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docx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8053500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免费篇一 1.1 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利用公式正确进展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空间想象力量、提出问题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效劳于生活,产生喜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2把握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一个长方体拼制模型(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2、每组24个边长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以下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长:8厘米 长:6分米 长:8厘米 长:12米 宽:4厘米 宽:2.5分米 宽:4厘米 宽:10米 高:5厘米 高:10分米 高:4厘米 高:1.5米 2、以下图形是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3、怎样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新知探究 1、长方体的体积。 (1)活动一: 师:郑教师在每个4人小组都放了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和一张学习单,下面我们将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展探究。首先请看活

3、动要求(课件出示): a、四人小组合作用12个小正方体摆外形不同的长方体; b、每摆出一种请在学习单上做好记录,然后再摆下一种; c、摆完后想想你发觉了什么,在四人小组内沟通; d、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展汇报。 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反应,学生汇报 生每汇报出一种状况,师在黑板上的表格中板书: 师:观看表格,你发觉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只要用每行的个数乘以行数,得到一层所含的体积单位数,再乘以层数,就能得到这个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数。 板书:体积=每行个数行数层数 师:刚刚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的长方体体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郑教师刚刚也摆了两个,不过体积比你们大多了,但是要看懂郑教师的长方

4、体必需发挥一下你们的空间想象力量。(课件出示) 你知道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师填表) (2)活动二: 师:四人小组合作,你们能摆出一个体积更大的长方体吗? 预设:长5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 师:你发觉了什么?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生:长宽高,由于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行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行,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2、下面的长方体,看它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并指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观看上面个局部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 第一个:5=511 其次个:15=531 第三个:12=322

5、 通过上面的关系式,可以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假如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c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bc。 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3、正方体的体积。 由于正方体的性质,全部的棱长都相等,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假如用字母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aa。 aaa也可以写作a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般写成v=a3。 三、稳固提升 1、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v=abh=733=63(cm?) v=

6、a3=444=64(cm) 2、求以下长方体的体积。 845=160(cm3) 62.510=15(dm3) 844=128 (cm3) 1.51012=180(m3) 3、宏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是2.9米,厚1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v=abh =2.9114.7 =42.63(m?) 答:这块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 4、推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0.23=0.20.20.2。( ) (2)5x3=10x。( ) (3)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积是:43=12(立方分米)。( ) ( 4 )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

7、,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 ) 5、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8立方分米,长8分米、宽4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4884=1.5(分米) 答:它的高是1.5分米。 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10厘米,宽8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964=24(厘米) 24-10-8=6(厘米) 1086=48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480立方厘米。 7、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鱼缸,长8分米,宽6分米,高7分米,制作这个鱼缸共需玻璃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鱼缸的体积是多少? (86)+(87+67)2=244(平方分米) 867=336(立方分米) 答:制作这个鱼缸共需玻璃244平

8、方分米。这个鱼缸的体积是336立方分米。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 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免费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最大公因

9、数的求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新知打好铺垫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因数的学问,你能举例说一下什么叫做一个数的因数吗?(学生举例。)谁还能像刚刚那位同学举例说一下? 2、理解了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8的因数有哪些吗?(找同学答复)师:这位同学找全了吗?这位同学做到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你能介绍一下你找因数的方法吗?表扬:讲的太清晰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或:思索一下,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哪位同学能用这样的方法找出12的因数呢? 师:看来大家对因数的学问把握的特别的坚固,今日要学的新学问就和因数有着亲密的联系。 (二

10、)、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 同学们喜爱做嬉戏吗?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做一个小嬉戏来学习新学问。 1、教师出示7张数字卡片。(1、2、3、4、6、8、12) (1)请7位同学上台任选一张卡片。记清你卡片上的数字,把你的数字卡放在胸前,面朝大家。 (2)是8的因数的请站在左边,是12的因数的请站在右边。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觉有几位同学是两面派?(有)是哪几位同学? 这三位同学请站到中间来,教师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是两面派呀? (3)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觉有几位同学是两面派?(有)是哪几位同学? 这三位同学请站到中间来,教师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是两面派呀? (4)师问:你们发觉了吗? (5)师:1、

11、2、4既是4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用句简洁的话说: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6)师问:同学们观看,8和12的最大的公因数是几呢?(4) (7)4是8和12最大的公因数,我们就把4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8)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大公因数。 (9)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10)除了用上面这种方法表示公因数 我们还可以用前面学过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 (三)、合作沟通、探究方法 1、小组合作: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那你能试着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吗? 合作要求:(四人一组) (1)争论

12、用什么方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在答题纸上写出你们组是怎样找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 2、汇报沟通反应。 方法一:现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出最大公因数数。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数:1,2,3,6,9,18.再看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最终看哪个最大。(或者是:先找出27的因数:1,3,9,27;再看看27的因数中有哪些是18的因数,最终看哪个最大。) 方法三: 先写出18 的因数:1 , 2 , 3 , 6 , 9 , 18 。从大到小依次看18 的因数是不是27 的因数,9 是27 的因数,所以9

13、 是18 和27 的最大公因数。 4、这些方法都属于列举法,在解决问题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 5、观看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你有什么发觉?(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四)、拓展延长。 刚刚,同学们表现得都特殊的好,接下来是不是会表现的更精彩呢? 教师信任,接下来你们会用自己精彩的表现,证明优秀的自己! 1、求出 4和8、16和32的最大公因数 ,思索你发觉了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发觉概括总结,并课件出示发觉:假如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2、求出 2和7、8和9的最大公因数,思索你发觉了什么? 发觉:假如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大公

14、因数就是1. 3、教师总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最大公因数共有3种状况。 (3种:成倍数关系的;公因数只有1的;一般状况。)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和公因数只有1时可以直接推断出最大公因数。一般状况的采纳列举法求出最大公因数。) (五)、稳固提高。 刚刚大家不仅呈现了自己的数学才能,还突显了自己的探究力量,那么,我信任教师带来的这些问题同学们就更不在话下了。 1. 填空。 (1) 10 和 15 的公因数有 _。 (2) 14 和 49 的公因数有 _。 2. 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 (1) 9 和 16 的最大公因数是_。 a. 1 b. 3 c. 4 d. 9 (2) 16 和 4

15、8 的最大公因数是_。 a. 4 b. 6 c. 8 d. 16 (3) 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_。 a. 1 b. 甲数 c. 乙数 d. 甲、乙两数的积 3、写出以下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1) (4) (18) (3)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立刻要完毕了,能说说你们的收获吗? 同学们的收获真多,除了用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师这里还有两种更简便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给大家共享一下。 一种是: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课件演示。 另一种是:短除法 这两种方法我们只是了解一下,在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了,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自学

16、教材61页的这局部学问。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免费篇三 教学目标 把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理解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学习难点 把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6分钟) 1.推断下面各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1/7 3/2 4/9 12/47 教师依据学生的分类,把假分数取出来,让学生观看。 2.观看以上假分数,依据分子能否被分母整除这一特征,假分数可以分为几类?依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提醒课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7、(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2)。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教学例3。 1.把 3/3 8/4 化成整数。 (1)课件出例如3(1)的圆形图,提问:分别用分数怎样表示? (2)争论:如何把 3/3、8/4 化成整数? 2.把 7/3 、6/5 化成带分数。 (1)提问: 7/3 、6/5 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种状况怎样转化? (2)沟通争论方法。 (3)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把 化成带分数。 3.小结: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学案 1.依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进展分类,汇报沟通。 2.沟通假分数的分类状况。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1)看课件,答复用3/3 、8/4 表示

18、。 (2)同桌争论后沟通: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3 =33=1,依据分数的意义是1,可以想 3/3 里面有3个1/3 。 2.(1)思索教师的提问。 (2)争论后沟通: 7/3 是 6/3 和 1/3 合成的数,等于2 1/3 。也可以用73=21,商2是带分数的整数局部,余数1是分数局部的分子,分母不变。 (3)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3.师生共同小结。 三、稳固练习。(14分钟)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第55页第4,第56页第6题。 四、课堂总结。(5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习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盼望同学们学以致用,体会学习数学的

19、乐趣。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课后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把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教学主要采纳方法算理,概念结合,帮忙学生把握方法。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既可以由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导出,又可以依据分数的意义来解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结果,结合直观图解释。教学时,先让学生探究沟通,感受方法的多样性,在沟通的过程中,学生优化各自的想法,教师做“画龙点睛”式的引导。 课后习题 1.写出下面的带分数。 八又七分之三 写作:_ 十五又六分之一 写作:_ 二十三又四分之三 写作:_ 1.读出下面的带分数。 3 1/8读作:_ 70 3/57读作:_ 2 4/79读作:_ 2.写

20、出下面的带分数。 八又七分之三 写作:_ 十五又六分之一 写作:_ 二十三又四分之三 写作:_ 答案:8 15 23 3.填一填。 (1)239= ( )/( ) (2)6= 12/( ) =( )/3 = ( )/5 = 24/( ) (3)3 1/2读作( ),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做同一种零件,张师傅2小时做17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些?(化成带分数再比拟) 答:张师傅做得快。 板书 真分数和假分数 (2)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用分子除以分母, 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 能化成整数,商就是这个整数; 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

21、分数, 商是带分数的整数局部,余数是分数局部的分子,分母不变。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免费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熟悉分数的根底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的学习,培育学生动手操作,观看、思索、抽象概括的力量。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熟悉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师: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已初步学习了分数,谁能说出几个分数哪? 生: 师:谁能说出分数各局部的名称:

22、生说师板书。 师总结引入新课:从以上看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但是关于分数的学问还有许多,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讨论分数。 二、探究新知 (一)分数的产生 1、出示米尺:同学们这是什么?(生:米尺)知道干什么用的吗?(生:测量用的)好我们一起测量我们的黑板(或人的身高),教师量时要仔细观看,看会遇到什么问题,想一想应如何解决?(生:最终测量时不够一米了) 师:(出示情景图)其实古人也发觉类似的状况:他们用打了结的绳子来测量石头的长度,每两个结之间表示一个单位长度。发觉这块石头长3段多一点。这时旁边记录人提出疑问:剩下的缺乏一段怎么记哪? 2、(出示一个西红柿图:)同学们,把1个西红柿平

23、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能分得一个完整的西红柿吗? 3、教师小结:生活中 在进展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要想精确表示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这样分数就产生了。(出示并板书:分数的产生) t:小结:我们通过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得 3、教师总结:课件出示图,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像这样的一个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个1在数学上通常叫做单位“1”。 板书: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齐读) 谁能说说自然数1与单位“1”有什么不同吗? 生: 我们把这个

24、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就是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分,所以分数的意义是: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分,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分数,齐读一遍 (同学们表现得特别棒,同学们看看看生活中的单位“1”。出示图) 四、稳固训练大闯关(看谁反响快、答复得对): (出示练习题见课件) 1、填空: 2、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练习十一1、2、3题。 五、总结: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什么叫分数也就是分数的意义,还知道分数单位及单位“1”的概念,整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特别太棒,就请大家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鼓掌!关于分数还有许多许多的学问呢!今后我们进一步进展探究。

25、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免费篇五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的概念,并初步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3.培育学生分析力量,进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

26、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预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绽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预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绽开图。 (3)观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绽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看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外表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外表积。 2.学习

27、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表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外表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终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外表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沟通反应。 教师依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展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外表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28、) 方法二:长方体的外表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拟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外表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爱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沟通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外表积的。 课后小结 今日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并把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

29、说你的收获吗? 课后习题 1、填空。 (1)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它的棱长和是( ),外表积是( ),体积是( )。 (2)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是6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棱长和是( ),占地面积是( ),外表积是( ),体积是( )。 (3)一个长方体方钢,横截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2分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底面积是25平方米,水深1.6米,这个水箱能装水( )升。 (5)一块正方体的钢锭,棱长是10分米,假如1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锭重( )千克。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棱长和扩大( )倍,外表积扩大( )倍,体积扩大( )倍。

30、 (7)用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 )块。 (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米、b米、h米。假如高增加2米,体积比原来增加( )立方米。 2、推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 (2)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外表积和体积相等。( ) (3)a?表示 a3 。( ) (4)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多有两个面面积相等。( ) (5)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少有两个面面积相等。 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1) 长方体的外表积=(长宽+长高+宽高) 2 正方体的外表积=边长边长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