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篇)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一、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二、古今异义:(1)儿女 :古:子侄辈的人 今:子女(2)去: 古:离开 今:到什么地方去三、敬辞与谦辞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四、其它关键词(1)寒雪日内集内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似:像(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 (4)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凭借 未若:比不上。(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6)相委而去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7)下车引之,元方入门而不顾.引:拉 顾:回头看。 (8)乃至:(友人)才到。乃:才。(9)公欣然曰 欣然:高
2、兴的样子(10)差可拟 差:差不多 拟:相比五、句子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译: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6)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飞舞。阅读要点:一、文学常识: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二、内容及中心: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三、理解问答:(一)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
4、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二)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
5、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四)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钦佩。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
6、他人论语十二章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7、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8、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本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3.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本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
9、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本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本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本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7. 子曰
10、:“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译文:几
11、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本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本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本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12、矣。”(子张)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本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文中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1)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2)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3)五日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次数;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5、一词多义。(1)时:学而时习之(时常、按时)元芳时年七岁(当时)(2)志:吾十又五而志于学(立志)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6、文言虚词。
13、(1)而,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作为)(3)其,回也不改其乐(代词,这)、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其中)说明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表明学习态度的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描述品德修养的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虽有佳肴选自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
14、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重点字词翻译:(1)“虽有佳肴”,“虽”,连词,虽然。“佳肴”,美味的鱼肉。“佳”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
15、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 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河中石兽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 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字词解释: 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临:靠近。干:岸边。圮:倒塌。 竟不可得:终于,到
16、底。阅:经过。岁:年。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曳:牵引。木柿:木片。湮:埋没。颠:通“癫”,疯狂。暴涨:动词作名词,大水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坎穴:洞坑。臆断:主观判断 以为顺流下矣:下,往下游去。重点句子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文: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译文: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
17、荒唐吗?”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文章主旨: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智子疑邻一、文学常识韩非:战国末期法家主要代表人家。著作有韩非子。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二、重要词义 1、天雨墙坏 雨:下雨 坏:毁坏 2、智子疑邻 智:以为聪明 3、不筑 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
18、: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6、其家甚 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三、重点句翻译1、天雨墙坏。-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2、暮而果大亡其财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3、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四、内容理解1、宋人家被盗的事出有因吗?天雨墙坏。2、在宋人家被盗前,可有人向他提出有关建议?其邻人之父亦云3、被盗后,宋人对两人有何不同的态度?智其子而疑其邻4、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宋人与儿子的关系自然比与他邻居的关系要亲近。既然要相信儿子不是盗贼,那么邻居必定是盗贼了,因为邻居提出了一个与
19、其儿子一样的建议5、智子疑邻的寓意是?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塞翁失马一、文学常识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后刘安因被告谋反而自杀。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儒、法、阴阳等思想,论理时常常引述古代神话、传说,因而保存了一部分珍贵的神话资料,内容丰富,文笔优美。二、要点词义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2、人皆吊之 吊: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 4、居数月 居:过,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
20、入塞 大:大规模三、重点句翻译1、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2、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这难道不是祸害吗3、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比喻因祸可以得福,坏事可以变为好事四、课文理解 1、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2、学了塞翁失马,你认为好事一定可以变坏事吗?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