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诗歌鉴赏语言—赏析诗眼 讲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诗歌鉴赏语言—赏析诗眼 讲练.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古诗词二轮复习备考:诗歌鉴赏语言赏析诗眼 讲练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确定诗眼的五个角度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
2、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五个字。答题步骤:赏析诗眼“3步骤”第一步:5个角度觅诗眼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考上面确定诗眼的5个角度。第二步:分析诗句找体现结合诗句梳理围绕该诗眼写了哪些内容。第三步:结合诗句析作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眼在全诗结构上、在突出诗词主题上
3、或在表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演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望蓟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分析:第一步:点明诗眼从内容上看,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并因为“惊”,意欲立功边疆。从结构上看,一个“惊”字,串起全篇,所以“惊”字为诗眼。第二步:分析诗句找体现前六句都是写初到边地感到心惊,后两句写因为“惊”而雄心勃发,通过这些诗句分析“惊”字的具体体现。第三步:结合诗句析作
4、用在结构上,以“惊”为线索;在情感上,以“惊”为感情基调。答案:诗眼是“惊”。(点明诗眼)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这地势险要的边塞重镇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写因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写因猎猎军旗飘扬而“惊”。颈联写作者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写诗人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分析诗句找体现)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感情基调,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结合诗句析作用)演练二:送李端卢伦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注解故关:故乡。衰草:冬草枯黄
5、,故曰衰草。“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风尘: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演练题:1.这首诗写离别之情,集中表现在“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2.这首写送别,不同于一般的赠别诗,请结合颈联,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 本诗以“悲”为诗眼统领全诗,情景交融,抒写送别的伤悲之情。首联以“故关”“衰草”“遍”写送别环境,含悲;颔联继续以“寒云”“暮雪”写送别情景,寓悲;颈联写“少孤”“多难”的身世之感,揭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堪悲;尾联以“掩泪”“空相向”直接写悲伤惜别之情,以期待再会的问句将笔锋转向遥遥不可
6、知的未来,抒写悲伤的送别之情,余波不尽,耐人寻味。2.这首诗的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加上人生“多难”,知音绝少(“识君迟”),诗人感叹的就不只是个人身世的飘零,而更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揭示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已超越了写一般的离别之情,感情沉郁。赏析:首联“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
7、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颈联“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诗的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颈联“少孤
8、为客早,多难识君迟”第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尾联“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第四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世事纷争
9、,风尘扰攘,不知何时才能相会。演练三:秋怀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注: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1.“悲”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从全诗来看,作者所“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2.赏析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答案:1.作者所“悲”包括:因世事繁杂而双鬓苍老。因享受高官厚禄而十分羞愧。面对美好的秋景而无心欣赏。归隐园田的心愿一时无法实现。2.颔联将“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这几个名词联缀在一起,使用纯白描手法,不着一个动词,却写出了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的动态景象。这两句以乐景写哀情,照应首联“节物岂不好”,从反面衬托突出了诗人心情的“黯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