第五节“颜色之谜”为选学内容。有关颜色的现象是日常生活中极普遍的,学生对此也极有兴趣,为此可完全

9、利用科技活动课进行学习、研究。本系列活动中除了教材的实验以外,大量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实验,而且大部分是学生动手自制实验仪器、科技作品,真真正正让学生自主、自动、愉快地学习。2.教学目标:常识性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透明体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色光混合的效果,三原色。颜料的混合效果。3.教法:以实验及自制实验仪器和科技作品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对知识的探索与归纳能力。二、教学过程 本系列活动分四个部分,大约为 6 段课外活动时间组成。第一部分:光的色散(1、2 为一个课时,3、4 为 2 个课时)1.白光分解。(学生分组实验)让一束太阳光通

10、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如图一)观察白屏记下实验结果。2.色光合成。(学生分组自制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太阳光分解成的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承接混合成白光的屏不要离第二个棱镜太远,避免光能量损失过大,亮度过弱。并自制一个长约 40 厘米的盒子,设法将两个棱镜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A、B 处,(图二)C 处开一狭缝,供太阳光射入。3.喷雾成虹实验。(学生自制实验仪器)彩虹是阳光射到空中的水滴里发生反射和折射而形成的。无数的小水珠,相当于一个个小棱镜,太阳光射到小水珠上,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便发生色散现象。(如图三)取一根带尖嘴的玻璃管,用橡皮管与水龙头相连,打开水龙头,在空中形成一抛物状喷泉,喷泉周围形成无数

11、小水珠,我们背对太阳光,能观察到美丽的人造彩虹,这是喷雾成虹实验。4.圆环虹实验。(学生自制实验仪器)取一只直径约 8 厘米的无色透明薄壁球形烧瓶,内盛满清水,将其固定。另取一块三夹板,中央钻一直径约 4 厘米小孔,将其置于球形烧瓶约数厘米处,圆孔对准瓶,靠瓶一面上糊以白纸。太阳光通过小孔射入烧瓶,经反射落在白纸上圆环形彩虹。(如图四)第一部分需要器材:1、三棱镜;2、三棱镜、硬纸板;3、尖嘴玻璃管、橡皮管;4、球形烧瓶、三夹板、白纸、镜子。第二部分:物体的颜色 1、物体的颜色。(分组实验)找几张颜色不同的纸: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蓝的,再找几张颜色与上面相同的透明玻璃纸和一个光比较强的手电

12、筒。把几张色纸排列在墙上,在黑屋子里,先用手电筒射出的白光依次照射各纸,记下它们的颜色。再用各张透明的色纸蒙住手电筒的前端,用不同的色光依次照射各张色纸,记下观察现象。结论:第二部分实验器材:色纸、彩色透明纸、手电筒。第三部分:色光的混合 1、彩色陀螺。(学生自制定实验仪器)彩色陀螺制作(如图五),做三个硬纸圆盘,分别涂满红、绿、蓝三种颜色(或分别贴三种色纸)。沿半径切开一个槽,把三个圆盘沿槽口交错地插在一起,套在陀螺上,露出红、绿、蓝三个扇形面积。分别拨动圆盘,调节三个扇形面积大小,改变三种颜色的比例,反复试验,便可看到多种颜色,记录结果。2、条纹陀螺。(学生自制实验仪器)条纹陀螺制作(如图

13、六)。硬纸圆盘上一半涂黑,另一半分四等分画出黑条纹,让陀螺在较长时间内高速转动,可看出色光的出现,记录结果。第三部分实验器材:质量大的陀螺,硬纸圆盘,颜料或色纸。第四部分:颜料混合 1、颜料混合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用颜料调出特定的颜色,记录结果。并用调好的颜色绘出一幅水画进行参赛。评选标准为色彩符合指定的颜色,画的内容有丰富的内涵,有创意,健康向上。第四部分实验器材:颜料、画纸。三、教学评价 为了我国下个世纪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颜色之谜”科技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充实,实验新颖,饶有趣味。让学生在自由

14、的气氛中自主愉快地学习,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开发科学潜能,培养动手技能,加深科学概念,提高科学素质。初中物理“惯性、惯性现象”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与初中知识紧密相联。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2.教学目的:理解惯性概念,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3.重点、难点: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用惯性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在关现象。二、教学设想 本课题按照“展示现象

15、 分析思考 整理扩展 巩固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通过教学程序的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惯性实验的新奇性,借助动画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惯性概念的建立和应用,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虚拟、比喻、比较等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三、教学程序 1.观察抽象 建立概念 概念是从具体事例、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只有首先为学生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才能从中抽象出本质牲,形成概念。为此,在引出惯性概念之前,先演示惯性球、钢笔套下抽纸条等实验,学生看到:当突然抽去底下物体的时候,上面的物体能保持原位不动,这个结果出乎意料,容易激起学生的探

16、究欲望。由此得出: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既然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那么运动的物体又有什么性质呢?举例:离开枪口的子弹失去了推力,还能继续前进。演示: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车上的木块继续前滑。两个事例表明: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性质。小结: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进一步归纳得出: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初步建立起惯性的概念。课本是从惯性定律“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引出惯性的,曾有学生问“在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能做变速运动或曲线运动,那么做变速运动和曲线运动是否也是物体的

17、一种性质呢?它又叫物体的什么性呢?”虽然学生提出的内容并不正确,但他却有善于思考的一面。其原因在于从惯性定律引出惯性,触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引起迁移性联想,混淆了物体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而从典型事例中抽象概括出惯性概念,学生的思维形式是收敛的,也就比较容易地避开了上述疑点,防止刚开始上新课,学生就产生疑难的局面。2.虚拟想象、强化概念 虚设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反的物理条件,并以此推出 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谬的结果,用反面的荒谬启迪人们对正面真实的认识,这就是虚拟情景。对于惯性,学生常有疑问:物体真的有惯性吗?对此,教师引导发问“假如某一时间地球上的物体突然失去了惯性,这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将有什么样的

18、影响呢?”引起学生珠想象和讨论。正在进行比赛的运动场上,所有的球离开球拍后,因没有惯性而无法前行,掉落地上。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甚至跳远、跳高等运动项目都将无法进行。离开枪口的子弹,因没有惯性无法向前射出,至多掉落在开枪者自己的眼前。美国霸权主义者最先进的核弹,如果正用来打击别国,也只能落在自己的跟前爆炸而自取灭亡。地球以 360 米/秒的速度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离开地面的人因没有惯性而不会随地球自转,当他重新落回地面时,将落在原位置的西边。假如一个中国人离开地面数小时,当他降落到地面时,或许已经站在加拿大的国土上了 把上述事例制成动画多媒体课件,更具教学的艺术效果。许多物理现象

19、自然形成,永久存在,人闪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对其中隐藏着的科学趔难有深刻的理解。虚拟情景以其“虚”、“谬”、“奇”的特点,与真实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人虚中见实,无中见有,从反面看到真实的有直观,从而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真理性的认识。3.比喻联想 深化概念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在任何情况下,物体的惯性都始终存在。学生却提出这样的问题:“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那么,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它的惯性岂不消失了吗?”要消除这样的疑问,无论用理论的推导或实验的证明都是困难的。然而我们却可以用下面的比喻来解除疑问。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本领,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阅读,即使在劳动,阅读的本领照样存在

20、:每个人都有睡觉的习性,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睡觉。即使在学习,睡觉的习性仍旧存在,同样的道理,物体有惯性,即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使它的状态发生变化,它的惯性出同样存在,只不过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罢了。惯性 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管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是否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惯性始终存在。恰当的教学比喻,能使讲课深入浅出,情趣盎然,增强课堂语言的感染力。而且它对于某些难点问题的突破,有着独辟蹊径,出奇制胜的效果。4.对照比较 辨别概念 比较是物理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区别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学生容易把惯性

21、和惯性定律混淆起来,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可列表对比如下:惯 性 惯 性 定 律 区别 1.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1.是物体的运动规律 2.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 2.只有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遵守 联系 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惯性的直接表现 5.实例分析 应用概念 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惯性概念,这只是实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从理性认识回到初中,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应用惯性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例子是很多的。如:汽车突然启动、刹车、转弯时,车内乘客的倒向如何;匀速向前行驶的汽车时里的乘客,向外跳车时,向哪个方向跳不容易摔倒;在匀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向外掷石子,以相等的速度分别向前和向后掷出。上述各例,从惯性知识的单一应用,到惯性与速度知识的综合应用,从简单的匀速问题到较复杂的变速问题,层层深入,婆婆提高。在分析讲解中,引导学生掌握解答惯性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