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知识讲座曾志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知识讲座曾志远.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济学知识讲座曾志远第一部分 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而且这种研究方法不是先天俱来,更不是凝固不化,而是伴随着历史发展、社会经济进程而逐渐深化。反过来,研究方法的每次革命、创新又推动着学科的成熟和向更高层次的推进。经济学的发展同样从来没离开过其方法论的嬗变,而且较之其他学科,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更多地深受哲学思潮的渗透和推动,呈现出独特的演变轨迹和特征。综观经济学发展历程,每次研究方法的创新都带来了现代经济学的新发展。确定研究方法是经济学的首要出发点,它是分析经济问题的视角、工具和框架。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经济学
2、流派,各种学科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交叉、借鉴,导致了经济学的多元化。同时,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已深入到各种社会学科,形成了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是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系统方法,是寻求解释的一个过程。它对于处理好知的经济学与行的经济学极其重要(李萍讲义, 2004) 。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必须理解经济学的语言方式。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用“范式”(paradigm)来阐述这种语言方式。科学革命就是用新范式代替旧范式,库恩称为“格式塔转换”。所谓范式就是围绕假设前提、方法论、分析技术、事例等形成的一致看法,最终形成某一学科的概念体系(张东辉, 2004) 。例如,考察经济说
3、史可以发现,经济学的每次重大革命或突破都源于研究方法的转变。从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古典主义、边际学派、新古典主义、凯恩斯革命再到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无不首先开始研究方法的转变,然后才是经济学内容的创新。1、 经济模型分析方法经济模型是解释经济理论的框架。经济模型可以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分析经济模型,对应到静态模型上有静态分析方法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对应到动态模型上有动态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是指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求得内生变量的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是指研究外生变量的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动态分析是指以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
4、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所谓“静态”和“动态”无非区别于是否考虑时间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中所有变量都属于同一时间点,或者说,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适应于任何时期,比较静态分析中虽然外生变量有变化,但我们也没有考虑这种变化的时间属性;动态分析需要考虑变量的时间属性,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结果的形成和变化所产生的作用,也就是考虑结果随时间变化的实际过程。 经济模型往往包含了以下几个层次: (1)找出相关变量,确定解释变量和需要解释的变量。 (2)撇开非重要变量,保留重要变量。确定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 (3)假设。经济
5、学中的假设是解释经济现象的先决条件。没有假设,就没有经济学。假设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在假设下才可能找出变量之间的确定关系。 (4)证伪。如果不能够证明所得出的变量关系是错误的,那么变量关系就是成立的。 (5)预测。2、均衡分析方法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别商品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值的形成过程。即在某种商品的需要量和供应量相等时为均衡产量,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一般均衡是在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所有的商品供求达到均衡状态。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实质上这种分析法有一定的抽象意味,从而使这种分析法很容易揭示事物的
6、实质。然而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 “其它条件不变”这样的前提,只有在纯理论的推导中才存在,而真实的情况是供给、需求、价格等经济的因素和非经济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局部均衡分析法有其严重的局限性。一般均衡分析才更接近现实生活状况。然而均衡在经济运行中并非常态,非均衡才为常态。所以采用非均衡分析法在经济研究中就特别重要了。均衡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它表示当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方面不同的外力作用时,若合力为零,则该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均衡。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用均衡分析法(
7、如局部均衡、一般均衡) 集中、系统地分析研究不同经济主体在利益驱动下的各种行为、过程及结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般均衡体系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199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获得者纳什、海萨尼和泽尔滕对博弈论的研究和推动,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深化了经济学的分析层次,突出了理性人在经济分析中的价值与地位,侧重研究行为过程,完善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因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利益的分配与协调,也就是利益均衡问题。但现有的许多经济理论和模型恰恰抽象了各经济实体的利益,使它们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体系的本质。博弈论在承认各经济实体利益的基础上
8、,更侧重研究主体行为的特征,注重协调他们的利益关系,因此,博弈分析方法已成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经济现象和人们如何进行权衡取舍的学问,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无止境性这一对基本矛盾才产生了经济学,逼迫人们做出权衡取舍的选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欲望。在权衡取舍选择过程中,对利益均衡问题的研究构成了经济学发展史的一条主线,利益均衡问题的实质是研究市场经济中各实体经济利益的协调过程和分布状况。一般均衡主要研究在市场供求相等(即所谓市场出清) 条件下利益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分配结果,这一利益分配过程是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以及更加细
9、分的市场的均衡具体表现出来的。其特征是市场参与者如何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如消费者在商品市场中,在个人收入、商品价格、偏好既定条件下,通过购买各种商品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厂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指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 通过出售各种商品使总收益最大,也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要素所有者在要素市场上以最高的要素价格卖出生产要素,实现个人收入最大化。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最典型的有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博弈均衡是指用博弈论方法建立起来的经济均衡概念、理论体系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博弈均衡是研究利益均衡问题的一
10、种手段和方法,现今已发展成为经济博弈论这样一门相对完整的理论学科。博弈均衡研究主要集中在互动式的决策,其特征是决策参与者的决策和活动的互动效应。基本分析方法是在特定的互动的环境中,运用数学方法对参与者的相互作用和特征结构,即他们的目标、知识、资金、可能的行动线路和行为规则做出假设,并从中推导出预期的结果。最典型的是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子博弈完美均衡,不完全信息博弈的贝叶斯均衡等。博弈均衡分析过程主线清晰、内在逻辑紧密、表述严谨科学,是对现实问题具有更强解释力的新的观念和方法。因此,博弈分析方法已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并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3、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哲学原理告诉
11、我们,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没有无质之量也没有无量之质。经济现象同样如此。这便决定了进行经济理论的研究要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对于事物质的认识是对事物认识的开始,同时也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没有对事物质的正确分析,量的分析便不可能是正确的。然而对事物仅有质的分析而无量的把握,这样的认识是过于粗糙。对经济现象作深入细致的定量分析比只作定性分析的意义更大。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使我们更精确地理解各种复杂的经济现象之间的比例关系,掌握其数量变化的规律。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我们难以想象不借助于数学、统计学等工具,而仅凭定性分析去揭示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可以说,基于定性分析的定量分析
12、是把经济理论用来指导实践的前提,是对各种经济理论、假说进行检验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数学方法只是帮助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之一而绝不是万能的。例如:数学模型总是以已有的经济理论为基础,并作必要的简化,其理论意义以其依据的理论为界。对于不同的经济理论它并非有效。近年来,经济学研究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定量化趋势。数量分析方法的加强,数学化、定量化是经济学迅速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诸多经济学家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但由于没有严格的数学推导与证明,因而所得出的结论往往难以令人信服。现代经济学发展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 1)理论与实际越来越紧密的结合; ( 2)采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 (3)实证
13、分析的强化趋势。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内经济学家基本上不掌握数学,国内经济学界在数学上的运用和国际经济学界确实还有差距,所以,应该把数学学好。但是数学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目的。掌握了数学工具,这样才较容易在一流的经济学刊物上发表文章,被国外一流的经济学家接受。不过当迈过这一门槛,成为一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的时候,就不能让数学来限制思维,要不断地发掘新的现象,到那时能够用一般均衡,就用一般均衡,不容易用一般均衡表达的时候,就用局部均衡。现在一些国际著名的经济学家的文章,就经常只用一两个等式把最重要的关系表示出来,连解也不解了,这样的文章仍在很重要的杂志上发表,为什么呢? 固然是因为他有名,更主要的是他
14、研究的是重要的别人尚未解释或解释得不到位的现象。所以,要掌握数学,应用数学,但不能为了数学而数学。因为,定量方法用于经济学研究本身可能存在诸多局限性,譬如: (1)忽视运用定量方法的理论基础而直接应用于经济分析; (2)数据来源与数据质量的限制; ( 3)对经济问题中难以量化的因素无法处理,如商业文化、交易习惯、制度的力量、一个经济体的“软实力”等,很难用数字、模型表达;(4)定量模型的假设条件不符合实际:毕竟经济学不是数学,决定经济交易的因素成千上万,而且几乎所有因素都是变量,不像数学模型所揭示的那样,只要满足给定的假设条件,就有相应的结果。有人会说,数学模型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仅仅是提供一种
15、思路,可一旦把一个或几个最重要的变量忽略,就有可能导致结论不准确,从而给人一个错误的思路。在很多情况下,定性研究不仅有必要而且应作为首选。即先定性,后定量,先掌握事物的实质,分析结构框架,再进一步选用适当的量化方法佐证定性结论的准确性。没有定性的定量分析,好比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孙子兵法短短几千字,未看到一个数学模型,可他的思想影响了人们几千年,直到现在其生命力还仍很旺盛。其实,经济学作为经国济世之学,首先应该是致用之学,既应尽可能客观地解释经济现象,又应能据以制定经济政策。否则,一味强调数量化、模型化,而忽视对经济现象内在规律性的探求,经济学的社会价值将越来越低。就我国
16、现阶段经济学研究而言,当然首先要重视宏观经济环境与微观经济的数量关系,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注重对经济理论的实证检验,注重数理方法的应用,但又不能迷信数学推演、数学模型,要提倡对真问题做真研究,反对提出假问题进行假研究、伪研究。重视定量研究,要正确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就定量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而言, ( 1)方法论层次最为重要,它能提供经济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模型,应首先能根据经济现象建立数学模型,把纷杂的经济现象抽象化。提出问题并将其抽象化,则问题的多一半就已经解决; (2)统计学层次也很重要,该层次是解决核算指标、计算方法、分析方法的问题,要解释经济现象,得先确定解释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17、以及如何用这些指标来解释的具体方法; ( 3)数据层次则是经济现象能否被解释的实践检验,需通过搜集到的大量的真实数据来检验模型的正确性、表明数学模型对经济现象具有一般的解释力。可怕的是,一些研究者在所建模型不能被实际数据验证时,不是去做进一步研究,也不是去探究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而是篡改数据,类似的研究即便用了数量方法,又有何价值?总之,对真问题、大问题的提出首先要用定性方法,对真问题进行真研究,既可采用定性方法,也可采用定量方法。先定性,再定量,对能定量的尽可能作定量研究,对不能量化的则重在揭示事物的本质。对经济研究者本人,也不应人人都用量化方法,而是让擅长定性研究的人做定性研究,擅长定量分析
18、的则鼓励其做定量分析。不在乎兵器和战法是什么,只要能打败敌人,就都是好兵器好打法,只要能解释并指导实践的研究方法,就都是可行的经济学研究方法。用总量指标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是定量研究的典型事例。在微观经济学中,价格、利润、成本、产量都是重要的微观个量。4、边际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同时形成了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学派,代表人物有瓦尔拉(L. Walras)、杰文斯(W.S. Jevons)、戈森(H.H. Gossen)、门格尔(C. Menger)、埃奇沃思(F.Y. Edgeworth)、马歇尔(A. Marshall)、费希尔(I. Fisher)、克拉克(J.B.
19、Clark)以及庞巴维克(E. von Bohm-Bawerk)等人。边际效用学派对边际概念作出了解释和定义,当时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叫做稀缺性, 杰文斯把它叫做最后效用,但不管叫法如何,说的都是微积分中的“导数”和“偏导数”。 在西方经济学中,边际分析方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分析方法。西方边际分析方法的起源可追溯到马尔萨斯。他在1814年曾指出微分法对经济分析所可能具有的用途。1824年,汤普逊(W.Thompson)首次将微分法运用于经济分析,研究政府的商品和劳务采购获得最大利益的条件。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J.Bentham)在其最大快乐和最小痛苦为人生追求目标的信条中,
20、首次采用最大和最小术语,并且提出了边际效应递减的原理。 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和追加的支出相等时,这一目标就能达到。 边际分析法的数学原理很简单。对于离散discrete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对于连续continuous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关于某自变量的导数值。所以边际的含义本身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经常考虑
21、的边际量有边际收入MR、边际成本MC、边际产量MP、边际利润MB等。 (1)边际分析方法的内涵边际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把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就是指在函数关系中,自变量发生微量变动时,在边际上因变量的变化,边际值表现为两个微增量的比。 这种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分析
22、过程,如对效用、成本、产量、收益、利润、消费、储蓄、投资、要素效率等等的分析多有边际概念。 边际分析法之所以成为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非常重要的方法,是由西方经济学的对象决定的。由于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最优效率的使用,而最优点实际就是函数的极值点,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很容易理解,数学方法求得极值就是对函数求导数,当它的一阶导数为0时,即找到极值点。 经济学研究经济规律也就是研究经济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经济变量是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产量、收益等等。经济变量分为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例如,如果研究投入的生产要素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23、可以把生产要素作为自变量,把产量作为因变量。自变量(生产要素)变动量与因变量(产量)变动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生产中的某些规律。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边际分析法。 “边际”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增加的”的意思,“边际量”也就是“增量”的意思。说的确切一些,自变量增加一单位,因变量所增加的量就是边际量。比如说,生产要素(自变量)增加一单位,产量(因变量)增加了2个单位,这因变量增加的两个单位就是边际产量。或者更具体一些,运输公司增加了一些汽车,每天可以多运200多名乘客,这200名乘客是边际量。边际分析法就是分析自变量变动一单位,因变量会变动多少。在根据边际分析法作出决策时就是要对比边际成本与
24、边际收益。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是理性决策。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是非理性决策。边际分析法在经济学中运用极广。所以,边际这个概念和边际分析法的提出被认为是经济学方法的一次革命。在经济学中,边际分析法的提出不仅为我们作出决策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而且还使经济学能运用数学工具。边际分析所表示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变动的关系可以用微分来表示。由此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现在数学在经济学中运用十分广泛,对推动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兴趣的读者看一点更高深的经济学著作就会体会到这一点。 在经济学上,边际是指每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出的变化。可以用以下的公式来说明
25、。 公式:边际值=f(x)/X 其中,X代表投入,f(x)代表产出,表现为X的函数;表示变量。 假设基数X处在变化中,那么,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这个单位所引起的产出的增量是变化的。 (2)边际分析法的特点比较分析法在西方经济学中受到特别重视,1870年代由法国的瓦尔拉斯、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几乎同时提出来,后被称为“边际革命”。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方法的引入,使经济学从常量分析发展到变量分析,这一点从概念上已经说明了。事实上,在经济活动中,恰恰是自变量的微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程度极
26、少相等,即不是直线型,大量是变化率不等的曲线型。边际分析法研究微增量的变化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使经济理论精细地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就是说,它对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定量分析更严密。 其二,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要研究因变量在某一点递增、递减变动的规律,这种边际点的函数值就是极大值或极小值,边际点的自变量是作出判断并加以取舍的最佳点,据此可以作出最优决策,因此是研究最优化规律的方法。 其三,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边际值是直接根据两个微增量的比求解的,是计算新增自变量所导致的因变量的变动量,这表明,边际分析是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
27、析。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过去分析,是过去所有的量或过去所有的量的比。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经常变化,用过去的量或过去的平均值概括现状和推断今后的情况是不可靠的,而用边际分析则更有利于考察现状中新出现的某一情况所产生的的作用、所带来的后果。 (3)边际分析法的意义边际分析法在1870年代提出后,首先用于对效用的分析,由此建立了理论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说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具体说它的意义表现为: 第一,边际分析的运用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了转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
28、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 第二,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边际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第三,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济学正是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探索消费者如何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如何得到最大利润,生产资源如何得到最优分配的规律。 第四,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
29、化理论的基础。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所谓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 第五,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研究变量变动时,整个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动,这为研究事物本来面目、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问题的实证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中,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都是最为重要的边际分析工具。5、实证与规范分析方法实证经济学是描述经济中的事实、状况和关系,研究“是”什么;当经济学家对经济进行描述并建立模型预测经济如何变化或不同政策的后果时,他们在从事实证经济学研究。如:现在的失业率是多少?较高的失业率如何影响通货
30、膨胀?规范经济学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研究“应该是”什么,“是否应该如此行为”,而不是“为什么应该如此行为”,规范是对各种行为方式的合意性进行判断。当经济学家对不同政策进行评价、衡量各种成本和收益时,他们在从事规范经济学研究。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相互依赖、密不可分。发达国家现在实行的市场管制、福利制度等经济政策就说明了这一点。规范经济学也要利用实证经济学为其价值判断提供依据。开展经济学研究,是采用描述性思考好,还是抽象性思考好? 从历史沿革和研究习惯看,中国人重抽象研究,善于归纳概括,重总体把握;西方人重事实描述、重具体分析,重细节。有人这样来描述二者的差异:中国式研究往往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西
31、方式研究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上述两种研究方法分别被称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现在主流的观点是,实证经济学是一门关于“是什么”的学科,规范经济学是一门“应该是什么”或者“为什么”的学科。前者讨论事实,后者讨论价值。对于前者,经济学家应该趋于一致,而对于后者,则由于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实证方法占了很大的比重,其原因之一是经济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就必然不能带有价值观倾向,再者是由于规范经济学采用实证经济学的方法得出结论。所以,不少经济学家都忽视了规范分析方法的应用。然而,每一个经济学家,都不可能是一个纯理性的中性的研究者,无不打上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群体的烙印。就好比我们看
32、世界杯的某一场足球赛,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偏向的一支球队,我们也许会评估各支球队的球员个人技术、整体配合,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其各种借以判断输赢的历史数据,这些分析也许都是理性的,但我们宁肯寻找出一些数据,以符合自己的要求,而对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数据则甚至视而不见。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即便是实证的方法,也回避不了研究者本人的主观认识和愿望。不可否认的是,西方经济学基本上是代表和维护富人利益的“富人的经济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则是维护和代表穷人利益的“穷人的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即便再具体、再精细、再实证,也仍然是反映和代表富人利益的。马克思的经济学之所以没有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也正因为它所代表
33、的不是资本的利益、富人的利益,而是劳动者利益或者说是穷人的利益,在以资本为核心、资本支配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社会,穷人经济学当然难以被普遍认可。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实证方法是在规范背景下的实证,这也就能解释同样的经济现象,选用不同的数据、采用不同变量就能得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的合理性。当然,站在自己立场分析研究问题,往往会失之偏颇,可能得出一些过于主观、非理性甚至偏激的结论。因此,我主张还是应两者并重,同时兼具“热切的心情和冷静的头脑”。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就是一门实践的学科,其主要作用就是为国家和社会管理服务,空中楼阁的研究不应该受到欢迎。而诺贝尔设置奖项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为人类和社会
34、服务,所以服务是第一位的。为了更好地服务,就要建立科学的体系,也就是要使用实证的方法,所以,实证经济学同样重要。毕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为建立什么完美的体系,而是为社会服务。 第二部分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一 判断宏观经济运行方法-三大总量指标(一)GDP1 如何理解GDPGDP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市场价值概念,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产出不反映在GDP中。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价值。所以,GDP不计算生产产品所使用的中间投入。故GDP没有重复计算,是一个增加值的概念。GDP是生产的而不是销售的最终产品概念GDP是流量。GDP
35、与GNP的关系 GNP=GDP+本国要素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要素从本国取得的收入2 GDP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总体水平与增长速度)的综合指标,但GDP在经济总体福利和效率方面存在缺陷GDP快速增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GDP不仅统计好产出,也统计坏产出。同时,GDP的增加不一定意味着净福利的增加,GDP的减少也不能表明经济的福利水平降低地下经济活动对经济福利和效率的影响不反映在GDP中公共产品福利不计入GDP中闲暇及家务劳动不计入GDP3 以GDP衡量的中国经济经历了连续30年的高增长,但也为这种增长支付了极高的成本(1) 以高资源耗费为代价,GDP太重,产出附加值低,缺乏可持续性。与欧美国家比较
36、,我国单位产出的物理质量过大。以钢铁为例,现在全球钢年产销量达到1亿吨的欧美国家只有美国和日本,中国的钢铁年产销量达到了5亿吨。相反,Internet很轻,但带来的GDP却很高。(2) 产业结构呆滞。30年来我国GDP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制造业。正因为这样,中国逐步走上了世界工厂的产业道路。现在回头反思,虽然走世界工厂道路符合当时的比较优势,但对长期发展不利。一方面,这种选择是在价值链的低端获取增加值,另一方面,使产业结构调整困难。(3) 环境成本高。环境成本表现为多方面。其一,各单项污染程度呈上升趋势,污染项增加。其二,污染治理成本高且难以预测。其三,由于增长以环境为代价,使得中国在国际环境谈判
37、中的博弈能力下降。比如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就是一例。(4) 经济增长净福利低,增长成果的分配不合理。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长期存在这样一个不等关系,即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税收增长GDP增长劳动报酬增长。这一部等关系包含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政府收入增长快于私人收入增长,二是非劳动要素报酬增长快于劳动要素报酬增长。其结果是基尼系数不断增大。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从短期看可能有明显的激励效应,但长期看,这一效应消失。增长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要求转变增长理念。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理念发展经过了快增长,又快又好增长,又好又快增长的几个阶段,从更加长远来看,将会淡化对快增长的诉求而谋求好增长。 (二) 物价水
38、平物价水平是一国范围内市场中用于交易的全部产品与服务的价格的加权平均水平,往往通过物价指数表示。物价指数=。物价水平及其变化对于分析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所观察的产品与服务的篮子的大小不同,可以对物价指数进行分类。1 GDP求实指数GDP求实指数=,该指数是派氏指数,可以全面反映一国物价的变化,并可以将名义GDP换算为实际GDP2 CPI消费价格指数(1)CPI=,该指数属于拉氏指数,即分子与分母的篮子大小是完全相同的,反映了家庭与个人在消费品与服务方面的支付变化。(2)CPI的构造步骤 A 选定篮子B 找出预测期价格并计算支付C 找出对比期价格并计算支付D 求出BC=CPIE CPI
39、-1=通货膨胀率 (3)CPI的缺陷 A 不一定能够准确反映通货膨胀率 B 篮子固定 C 不能反映产品质量、性能等等变化3 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三) 失业率1 如何理解失业。经济学只研究非自愿失业。所以,失业是指愿意工作但失去了工作的劳动人口。2 失业的成因有季节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流动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在中国,还包括了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引起的制度性失业。3 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在经济学家看来,如果经济体没有周期性失业,即没有衰退性失业,那么经济就是充分就业的,自然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失业率。经济学家在关于失业的约束条件,对福利的影响和政策主张方面并没有达成
40、广泛的共识。可以肯定的是,在不同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市场特征下,失业人口的福利状态有巨大差异。二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2009全年经济保持较高增速并保持低通胀,全年为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美元兑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全年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其中税收收入亿元,增加亿元,增长。全年粮食产量万吨,比上年增加万吨,增产。其中,夏粮产量万吨,增产;早稻产量万吨,增产;秋粮产量万吨,减产。在国家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刺激下,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中部地区投资
41、亿元,增长;西部地区投资亿元,增长;东北地区投资亿元,增长。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下降。其中,货物出口亿美元,下降;货物进口亿美元,下降。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亿美元。中国企业“走出去”保持较好发展,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亿美元,增长。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狭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万亿元,增长;流通中现金余额为万亿元,增长。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万亿元,增加万亿元。全部
4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万亿元,增加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万亿元,增加万亿元。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股只,筹资亿元,增加亿元;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亿元,增加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筹资亿元,减少亿元。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实际增长。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城镇为。按年农村贫困标准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万人。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全年生产安全事
43、故死亡人,比上年下降。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人,下降。数据表明:一方面:经济有回暖迹象 (1)从产出观察,经济运行趋于平稳。目前处于U型底部向上的区间中。 (2)从物价观察,宏观经济回暖迹象明显。 (3)从失业率看,与欧美国家比较,我国失业率处于低位运行。另一方面,从数据的关联性中也可以发现一些严重的问题: (1)增长率仍然依靠投资拉动,短期趋势不会发生变化。 (2)物价指数所体现的价格压力与公众所感受的价格压力有背离现象。通货膨胀预期增强。 (3)失业群体呆滞。 (4)经济活动效率不高,结构调整缓慢。 (5)世界经济大环境对中国经济复苏构成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严重性和经济
44、复苏的复杂性都超过论人们的预期。宏观调控面临多个两难问题:经济刺激政策如何进退;房地产调控与经济增长之间如何平衡;收入分配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资源价格改革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压力;人民币汇率调整与出口企业之间如何协调;外贸出口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两难”。三 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 总消费不足。我国消费需求的特征是:消费占总支出比例小,或者说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低;消费变化对政策反映不敏感;不同阶层消费差异大。原因主要有:收入水平低劳动收入与财产性收入具有不确定性,使人们产生负向预期收入分配不公平。2000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的2.63倍,
45、2005年为4.88倍,2008年,联系到工资与非工资收入,行业差距为5-10倍。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基尼系数已经上升到0.5以上。经济不完全竞争使价格水平一直在高位运行家庭的财富陷阱大 财富陷阱=家庭目标财富实际财富余额。导致财富陷阱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户均财富实际值小,二是由于不确定性或者风险使家庭所设定的目标财富大。财富陷阱越大,消费水平越低。 2 投资率居高不下且投资效率低下 我们可以从影响投资的因素角度分析近年来我国投资需求增长过快的原因预期的影响 在经济转轨期人们的投资信心较强,从而产生良好的收益预期利率 投资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Iei投资加速原理 I=()+k投资预算的
46、软约束托宾Q=出口拉动政府换届效应 3 经济严重对外依赖中国经济的对外贸易系数由入世的32%上升为目前的80%。利在提供了6000万就业岗位,形成了20000亿的外汇储备,积极参与到了国际分工体系中。弊端:使中国经济没有了防火墙,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剧烈影响。同时,经济安全也成为严重问题,资源流失。 4 08年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冲击远未消除关于08危机的冲击 (1)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影响信心 B 出口需求急剧下降 C 失业率上升 (2)对主权债务的影响 A 债券收益损失特别是无担保债券损失 B 形成与美国的被动博弈 危机对中国的行业影响与对欧美国家的行业影响不同。欧美国家受打击最大的是银行业,但对中国银行业影响很小。原因: (1)银行体系的相对封闭性 A 对外投资业务比例较小 B 股权旁落比例小 C 受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金融创新产品少 (2)中国银行是以储蓄为基础的传统银行 (3)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是行政管理四 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思路与政策选择1基本思路可以表述为:稳增长,防通胀,调结构 (1)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增加政策的灵活性,进一步加强总需求管理。 (2)调整产业结构。 (3)在积极推进对外开放的前提下,加强经济的内循环,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等措施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极。2 未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基本走向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2)瓦格纳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