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2)-副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教案(2)-副本.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集体备课教案学科初二语文课题石壕吏课型新授课年级 初二时间 11月 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背景; 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创作风格。2、掌握一些古诗朗诵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过程与方法:1、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景物意象,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切感受诗人忧国伤时悲己和眷念亲人之情。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 2、学习诗人的写实手法。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
2、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导课 师:我们回忆一下,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以什么为主题的?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发生,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也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也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民不聊生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杜甫也以“战争”为题材写的一首诗石壕吏(多媒体展示课题),看看战争带给人民的是怎样一种苦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诗圣”杜甫,。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作
3、品多媒体显示一:“杜甫画像”多媒体显示二:,平息“安史之乱”,师:石壕吏从内容上看,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类似的诗歌我们还学过哪一首?三、读诗(一)范读、师:下面我给同学们作一范读。读前我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听老师范读后,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谈谈应读出诗中主要人物和诗人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二)齐读四、品诗(一)品情节,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像,再现诗中情节。 师: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开端(1)暮投、捉人 残暴、无情、令人发指发展(2)吏呼怒,妇啼苦(对比) 战争的灾难高潮(3)致词、对话、老妇应征结局(4)独别老翁(二)品味语句:师:故事的开端就说“
4、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句,含义丰富,你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说“老翁逾墙走”老翁留下老妪独自逃走是否对?其作用是什么?师:你是如何理解“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可分几层?师:你是如何理解“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究竟是谁在哭?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五、探究主题归纳诗歌的思想内容并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六、课堂小结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
5、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 七、读背诗八、探究 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为何总是一言不发,难道他不该上去义正辞严指责官吏吗?临行独与老翁别,似乎也没有安慰的表示,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的原因是什么? 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 板书设计九、板书展示 石壕吏杜甫情 节 社会现实开端(1)暮投、捉人 残暴、无情、令人发指发展(2)吏呼怒,妇啼苦(对比) 战争的灾难高潮(3)致词、对话、老妇应征结
6、局(4)独别老翁作业背诵积累杜甫的三吏三别后记本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本文三首诗歌正好能够反应杜甫诗作风格的转变过程,由青年时期的壮志昂扬到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的忧国意识。前面的两首诗歌能够让学生大致了解杜甫的诗风,并且了解本诗学习的背景,奠定了重要的学习前提。本单元的古文都是作者面对生活中最常见的景物或事件抒发自己情感的文章,本诗也是这样。作者借赴任途中看到的一户普通农家:“有吏夜捉人”的事件。借此事件来表达作者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本文是一首叙事诗,与学生平常所看到的四句或
7、八句的诗歌不同,质朴、凝练的语言,精炼的叙事,使文章兼具生动性和具体性,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学科语文年级初二备课组长马春丽记录老师马春丽时间11月参与人员刘丽娟,吴鸿翔,马玉会,何秀华,盖淑恒,付俊芳,刘振宇,马春丽,李雪莲缺席人员无回顾分享本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本文三首诗歌正好能够反应杜甫诗作风格的转变过程,由青年时期的壮志昂扬到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的忧国意识。前面的两首诗歌能够让学生大致了解杜甫的诗风,并且了解本诗学习的背景,奠定了重要的学习前提。本单元的古文都是作者面对生活中最常见的景物或事件
8、抒发自己情感的文章,本诗也是这样。作者借赴任途中看到的一户普通农家:“有吏夜捉人”的事件。借此事件来表达作者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本文是一首叙事诗,与学生平常所看到的四句或八句的诗歌不同,质朴、凝练的语言,精炼的叙事,使文章兼具生动性和具体性,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本周备课中心问题怎样让学生会学习叙事诗过程描述初稿讨论(主备课人说课)说目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本文的写作特色,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1、 在原有古文字词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书本注释,能够疏通全文,理解文章意思。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理解性背诵全诗。这是本文的重点
9、,通过用现代文叙事文章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理解故事所有情节,能够复述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3、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味本文高度凝聚且质朴的语言风格。这是本文的难点,语言一直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困惑,尤其是古文的语言更难理解,但本文的语言有鲜明、但易懂的特色,对掌握古诗语言特色有很大的益处。4、 通过比较本诗与前两首诗歌在内容的变化,体悟本文作者所表达的忧国忧民意识,让学生感受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和珍爱生活。情感体悟也是本文的重点之一,但本文的情感理解较为容易,但必须在全面理解三首诗歌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本文情感,这样对本诗情感的体悟更加透彻。三、说教法:“学习千法,读是根本。”对于文言文来说,朗读
10、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了熟读为先,讲中有读,读中促讲的办法。自由读、齐读、演绎读等方式,通过多读来掌握、理解文章,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目的。本文是叙事诗,因此具有一定的故事的情节行和生动性,因此在理解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主要采取讨论法和猜测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悟人物和故事背后的内涵,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四、说学情五、说教学设计:(一)、导入:(二)、预习及背景介绍:结合课文注释1,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结合春望中描绘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诗所作的思想基础,让学生自我感知诗歌是在一定背景下,作者的有感而发这一知识点。(三)、自由朗读,疏通全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停顿,结
11、合这两个要求,自由的朗读课文。学生在自己朗读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古诗的语言在音律、节奏上的美感。字音方面:强调戍-sh、妪-y、衰-shui、咽-y等字的读音;节奏方面:本文基本上一句一个动词,因此在划分停顿节奏上比较简单,一般是二三式或三二式,朗读起来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律感。 在自由读的同时,集体讨论、归纳、总结,自主的学习顾问朗读的技巧。通过小组讨论的手段,让学生在自己和同伴的帮助下,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和已有的古文知识,疏通全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每句诗的意义,程度较好的同学能够用诗话的语言来表述诗句的意义。(四)、理解课文,掌握内容结合本文是叙事诗的写作特色,用现代文中叙事文的教学方法,
12、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以下问题: 根据记叙文六要素,请你用原文的句子或词语找出本文的六要素。让学生在文中找信息理解课文的主要信息。五探究主题。过程描述集体交流一、 导课 、品诗(一)品情节,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像,再现诗中情节。 师: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开端(1)暮投、捉人 残暴、无情、令人发指发展(2)吏呼怒,妇啼苦(对比) 战争的灾难高潮(3)致词、对话、老妇应征结局(4)独别老翁探究 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为何总是一言不发,难道他不该上去义正辞严指责官吏吗?临行独与老翁别,似乎也没有安慰的表示,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
13、“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的原因是什么? 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 达成共识一、 导课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作品多媒体显示一:“杜甫画像”多媒体显示二:,平息“安史之乱”,师:石壕吏从内容上看,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类似的诗歌我们还学过哪一首?三、读诗(二)齐读四、品诗五、探究主题归纳诗歌的思想内容并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七、读背诗八、探究 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为何总是一言不发,难道他不该上去义正辞严指责官吏吗?临行独与老翁别,似乎也没有安慰的表示,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的原因是什么? 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 备课反思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作为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在发言之前,他(她)都会翻阅大量的资料,准备时间几个小时甚至更多,做好充足的准备,集体备课让老师们都积极地参与,去走进教材、研读课本,最后走出教材,久而久之,集体备课让每一位教师业务水平、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提高了,就能让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学生从学中就找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实行集体备课可谓好处多多。长此以往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何愁我们的教师不是一支精湛的队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