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对电脑的依赖与日俱增.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96460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对电脑的依赖与日俱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对电脑的依赖与日俱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对电脑的依赖与日俱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对电脑的依赖与日俱增.doc(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科门类(二级类):工学(冶金工程)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团队名称: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华一新 所在院校: 昆明理工大学 推荐部门: 云南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九年四月填 表 说 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8年12月31日。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昆明

2、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所在的冶金工程系,是昆明理工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已有八十余年历史。她源于1923年成立的私立东陆大学采矿冶金系,1931年更名为省立东陆大学采矿冶金系,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采矿冶金系,1938年更名为国立云南大学采矿冶金系,1950年更名为云南大学采矿冶金系,于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合并贵州大学工学院矿冶系,西康技艺专科学校,重庆大学有色金属专科在原昆明工学院成立冶金系。1954年有色金属专业按教学计划要求开出38门课程,还在学生中进行了课程设计,1956年第一次组织了毕业设计。1956年前这段时期,是昆明工学院的初创发展阶段。在短短两年多时间

3、内,初步建立了以有色金属矿冶为主的专业教育体系,扩大了学院规模,提高了培养能力,为我国新兴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培养了一批急需人才。1958年增设钢铁冶金专业, 1961年冶金系分为冶金、选矿两系。1962年创办有色金属合金及热处理专业。 1973年增设稀有金属冶金专业,并成立了钢铁冶金系。1980年,钢铁冶金系和冶金系合并为冶金系。按教育部专业目录,1997年将原来的有色金属冶金、钢铁冶金、轻稀贵冶金等本科专业合并为冶金工程专业。196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0年获得有色金属冶金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得有色金属冶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经教委批准举办了冶金系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

4、2005年开始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98年获得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01年设立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冶金工程系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冶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的声誉。已培养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类毕业生近万人,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以徐祖耀、殷之文、张国成、戴永年4位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冶金工程系现有1个“冶金工程”国家级高校一类特色建设专业,1个“冶金工程”国家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冶金工程”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有色金属冶金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1个省校共建重点

5、学科,1个“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各1个,下设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循环工程、应用电化学工程、冶金能源工程、冶金工程控制、冶金资源与生态环境、生物冶金、生产过程物流学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和3个硕士学位点,并有1个“冶金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拥有1个“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非常规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能效中心,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创新团队,7个校级创新团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真空冶金,非常规冶金、冶金节能减排、计

6、算冶金、离子液体冶金、冶金熔体(溶液)物理化学、冶金新材料与表面工程、湿法冶金等特色研究方向和创新团队。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在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校冶金工程专业重点建设的主干专业课程,也是体现我校“有色金属冶金学科”优势和特色的重要课程。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以我校“有色金属冶金”国家重点学科、“冶金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为依托,以“冶金工程”国家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实验研究平台为支撑,以高水平教改项目和科研项目为基础,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经过长期建设,本团队

7、现已发展成为一支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老中青有效结合,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型教学团队。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由我校冶金工程学科和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团队整体水平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学术梯队完整。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特聘教授1人,云南省优秀教师2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后备人才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职称结构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

8、高级职称占85.71 %,中级职称占14.29%;学历结构中,教师100%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年龄结构中,35岁教师以下 3人,占42.86%,3650岁教师4人,占 57.14%;学缘结构中,本校毕业教师4人,外校毕业教师3人,分别占57.14%和42.86%;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5人,占71.43%。教师分别有在昆明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美国波士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俄罗斯国立莫斯科钢铁及合金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国内外院校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团队老、中、青教师有效搭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传、帮、带”,具有了良好的团队合

9、作精神。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密切结合我国是世界第一有色金属生产大国、云南省是著名的有色金属王国这一实际情况,针对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全力打造具有鲜明行业和区域特色的有色金属冶金学品牌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积极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的规律,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构建了适应我国冶金工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课程教学团队支撑的冶金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高校一类特色专业和国家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了

10、有色重金属冶金学、冶金设备基础2门省级精品课程。积极开展冶金原理、冶金新技术等课程的“双语”教学。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教改项目10余项,先后出版了有色冶金概论、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现代铜冶金学、锌冶金学、冶金过程动力学导论、冶金设备、微波冶金等教材10余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1部,高等学校规划教材3部)。获全国冶金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优秀奖1项、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名师奖1项、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教改论文获奖2项。先后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非常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通过科

11、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推广转让技术成果10余项,创经济效益数亿元。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三大检索20余篇。在云南铜业集团、云南锡业集团、云南冶金集团、攀枝花钢铁集团、宝钢集团、中铝集团、株州冶炼厂、金川公司等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家建立了长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现已为越南培养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的本科生60

12、余人。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姓 名华一新出生年月1959.03参加工作时间1977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 族白族性 别男最终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授予时间1988高校教龄21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博导行政职务系主任联系地址、邮编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253号,昆明理工大学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办公电话0871-移动电话电子邮件地址huayixin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1. 2009年主持的冶金工程专业云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建设;2. 2008年主持的“冶金工程”国家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批准立项建设;3. 2008年被评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 2007年主持的“

13、冶金工程”国家高校一类特色专业批准立项建设;5. 2007年编著的教材冶金过程动力学导论获全国冶金优秀教材一等奖;6. 2005年主持的“重有色金属冶金学”被评为云南省精品课程;7. 2004年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教师;8. 2002年主持的“有色金属冶金”国家重点学科批准立项建设;9. 2002年被遴选云南省首批特聘教授;10. 2002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1. 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 1997年被评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3. 1996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4. 1995年被评为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跨世纪人才;15. 1991年被中华人民共

14、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主要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78-1988年昆明理工大学/学生有色金属冶金1991-1992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后冶金工程2000-2001年美国波士顿大学/高访冶金工程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6人 姓 名杨 斌年 龄44参加工作时间1990最终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专 业有色金属冶金高校教龄19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博导行政职务副院长姓 名朱 云年 龄47参加工作时间1987最终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专 业有色金属冶金高校教龄22专业技术职务教授/硕导行政职务姓 名马文

15、会年 龄36参加工作时间2001最终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专 业冶金物理化学高校教龄8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博导行政职务副院长姓 名徐瑞东年 龄34参加工作时间2002最终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专 业冶金物理化学高校教龄7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硕导行政职务副系主任姓 名田国才年 龄33参加工作时间2003最终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专 业冶金电化学高校教龄4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硕导行政职务-姓 名姚耀春年 龄32参加工作时间2005最终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专 业有色金属冶金高校教龄4专业技术职务讲 师行政职务-三、教学情况1.主要授课情况:(2005年以来)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总课

16、时冶金动力学华一新2005-2008128冶金新技术华一新2005-2008128普通冶金华一新2005-2008128重有色金属冶金学杨 斌2005-2008384重有色金属冶金学马文会2005-2008192冶金设备基础朱 云、徐瑞东2005-2008256冶金设备基础课程设计朱 云、徐瑞东2005-200880冶金反应工程学杨 斌2005-2008128冶金传输原理马文会2005-2008256轻稀贵金属冶金学田国才2005-2008384轻稀贵金属冶金学田国才2005-2008192专业英语马文会2005-2008256耐火材料与燃烧徐瑞东2005-2008128真空冶金姚耀春2005

17、-2008128冶金工程设计基础朱 云2005-2008256计算机在冶金中应用田国才2005-2008128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编写)戴永年杨 斌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有色冶金概论(编写)华一新李 坚朱 云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冶金过程动力学导论(编写)华一新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全国冶金优秀教材一等奖冶金设备(编写)朱 云徐瑞东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现代铜冶金学(编写)朱祖泽李 坚朱 云科学出版社2003微波冶金(编写)华一新科学出版社1999锌冶金学

18、(编写)魏 昶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现代铜冶金学(编写)朱祖泽马克毅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重金属冶金学锡冶金(使用)罗庆文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轻金属冶金学(使用)杨重愚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贵金属冶金学(使用)黎鼎鑫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锡(使用)黄位森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现代冶金学(使用)翟玉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钢铁冶金原理(使用)黄希祜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九五”国家重点教材有色冶金原理(使用)傅崇说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冶金传输原理(使用)沈巧珍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耐火材料与燃料燃烧(使用)陈 敏于景坤王 楠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钢铁冶金学炼钢)(使用)陈家祥冶金工业出版社

19、1990钢铁冶金学(炼铁)(使用)王筱留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现代冶金学(钢铁冶金卷)(使用)朱苗勇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冶金工程重点学科新世纪系列教材建设(教材)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冶金过程动力学全国冶金优秀教材奖一等奖2007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学类(马文会)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三等奖2006冶金过程及设备课件第七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优秀奖2003冶金过程及设备MCAI课件云南省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2004冶金炉MCAI课件云南省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三等奖2007迎接新世纪挑战,建设冶金工程重点学科系列教材昆明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20、特等奖2003研究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昆明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3冶金炉课件昆明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6瞄准云南省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发挥优势自主创新打造特色学科云南省第四届教育教学研讨评选优秀论文奖二等奖2008全面更新办学理,加快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华教育教学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20034.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项目名称经费(万元)项目来源起止时间“冶金工程”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点60 教育部 财政部2008-2011 “冶金工程”国家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0教育部 财政部2008-20

21、11冶金工程专业云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建设30云南省2009-2012“冶金工程”云南省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云南省2008-2011“冶金工程”云南省重点专业4云南省2005-2007“有色重金属冶金学”云南省精品课程5云南省2006-2009“冶金设备基础”云南省精品课程5云南省2009-2012“有色金属冶金”国家重点学科1000教育部、学校2002-2005“冶金工程”省级重点学科50云南省2006-2010“冶金物理化学”省院省校共建重点学科120云南省2000-2005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1、

22、团队设置特色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一直立足云南,针对西部及云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开展了系列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李梦庚教授、谭庆麟教授、刘纯鹏教授、戴永年教授、杨显万教授等老一辈冶金专家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明的“电热连续结晶机除铅、铋工艺及设备”被西方冶金界称为“二十世纪锡冶金最伟大的发明”,创造性地研制成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和“卧式真空炉”改革了锡、铅、锌冶金传统生产技术,这些成果在国内外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戴永年教授因此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学团队一批年轻的冶金学者在继承老一辈精华的基础

23、上,结合学科发展的交叉领域,不断拓宽研究内容。在长期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已形成了真空冶金,非常规冶金、冶金节能减排、计算冶金、离子液体冶金、冶金熔体(溶液)物理化学、冶金新材料与表面工程、湿法冶金等特色研究方向和创新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老中青的有效结合,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层次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爱岗敬业、教学经验丰富的研究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以中青年为主,老中青相结合,年龄结构合理,学位层次高,学术造诣深,整体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团队成员有在国内外不同大学或研究院所获得学位或学习的经历,这使团队“师承百家,博采众家”,具有教学理念先进和勇于创新的特点。团队人

24、员专业特色突出,科研水平高,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能力强。团队成员熟悉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的整体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的成果即时应用,付诸实践。教师都承担科研课题,指导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既搞教学又搞科研,使团队成员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够将本科教学、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将本学科的发展前沿知识和自己的科技成果引入到本科教学中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科发展与科技进步同步进行,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使学生学到课本上尚没有的科学前沿知识,学生在浓厚的学术氛围里接受熏陶,培养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专业特色学科建设

25、水平是专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教学、科研、学术整体水平的重要反映,是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聚集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基地,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社会才能对其产生认同感、信任感。因此,学科发展状况对于专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在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有色金属冶金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形成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全力打造品牌专业”的办学特色,带动了教学团队和专业特色的建设。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所在的冶金工程专业目前为国家高校一类特色专业,其发展历程已有80余年历史,是国内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冶金

26、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与科学研究基地。通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造就了一支能传承教师风范,发扬红土精神的教师队伍。我国锡冶金专家李梦庚教授25年呕心力血发明的“连续螺旋结晶熔析机” 被美国同行誉为“20世纪锡冶金最伟大的发明”,他把大半个人生献给了国家有色金属事业和有色矿冶专门人才的培养,是昆工学子“红土精神”的真实写照;真空冶金学专家戴永年院士一生躬行实践,科教成绩斐然。如今满头银发的戴院士仍坚持在岗,仍积极投身于所热爱的科教事业。“实践出真知,勤奋增才干”的座右铭时刻在影响着每一位冶金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何蔼平教授始终坚持“我不属于自己,我属于祖国,我属于事业,我属于学生”的信念,明德任责,致知力行

27、,成为了全校师生学习的楷模;“国务院优秀回国人员”华一新教授、马文会教授等一批留洋博士后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待遇,选择了回校任教,他们用赤子之情和实际行动展现着“红土精神”。 老、中、青之间“传、帮、带”,一批青年骨干迅速成长,已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在“冶金工程”国家高校一类特色专业、国家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在国内外同类高校、同类专业中的地位和声望,也提高和保证了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冶金工程专业始终坚持以教育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提高

28、教学质量和加强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平台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和确立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并将其落实到了实处。长期以来,较好地处理好了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牢固树立了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发展生命线的观念。近年来,为确立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冶金工程专业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主要以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各项工作,并以各项工作创新为突破口,成效明显,教授全部回归了本科教学课堂;通过学生评教、领导听课、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以及教学质量一票支持(否决)制等相关制度,进一步抓好了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毕业论文/设计

29、答辩5%木位复审制,进一步提高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了学生创新性、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零的突破;积极探索新机制,实行新举措通过实施“辅导员+本科生导师制”,有效保障了冶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此外,还积极进行着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建设与改革,其中,项目“冶金工程重点学科新世纪系列教材建设”突破了传统的只容纳单一提取冶金学的模式,从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复合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并将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材中加以介绍,构筑了冶金工程学科新世纪系列教材,获得了2004年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课程特色有色金属冶金学作为冶金工程国家高校一类特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

30、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有色金属冶金的基本理论、基本工艺和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掌握各个有色金属冶炼过程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及工艺特点,把握工艺发展方向,通过对各环节的系统了解,提高应用基础理论于生产实践的能力。课程内容上改革力度大,本着“重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原则,将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构造出了全新的课程内容体系,突出了课程教学的“基础性、科学性、实用性”,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上,充分体现了“厚基础、重能力、强素质”的特点,使之更加适应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中,合理分配各部分内容比例,并处理好基础理论、生产技术、

31、有色金属冶金工艺流程内容的相互关系,同时为拓宽学生视野,适当纳入材料学,材料加工、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清洁冶金、生态化冶金、冶金信息化等一定比例的学科交叉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穿成串,利于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中还包含了相关有色金属冶金技术进步,发展历史等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促进学生掌握有色金属冶金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冶金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注意及时把最新的学科发展成果和教改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并处理好传统经典内容与现代创新内容的关系。把真空冶金、非常规冶金、离子液体冶金、冶金熔体(

32、溶液)物理化学、湿法冶金及火法冶金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及时的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遵循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原则,符合学生对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论学习再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规律,即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模式。在学生学习冶金基础理论后,学习有色金属冶金学专业课前,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实习后安排理论课学习,理论课学习同时安排实验教学内容,最后安排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这种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模式使各教学环节衔接紧密,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能够融会贯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

33、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4、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整体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以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的人才培养宗旨是坚持以德为先,加强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培养,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全面实施知识、能力、素质教育,努力推动培养模式的“三个转变”,即“专才向通才、教学向教育、传授向学习”的转变

34、。核心内容主要有:1) 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根据“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要求,全面修订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实施学分制。新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突出“拓宽基础,加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的特点;2) 主、辅修制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不断完善辅修专业和第二专业培养制度,允许和鼓励学生跨大类专业选课,推行主、辅修制。对在校期间有能力选学第二专业或辅修专业的

35、学生,我们在考核和课时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经考核合格后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致力于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极力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出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此外,还相应地改进了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制

36、度,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特别是注意转变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4)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加速本科生的社会化进程,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有利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学科基础-工程实践-综合训练”的有机结合,体现现代工程教育与科研生产的一体化、综合化趋势和工科院校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目前,在此模式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尝试,开展校际、校企和国际之间交流与合作,已经与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云南锡业集团公司、云南铜业集团公司、云南铝业股份有

37、限公司、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中国铝业贵阳分公司、广西苹果铝厂、株州冶炼厂、韶关冶炼厂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努力开拓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但目前要大规模实施此模式尚有一定困难,尚需政策支持。(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1) 教材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编好书、用好书,保证高质量的教材进课堂,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加强了对教材选用过程的管理。根据近年来使用的教材及参考书统计,教材的构成和来源主要以全国性出版和高校正式出版的教材为主,确保了所选用教材的质量和水平。根据有色金属冶金学科和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当前

38、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订了“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近年来出版了有色冶金概论、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现代铜冶金学、锌冶金学、冶金过程动力学导论、冶金设备、微波冶金等教材10余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1部,高等学校规划教材3部)。出版的平台课教材质量高、特色鲜明,受到师生的好评;2) 课程建设:根据教学改革和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将基础课与专业课设置为基础平台课、有色金属冶金学专业课和实验、实践平台课,让本科生从一年级起接受专业课程,由资深教授讲授,让学生“享受原汁原味的专业知识”;团队鼓励并引导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学术带头人主持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华一新教授负责的“重有色金属冶金学”

39、课程2006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朱云教授负责的“冶金设备基础”课程2009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3) 科研成果进课堂:任课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觉得具体、生动,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觉得理论知识大有用武之地,本学科大有发展前途。科研成果上讲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解本学科科技发展动态,将学生带到本学科前沿,开展科研成果讲座。请本学科在科研上取得重要成果的教师开设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介绍自己的最新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介绍解决科学技术难题的方法和体会。该方式不是普通的学术报告,而是要求主讲者深入、细致

40、介绍解决科技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使学生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4)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变教师主动、学生被动为师生互动。布置一些章节由老师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讲解,大家讨论。开展“自学、自讲、自评”的教学活动。由科研内容提炼出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学习的知识去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课堂教学将PPT和粉笔黑板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网上交流相结合。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平时和考试相结合,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发言、自学、自讲、自评情况。笔试统一命题,统一判卷;5) 培养方案、课程

41、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适应专业调整,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使其能够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专业调整的平稳过渡,使专业教育更具特色。发表了“瞄准云南省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发挥优势自主创新打造特色学科”、“冶金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等教改论文。(3)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建设与改革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迅猛,高等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成为大众化教育,这对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客观要求,为此,近年来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围绕改变观念,重视教改研究项目、注重专业素质教育、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开展教

42、学以及变更传统考试模式,采取多种灵活考核方法等方面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在建设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加大多媒体课程建设力度: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表、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丰富了授课信息,特别是动画的应用,使得即便是在现场也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密闭反应器内部结构、反应过程等一目了然。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现有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教学的课程共8门。其中必修课4门,专业课2门,选修课2门;2) 关于改革考试方法的有关规定与执行情况:为克服传统的单一考试方式即笔试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近年来,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采取了多种方式的改革探索,加大了各门

43、选修课、考查课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力度,采取了更加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收到了比单一的笔试比卷考试方式更客观、全面、公正的考核效果。(4)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根本标志,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订相应的教学质量规定,是实现教学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含实验课程)均能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安排落实。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教学计划每一年至两年组织调整、修订。1)教学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文件与资料:严格执行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周历以及总课表的有关规定,教学计划、大纲、日历、教案等教学管理文件

44、科学、规范、齐全,归档及时,合乎标准。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其运行管理文件”中规定的全部制度,运行效果较好。学籍管理:学籍管理完整、科学、规范,执行严格;学生考试与成绩管理严格、规范、准确;注册、升、留、降级管理规范、准确;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肄业证书及结业证书管理规范、准确无差错。教师管理:有科学、合理的教师档案管理及教师工作基本条例,有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效果良好;有教师教学工作奖惩制度,执行效果较好。教务管理:排课、调课及教学运行课表完整、规范,有教学任务书、总课表及教师任课名册,执行效果好;学院的教学资源管理得当、利用率高;任课教师配备合理,

45、能胜任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明确,有课业组织的暂行规定、课表管理规定、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以及关于加强教材选用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效果良好。教材建设与管理:积极组织开展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教材建设人员配备整齐,能正常开展工作。有教材建设规划及优秀教材的评选方法,主干核心课程主要选用国家统编教材;有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并积极鼓励专业及教师编写本领域的任课教材。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管理规范,有实验室工作规程、实验室守则、本科实验教学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执行效果好;2)教学质量监控及运行管理体系:根据教学规章制度及学校关于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运行效果良好。具体体现在:教学计划管理:出台了课业组织暂行规定、课表管理规定、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加强教材选用管理的有关规定以及加强考务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的有关规定,并能严格按规定执行,运行效果良好。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