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教学设计(通用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寓言二则教学设计(通用7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寓言二则教学设计(通用7篇)寓言二则教学设计1 预设目标 (1)口述作者及相关情况 (2)弄懂寓言故事 (3)解释默写 (4)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注意郑人、楚人的神态和动作语言) 教材分析: 一、了解“寓言” “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二、主题思想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
2、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调整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三、思路结构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 第一层: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四、 写作特色 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
3、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教学安排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1)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 (2)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 解答:寓意(1)骄傲使人落后、失败。 (3)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学习郑人买履 二、初读课文(6分钟)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学生找出应注意的字音和字型。 2、学生散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3、老师细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边读边注意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三、构建画
4、面(6分钟)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四、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15分钟) 1、圈划重点的文言词(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宁、无、其、以) A、独立学习,看课文解释查工具书。 B、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 C、老师巡回释疑。 D、小组汇报 E、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师生讨论) (1)操、持、取的意义 (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宁信度、无自信也 五、把握寓意(10分钟) (1)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意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2)说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了它的现实意义。 答案:(1)郑人买履中
5、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2)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六、多形式背诵课文。(5分钟) 第二课时教学安排 一、(1)学生读通课文,注意字音,断句。(3分钟) (2)学生展示学习效果。 楚人/有/涉江者,
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疏通全文,把握文章结构(3分钟) 故事: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三、学习文言词语句式 小组间讨论,小组间比赛,采用一问一答。 涉:渡江遽:立刻、急忙契:雕刻 是:指示代词,这儿止:停止 惑:迷惑、糊涂 老师补充讲解: A、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有涉江者之楚人 B、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几是是我的剑坠落之处。 C、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意强调B、C的肯定与委婉的反问语气。 学生揣摩试读。 四、阅读讨论(8分钟) A、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 答:
7、“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趣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想象“刻舟”时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用自己的话表述。 B、这个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答: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将改革不断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多形式背诵课文(6分钟) 六、选择两则寓言中你喜欢的一则,小组表演,注意丰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五、板书(见教学安排中) 六、课后时文阅读讲义。 A、解释下列词语 置之
8、其坐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之至之市其 试之以足遽契其舟 B、说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而置于其坐. (4)是吾剑之所从坠。 C、说出两则寓言的寓意。 D、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用“狐假虎威”造一个句子。 3、 “兽见之皆走”中的“走”是什么意思?请列举出带“走”字的成语三个。 4、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
9、,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参考答案: A、 (1)量好的尺寸;到去;履 (2)他的;那,那个,指示代词 B、 (1)没有行走;不可以,不能 (2)相信自己的脚;不相信自己 (3)坐同“座”,座位,名词;动词,坐下。 (4)这,这是,指示代词;做判断动词。 C、不顾实际,只信教条的人可笑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办不成事的。 D、(1)略(2)略(3)走:逃跑的意思。走马观花,走投无路,飞沙走石(4)略。 拓展资料 1、韩非和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韩国贵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著有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 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
10、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全书属于论辩文占绝大部分,文风犀利,有很强的说服力。 2、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首都,遇见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入秦为之游说,使之归国继位(即庄襄王)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记、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
11、两则语言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于求成、违反事物规律及“做多余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语言说明的理。 教学难点:能借注解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寓言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你们知道的寓言故事很多,能给同学们讲讲吗?最好能说出语言给你的启示。 二、朗读课文奇文共赏 1、自读:组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通顺流利,并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2、互读:组织学生协作组内分别轮流朗读,并互相评读尽可能解自读时的疑难问题并标注互读时产生的新的疑难问题。 3、听读:播放两则语言的录音
12、朗读,要求仔细听读,尤其注意字音和句读。 三、疏通文意合作释疑。 1、小组合作,自己疏通文意。 2、各小组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 3、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集体释疑 4、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指导 四、理解想象配音作画。 通过感知课文,我们对文中的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作品中的故事有了一个感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能更深入的理解人物更准确的把握股市的内涵呢? (自选配音或作画的方式) 第二课时 一、创新设计提升理解。 续编故事:现在这个农夫懊悔不已,他发誓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合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的棒。 交流评价。 二、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3、。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呢?请大家用生动的语言叙述故事,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本节课中你在哪些地方有收获呢?与同桌交流,并记录下来。 四、积累内化。 1、背诵两则语言。 2、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 五、实践活动 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开展一次寓言故事大赛。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解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
14、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 (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读悟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3、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 4、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5、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
15、读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 6、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理解这句话。 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 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 带着理解读一读。 三、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 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
16、,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硬
17、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课外一定还阅读了不少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文章。) 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哪些同学看过或听过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范读课文。 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学习的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18、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读课文。 5.指名读,正音。涉(sh)、坠(zhu)、遽(j)、契(q)。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根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点拨理解以下词语: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理解的意思。 3.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江面”,然后指名上
19、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教具演示故事,边演示边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出“刻舟求剑”的意思。(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航行中丢失的宝剑。) 2.讨论: (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跟着变化。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
20、情才能成功。) (4)你能举出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获得成功的例子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 2.讨论交流。 3.给“糊涂”找反义词,并用“糊涂”说一句话。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刻舟求剑。 2.从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狐假虎威。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意思。 (1)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
21、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4.参照译文,练习讲课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启发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看到了老虎跟在狐狸的后面,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3)指名讲故事,相机帮助理解重点句和难句。 三、拓展延伸,理解含义。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的“假”是?“假借”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了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3)延伸:出示下面一段话: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
22、干活?”一个汉*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逆”的声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曰”要注意与“日”区别,“狐、狸”两个字的反犬旁不要写得太宽,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逆”和“违”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从内到外,“畏”字下面不要写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5 。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
23、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投影仪、动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略)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放动画,听故事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 三、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四、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
24、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
25、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投影出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 (7)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齐读
26、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六、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钟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盗钟与成语“掩耳盗铃”的关系。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钟。 4总结扩展。 同学们想象一下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钟人的想法下判断,而把所设计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感悟空
27、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钟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钟”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七、拓展延伸 1小黑板: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2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 3
28、选择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并背诵这则寓言。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懂得生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本剧、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钟,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国古代有不少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它们往往借助浅显
29、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见于各类文献之中,如战国策淮南子韩非子等,后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则寓言。 二、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3个生字。 2懂得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有感情地诵读这则寓言。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幻灯显示: (1)读准 祠赐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引酒且饮之()丁壮者引弦而战() (3)说说句子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活动安排: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 最后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颁
30、发小奖品。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指名诵读“画蛇添足”。 2串讲课文: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3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然后交流。 明确:“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4能力训练:这则寓言已成为常见的成语,请造一个句子。教师可先示范造句。学生造句后,组织大家评价是否恰当。 5全班齐读“画蛇添足”一文。 6请举出生活中与之同类的事例,并谈谈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五、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画蛇添足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六、布置作
31、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写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
32、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共同探究美与丑这一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欣赏老妇人心灵的美、追求树立自信的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种美,同时也对丑的恶行也要加以揭露,以便警惕大家,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其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 2、生看后谈感受。 3、小结:同学们的感受值得珍视,就让我们走进文中,再去感受一下文人庄子是如何审视美与丑的。 二、读通语句,感知大意 1、老师范读,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验古人运用文字的魅力。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3、把语句读通顺,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相机解决颦、挈、亦字读音及字义。 3、学生齐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大致内容。 三、读懂课文,对照解释自悟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译文,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学习,联系说句意。 3、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要求: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一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只要意思不错即可,还可适当的穿插有关的背景资料。 四、细读课文,读懂句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请生速读课文,边读边划。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
34、后,体会到什么?(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没在哪?)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美若天仙,绝代佳人,国色天香)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让人赏心悦目,就连东施也来学习她,东施是怎样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吗?可以做动作,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2、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过渡:看来东施效颦的确不怎么美,作者没有细致地描写东施的丑,而是重点描写了人们的反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3)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其
35、丑无比) 小结:是啊!作者大胆舍弃对于东施五官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东施刻意模仿西施皱眉捧心的丑态所引起人们的反应来进行侧面烘托,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侧面描写。 (4)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5)学到这里,你想对东施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美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我要请教大家: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呢?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东施听了大家对她的评价和建议后,我想她定会有自知之明,同时也会明白美与丑的真正含义,大家想象一下,东施今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小结:是啊!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我们再读这篇寓言,去体会一下寓言的情境吧! (5)拓展阅读邯郸学步。 六、作业布置 1、背诵东施效颦; 2、为本则寓言扩写并续写结尾。 扩写要求: (1)可以以西施或东施或以路人为第一人称来叙述这则寓言; (2)可适当加入一些细节(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续写要求: (1)注意保持上下文的行文连贯; (2)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