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重点班)1703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重点班)17031.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黄陵中学 2019 届高二重点班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全卷 120 分钟,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墨家学派衰落成因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非儒即墨,二家并为显学。然而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作为墨家学派创始人的墨子,其生平事迹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或者说遭到漠视。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皆立传记,仅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对墨子附以 24 字的内容,简略不备而又含糊不明。在秦汉之后,墨家几乎再无传人。盛极一时的学术流派突然衰
2、落,这是一个颇有意味、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窥其原因。首先,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学说过于理想化,或者说就是一种空想。墨家思想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其最根本的主张是兼爱,几乎一切观点与主张皆由此生发:因兼爱而非攻,反对战争;物质财富是有限的,少数贵族的奢侈生活必然会导致下层民众的贫困,故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儒家礼制的繁琐与用度之多又与此相冲突,故墨家非儒;尚同与尚贤是墨家的为政之本,是针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其实质也是为了贯彻其兼爱的主张。那么,作为其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兼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呢?墨子认为,天下一切混乱皆起自不相爱。解决的办法是,使天下兼相
3、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则可消灭一切祸乱之源头。但正如汉志诸子略墨家类小序所云,“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种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的主张显然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墨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图景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能实现。其次,一种学说往往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层面,二是实践层面。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比较有影响的多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其思想的深度不足。因此,一旦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这种学说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秦汉之后,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墨家的主张不符合新秩序的要求,几乎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走向
4、衰落;而同为显学的儒家学说则恰恰相反,获得了空前发展,二者命运迥然不同.同时,墨家的主张对人在实践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往往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庄子对墨子的人 格非常欣赏,但他仍客观地指出:“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无肢、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庄子还评价墨家非乐、节葬、节用诸说曰:“恐其不可以-2-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墨子对于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他自己虽能做到,但无法为天下人普遍接受,所以实际上恰恰偏离了圣人之道。最后,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术流派,
5、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其学说都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除创始人外,还不断涌现出重要的代表人物,使本学派的理论有大的推进,如儒家的孟子、荀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今天看来,当时的儒家和墨家可谓最盛,非儒即墨,主要是因为两家均为显学.B.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人所写的传记都记述详细,唯独对墨子的传记,简略而又含糊。C.墨家主张节用、节葬、非乐,而儒家礼制上的繁琐与用度之多与墨家的主张相冲突,所以,墨家对儒家持否定态度.D。在秦汉之
6、后,墨家并没有出现过特别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也没有像儒家、道家、法家一样提出过新的理论与学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墨家学说衰落的原因,并论证了衰落带来的影响。B。文章主要就墨子学说过于理想化和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的观点进行了论证。C。文章提到了墨家的许多主张,用以证明兼爱是墨家学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D。文章第六段引用了庄子的话,旨在说明墨子对人的要求太高,常人难以做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墨子认为,兼爱即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如能这样,则一切混乱都可消除.B
7、.墨家学派衰落的根本原因出在其学说上,其最重要的主张即兼爱思想过于理想化,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空想。C.墨家比较有影响的都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因其思想的深度不足,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D。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不能与时俱进,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后 园 (萧红)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
8、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
9、,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园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我小的时候,没有什么同伴,我是我母亲的第一个孩子。我记事很早,在我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我的祖母用针刺过我的手指,所以我很不喜欢她。我家的窗子,都是四边糊纸,当中嵌着玻璃。祖母是有洁癖的,所以她屋的窗纸最白净。别人抱着把我一放在祖母的炕边上,我不加思索地就要往炕里边跑,跑到窗子那里,就伸出手去,手指一触到窗上,那纸窗像小鼓似的,嘭嘭地就破了。祖母若来追我的时候,我就越得意了,笑得拍着手,跳着脚的。有一天祖母看我来了,她拿了一个大针就到窗子外边去等我去了。我刚一伸出手去,手指就痛得厉害。我就叫起来了。那就是祖母用针
10、刺了我.祖父一天到晚是闲着的,祖母什么工作也不分配给他。只有一件事,就是祖母的地榇(chn 棺材)上的摆设,有一套锡器,却总是祖父擦的。每当祖父一擦的时候,我就不高兴,一方面是不能领着我到后园里去玩了,另一方面祖父因此常常挨骂,祖母骂他懒,骂他擦得不干净.祖母一骂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一边说:“我们后园里去吧。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4-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
11、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休息好了又是跑.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
12、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
13、滚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选自呼兰河传,有删节)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呼兰河传是一篇自叙传小说。萧红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多层面地展
14、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忆,故事情节散淡,戏剧冲突性不大。B小说的主要环境是“后园”,它既是作者童年玩乐的场所,同时也是白由、安全和开阔的心灵家园的象征,是作者早年记忆中不可割舍的部分。-5-C这篇小说的叙事表层,采用的是儿童视角,但在其深层,却是萧红的成人视角。这一成人视角会在作品中情不自禁地发议论,流露真情实感。D萧红的祖父很喜欢和小孩子开玩笑,比如那个摘帽、藏帽的游戏,他老是把帽子藏在同一个地方,小孩子都玩厌烦了,他却自得其乐,浑然不觉.5文本截取了哪几个与祖父相关的场景?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6 分)6文中两处划线句中都有“寂寞一词,“寂寞主体分别是谁?导致“寂寞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
15、分别作出简要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 215 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 10 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
16、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 后”“00 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17、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 11 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6-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
18、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摘自光明日报2017 年 5 月 10 日期)【材料二】一场二胡直播吸引 21 5 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
19、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 2000 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摘自人民网 2017 年 4 月 7 日)【材料三】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
20、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 200 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摘自中国日报2015 年 3 月 3 日)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A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B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C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
21、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7-D 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3 分)A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B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C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22、D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的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9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两篇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六 国 论 (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
23、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
24、矣。六 国 论 (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8-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
25、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B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C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D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1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表示尊称的词语很多,如卿,
26、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如子,郑伯说“吾不能早用子;如君,烛之武曰“君知其难也”;如竖子,亚父曰“竖子不足与谋”,此外还有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大人、兄台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关中”是指“函谷关以西地区。C、祖:古代践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在半路为别人设宴送别。D。鸿门宴中描述宴席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反映了项羽的傲慢无礼、目中无人。12比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对两篇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
27、在于以地赂秦;苏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可见父子二人的观点不尽相同。B 两文都把六国分为两类国家,并称赞其中的一类,抨击其中的另一类.C 苏洵是借古讽今,由论史转向论策,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策略。苏辙就史论史,结尾只表示了悲痛的感情.D苏洵文章在于借议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是放弃斗争、屈从暴秦这一事实,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而苏辙则立足六国“不知天下之势”这一点,从战略进行理路详明的辩论,意见扼要而中肯。13翻译下列句子。(10 分)(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5 分)-9-(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5 分)(二)古代
28、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歌元丰五首(其五)王安石 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注】神宗元丰初,神宗没有因王安石辞去相位而废止新法,王安石退居江宁多时,却仍关注着朝廷对施行新法的态度,于元丰二年写下一组歌元丰诗.埘: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南山:钟山南面。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诗歌首句写傍晚的景色,是说农家的猪圈和鸡窝都渐渐没入苍茫的暮色之中。B。诗歌前两句使用了移步换景写法,写出了诗人跟随农人从田里归家时所见之景.C.“丰年处处人家好”表达了诗人对元丰初年社会安定、农业丰收
29、的喜悦赞美之情.D。全诗格调明快,虽然不在官,但自己的新政依然在造福于民,诗人带着欢快的心情结束行程,余味悠扬,兴致不尽。15。“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然见南山”在意境上不同,试作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临行前以唱词“_,_ _表达自己赴汤蹈火的毅然与决然。(2)孔子教导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语句是“_,_。(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 _,_ _.”三、语
30、言文字运用(20 分)17、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大多数人的_ _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 _,真与美就_ _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_ _的程度.A。观点 内含 劳燕分飞 同日而语 B.观念 涵义 天南海北 平分秋色 C。理念 涵养 南辕北辙 相提并论 D。心目 内涵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10-18、句子“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
31、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19、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_。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20、下面一则通知
32、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 分)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 4 月 16 日在图书馆 403 室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二、讲座嘉宾 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淦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三、其他说明 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淦老师的精彩讲座。学校教务处 2018 年 7 月 10 日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
33、面题。(6 分)【材料 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材料 2】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材料 3】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11-(1)从子夏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成语 。(2 分)(2)以上语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4 分)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语文参考答案 1.C(A 项强加因
34、果;B 项史记中并无墨子的传记;D 项“没有提出像儒家和道家一样提出过新的理论和学说错,原文“也没有提出超越墨子的理论与学说”。)2。A(没有谈“影响”)。3。C(“都是”扩大了范围,原文为“多是”;“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因果倒置,应该是“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4D 【解析】“小孩子都玩厌烦了”于文无据 5 祖父与孩子们藏帽逗乐 祖父常常挨祖母的骂;我与祖父戴花逗乐。(答对 1 点 2 分,三点全对满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6(1)第一处“寂寞”主体是祖父,原因是:祖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很闲:“一切家务都由祖母
35、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天闲着”;祖父性情与旁人不同,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内心温暖充满爱,却无人理解:“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可以和祖父有共同的事情和爱好。(2)第二处“寂寞主体是“我,原因是:“我”作为一个孩子无处可玩,无处可去,难免感到无趣无聊;“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对宽广世界、温暖鲜活生活的眷恋,一-12-旦不能有便觉寂寞。以成人视角来看,儿时的后园、儿时的祖父和儿时的“我”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了“我对抗童年孤寂的屏障,是“我儿时心灵温暖的来源;“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现在这三者无法融为一体,造成了“我内心的寂寞。(一点 3 分,其他答案
36、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7(3 分)B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题中,A项的“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的说法不准确,材料二主要论述如何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传统艺术更为人所知的问题,材料三则是探讨传统艺术要坚守底线的问题.C 项的“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的说法无中生有。D 项的“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的说法不准确,原文是“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 200 个剧种?”,可见他不是反对改变,而是反对为迎合而改变.8【答案】B(3 分)【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
37、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题中,A 项的“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的说法错误,“梵文”不是德国的。C 项,“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的说法不准确,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一个引子,不是全篇的事例。D 项,“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的说法不准确。原文是“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9(6 分)。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保持传统文化的底色。传统文化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的基因不变,不能因为听众文化积累和修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去迎合。(答对一点 2分)【解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
38、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注意要点,在三个材料中仔细筛选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比如,根据“材料一”中“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等可归纳出答案第点;根据“材料一”中“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和材料二的事例总结可归纳出答案第点;根据“材料一”中“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和“材料三中“传统艺术要坚守住
39、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可归纳出答案第点。10、A 11、A 12、B 13、(1)(5 分)译文:后来秦国两次进攻赵国,李牧接连使秦军退却.-13-(“再”、“击、“却”、“连”各 1 分,句子连贯 1 分,共 5 分)(2)(5 分)译文:如果凭借我们这样强大的国家,却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连那灭亡的六国都还不如了.(“苟”、“下”、“故事”、“是、定语后置句各 1 分,共 5 分)【参考译文】(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民众,全力向西,攻打殽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却不能免于灭亡.(我)常
40、常对这个问题深思远虑,认为一定有可以(使他们)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的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而且不能明察天下的形势啊!韩国和魏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强和韩、魏的团结,来抵制秦国。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觎齐、楚、燕、赵四国,那末,齐、楚、燕、赵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由四个没有战争的国家来支持面对强敌的韩、魏,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而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来抵御秦兵;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像来应付一
41、切,那个秦国还能做什么呢?不知道出此策略,却竟然贪图边界上的微小利益,背弃、破坏盟约,以至于自相残杀。秦国的大军尚未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已经把自己搞得困顿不堪了。致使秦人得以钻他们的空子,来攻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痛吗?14.(3 分)B (B 项“跟随农人从田里归家时错,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看到农家丰收之景时的感叹,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农村行走时看到的景象。)15。(6 分)(1)描绘了一幅清秋暮色山林图:晚暮深秋,木叶凋尽,南山兀立,清晰呈现。(2 分,景物特点概括准确 1 分,结合诗句分析 1 分)(2)王诗重在客观描述眼前之景,描绘了宁静开阔的意境,表达的是愉悦的心情;(2 分)而陶诗则描绘
42、了静穆而高远的意境,表达的是脱离官场羁绊后的闲逸悠然自在之情。(2 分)【参考资料】苍茫暮色之中但见家家户户猪归圈鸡入窝,放眼远望,山间木叶尽脱,南山显露出她的真容。因泰民安的丰收之年真是好啊,可以随兴所至飘然往来于各村庄。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安宁恬静祥和的农村景象,本已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又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自己欣喜之情.眼前一派祥和美好的田园景象让诗人感受到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这不正是诗人一生孜孜以求的理想吗?虽然自己此时已经离开朝廷而退居江湖,但是这种美好局面不正是因为实施其新法的成果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生理想得以实现,个人的进退哪里值
43、得挂怀。于此我们看到诗人忘记个人得失而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正因为此,诗人不禁由衷地赞美处处人家好,自己仿佛已然“羽化而登仙”,飘然于各村之间,陶醉在这丰年的美景之中。-14-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 (3)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7、D(参考 2017 天津卷答案)18、C(参考 2018 全国 3 卷答案)19、B 解析:通读整段话,不难看出,整个文段的陈述对象应该是“龙”,所以排除 A、D 两项。比较 B项和 C 项,B 项的后半句是“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与整个语段保持一致,从而排除 C 项。20、
44、【参考答案】“牵涉”改为“包括”.“应邀”改为“邀请”。删掉“抛砖引玉.“拜托”改为“希望.“莅临”改为“到达.【解析】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得当等。此题主要是语体得体,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21、(1)文过饰非(2)表达了君子和小人对待过错的不同态度:君子能直面过错并勇于改过,小人掩饰错误而不能改过。君子知错能改,瑕不掩瑜,我们对待错误也应该持这种态度,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括中心意思的分
45、析能力。读后可知,材料分别叙述了君子和小人对待过错的不同态度,例如,君子的“更也,人皆仰之”,小人的“必文。22、2018 年上海卷作文题:谈被需要的心态【例文】被需要,是幸福的源 人的头脑中游弋着一种奇怪的思想精灵,在人们追求获得时,它叫需要;当人们渴望付出时,它叫被需要,它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矛盾地存在着。人们为了生存,往往关注的是自身的需要;而为了存在的价值,人们又渴望被他人需要。而恰恰是,一个人,当他在生活中被别人需要时,获得的幸福感会更强烈一些.因为,被需要,证明你很重要,会让人感到,活着,很有意义。需要是由外向内的获得,为的,是满足一种“缺乏感”,从性质上来说,它是自私的。即使一些需
46、要得以满足依靠的是自身的努力,是光明正大的,人们也不会有过多的幸福感。被需要是由内向外的给予,给予,是人的一种美德,从性质上来说,它是高尚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一种能够氤氲在人的内心中的香,令人愉悦,心旷神怡。-15-为什么需要的满足难以获得幸福感,而被需要的实现却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呢?记得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当你感到一切人都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人活着,靠的是一股精气神,别人需要你,是因为你在人们的心中有价值,很重要。人有时就是这样,当觉得自己在别人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后,会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做事情的时候,内驱力会被激发出来,潜能会被挖掘
47、出来,进而做出一些超乎自己想象的成就来.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里说,“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的确,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完全脱离人类社会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是活在别人眼中的矛盾体。既要满足自身的需求,也要满足别人的需求。所以,人的内心里,是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当一个人被需要的时候,内心里是很有幸福感的。为了寻求被需要的幸福感,钱学森先生几经波折,回到中国,为中国的两弹发射的成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寻求被需要的幸福感,许渊冲以九十多岁的高龄,笔耕不辍,翻译不止,为中国贡献了一部部珍贵的世界名著;为了寻求被需要的幸福感,华罗庚放弃了美国终身教授的职务,毅然回国,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解决了大量的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难题;为了寻求被需要的幸福感,大批的志愿者奔赴山区学校,义务支教,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献给了山区教育。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想法,认为被需要是痛苦的。单位安排了一件工作,心想,让我做,为什么不让别人去做;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了,心想,让我照顾,别人怎么不照顾;身边有人需要帮助了,心想,让我帮助,我还需要别人帮助呢?从而,在一个个狭隘的思想中,人生的幸福感消失了.柏拉图说: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人,只有在被需要的时候,才会找到生存的意义,从而,在心中滋生出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