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第16课陋室铭第一课时 刘禹锡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的文言词汇,如“陋室、铭、名、灵、斯、惟、馨、上、入”等。 2、通过查字典,查找参考资料的方式,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导学卡时间代表效率,时间就是生命!请同学们珍惜时间!1、 熟读,再读,反复阅读课文,背诵课文。2、 反复阅读课文,在课本上用红笔圈出重点字词,如 “陋室、铭、名、灵、斯、惟、馨、上、入、鸿儒、白丁、素琴、金经、丝竹、乱耳、案牍、形”等,并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等把每一句翻译写在课本上,完成后举手示意。3、 组长组织组员移位合作学习本课的内容,讲解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并准备上台展示。4、 随机挑选小组展示今天的收获,要求讲
2、解本课的知识点,并总结答题技巧。5、 展示后完成教师当堂布置的练习题。教师活动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图片,漂亮的楼房和简陋的茅草屋,询问学生是愿意住在哪种房子里?-高楼里。那为什么我们不喜欢住在茅草屋里呢?-太简陋了。引出:看来大部分人都更喜欢住在漂亮的楼房里,但是在古代,却有一部分人选择远离尘世的喧嚣,愿意居住在山林中的茅草屋里,但是他们却不觉得屋子简陋,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一探究竟。播放课文朗读。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词
3、、乌衣巷等。2、文体常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即给陋室作的铭。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激励自己的格言。墓志铭:在墓碑上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文字。 二、 诠释目标,确定方向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对其进行解释,让学生明确方向。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熟读课文,积累重点的文言词汇,如“陋室、铭、名、灵、斯、惟、馨、上、入”等。2、通过查字典,查找参考资料的方式,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三、 自主学习,品味语言请同学们根据导学卡的指示,认真完成相关的问题。老师巡查学生完成导学卡的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点同学,记录易错点,
4、及时更正。四、 小组探究,解惑释疑请小组长带领组员以及物品,组织组员互相讨论,在交流中帮助组员,解答疑惑,然后分配好展示任务。教师并巡查全班,发现小组的问题,查看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小组群学结束后,教师对群学情况进行点评并总结。五、 学生展示,教师引导小组上台展示时,教师在台下进行指导。当小组展示完毕,教师安排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分享,并督促学生做好笔记。全部小组展示结束后,老师进行知识点概括,并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分。利用PPT,展示导学卡上的问题,教师再加以补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5、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疏通文意(分组展示)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神仙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会灵验。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居住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2、重点字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
6、功诵德的文字。 名:出名,有名。 灵:灵验。 斯:这。 惟:只。馨:能散步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上:长到。 入:映入。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丝竹:乐器。 乱耳:扰乱心境。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3、古今异义词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芳香)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丝,指管弦器;竹,指管乐器。今义:丝:丝织品;竹:竹子。)4、词类活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灵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7、使扰乱,使劳累)5、文言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何陋”前置到“有”之前,正常语序为“有何陋”)六、 课后小结同学们,学习了本篇文章,我们懂得了做人要有高尚的品德,内在的品德修养才是一个人精神的体现,希望我们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七、 知识检测完成练习册知识导航和达标体验中陋室铭的部分。1、二次备课:2、课堂问题记录:小组表现教学反思课题第16课陋室铭第二课时 刘禹锡目标1、学习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2、感悟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做品德高尚的人。导学卡时间代表效率,时间就是生命!请同学们珍惜时间!1、 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的?2、 仔细品读课
8、文,说一说文中运用“上”“入”二字有什么好处?3、 作者列举诸葛庐、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这种写法叫什么?4、 本文文题为“陋室铭”,为什么文中却没写“陋室”如何“陋”,而是强调“不陋”?4、组长组织组员移位合作学习本课的内容,讲解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并准备上台展示。5、随机挑选小组展示今天的收获,要求讲解本课的知识点,并总结答题技巧。6、展示后完成教师当堂布置的练习题。教师活动一、复习回顾,引入课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着刘禹锡走进了他的“陋室”,但是从文中我们却看到他似乎并不觉得陋室简陋,那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文中细细探究。二、 诠释目标,确定方向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对其进行解释,让学生
9、明确方向。1、学习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2、感悟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做品德高尚的人。三、 自主学习,品味语言请同学们根据导学卡的指示,认真完成相关的问题。老师巡查学生完成导学卡的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点同学,记录易错点,及时更正。四、 小组探究,解惑释疑请小组长带领组员以及物品,组织组员互相讨论,在交流中帮助组员,解答疑惑,然后分配好展示任务。教师并巡查全班,发现小组的问题,查看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小组群学结束后,教师对群学情况进行点评并总结。五、 学生展示,教师引导小组上台展示时,教师在台下进行指导。当小组展示完毕,教师安排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分享
10、,并督促学生做好笔记。全部小组展示结束后,老师进行知识点概括,并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分。利用PPT,展示导学卡上的问题,教师再加以补充。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的。2仔细品读课文,说一说文中运用“上”“入”二字有什么好处?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由此也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补充)请找出文中的对偶句,分析其表达效果。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11、云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达效果:使句子整齐,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3作者列举诸葛庐、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作者意在用古代的贤士来自比,说明自己也具有他们的志趣和品德。这种写法叫类比。两处类比: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b、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补充)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
12、室的吟咏。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补充)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作用是什么?明确:以反问句点题,与“惟吾德馨”相照应,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4本文文题为“陋室铭”,为什么文中却没写“陋室”如何“陋”,而是强调“不陋”?明确:这是一种反向立意的写法。文中只字不写“陋室”的“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的“不陋”,这样就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从“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最后对陋室的“陋”字作了彻底否定,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使文章的立意不落俗套,是文章构思的精妙之处。(补
13、充)本文借“陋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分析了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补充)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请简要分析。明确: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心志的,这个“志”就是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作者在文章里没有直说,而是借“陋室”这个“物”表达出来的,即通过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的人群的描写,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显得含蓄、隽永。五、课外拓展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明确: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六、课后小结陋室铭是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述,极力形容了“陋室不陋”,我们也学习到了一种另样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六、知识检测完成练习册能力提升中陋室铭的部分。1、二次备课:2、课堂问题记录:小组表现教学反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