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科学教学案例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科学教学案例与反思.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培养观察能力,点燃创造的火花 海门市麒麟中心小学 施菊 “我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达尔文的这一段话提示我们,观察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他可以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写到:“观察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应当指出,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没有思想、没有创造力的学生。如果教师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进行一次又一次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
2、巩固。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并没有把观察看做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看做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而只是单纯地看做一种教学的手段,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能力日渐降低。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有很多。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模型和实物标本,利用幻灯、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让每一个学生眼睛发亮,嘴巴不停,小手直举,思维就像山涧的溪流源源不断。课外,教孩子做一个能感悟周围世界的“有情”人,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留心,带他们去寻访小动物,在草地、花坛、树林、田野、生物园、池塘,一起寻找飞舞的蝴蝶、“点水”的蜻蜓、“嗡嗡”的蜜蜂、成群的蚂蚁、跳跃的蚂蚱,鸣叫的蝉、畅游的蝌蚪,可爱的蚕宝宝,一步一步往上爬
3、的蜗牛可以这样说,观察的过程,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孩子们走进多彩的生命世界,了解小动物的习性,和它们一起玩耍,体验科学的乐趣。一旦时机成熟,创造就会如泉水一样喷涌而出。 再次,观察能力是需要训练与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观察方法: (一)验证观察法 验证观察法就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事物,通过观察,对事物本质特征的理论进行观察验证。例如,在教学观察水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放在桌上的4杯液体(分别是牛奶、白醋、糖水和清水),想办法找出哪一杯是水。学生通过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方法,依次排除了牛奶、白醋、糖水,最终找到了清水。教学并没有就此停止,我接着又拿出刚才的四
4、杯液体,让学生再次进行观察,观察水与其它液体的异同点。此时,观察已不再是简单的操作,而是在验证刚才的观察方法。 (二)比较观察法 比较观察法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较其异同的方法。在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体或生物标本、挂图、模型时,要指导学生充分进行比较、观察。例如,在教学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课时,让学生一边触摸金鱼和蚂蚁,一边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感受深刻的地方可以允许学生大声地说出来,然后把金鱼、蚂蚁画下来,并将它的各部分名称介绍给自己的小伙伴听,最后引导学生根据两者外部形态特征猜想它们各自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条件,分析他们可能存在的异同点,并填写在观察记录表格中。利用比较观察法,可以使被观察
5、物形象、生动地印在学生的头脑中,知识的掌握显得轻而易举。在比较观察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实验观察法 实验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学会观察方法的有益场所。在实验中,同学们先根据实验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自己“将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实验中,教师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运用视、听、嗅、触等各种感官感知奇妙的科学世界。比如说纺织材料一课,需要比较棉布和尼龙的不同,我让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微观世界,仔细看从布料中抽出的纤维,再拉一拉,比较牢固程度;用火柴烧一烧,比较气味;把布料浸入水中,比较吸水性,一系列的实验会让学生感触很多,并培养学生对科学发现的兴趣。 (
6、四) 解剖观察法 解剖观察法是把某一物体的各个方面或各个组成部分分解,通过一部分一部分的观察,使学生对事物了解得更加清楚。还记得自己小时候非常贪玩,放学后我经常和几个小伙伴去捉蜻蜓,捕小鱼,逮蚂蚱,钓青蛙。捉来什么就解剖什么,看青蛙的心跳、肺泡;蚂蚱的筋儿儿时的兴趣爱好让我决定了当一名科学老师。现在我如愿以偿了,我也不忘带领自己学生去解剖动物、做植物标本,为学生打开这一扇扇知识的大门,解开他们心中的一把把锁。教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时,我先向每一个学习小组发放干种子和泡过的种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我只作为他们成员之一,参与观察过程;接着我让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对种子进行解剖,再次观察,并认真讨论,作
7、好记录,画出解剖图。学生经历了观察、解剖、讨论,一步步走近了科学的殿堂。 观察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各种合适的观察方法。 据统计,一个人知识的90是通过观察得来的。对于儿童而言,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天地,是他们从孩提时代起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一花一草,虫鱼鸟兽,都曾引起他们的关注。我们科学课要做的就是将学生的这份兴趣延伸,让他们学会观察,从一点一滴的变化开始,刨根究底,溯本追源。从一次次活动入手,让孩子明白科学探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只要用心、留心、细心,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 2006-8-10 8:26:00西湖浪子等级:社区游侠权限:普通用户积分:2
8、95金钱:1056声望:1经验:295发帖数:25注册:2005年11月8日资料 短消息编辑 删除 引用 第3楼 小车的运动 海门市麒麟中心小学季海燕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53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3、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
9、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汽车行驶在马路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时而快,时而慢,在他们身上好像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些它们的小秘密? 4、揭示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
10、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 三、实验验证假设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 指出: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 2、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课题。并汇报。 3、小组讨论: (1)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3)你们小组准备怎样进行实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的
11、计划? 学生讨论,教师分发实验器材。 4、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5、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6、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让全体学生弄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四、总结方法,提出希望 同学们,科学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科学要有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创造能力,让我们学会科学地想事情,科学地去做事情。老师相信,成功一定属于肯动脑筋的人。 教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重组,本着将学生定位于科学探究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兴趣,让学生对“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作预测,让学生通过自己及小组的力量想办法,设
12、计实验方案,放手让学生分组做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最后交流,让全体学生得到普遍的认识,大家共同分享收获,实现资源共享。另一些实验留在课后让学生进行,延续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做到了课内、课外学习的结合,达到了激发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科学知识的目的。 科学探究的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学科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的。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是按科学探究的“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实验结论、思考”四个环节进行的,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学习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整
13、个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在亲自动手操作、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及评价时机的全程化,通过多次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评价功能。通过师生互评,使老师和学生真正的沟通,达到“最佳状态的心灵交汇”,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引领者。其次下课铃声并不意味着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束,我们要使研究科学、探索 科学的方法得到延续和发展,让学生能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运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比较水的多少案例分析 树勋中心小学 朱剑秋【教学片断:】 学生猜测后产生了分歧,并急于想办法证明自
14、己的猜测。 师:看来我们研究时,能不能凭人数多就能决定的?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确认?你们有什么办法来确认一下,到底是3号多,4号多,还是一样多? 生:我有,我的办法是把1号瓶和2号瓶的水倒掉,再把3号和4号瓶的水分别倒入这两个瓶子中,看那个水位高就是那个水多。 师:为什么倒入1号和2号瓶来测呢? 生:因为这两个瓶子的大小一样,这样才能比较出来。 师:看来,标准必须统一。这是方案一,我们把它记录下来。(师板书:倒入相同的瓶中。) 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拿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然后将3号和4号中的水倒入,再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天平往那边斜那边的水就多。 师:可以吗? 生:可以,不过我有个建议,应该取
15、两个大一些的杯子,像我们吃肯德鸡时喝可乐的大杯,这样才能测出来。 师:这是方案二(师板书:天平称),还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还有。把这两瓶水分别倒入这个水槽中,然后画线,看谁的线高,谁的水就多? 师:能给自己的方案取个名字吗? 生:就叫画线法吧。(师板书:画线法) 生:我还有一种方法,把这两瓶水请两个同学喝下去,看谁的肚子大。(生齐笑) 生:我有意见。这瓶中的水,我们不知道是否是干净的,万一是脏水喝下去会闹肚子的。 师:是啊,不过老师这里还有几瓶和3号和4号一样多的雪碧和果汁,我们这组的同学可以等一下,试试看。 师:这是方案四。还有方法吗? 生:拿几个一次性的杯子,分别倒入3号和4号瓶中的水,
16、谁的杯数多,谁的水就多。 师:这是方案五。(板书:比杯数。) (接下来学生选用一到两种方法进行小组研究) 【赏析:】 常识课到科学课,教学内容从“传授科学知识关注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三个阶段,教育目标也在向多无化发展。所以科学教育不再是背一些条目,做一些实验这么简单的事了。科学教育更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更接近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强调他们学习科学的亲历过程,更重视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关注他们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科学课程中,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人,因此教师要创设多种情境,提供给学生有结构的材料,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地发挥。(朱剑秋)教学案例:
17、 一、出示例题,探求算法。 1、 由学生读题后得出算式:28*12 2、 28*12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没有学过,你能算出它的得数吗? (这时,学生有的在桌子上边划边想,有的索性拿出草稿本在认真地算着,也有的同学呆呆地想了一会,却还是无从下手。大约过了三五分钟时间,已经有大半学生都算出了结果。我通过巡视,让少数几个做对的同学把计算的过程书写到黑板上。并让他们讲讲这样做的理由。) 3、 学生的算法归纳为以下几种: (1) 先算出28*10=280,然后算出28*2=56,再280+56=336。 (2) 先算出28*6=168,然后算出168*2=336。 (3) 28+28+28+28=33
18、6 (对于这几位同学的回答我都表示了高度的表扬,他们都能把不会解决的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二、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 同学们刚才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你们想不想直接算出他的结果呢?(其实刚才就有许多同学想用竖式来直接计算,但都碰到了困难。) 2、 老师边讲边板演了竖式的计算过程,并结合学生的第一种方法说明了计算的算理。 3、 学生自己练习。 反思: 这个教学片段本是按照教学用书上的教学建议,让学生在充分探索不同算法的基础上,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结果,学生在做想想做做的时候,计算的正确率却极其低,仅有一半不到的同学做对了。然后我在另一个
19、班上同样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对此,我感到很惊讶,也很茫然,辛苦了一节课却连最基本的教学要求都没能达到,真是太失败了!过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发现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因为在第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里发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印象非常深刻。相比之下,对第二个环节的教学印象较浅,学习效率比较低。以至于有的学生在计算53*16时,也分成53乘以4再乘以4来算。他们认为这样计算反而简便,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书写格式太麻烦,所以有的学生不愿意学,当然就学不好了。事已至此,我只能在第二课时再重点教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20、笔算方法。这样的话,就把一课时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分成了两课时。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这是一节失败的课。但救灾这一单元快结束时,我的观点发生了转变。在一次作业中出现了一道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题348*35,班上的好多同学都用348先乘以5再乘以7算出了正确的结果。 对此,我在想,我们老师在上每一堂课时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只能每次注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毕竟一堂课只有40分钟,学生的能力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发展的。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平山中心小学 秦雪波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的观察、调查的结果。(3)
21、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2、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有生命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与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二、教学准备:事先找好适合学生活动的场地,准备一些学生调查研究用的工具。三、教学过程:(一) 导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学家们是怎样研究科学的,我们在玩的时候也有科学。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过程与我们在玩的时候也有相似之处。今天,我们就来像科学家那样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体。2、揭题: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二)自主学习:1学
22、生到校园内去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教师提出一些适当的要求,如:爱护校园内的环境,注意安全等。(2)将寻找到的有生命的物体及各自所在的地点记录下来,请记在P63页的表格中。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用笔画出它们的外形样子。(3)学生活动。(4)教师与学生一道外出寻找,发现问题及时指导。2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汇报交流,要求畅所欲言。(3)老师结合学生讨论与汇报的情况,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样的物体是有生命的,什么样的物体是没有生命的,你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或是没有生命的,然后得出“植物”与“动物”的概念。(三)要求课后继续研究。附板书: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植物生物
23、 有生命的物体:要吃东西、要呼吸、对刺激有反应、都能长大、都能繁殖教后反思 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时,同学的观察积极性、认真度都比较好,但有个别同学会为了做好观察记录而影响了观察时间以及观察的细致。 另一方面,我感觉到自己知道的真的还远远不够,无法完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有的植物的名字我也并不知道,但他们对于研究有生命物体的极大兴趣,却让我很是欣慰。 再者,自然界中的植物与动物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孩子们会在花园里发现蚂蚁,在树上找到一种类似于蟋蟀的小动物,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也没有阻止他们,虽然它们并不是本单元的研究重点,但我仍然鼓励他们用心观察。 一节课的时间太短了,很多细节我们似乎还来不及讨论,很多东西我们也还没观察清楚没关系,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遗憾、疑问继续我们的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