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失业保险》PPT课件.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80462130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与失业保险》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就业与失业保险》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业与失业保险》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与失业保险》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三章第三章 就业与失业保险就业与失业保险u就业的意义及其与社会保障的关系u失业的概述u失业保险的类型划分与特征u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与受保人资格认定u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付u失业保险的管理u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本讲内容本讲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就业与社会保障就业与社会保障一、就业的意义v就业是民生之本 就业意味着一份稳定工作;为个人参加社会保险、享受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福利提供了载体;是个人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发展(最重要作用);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v就业是社会保障的基础 社会保障的核心是社会保险,而社会保险是以就业为前提;就业是参加社会保险的前提。二、就业的难点v我国同时面

2、临初次就业、转轨就业、转移就业以及各类矛盾的交织的问题 u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初次就业问题u城镇失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u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转业军人的安置问题第二节第二节 失业概述失业概述一、失业率标准和失业类型划分一、失业率标准和失业类型划分失业的定义u失业是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u失业满足的条件:1、没有工作,即未被雇佣同时也未自谋职业者;2、目前可以工作,即可被雇佣或自谋职业者;3、正在寻找工作,即在最近特定时期已经采取明确步骤寻找工作或自谋职业者。u失业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失

3、业率由失业水平和失业程度两个方面因素所决定。失业水平是指社会的失业人数与社会一般劳动力之比。u失业水平与失业程度两者相乘的结果,决定失业率的高低,能够综合地反映一个社会失业的全貌。失业率标准失业率标准失业类型失业类型 u摩擦性失业 u季节性失业 u技术性失业 u结构性失业 u周期性失业 u此外,依据失业者的意愿不同可划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依据失业的表现形式划分为公开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依据失业程度不同分为完全失业和不完全失业;依据失业期限不同分为长期失业和短期失业。爱德华兹关于发展中国家失业类型的划分爱德华兹关于发展中国家失业类型的划分u1、公开的失业。公开的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

4、愿失业。u2、非公开的失业非公开的失业u就业不足型的失业 u伪装的失业 u隐蔽性失业u提前退休而引致的潜在失业u健康受损引致的潜在失业 u无效益生产引致的潜在失业二、二、失业的经济社会效应和失业观念的更新失业的经济社会效应和失业观念的更新 u失业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同时是把“双刃剑”,既会带来社会困苦,但是,当失业率控制在一个适当范围时,它也有益于社会发展u事实上,我们现在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消灭失业现象,那就应该承认这一现象的客观存在和合理程度,并着手从两个方面辩证施治。u通过各种宏观的和微观的经济政策的适当调整创造就业机会。u要尽快建立建全失业的调控机制,失业的调控机制包括:(1)建立

5、失业压力的社会分解机制,化失业的“大震”为“小震”。(2)建立失业风险的经济保障机制,提高劳动者对失业的经济承受力。三、失业风险的特点三、失业风险的特点u特点之一:失业是一种系统性风险u特点之二:相关概率难以预知v中国失业风险的特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可能会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同时,尚处起步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转行和新进入的劳动者在劳动技能和素质上不适应新的就业需求,导致我国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风险增加。第三节第三节 失业保险的类型划分与特征失业保险的类型划分与特征 一、建立失业保险是市场调节机制的内在要求 u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止

6、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u建立失业保险是市场调节机制内在的要求。政府的就业保障制度是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手段相配套的;失业保险制度则是和市场调节职能相配套的。二、失业保险的类型划分二、失业保险的类型划分 u概念: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止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u分类:强制性失业保险和任意型失业保险 强制性失业保险的特点强制性失业保险的特点u失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u享受失业保险以职工就业后因社会经济原因而失去工作、中断收入为前提条件,它的对象只能是法定实施范围内的失业职工;u失业保险是以保障失业

7、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而不可能满足其它各方面的需要;u国家立法设立失业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使用;u失业不是单纯的经济救济和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提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以便重新走上就业岗位;u失业保险属于短期保险待遇类险种。三、失业保险与其它社会保障项目的联系与区别 相同相同u都具有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和福利性,都以货币资金为提供物质帮助的主要形式,都具有保障基本生活的功能 区别区别u失业保险待遇属于短期支付项目,而在待遇资格上要进行甄别。u同工伤保险比较,失业保险不包括具有赔偿性质的待遇项目。u失业保险给付的失业保险金与社会救助津贴也是有区别的,它体现了履行缴费义务与

8、享受保险权利的统一。四、国外失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u失业保险起源于欧洲。法国于1905年最早建立了失业保险,挪威、丹麦两国也分别在1906年和1907年建立了类似于法国的失业保险。1911年,英国颁布国民保险法,实行强制性失业保险,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失业保险的主流。u198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促进就业和失业保护公约与促进就业和失业保护建议书。这可以被看作是在失业保险方面国际劳动立法的一个分水岭。第四节第四节 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与受保人资格认定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与受保人资格认定 一、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对象一、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对象 u199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

9、规定,对原有的失业保险制度作了部分调整。一是把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二是关于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是否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的问题。u鉴于农村劳动者拥有土地等生产资料,一般认为其属于非可能失业者,所以未纳入失业保险范围。二、失业保险受保人的享受资格二、失业保险受保人的享受资格 资格和条件资格和条件:u失业者必须处于劳动年龄阶段,更确切地讲,必须处于法定最低劳动年龄与法定退休年龄之间u享受失业保险的最基本条件是非自愿性失业u失业者必须满足一定的合格期条件u失业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 第五节第五节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10、与支付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付 u一、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一、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u筹筹集集来来源源:企业和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利息收入;三是财政补贴。u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基金筹集与基金支出平衡u财务机制:财务机制:现收现付制 二、失业保险基金统筹二、失业保险基金统筹 失业保险基金统筹是指对失业保险基金统一筹集、统一使用、统一调剂、统一管理。其内容包括:1、实施范围以内的用人单位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向当地社会保险机构足额上缴失业保险费;2、失业保险基金在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内统筹使用;3、通过社会保险机构,按照统一规定的标准进行支付,既不受企业本身经营好坏和企业间工资福利水平不同的影响,也

11、不以个人投保数额为标准;4、为失业职工提供再就业服务(如转业培训、组织生产自救等),对失业人员进行组织管理。三、失业保险基金的给付三、失业保险基金的给付与失业有关的社会保障津贴项目有三项:u失业保险金u失业救助金u失业补助金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范围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范围(1)失业保险津贴;(2)领取失业保险津贴期间的医疗补助金;(3)领取失业保险津贴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4)领取失业保险津贴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5)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失业保险津贴给付标准失业保险津贴给付标准u第一,给付标准要低于失业者原有的工资

12、水 平,以体现劳动与不劳动的差别;u第二,确保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u第三,权利和义务相对等的原则。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比例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比例u工资比例制u均一制u混合制u一次性给付 失业保险基金的给付期限失业保险基金的给付期限1、失业者连续领取失业保险津贴的最长时限u大多数国家限制失业者连续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时间,少则8周,多则36周,最常见的是26周。u国际劳工大会1952年规定失业保险给付期为12个月内发26周,1988年又规定24个月内可以支付30周,特别情况下可支付52周。2、失业者领取失业保险津贴的等待期u有助于防止冒领失业保险津贴的行径;u有助于减轻管理上处理大量申请小额

13、失业保险金的繁琐负担;u大多数国家的等待期为3-7天,也有些国家取消了等待期。u我国失业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时间确定。连续工作1年以上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第六节第六节 失业保险的管理失业保险的管理一、失业保险管理体制现今世界各国失业保险管理一、失业保险管理体制现今世界各国失业保险管理体制,大致可分三类:体制,大致可分三类:u由政府直接管理u在政府监督之下,授权自治机构管理u在政府支持和指导下,由工会专职进行管理二、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原则和内容二、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原则和内容u

14、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原则专款专用 统筹安排、适当积累、合理调剂、以多补少,互助互济u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重点要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强化对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和监督三、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功能三、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功能 政府在失业的管理上有两个基本宗旨u创造失业向就业转化的社会经济条件,降低社会显性的失业率;u提高社会特别是失业者对失业的经济、心理承受力,使失业压力的分布分散化、均衡化第六节第六节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一、现阶段我国失业保险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一、现阶段我国失业保险面临的压力与挑战u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极为沉重。既需要解决新成长劳动力,尤其是研究生、大中专毕业生

15、的初次就业,又面临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目前,又增加了城镇企业改革中由于冗员剥离,减员增效导致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这三者构成了中国的总就业问题。二、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二、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u失业率统计严重失真,下岗职工离岗易离厂难 u职工下岗、失业过程中几个相关环节之间在管理机构分工、资金来源等方面的缺乏落实和衔接配套 u保险金和安置金的筹措与管理缺乏长远规划。u失业保险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的体制不顺,政、企、事合一,缺乏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u失业下岗人员中弱势群体就业难度大 u对减少和消除下岗职工过激行为缺乏有效的制度性措施和应急措施。三、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

16、总体思路三、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v依据改革成本最小化和平稳过渡的原则,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把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与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联系起来,并将它们一并放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调整,盘活国有资产等“大盘子”中进行统筹规划,研究它们在改革中联动关系、逻辑顺序、临界速度和依托条件,使解决问题的办法符合体制转轨需要,并最终纳入市场经济体系。失业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有关对策失业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有关对策u把化解企业冗员作为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u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应有利于向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过渡u失业保险作为短期支付类项目,实行现收现付、略有节余的筹

17、资原则u根据失业保险的主要环节与其前导环节,后续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从员工剥离下岗到其再就业这一过程中各环节工作的衔接配套u强化对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的管理 第七节第七节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失轨失轨一、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再就业服务中心一、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再就业服务中心u在20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实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改革和调整的实施,必然会带来职工下岗,造成暂时的生活困难。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主要是通过建立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来实施的。再就业服务中心有

18、三项职能再就业服务中心有三项职能u一是负责按月向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u二是按月代下岗职工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v三是组织下岗职工参加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引导和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二、积级稳妥推进并轨,逐步形成市场导向就业机二、积级稳妥推进并轨,逐步形成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制u第一步是“双轨”阶段: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失业人员进入劳动力市场。在这一阶段,失业保险的作用主要是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调剂资金支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u第二步是“转轨”阶段:部分地区先行一步,协议期满仍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和新的裁员进入失业保险,其他地区通过政策引导加快下岗职工出中心的速度,失业保险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共同成为主要的保障形式。v第三步是“并轨”阶段:再就业服务中心逐步完成历史使命,所有失业人员,全部进入劳动力市场,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