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化学与糖代谢.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104731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95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类化学与糖代谢.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糖类化学与糖代谢.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类化学与糖代谢.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类化学与糖代谢.pptx(9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新陈代谢(简称代谢):一、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广义定义)。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广义定义)。也可以说是指细胞内一切化学变化的总称(狭义定义)。也可以说是指细胞内一切化学变化的总称(狭义定义)。新陈代谢的类型新陈代谢的类型:物质代谢: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 合成代谢:需能,还原合成代谢:需能,还原 分解代谢:放能,氧化分解代谢:放能,氧化 新陈代谢特点:新陈代谢特点:条件温和(常温、常压)条件温和(常温、常压)严格调控:时间、地点、数量。严格调控:时间、地点、数量。逐步有序:能量逐步释放,便于利用。逐步有序:能量逐步释放,便于利用。(不

2、同于体外燃烧(不同于体外燃烧:一次性放能)一次性放能)具有规律性:所有生物都遵循。具有规律性:所有生物都遵循。(因为酶的本质相同)(因为酶的本质相同)新陈代谢的一般概念新陈代谢的一般概念第1页/共95页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的代谢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的代谢过程。1 1、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生物有机体把从环境中摄取的物质,经一系列的化学反生物有机体把从环境中摄取的物质,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变为自身物质的过程。即从环境到体内,由小分子合成大分子应转变为自身物质的过程。即从环境到体内,由小分子合成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它是一个吸能

3、过程。物质的过程。它是一个吸能过程。2 2、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生物体内的物质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变为排泄物生物体内的物质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变为排泄物的过程。即从体内到环境,由大分子物质转变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的过程。即从体内到环境,由大分子物质转变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它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它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3 3、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 相互矛盾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依存。获取的大分子物质获取的大分子物质 体内小分子体内小分子 体内的大分子物质体内的大分子物质 行使生物功能行使生物功能 生物体内的物质,由

4、于更新的需要,部分要经分解成小分子生物体内的物质,由于更新的需要,部分要经分解成小分子而被排出体外或被(再)利用。而被排出体外或被(再)利用。二、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二、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分解分解合成合成第2页/共95页糖(carbohydrates)(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单糖寡糖多糖复合糖第一节第一节 糖类的化学糖类的化学第3页/共95页1、单糖、单糖葡萄糖葡萄糖(glucose)已醛糖已醛糖果糖果糖(fructose)已酮糖已酮糖 一、糖的结构和性质一、糖的结构和性质第4页/共95页半乳糖半乳糖(galactos

5、e)已醛糖已醛糖 核糖核糖(ribose)戊醛糖戊醛糖 第5页/共95页2、寡糖、寡糖-由由2-10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麦芽糖麦芽糖 (maltose)葡萄糖葡萄糖 葡萄糖葡萄糖蔗蔗 糖糖(sucrose)葡萄糖葡萄糖 果糖果糖乳乳 糖糖(lactose)葡萄糖葡萄糖 半乳糖半乳糖第6页/共95页3、多糖、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成淀淀 粉粉(starch)糖糖 原原(glycogen)纤维素纤维素 (cellulose)第7页/共95页淀粉的分子结构淀粉的分子结构-1,4-糖苷键糖苷键-1,6-糖苷键糖苷键淀粉颗粒淀粉颗粒第8页/共95页它是植物体内最重

6、要的贮藏多糖它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贮藏多糖 。用热水处理淀粉时,可溶的一部分为用热水处理淀粉时,可溶的一部分为“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另一部分不能溶解的为另一部分不能溶解的为“支链淀粉支链淀粉”。(1 1)直链淀粉)直链淀粉 其中葡萄糖以其中葡萄糖以-1 1,4 4糖苷键缩合而成。糖苷键缩合而成。分子量在分子量在10000-5000010000-50000之间。之间。每个直链淀粉分子只有一个还原端基和一个非还原端每个直链淀粉分子只有一个还原端基和一个非还原端基。基。遇碘显蓝紫色遇碘显蓝紫色第9页/共95页(2 2)支链淀粉:)支链淀粉:其中葡萄糖主要以其中葡萄糖主要以-1 1,4 4糖苷键相连,糖

7、苷键相连,少数以少数以-1 1,6 6糖苷键相连糖苷键相连(分支点处)(分支点处),所,所以支链淀粉具有很多分支。以支链淀粉具有很多分支。遇碘显紫色或紫红色。遇碘显紫色或紫红色。分子量在分子量在50000-10000050000-100000。第10页/共95页-1,4-糖苷键糖苷键-1,6-糖苷键糖苷键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贮藏多糖,相当于植物体内贮存的淀粉,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贮藏多糖,相当于植物体内贮存的淀粉,也叫动物淀粉。也叫动物淀粉。高等动物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糖原高等动物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糖原 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遇碘显红色)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遇碘显红色)糖原

8、糖原第11页/共95页由15000个葡萄糖以(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不分支),是一种结构多是一种结构多糖糖氢键结构:高强度,不溶于水。植物细胞壁中,被其他多糖和木质素包埋,难降解。纤 维 素第12页/共95页-1,4-糖苷键糖苷键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第13页/共95页4 4、复合糖、复合糖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 糖脂糖脂(glycolipid):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糖蛋白糖蛋白(glycoprotein):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第14页/共95页糖类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有:氧化供能:糖类占人体全部供能量的70%。作为结构成分:如生

9、物膜、神经组织等的组分。作为核酸类化合物的成分:构成核苷酸,DNA,RNA等。转变为其他物质: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等化合物。二、糖的生理功能二、糖的生理功能第15页/共95页三、糖的消化吸收三、糖的消化吸收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以淀粉为主。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主要在小肠上段以单糖形式吸收。进入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各种单糖,进入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各种单糖,经门静脉进入肝脏: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其中一部分转变成肝糖原;其中一部分转变成肝糖原;大部分大部分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血

10、液中的葡萄糖又称血糖血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血糖随血,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血糖随血液流经各组织时:液流经各组织时:一部分在各组织中转变为一部分在各组织中转变为糖原,其中以肌糖原最多糖原,其中以肌糖原最多;一部分进入组织细胞内被一部分进入组织细胞内被氧化分解氧化分解,供生理活动所用。,供生理活动所用。第16页/共95页第二节 糖 酵 解当组织细胞缺氧时,在当组织细胞缺氧时,在细胞液细胞液中发生一系列酶促反应,中发生一系列酶促反应,将糖原或葡萄糖逐步降解成将糖原或葡萄糖逐步降解成乳酸乳酸 (丙酮酸),(丙酮酸),并伴随并伴随ATPATP生成的过程。生成的过程。-糖的糖的无氧氧化无氧氧化。过程

11、与酵母。过程与酵母生醇发生醇发酵酵基本相似,因此称为基本相似,因此称为糖酵解糖酵解。它是一切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它是一切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Embden,Meyerhof,ParnasEmbden,Meyerhof,Parnas等人贡献最多等人贡献最多(1940(1940年被阐明年被阐明),故糖酵解过程也叫,故糖酵解过程也叫Embdem-Meyerhof-ParnasEmbdem-Meyerhof-Parnas途径,途径,简称简称EMPEMP途径。途径。第17页/共95页一、糖酵解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磷酸化分解成磷酸丙糖 包括5步反应第二阶段:磷酸丙糖生成丙酮酸 包

12、括5步反应结果是:葡萄糖丙酮酸结果是:葡萄糖丙酮酸第18页/共95页第一阶段不可逆反应己糖激酶:专一性不强,被产物别构抑制。葡萄糖激酶(肝细胞):不被产物抑制,为诱导酶,由胰岛素促使合成,专一性:葡萄糖能量:消耗一个ATP。第一步第一步第一步第一步 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 6-6-6-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G-6-G-6-G-6-G-6-P P P P)第19页/共95页从糖原开始 糖原磷酸化酶Gn G-1-P G-6-P G n-1 不消耗ATP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第20页/共95页葡萄糖 G-6-P的目的活化葡萄糖。葡萄糖可以透过细胞膜,而磷酸葡萄糖因为磷酸基带

13、负电荷,不易透过细胞膜,被锁在细胞内。磷酸化有利于防止葡萄糖渗出细胞。第21页/共95页第二步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G-6-P F-6-P酶:磷酸己糖异构酶,将羰基键从C1移到C2,为C1磷酸化作准备。反应可逆。第22页/共95页第三步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F-6-P F-1,6-2P酶:磷酸果糖激酶关键的反应步骤,是限速酶,很重要。能量:消耗一个ATP第23页/共95页第四步 F-1,6-2P 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 连接两个羰基化合物形成一个醛醇化合物 -醛缩反应酶:醛缩酶C3和C4之间发生断裂。第24页/共95页第五步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酶:磷酸丙

14、糖异构酶,有一中间产物。第25页/共95页第一阶段总结1分子葡萄糖(葡萄糖单位)2分子磷酸丙糖从葡萄糖开始:消耗2个ATP从糖原开始:消耗1个ATP 第26页/共95页第二阶段第六步 3-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酸 NAD+NADH+H+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以NAD+为辅酶第27页/共95页第七步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ADP ATP酶:甘油酸磷酸激酶能量:酵解中第一次产生ATP底物水平磷酸化第28页/共95页第八步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酶:甘油酸磷酸变位酶第29页/共95页第九步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酶:烯醇化酶(Mg2+或Mn 2+)磷酸

15、烯醇式丙酮酸:高能化合物第30页/共95页第十步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ADP ATP不可逆反应酶:丙酮酸激酶,酵解中的主要调节酶。产能第31页/共95页第32页/共95页二、丙酮酸的去路二、丙酮酸的去路1 1、乳酸发酵、乳酸发酵(1 1)动物在激烈运动时或由于呼吸、循环系统障碍而)动物在激烈运动时或由于呼吸、循环系统障碍而发生供氧不足时。发生供氧不足时。(2 2)生长在厌氧或相对厌氧条件下的一些细菌:)生长在厌氧或相对厌氧条件下的一些细菌:酶:乳酸脱氢酶(LDH)NADH+H+丙酮酸丙酮酸 L-L-乳酸乳酸 NAD+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第33页/共95页 丙酮酸脱羧酶 乙醇脱氢酶丙酮酸

16、乙醛 乙醇2 2、生醇发酵、生醇发酵第34页/共95页第35页/共95页 3 3、生成乙酰、生成乙酰CoACoA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生成乙酰酸进入线粒体生成乙酰CoACoA,参加,参加TCATCA循环(柠檬循环(柠檬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CO2 2和和H H2 2O O。(后述)。(后述)4 4、其它去处(后述)、其它去处(后述)丙酮酸又可以生成糖丙酮酸又可以生成糖第36页/共95页三、糖酵解的调节三处调节酶: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1)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磷酸果糖激酶2)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丙酮酸激酶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7、丙酮酸 不可逆反应 速度处决于速度处决于细胞对能量的需求和对酵解中间产细胞对能量的需求和对酵解中间产细胞对能量的需求和对酵解中间产细胞对能量的需求和对酵解中间产物的需要物的需要物的需要物的需要。需求越大,酵解进行速度越快需求越大,酵解进行速度越快.第37页/共95页四、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 1、糖酵解是生物体内糖分解代谢的普遍途径。、糖酵解是生物体内糖分解代谢的普遍途径。2 2、通过糖酵解使葡萄糖分解生成、通过糖酵解使葡萄糖分解生成ATPATP,为生命活动提供,为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尤其对厌氧生物能量的获得非常重要。部分能量,尤其对厌氧生物能量的获得非常重要。3 3、糖酵解途径的许多中间产物可

18、作为合成其他物质的、糖酵解途径的许多中间产物可作为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作为碳骨架),如丙酮酸原料(作为碳骨架),如丙酮酸氨基酸氨基酸。4 4、它是糖有氧分解的准备阶段。、它是糖有氧分解的准备阶段。5 5、由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的异生途径基本上是它的逆过、由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的异生途径基本上是它的逆过程。程。第38页/共95页五、五、糖酵解总观及其产生的能量糖酵解总观及其产生的能量无氧时:无氧时:2 2(NADH+NADH+H H+)用于还原丙酮酸,)用于还原丙酮酸,生成生成2 2分子乳酸或乙分子乳酸或乙醇,故净产生醇,故净产生2 2分子分子ATPATP 第39页/共95页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

19、糖原在有氧气存在时,被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并产生大量能量糖在体内氧化供能的主要途径,需要氧气糖的有氧氧化主要分成三步丙酮酸的生成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场所:细胞液-线粒体第40页/共95页第41页/共95页一、途径(一)丙酮酸的生成:细胞液,途径与糖酵解相同但有一点不同:3-磷酸甘油醛脱氢生成的 NADH +H+酵解:将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或乙醇)。有氧氧化:进入线粒体内参加呼吸链传递。第42页/共95页(二)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丙酮酸+辅酶A+NAD+乙酰辅酶A+CO2+NADH+H+酶:丙酮酸脱氢酶系,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是一个多酶复合体。线粒体内

20、进行,反应不可逆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转变为乙酰CoA,这是连接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纽带第43页/共95页丙酮酸脱氢酶系酶:丙酮酸脱羧酶 硫辛酸乙酰转移酶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辅助因子(6个):TPP,硫辛酸,FAD,Mg2+,NAD+,CoA第44页/共95页(三)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线粒体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 柠檬酸 一系列反应 草酰乙酸,同时乙酰基彻底氧化为CO2 和H2O,并产生大量能量。从柠檬酸开始 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CA循环 Krebs循环(它是由它是由H.A.KrebsH.A.Krebs(德国)正式提出的)。(德国)正式提出的)。第45页/共9

21、5页第一步 :柠檬酸合成酶(关键酶)乙酰CoA +草酰乙酸+H2O 柠檬酸+CoA 乙酰CoA的甲基碳攻击草酰乙酸的酮基第46页/共95页第二步:顺乌头酸酶柠檬酸 顺乌头酸 异柠檬酸 脱水 加水第47页/共95页第三步 氧化脱羧 异柠檬酸脱氢酶(NAD+或 NADP+)(关键酶)异柠檬酸 草酰琥珀酸 -酮戊二酸 NAD+NADH+H+CO2脱掉的是中间的羧基,来自于草酰乙酸,没有标记的二氧化碳放出。第48页/共95页第四步:-酮戊二酸氧化脱羧-酮戊二酸+CoA+NAD+琥珀酰CoA+CO2+NADH+H+酶:-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是一个多酶复合体。脱氢脱羧同时进行,没有标记的二氧化碳放出。第49

22、页/共95页第五步:琥珀酰CoA合成酶琥珀酰CoA +GDP +Pi 琥珀酸 +GTP +CoA 底物水平磷酸化:GTP+ADP ATP+GDP (鸟嘌呤核糖核苷三磷酸)第50页/共95页第六步:琥珀酸脱氢酶(FAD)琥珀酸+FAD 延胡索酸+FADH2第51页/共95页第七步:延胡索酸酶延胡索酸 +H2O 苹果酸第52页/共95页第八步:苹果酸脱氢酶(NAD+)苹果酸+NAD+草酰乙酸 +NADH +H+第53页/共95页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第54页/共95页2 2.5或或2 1.52 2.52 2.52 2.52 1.52 2.51.52.530或或32个个1分子分子NADH+H+经呼吸链

23、氧化生成水的过程中可生成经呼吸链氧化生成水的过程中可生成2.5分子分子ATP;1分子分子FADH2经呼吸链氧化可生成经呼吸链氧化可生成1.5分子分子ATP。第55页/共95页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能量生成1.丙酮酸的生成 -1-1+2 2+2 1.5(2.5)=5(7)2.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2 2.5=53.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2 (2.5+2.5+1+1.5+2.5)=20总数:30(32)分子ATP第56页/共95页二、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循环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为不可逆反应。每完成一次循环,氧化分解掉一分子乙酰基,可生成20分子ATP。循环的中间产物既不能通过此循环反应生成

24、,也不被此循环反应所消耗。第57页/共95页 三羧酸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生成两分子CO2。循环中有四次脱氢反应,生成3分子(NADH+H+)和1分子FADH2。循环中有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一分子GTP,既而转化成一分子ATP。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第58页/共95页三、意 义1、供应大量能量,是生物体的主要供能形式。是生物体的主要供能形式。2、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 A不但是糖氧化分解的产物,也是不但是糖氧化分解的产物,也是脂肪酸、氨基酸和核糖代谢的产物,因此脂肪酸、氨基酸和核糖代谢的产物,因此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分解供能的共同通路

25、。也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互变的枢纽。3、提供大量中间产物第59页/共95页 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物,从理论上讲,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物,从理论上讲,可以循环使用而不被消耗。但是,实际上必须可以循环使用而不被消耗。但是,实际上必须不断更新,才能保证循环的正常运转。不断更新,才能保证循环的正常运转。1.丙酮酸+CO2 草酰乙酸 2.丙酮酸+CO2+H2O+ATP 草酰乙酸+ADP+Pi 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O2+GDP 草酰乙酸+GTP 4.天冬氨酸+-酮戊二酸 谷氨酸+草酰乙酸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丙酮酸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谷草转氨酶谷草转

26、氨酶草酰乙酸的补充:草酰乙酸的补充:第60页/共95页 有些微生物和植物细胞内除有三羧酸循环有些微生物和植物细胞内除有三羧酸循环的各种酶以外,还有另外两种酶:的各种酶以外,还有另外两种酶:即即 异柠檬酸裂解酶异柠檬酸裂解酶 苹果酸合成酶苹果酸合成酶 四、乙醛酸循环途径四、乙醛酸循环途径 第61页/共95页琥珀酸琥珀酸苹果酸合成酶苹果酸合成酶(乙醛酸乙醛酸)异柠檬酸裂解酶异柠檬酸裂解酶第62页/共95页 异柠檬酸:异柠檬酸:它在它在异柠檬酸裂解酶异柠檬酸裂解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琥珀酸和乙醛酸。的作用下分解为琥珀酸和乙醛酸。乙醛酸:乙醛酸:它可通过它可通过苹果酸合成酶苹果酸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与乙酰辅酶的

27、催化作用与乙酰辅酶A A结合成结合成苹果酸。苹果酸。在这里,在这里,异柠檬酸走了一个捷径异柠檬酸走了一个捷径,跳过三羧酸循环中,跳过三羧酸循环中的草酰琥珀酸、的草酰琥珀酸、酮戊二酸、琥珀酰酮戊二酸、琥珀酰CoACoA,形成一个与,形成一个与三羧酸循环相联系的小循环。三羧酸循环相联系的小循环。第63页/共95页乙醛酸循环是和柠檬酸循环交叉的途径,但是乙醛酸循环是乙醛酸循环是和柠檬酸循环交叉的途径,但是乙醛酸循环是四四碳单位(草酰乙酸)的合成途径碳单位(草酰乙酸)的合成途径。(柠檬酸循环是一个分解途径)(柠檬酸循环是一个分解途径)在在微生物微生物中,通过乙醛酸循环将乙酸转变成琥珀酸,进入中,通过乙

28、醛酸循环将乙酸转变成琥珀酸,进入糖异生途径生成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为它们的生长提供碳源和能源。,为它们的生长提供碳源和能源。在在植物植物中,特别是油料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中的脂肪酸中,特别是油料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中的脂肪酸分解产生大量的乙酰分解产生大量的乙酰CoACoA,乙酰,乙酰CoACoA经过乙醛酸循环转变它们经过乙醛酸循环转变它们为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进入糖异生途径生成为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进入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然后运送到根和茎中,供生长需要。然后运送到根和茎中,供生长需要。乙醛酸循环的意义乙醛酸循环的意义:第64页/共95页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添加碘乙酸(3

29、-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抑制剂)或氟化物(抑制烯或氟化物(抑制烯醇化酶)等,醇化酶)等,葡萄糖仍有消耗另外,发现了另外,发现了6-P-6-P-葡萄糖脱氢酶和葡萄糖脱氢酶和6-P-6-P-葡萄糖酸脱氢酶及葡萄糖酸脱氢酶及NADPNADP+;发现了五碳糖、六碳糖和七碳糖。;发现了五碳糖、六碳糖和七碳糖。说明除糖酵解、糖有氧氧化外,葡萄糖还有其它途径。1953年阐述了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简称PPP途径(也称磷酸己糖支路、戊糖磷酸循环、Warburg-Dickens戊糖磷酸途径)。PPP途径广泛存在动、植物细胞内,在细胞质中进行。第65页/共95页第66页/共

30、95页磷酸戊糖途径特点细胞液,需要氧气6-P-G直接脱氢脱羧脱氢酶均以NADP+辅酶有磷酸戊糖生成第67页/共95页磷酸戊糖途径 6 6-P-G +12 NADP+7 H2O 5 6-P-G +12 NADPH +H+6 CO2+H3PO4第68页/共95页磷酸戊糖途径意义1、生成的5-磷酸核糖是DNA,RNA合成的必要原料,核酸中核糖的分解可以借此途径进行.2、生成大量的NADPH+H+,可作为供氢体,参与脂肪、类固醇化合物的合成。脂肪、类固醇合成旺盛的组织中,磷酸戊糖途径活跃.3、大量的NADPH+H+对维持红细胞还原性有重要作用,维持谷胱甘肽还原性(保护含-SH蛋白活性,保护红细胞膜蛋白

31、的完整性).4、供能:每分子6-P-G可以产生30分子ATP5、PPPPPP途径是由葡萄糖直接氧化起始的可单独进行氧化分解的途途径是由葡萄糖直接氧化起始的可单独进行氧化分解的途径。因此可以和径。因此可以和EMPEMP、TCATCA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增加机体的适应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增加机体的适应能力。能力。3-磷酸甘油醛是三者的枢纽点第69页/共95页第五节 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 糖丙酮酸,乳酸,甘油,某些氨基酸等在生理条件下,肝脏中进行第70页/共95页 (1)(1)克服糖酵解的三步不可逆反应。克服糖酵解的三步不可逆反应。()糖酵解在()糖酵解在细胞液细胞液中进行,糖异生则分别在中进行,糖异

32、生则分别在线线粒体和细胞液粒体和细胞液中进行。中进行。1、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2、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第71页/共95页1、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丙酮酸+CO2 +ATP +H2O 草酰乙酸 +ADP+Pi丙酮酸羧化酶:存在于线粒体内,以生物素为辅酶胞液中生成的丙酮酸经运载系统进入线粒体后才能羧化乙酰辅酶A,脂酰辅酶A,ATP/ADP比值高:促进羧化作用第72页/共95页(2)草酰乙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细胞液或线粒体内中草酰乙酸

33、+G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GDP+CO2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此酶含量胰岛素:降低此酶含量线粒体内草酰乙酸本身不能透过线粒体膜,转变为苹果酸、天冬氨酸等通过二羧酸转运系统离开线粒体进入细胞液再进一步变为草酰乙酸第73页/共95页线粒体内草酰乙酸 细胞液中草酰乙酸?草酰乙酸+NADH+H+苹果酸+NAD+线粒体内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由线粒体进入细胞液中苹果酸+NAD+草酰乙酸+NADH +H+细胞液中苹果酸脱氢酶第74页/共95页2、1,6-二磷酸果糖+H2O 6-磷酸果糖+磷酸3、6-磷酸葡萄糖+H2O 葡萄糖+磷酸1,6-二磷酸果糖酶二磷酸果糖酶6-磷酸葡萄糖酶磷酸葡萄糖

34、酶第75页/共95页第76页/共95页糖异生途径的前体物质1、凡是能生成丙酮酸的物质 柠檬酸,异柠檬酸,-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等-草酰乙酸-糖异生途径2、生糖氨基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3、乳酸,甘油等第77页/共95页糖异生途径的调节1、原料的浓度:乳酸,甘油,某些氨基酸等 饥饿时:脂肪动员增加,组织蛋白质分解加强2、能量水平的调节:能量水平高时,即能量水平高时,即ATP/ADPATP/ADP值大时,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值大时,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能量水平低时,即能量水平低时,即ATP/ADPATP/ADP值小时,促进糖原分解。值小时,促进糖原分解。3、激素的调节:肾上腺

35、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4、神经系统调节:激素第78页/共95页糖异生途径的意义1、葡萄糖异生对人类以及其他动物是绝对必需的途径葡萄糖异生对人类以及其他动物是绝对必需的途径保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1)(1)人脑对葡萄糖有高度依赖性。红细胞也需要葡萄糖。人脑对葡萄糖有高度依赖性。红细胞也需要葡萄糖。(2)(2)在饥饿状态下葡萄糖异生尤为重要;在饥饿状态下葡萄糖异生尤为重要;(3)(3)机体处在剧烈运动时,需要非糖物质及时提供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机体处在剧烈运动时,需要非糖物质及时提供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水平2、防止乳酸中毒:乳酸乳酸 糖糖3 3、协助

36、氨基酸代谢:氨基酸、协助氨基酸代谢:氨基酸 糖(蛋白质转变为糖)糖(蛋白质转变为糖)4 4、当、当油料油料种子萌发时,种子萌发时,脂肪酸脂肪酸经乙酰经乙酰CoACoA通过通过乙醛酸循乙醛酸循环环合成合成琥珀酸琥珀酸 草酰乙酸草酰乙酸 糖异生糖异生 葡萄糖葡萄糖 供种子萌发使用供种子萌发使用TCA循环循环第79页/共95页第六节 糖原合成与分解第80页/共95页糖 原(动物淀粉)以游离态存在于细胞液中,主要贮存于肝脏和肌肉中,分别称为肝糖原和肌糖原。作为葡萄糖的贮存形式,对调节血糖浓度、供应能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细胞能量充足时,葡萄糖合成糖原贮存。肝糖原不仅氧化供能,而且可以分解转变为葡萄糖,直

37、接调节血糖浓度;肌糖原是肌肉收缩时的主要供能物质,虽不能直接调节血糖浓度,但经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乳酸-肝脏中合成糖原或葡萄糖,能间接调节血糖浓度。第81页/共95页一、糖原分解代谢1、Gn +H3PO4 G-1-P +G n-1 酶:糖原磷酸化酶 共价修饰调节,磷酸化/去磷酸化(激活/抑制)第82页/共95页共价修饰调控某些酶分子上的基团可以在另一种酶催化下发生共价修饰(例如磷酸化或去磷酸化作用),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激活或抑制。这种作用称为共价修饰作用。被修饰的酶可以有两种互变形式,即一种为活性形式(具有催化活性),另一种为非活性形式(无催化活性)。正反两个方向的互变均发生共价修饰反应,并且都将

38、引起酶活性的变化。第83页/共95页糖原磷酸化酶磷磷酸酸化化酶酶 b b:二二聚聚体体,无无活活性性,活活性性中中心心的的丝丝氨氨酸酸残残基基被被磷磷酸酸化化后后,形形成成高高活活性性磷磷酸酸化化酶酶 a a(四聚体)。(四聚体)。磷酸酶磷酸酶磷酸化酶激酶磷酸化酶激酶ba第84页/共95页 无氧氧化 有氧氧化糖原 G-1-P G-6-P 磷酸戊糖途径 葡萄糖(肝脏)糖原水解的速度取决于葡萄糖残基脱落的速度,关键酶:糖原磷酸化酶 糖原磷酸化酶糖原磷酸化酶第85页/共95页当糖原各分支只剩下4个葡萄糖残基时,不再受糖原磷酸化酶作用,需要另外二种酶作用寡聚(1,4-1,4)葡聚糖转移酶 将葡三糖转移

39、到另一分支末端去分枝酶:水解-1,6糖苷键第86页/共95页第87页/共95页二、糖原的合成利用葡萄糖合成,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进行1、葡萄糖首先磷酸化 G +ATP G-6-P +ADP2、磷酸移位 G-6-P G-1-P第88页/共95页3、G-1-P +UTP UDPG +PPi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焦磷酸化酶 耗能第89页/共95页4、UDPG将葡萄糖残基转移到引物上Gn +UDPG G n+1+UDP糖原合成酶(关键酶)第90页/共95页5、合成具有1,6-糖苷键的有分枝的糖原 由分枝酶催化第91页/共95页第92页/共95页糖代谢概况糖代谢概况 葡萄糖葡萄糖 酵解途径酵解途径 丙酮酸丙酮酸 有氧有氧 无氧无氧 H2O及及CO2 乳酸或乳酸或者乙醇者乙醇 糖异生途径糖异生途径 乳酸、氨基酸、甘油乳酸、氨基酸、甘油 糖原糖原 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 糖原合成糖原合成 核糖核糖 +NADPH+H+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 淀粉淀粉 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 第93页/共95页作业1、比较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2、如何理解三羧酸循环的双重作用?三羧酸循环中间体草酰乙酸消耗后必须及时回补,否则三羧酸循环就会中断,草酰乙酸有哪几种回补途径?3、试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第94页/共9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95页/共9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