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0238229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挚痛(zh)山涧(jin)污秽(hu)缠绕(chn)B.胸膛(tng)默契(qi)喷涌(yng)田垄(lng)c.召唤(zho)镐头(go)辘辘(l)浆液(jing)D.仰望(yng)白桦(hu)斑斓(ln)怪诞(dn)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狂斓田垄阿姊污秽B.紫藤丰饶山颠云鬓C.祈祷斑斓气魄辔头D.怪诞泛烂诧异鞍鞯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它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

2、成九曲连环。B.他们二人配合默契,终于赢得了这场双打比赛的冠军。C.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D.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万里/赴成机,关山/度/若飞。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c.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D.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6.对诗黄河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2)写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 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 句 子是: 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 8.综合性学习

4、(共8分)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黄河母亲河的语文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任务。(1)老师请你负责我在黄河颂里探黄河知识这一版块的活动。你准备让你们组从黄河颂一诗提供的哪些信息去探讨有关黄河的哪些知识?(3分)(2)作为“黄河文化大搜集”这一版块的一员,你一定搜集了不少有关黄河的谚语、俗语、成语、诗歌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吧。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写出两个。(2分)(3)假如你是“忧黄河、救黄河”这一版块的负责人,根据你和你的组员调查黄河断流的原因和河水污染现状。请你为缓解黄河断流献或水污染两条计策。(3分)二

5、、阅读理解(42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木兰歌唐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

6、古之名焉可灭!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欲闻所戚戚有子复尚少朔风裂人肤易却纨绮裳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11. (2分)诗中画线句已演变成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 ;与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内容相对应的一句诗是 。12.说说你对“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中“喜”“悲”的理解。(3分)13.同为表达对木兰的赞美,与木兰诗相比,本诗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3分)(二)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

7、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14.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3分)15.“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句话写出了怎样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的什么精神?(

8、3分)16.选文第一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觉来描写?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17.如何理解“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一句中“抢”的内在含义?(3分)(三)(本题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无根的兰花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祥子,到了校园;校团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

9、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祥;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影应该是今而轩,应该是谐趣困,应该是故宮的石阶,或事阔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十几岁,就在外西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宠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而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

10、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剑处可以为案,是因为蚕木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敌,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

11、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18.(3分)文中提到北平”“祖国已破”两个词语,由此判断此文的写作背景应该是 时期。19.(3分)段画线的“这些”和“这里”分别指代什么?20.(4 分)段中写到“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作者为什么要流泪?21.(4 分)段“蚕未离开那片桑叶”有什么深刻含义?三、写作(50分)22. 请以“那件事,让我想起来就 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高兴”觉得温暖遗憾”“后悔”等;(2)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