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甘肃省民勤县东关小学 刘晴选 733300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有效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对于每一位教师显得十分重要。关键词:小学科学;情景;多媒体;实验正文: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位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呢?本文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多媒体的充分运用、材料的有效选取和组织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正确处理教材综
2、观科学新教材,课本图文并茂,这样的教学设计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只有教师真正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才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如果教师把握不了探究的重点,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上到哪儿算哪儿,把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成两个课时。试想一个学期有几节机动课的时间可以让你把剩下的另一课时补上?教师研究并吃透了教材,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 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教材实际安排了4个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以下调
3、整。删除第一个观察物体(砖块和木块)是沉还是浮的教学内容;教学从第二个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开始;重点研究“改变物体的大小、轻重,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中;第四个思考与讨论可结合在第三个活动中进行,这样将四个教学活动合并成二个教学活动,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有利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动手操作、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问题、直到最后的解决问题。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作为科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自觉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从而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始终,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利用科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
4、科学,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究、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时,老师一上课就拿出一个马铃薯和一根吸管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谁能把这根软软的吸管扎在马铃薯上?”孩子们一听,争先恐后地举手。当一个孩子好不容易才把吸管扎在马铃薯上时,老师一把拿起吸管毫不费力地扎穿了整个马铃薯。一下子,孩子们惊呆了,全把注意力
5、都集中在他身上。老师告诉孩子们他只是利用了一些空气的特征而已,再顺理成章地抛出要学的内容“我们周围的空气”时,孩子们对“空气”的兴趣空前高涨。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孩子们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完成了一个个实验,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通过当场实验演示操作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有利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奇异的实验现象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促成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使学生马上集中注意力,为后面主动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三、灵活教法,组织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的基本认识活动主要有观察、实验、
6、考察和讨论等,指导学生通过多种认识活动学习科学知识是我们必须运用的教学方法。科学课教学活动的突出特点,就教学活动中明显的阶段性。每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过程都要经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几次飞跃过程,根据每节课知识生成的认识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高效的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物体颜色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实验法教学,指导学生观察光线通过三棱镜后出现的不同色光,再指导学生分别研究七色光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后的结果及各种颜色的物体反射太阳光的情况。几个实验中,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操作、自主探究、整理分析、形成结论,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教给学生探究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四
7、、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常要用语言、板书、挂图、模型、实物以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来传递教学信息,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的采用媒体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够极大地提高感知效果,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之前,先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观察校园花坛。上课时,教师运用用多媒体手段将校园的一个花坛“搬”进了课堂,问学生:这个花坛中可能有哪些生物?接着老师请一位学生上去找一找花坛中的生物。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学生用电子笔点住
8、图片的某个位置后,屏幕上马上显示出放大了的图像,那是学生找到的树叶、七星瓢虫、小鸟、蚯蚓等生物。多媒体技术将花坛“搬”进课堂,生动地模拟再现了学生课前观察过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到了校园中丰富多彩的生物,还能将画面放大和缩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探究花坛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上,真可谓得心应手。五、有效选取和组织材料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探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究材料的选取,而有结构的材料能提示科学概念,能反映自然现象的某种关系,能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究,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材料的选取方面要多考虑材料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
9、己选择材料,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对自己选择提供的材料一般比较感兴趣。如在教学认识常见的岩石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收集的岩石。在教学花、果实、种子一课时,可以布置每个同学带一个果实,课堂上,茄子、辣椒、黄瓜、角荚、番茄、桃、花生等植物的果实琳琅满目,成为学生探究最好的对象。其次,学生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探究活动感兴趣。如科学活动课玩具里的科学,让学生回家准备一些玩具,先初步探究一下自己玩具的科学奥秘,课堂上介绍给同学们听,再集体讨论,共同挖掘玩具里的科学奥秘。面对自己心爱的玩具,学生兴奋异常,课前准备十分用心,课堂交流精彩纷呈,课外延伸热度不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六、多种渠道
10、开展实验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我还尝试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的课外实验,这些实验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因为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习惯。例如,在教学种子的一生一单元时,我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种一些植物的种子,让他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由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最后,将所有学生的实验成果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评比。这不但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培养了学生的热爱劳动的习惯,懂得了植物生长的一生,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习惯。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实施科学课教学,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科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中,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向着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李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学教师),2010.12韩胜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创新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