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水平考知识点归纳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中水平考知识点归纳五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理高中水平考知识点归纳五篇 中学学习容量大,不但要驾驭目前的学问,还要把中学的学问与初中的学问溶为一体才能学好。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中学地理水平考学问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地理水平考学问点总结1 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背景 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山区面积广阔,大约占国土面积的2/3。随着我国山区人口的增长,对山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无节制的开发,使很多山区的生态遭到破坏,不仅影响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使平原和城市遭受自然灾难的危急性也越来越大。 我国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东临海洋的广阔地区,低山丘陵连片集中分布,被称为“南方丘陵山区”。南方丘陵山区的整治开发是我国国
2、土整治的重要内容。 2.南方丘陵山区的自然特征 分析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是和同纬度的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找到我国这个区域的特别性。 从全球看,南北回来线旁边的广阔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或干旱草原,被称为“回来沙漠带”。同纬度的我国南方丘陵,由于受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东亚季风的影响,形成了暖和潮湿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潮湿,自然植被多为亚热带、热带常绿林,成为回来沙漠带的“绿洲”。受地形和地质条件影响,山区的温度、降水、土壤、植被等随海拔高度的改变而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特征。山区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具有多种经营之利。 3.南方丘陵山
3、区农业资源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 分析南方丘陵山区的农业资源时要抓住主要影响因素:湿热的季风气候和坎坷的丘陵、山地地形。 优势:光、热、水资源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协作较好(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由气候带来的农业生产潜力较大;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周期短,优势品种多;土地类型多样,自然环境多样,具有多种经营之利;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和农业浇灌。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地形坎坷、交通不便、闭塞,文化教化相对落后;受旱涝灾难、低温冻害、干热风等多种气象灾难影响;生物资源利用品种单一,且爱护不力,物种削减,濒危物种增多,没有把生物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土壤中,贫瘠的低产土壤分
4、布广泛,须要改造。很多地方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峻,某些地区山坡水土流失成为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降雨强度较大的暴雨较多,地表侵蚀作用剧烈,地形困难,增加了开发利用的难度;生态环境脆弱。南方丘陵山区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密度较大,土地负载较重,人地关系冲突明显。 综上所述:本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并且具备劳动力资源足够,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与海港,市场广袤等有利条件。 中学地理水平考学问点总结2 河流搬运实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积累地貌。常见的河流积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积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
5、很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淌,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积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不断积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实力向边缘减弱,积累的物质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浇灌。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积累形成水下积累体。积累体的面积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见下图)。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
6、沉没,接着接受沉积。假如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旁边积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犬牙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袤的三角洲平原。 中学地理水平考学问点总结3 (一)昼夜交替 1.(1)昼夜现象产生的缘由地球不透亮、不发光; (2)昼夜交替产生的缘由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
7、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改变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2.地方时计
8、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推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计算: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
9、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四)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推断晨昏线 2.定日期: 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找特别时刻点: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10、,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中学地理水平考学问点总结4 西北地区概况 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地形特征:东部是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 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潮湿地区
11、的土地退化。 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缘由: 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因素: 根本缘由: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干脆缘由: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留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逼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复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峻的地段 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1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实行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限制人口增长 中学地理水平考学问点总结5 (1)褶皱的概念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2)褶曲的基本形态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
13、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3)褶皱山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褶曲形态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地形形态 未侵蚀地形侵蚀后地形 背斜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老, 两翼岩层新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新, 两翼岩层老谷地向斜轴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地理中学水平考学问点归纳五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