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水平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水平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地理水平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水平考知识点总结归纳1 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位于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
2、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2022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总结归纳2 1、岩石分三大类: 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变质岩(变质作用)
3、。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4、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
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气
6、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
7、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
8、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8、洋流: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 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
9、方向一致)。 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
10、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总结归纳3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大、经济迅速发展和资源利用率低。 (3)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从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扩大。生态极危机区分布于东部地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 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
11、议程。 3、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的措施: (1)调整农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调整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开展综合利用:以农畜产品为中心,发展饲料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 (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的利用原料来源于秸秆、人畜粪尿,沼液、沼渣还田或养鱼。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总结归纳4 1、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晨昏线的判读在日照图上 晨
12、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 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3。晨昏线的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晨昏线的移动 一般地,如果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晨昏线在如图13范围内移动。1、2、3分别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时晨昏线的位置。即3月21日与9月23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导致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摆动幅度,导致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12月22日摆动幅度也,导致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夜最长。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