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2384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23844.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摘 要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负面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也正成为学者们研究和讨论的焦点。本文主要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和主要成果,分析了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研究 一、CSR 与绩效关系研究 为了验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主要有正相关论、负相关论和不相关论。正相关论是多数学者所得到的结论,包括 Bragdon Marlin(1972)、Parket EilBed(1975)、Cochran&Wood,(1984)、Jo
2、hnson&Greening(1994)、Dowell et al(2000)等;负相关论主要有 Vance(1975)、Freeman 和 Jaggy(1984)、Arlow,Ackelsberg(1991)等;不相关论主要有 Anderson Frankle(1980)、Mc Williams 和 Siegel(2000)等。近几年我国学者也开始从理论和实证研究探讨 CSR 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如方苑(2008)、张洪波(2009)、张文宝(2010)的研究结果均表明 CSR 与财务绩效呈正相关性;温素彬(2008)、史艳青(2010)研究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长期财务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3、。姜启军(2009)发现,短期内履行 CSR 的企业的利润不一定超过不履行CSR 的企业。李建升、林巧燕(2007)认为 CSR 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不确定。国内外学者的大部分实证研究表明 CSR 与财务绩效是正向相关的,但仍有一些研究发现 CSR 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向关系或没有关系。导致上述不同结果主要是由于各研究中对 CSR 和财务绩效的衡量标准、采用的样本、研究方法各不相同。二、CSR 标准和评价体系的研究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出现了一些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衡量 CSR 的指标体系,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
4、指数(DJSI)、多米尼社会责任投资指数(KLD)和全球报告倡议(GRI)和 ISO26000。DJSI 关注企业发展对环保、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三重影响;多米尼400 社会指数由 KLD 公司发布,评估企业在环境、多元化、员工关系、人权、社区关系以及产品质量和安全七个维度的内容;GRI指南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业绩三个角度(亦称“三重底线”)出发,指导企业编制可持续发展或社会责任报告;ISO26000 标准具有极广的适用性,覆盖了组织管理、人权、劳工、环境、公平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护、社区参与、社会发展、利益相关方合作等社会责任九个方面内容。目前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社会责任标准和评价体系有 中国公司责任
5、报告编制大纲(草案)、中国公司责任评价办法(草案),所界定的公司责任包括股东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从行业的角度,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对纺织业中 CSR 的要求作了较全面的规定,侧重强调了员工权益方面的内容。除以上的衡量 CSR 的体系外,学者们运用了各种方法和工具对 CSR 进行测量和评价。如 Folger&Nurt(1975)采用污染指数评价社会责任,还有些学者使用企业在社会上的声誉来衡量和评价 CSR(如 Jean&Alison,1988;Simpson&Kohers,2002)。财富企业声誉报告是在企业声誉评价方面经常被使用的指标。以上各种评价工具的指标
6、虽然易于获得,但是测量结果无法综合反映企业的整体社会绩效状况,具有局限性。基于此,很多学者(Modic,1988;Carroll,2004;Thompson&Zakaria,2004;Di2ma Jamali,2008)通过考虑企业对利益相关群体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来衡量企业整体社会绩效水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Jeffery Sonnefeld(1982)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式和 Clarkson(1995)的RDAP 模式。除此之外,E.K.Laitinen(1996)等很多学者通过财务指标对 CSR 的绩效进行评价和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利用财务指标对 CSR 虽然客观公正、具有可比性,
7、可往往不够全面,一些不能用财务指标衡量的 CSR 无法纳入评价体系。国内学者也对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积极的研究。马学斌、徐岩(1995)、陈留彬(2006)、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2006)、李立清(2006)、王红英等(2006)、金碚等(2006)、陈留彬(2007)、卢岚(2007)、李雄飞(2007)、辛杰(2008)、黎友焕等(2010),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运用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不同的方法,立足于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了不同的 CSR 评价指标、标准和体系。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中国 CSR 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如金立印(2006)基于消费者视角,开发了一组用于测评
8、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量表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这些研究能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立足中国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的评价指标和体系比较全面、具有操作性,但仍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加以实际应用、检验和推广。三、基于消费者响应视角的 CSR 研究 在推动 CSR 的各个因素中,消费者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Webster(1975)提出了“社会责任意识消费者”的概念。Ross(1990,1992)等发现部分消费者购买某些产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对公益事业的支持。进入 21 世纪,从消费者角度对 CSR 的研究主要聚焦在 CSR 与消费者响应关系的实证研究。Mohr,Webb 和
9、Harris(2001)基于前人对消费者社会意识的研究提出了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的概念,并认为消费者因人口统计特征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 CSR 感知水平。Sen 和 Bhattacharya(2001),Mohr 和 Webb(2005)等研究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能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图、产品评估、公司的评价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从消费者的视角研究 CSR 问题。其中一部分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消费者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如郑广怀(2004)研究显示,中国消费者更多关心的是与自我利益关系密切的问题,对工人权益问题采取了较为冷漠的态度。郭红玲(2007)研究了我国消费者对 Car
10、roll 企业社会责任四项内容的看法。另一些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情景模拟等方式,实证研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否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及二者关系的影响因素。如金立印(2006),周祖城、张漪杰(2007),周延风、罗文恩、肖文健(2007),吴思、郑美穗、石恒(2007)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维度的社会责任行为对消费者的产品质量感知、购买意向、品牌忠诚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些文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说明了 CSR 行为会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并进一步影响其消费行为,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虽然我国近些年经济发展较快,但我国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购买行为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异;同时由
11、于各个行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存在差异,因此需立足我国消费者现实状况,针对不同的行业特性,进一步研究中国消费者有哪些社会责任需求以及消费者对社会责任的响应状况及影响机制。四、CSR 的影响因素研究 要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识别影响 CSR 水平的关键驱动因素,找到 CSR 行为的契入点。国外学者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 Johnson R A.和 Greening D W.(1999),Lepoutre J 和 Heene A.(2006)等研究表明,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就越高。Menguc B 与 Ozanne L K.(2005)研究发现,企业的环境责任行为与企业利润率
12、及市场份额显著正相关。对于 CSR 的影响因素,国内学者也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李双龙(2005)认为 CSR 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的历史、文化、制度、与社会发展水平;国际社会中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利益相关者对于社会责任的要求;企业的所有制性质、预期的心理、规模的大小等。耿和江等(2008)认为 CSR 受法规、伦理道德文化、盈利能力、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谢佩洪等(2008)认为 CSR 受内在的利益驱动机制和外在的合法性机制驱动。辛杰(2008)研究表明 CSR 的影响因素包括客户与环境利好、员工文化形象、管理创新与竞争力、和谐经济与国际社会、外部利益相关者、风险规避等。杨春方(2
13、009)研究结果发现,出口行为、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财务状况等因素对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有显著影响。总体来说,我国对 CSR 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少,同时对影响因素全面系统的研究并不多见。五、CSR 与公司治理研究 围绕 CSR 与公司治理,国外学者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Bryan W.Husted(2003)就企业参与何种 CSR 活动和降低参与成本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各种条件下最有效的 CSR 治理模式,提供了很好的 CSR 具体实施模式。在我国,多数研究认为,企业应将社会责任作为公司治理的新内容,在公司治理中加入承担社会责任的制度安排与机构设置等。韵江、高良谋(2005)提出了一个价值嵌
14、入下的公司治理、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的 CGR 整合框架;宋华(2006)探讨了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股东、职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应成为公司的治理主体。刘新民(2008)、张兆国等(2008)、王阳(2009)等均提出应基于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模式进行重塑,建立包括各类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从现有的成果看,针对CSR 与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是规范研究,实证研究较少。六、CSR 的信息披露研究 已经有不少发达国家,如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美国等都通过相关立法,要求企业披露其社会表现。国外部分学者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状况开展了实证研究,如Cowen(1987
15、)研究表明,公司规模、所处行业、是否存在社会责任委员会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而盈利能力则与 CSR 信息披露不相关。我国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部分学者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黎精明(2004)、陈政(2007)研究了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形式;沈洪涛、金婷婷(2006)、李正、向锐(2007)对信息披露的内容、质量方面进行了研究。沈洪涛(2006)通过实证发现规模越大、长期企业盈利越好的公司越倾向披露社会责任信息。陈文婕(2010)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企业规模、企业盈利状况与 CSR 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股东获利能力、独立董事人数与 CSR 信息披露水平显著
16、负相关,而财务杠杆、企业成长能力和股权集中度对 CSR 信息披露水平呈不显著的负面影响。从目前我国对 CSR 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来看,实证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扩充。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者在 CSR 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还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对我国的研究者来说,应积极借鉴西方 CSR 理论与实践经验,展开本土化探索,进一步加强规范和实证研究,探讨我国 CSR 的实施效应、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建立符合中国特定背景的 CSR 测评指标、认证体系、公司治理模式,推进我国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参考文献:1 施禹仰.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研究综述.对外经贸J.2011(12):111-112 2 汤丽萍,王秋实.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2011(29):23-25 3 徐俊.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5 4 王林萍.农药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之构建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07 5 陈留彬.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6(2):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