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案例:《研究土壤》的教学与反思培训讲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案例:《研究土壤》的教学与反思培训讲学.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科学案例:研究土壤的教学与反思-在合作交流中探究研究土壤的教学与反思研究土壤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的最后一课,围绕土壤是混合物吗?这个问题通过自主观察研究去进一步了解土壤中有哪些成分?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科学地思考实验,体验到探究的乐趣。2、 知道土壤是一种混合物。3、 了解土壤由哪些成份组成。准备:1、分小组在不同的地点采集土样。2、实验室:白纸、烧杯、放大镜、酒精灯、筛子、餐巾纸等。导学过程:一、揭题师: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研究土壤二、回忆猜测1、师:混合物是
2、两种或更多物质的混合,土壤是不是混合物?学生讨论师:土壤是不是混合物不忙下结论。2、 小组说说土样的采集地。师:你观察过那儿吗?有些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会有谁去过?再次思考土壤是不是混合物。生齐答:是。3、小组讨论填表。师:你们认为土壤中有什么?填写:土壤由、等组成。(能填几个填几个)小组看屏幕思考讨论。组长填表记录。三、确立研究的方案师:看来同学们对“土壤是不是混合物”已有了初步的答案,那么你能确定自己采集的土壤是否一定含有这些物质呢?1、如何确定观察研究,说说有哪些方法?2、分组制订研究的方案,要求小组讨论时,由记录员填写好成分与研究的方法。3、指名交流。四、合作探究1、提出要求:按制订的
3、方案一项一项研究,土壤一部分一部分研究,别一次用完。填写研究的结果要具体一点,组长负责,记录员记录研究结果、结论,不能只写有或没有。不用的器具不乱动,保持整洁,给优秀的合作小组奖励一个标志。2、各小组独立研究,老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水分:小组一:我们把土壤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烧,发现有烟冒出来。师:观察过烟吗?生1:有小水珠。师:对了,这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说明了土壤中有水分。还有哪些组也发现了这一点,说说你们的研究方法。小组二补充,生2:我们烧泥土之后发现泥土的颜色变了,说明有水分蒸发了。小组三:我们小组把一部分土壤放入了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里把袋口扎紧,过一段时间,我们看到袋里面
4、有水珠。师:你是自己看到的吗?生:我们是用放大镜看到的。小组四:我们是用餐巾纸来研究的,我拿餐巾纸在土上按了几下,观察纸没有什么变化。于是我用手指拧一拧土壤,感觉有点潮湿了,我判断里面一定有水分。空气小组一:我们发现土壤里有空气。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请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生:我们把泥土放入装水的烧杯里发现有气泡冒上来。师:这真是一具重大的发现!老师建议现在其它小组没发现的一起来试试,把土壤放入烧杯看看有没有气泡产生,可以借助玻璃棒。(部分学生用力搅拌,学生把玻璃棒搅动产生的气泡误解为土壤里的空气。)肥料、小石子、树根、灰尘、皮、毛小组简要地交流发现的成分。(实事求是,对于研究的成分没有发现
5、也是一项研究的成果)2、 小组讨论:还想研究的问题水份多的泥土用火烧与水份少的泥土有什么不同?土壤中用显微镜看还会有些什么?五、总结拓展1、这节课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土壤是一种混合物,它由许多的成份组成,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发现。只要你动动手、动动脑,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身边的事物充满了无穷的奥秘。2、看课件,欣赏各种各样土壤的图片。课后反思:一、活动的真实性,合作的有效性本课中通过让学生从不同的地方采集土样而后自由假设,让小组自主确立研究的方案为探究实验作充分的准备。土壤之所以让学生亲自采集,一方面从切实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感知“科学来自身边,服务于生活”的大科学观;另一方面为
6、整堂课猜测探究验证反思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在课堂中教师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而且通过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掌握了科学知识,培养了科学的思维能力、科学的态度。生活是本真的,科学也是本真的,因此科学课的实践活动一定要围绕真实的生活展开。由于学生个体间兴趣倾向、能力水平的差异,开展研究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具进行研究。并要求学生分配任务开展好研究,比如:记录员,观察员,分工员等。良好的组织管理既是实验顺利有序开展的保障,又是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习惯的途径。在交流时为了推广学生们的研究成果,教师不局限于一种方法。针对水和空气这两种成分,教师鼓励学生讲出多种方法并建议其
7、余的小组参与研究。这个环节教师处理得比较成功,拓展了学生的研究思路,把一小组的成果辐射到了整个班级,即激励了取得研究成果的小组又调动了其余的小组研究的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二、问题的指向性,指导的规范性本课例中揭题时教师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接着思考土壤是不是混合物?然后通过一个小组个体的猜测了解土壤可能有哪些成分组成。这个过程中其余的小组只是旁听者,他们没有发言的机会。因而教师的问题应面向全体的学生,提升问题的价值所在。美国劳伦斯教授说:“教学就是通过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认知的兴奋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入石头,激起圈圈的涟漪。”综合评课教师的建议,我们认为揭题时
8、教师可以问:“同学们的土壤是从哪儿采集来的?你们认为自己小组对采集的土壤中将会有些什么?”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们就会认识到土壤的多样性,有助于学生结合不同的土质进行科学的分析。同时,在交流成果时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本课例中在指导学生观察空气时不够规范。当一个小组的交流成果出来了,教师首先要讲清操作时的要点。比如:烧杯中的水必须干净;土样必须是小土块;放入时不要借助其他的工具,用水轻轻地让土样贴着水面掉入杯中。在要点明确之后再符合条件的小组研究,这样的操作这样的操作才能更规范地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三、探究的层次性,交流的深入性。在实施教学时,教师通过“问题呈现制订方案合作探究交流分
9、享思考与深入”为主线展开探究教学。这其中对于土壤中的小石子、树根、叶子、毛发,这些成分是显而易见的,而空气与水分比较难发现。因此,展开探究时,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进行研究,再让学生针对看清的成分借助工具拓展研究。而本课例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在交流反馈中学生说得比较自由,教学中对于水和空气的研究虽然归纳出了要点,但在全班范围内,实验成果还未普遍,未发现的小组虽然进行了推广实验但没有深入地展开探究。学生在每一次探究中都会有所收获,收获喜悦和兴奋,收获失败与经验,当探究活动结束之后,他们都是乐于交流的。此时,作为教师要把交流引向更深入的科学研究,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有了发现”这一层面。例如:许多小组的成员都在研究土壤中的肥料,有的说用鼻子闻一闻有臭味,有的说用火烧之后闻到有异味。这时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副土壤中生长着鲜花的图片,让他们说一说花儿为什么开得那么艳?学生自然而然会明白土壤中一定含有肥料。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比盲目地用鼻子闻来得更深刻。又如:一组学生观察土壤中是否有水份时,用餐巾纸接触土壤没发现什么变化,就用手摸,凭手的感觉来判断。这时教师应趁势反问:餐巾纸没有湿能说明什么?你还想到可用别的方法来检测吗?这样的交流就可以把学生的思路打开。附表:研究土壤研究者姓名:时间:研究内容我们的假设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由、等组成。研究方案成分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我们的结论我们还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