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3)-副本.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9000349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教案(3)-副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集体备课教案(3)-副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教案(3)-副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教案(3)-副本.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集体备课教案学科初二语文课题苏州园林课型新授课年级 初二 时间 十月 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多媒体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

2、言简洁生动的特点。德育目标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一)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设计(二)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

3、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设计(三)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二、作者及相关资料介绍多媒体显示:1叶圣陶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

4、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2苏州园林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多媒体同时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州园林图片,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等。2教师检查预习,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1)辨明字音:轩榭(xun xi)池沼(zho)邱壑(h)模(m)样重峦叠嶂(zhng)相间(jin)嶙峋(ln xn)庸俗(yng)镂(lu)空蔷薇(qing wi)(2)辨明词义,并造句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因地制宜

5、: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造句略3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请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教师提示(多媒体显示):文章是从_角度,抓住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角度: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B有代表性的园林学生明确:文章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的。四、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1)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2)同桌之间交流,求同存异。(3)小组内部交流,求同析异,并统一看

6、法。(4)全班交流,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2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2)其余同学补充评价。明确: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

7、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3)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生齐读第4段。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明确: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再其次又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五、难点探究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

8、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学生讨论,明确:1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5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6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上是隔而不隔,界而

9、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1、2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3、4、5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6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六、课堂练习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3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选三位同学回答。明确:1这段话的说明要点是花墙和廊子的特点。2有

10、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因而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3装镜子是运用物理学光学中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反射,层次加多了,景致更深了。板书设计苏州园林板书设计苏州园林 叶圣陶 说明文a总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分说 : 1.布局自然之趣2.配合自然美 (大处讲究) 3.映衬图画美4层次景致美1.每个角落图画美2.门和窗图案美 (细部注意)3.屋室装饰色彩美b说明顺序:由大到小、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c写作特点:围绕中心 有条不紊作业七、布置作业1课后了解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简析本文采用了

11、哪些说明方法?2复习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找出两文中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后记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 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年级是培

12、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学科语文年级初二备课组长马春丽记录老师马春丽时间十月参与人员刘丽娟,吴鸿翔,马玉会,何秀华,盖淑恒,付俊芳,刘振宇,马春丽缺席人员无回顾分享说教材地位与作用苏州园林是人教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所节选的课文主要是介绍我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的说明文,教学本单元时应该首要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认识说明文的的文体特征。苏州园林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叶圣陶先生牢牢把握

13、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本周备课中心问题怎样讲好说明文过程描述初稿讨论(主备课人说课)说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1)文中生词的掌握;能力目标:(1)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并掌握说明顺序;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的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目标: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陶冶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4、: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难点:体会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画意美二、说教法方法1、学生分析对于说明文体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在本单元前两课才刚刚开始接触,并还没有接触到全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事理说明文或事物说明文等分类,但对说明文体阅读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应该有所知,如:明确说明对象;所说明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等等。因此,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的指导。2、教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

15、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本节课中采用导学案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导学案进行教学。课堂前主张“生生自动、生生互动”,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要采用自学式、合作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课堂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为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我设计了导学案,要求学生结合老师分发课前准备好的导学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完

16、成。三、说教学过程本课是讲读课文,因此我把本篇课文安排为三个课时,(1、2)课时为课堂讲读、第3课时 为课后练习。我将第1课时设为展示课,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中主要分六个环节完成,由自学到展示、由导学到感悟,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从而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认知体系。 过程描述集体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课堂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为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老师分发课前准备好的导学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很多的学生没到过或没看过苏州园林,所以对苏州园林的了解甚少,因此在导入部分通过播放介

17、绍苏州园林四大名园的视频录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带着问题全班朗读课文展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让课代表朗读学习目标)再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达成共识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二、作者及相关资料介绍多媒体显示:1叶圣陶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

18、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多媒体同时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州园林图片,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等。2教师检查预习,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3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请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教师提示(多媒体显示):文章是从_角度,抓住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角度:学生明确:文章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的。四、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2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2)其余同学补充评价。五、难点探究文中多次提到绘画,

19、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六、课堂练习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3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选三位同学回答。明确:1这段话的说明要点是花墙和廊子的特点。2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因而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3装镜子是运用物理学光学中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反射,层次加多了,景致更深了。备课反思1、集思广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资源共享,凝聚集体智慧。3、团队协作、轻松愉快。4、节省时间,减轻压力,提高教学效果。5、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