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教案.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93404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章节名称第二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学时2教学要求说出世界的物质性,阐述物质、意识及其关系,复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教学条件多媒体重点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难点意识及其能动作用教学基本思路小结,布置思考题两种对立的世界观重点比较分析以往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得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的世界,我们不禁要问:世界是什么?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导 课单 元 教 学 过 程 设 计章节名称: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备

2、注学时分配设计:计划用1学时讲授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用1学时讲授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及两种对立的世界观。教学方法设计: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讨论式教学。开课导语设计:回顾复习,问题导入或学理导入结课用语设计:归纳、提示、承上启下主要内容:1、物质是世界的本原。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重要意义:1.有利于学员从整体上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有利于学员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3可以帮助学员端正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课题引入】问题导入或学理导入【讲授新课】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

3、在一、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本原问题,自古及今,就是哲学研究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人类是怎样探索这一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又是怎样回答这一问题的呢? 对此,不同的哲学派别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根本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哲学上的一元论则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1.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又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4、”、“阴阳说”和“八卦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本身与具体物质形态混同起来了,没有达到科学的抽象,也缺乏科学的论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形成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原子是当时科学认识已经达到的关于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人们由此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相互转化,原子的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被看成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就以此为根据,把当时自然科学对物质的认识照搬到哲学中来,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同朴素唯物主义相比,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

5、一定的自然科学的材料为根据,克服了自发的猜测的性质,并用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反对宗教唯心主义,总的来说这是一个进步,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但是,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缺乏辩证思维,它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首先,机械性,把物质世界都看作是机械运动,霍布斯认为人就象一架机器,心脏就象上足的发条,神经是游丝,关节是齿轮等等。其次,形而上学性,认为原子是不变的,原子是物质的最终层次。第三,不彻底性。在社会历史领域里陷入了唯心主义。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既经不起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检验,又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科学说明世界是物质性的客观存在,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

6、哲学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在总结哲学和科学长期发展的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实现了哲学物质理论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物质的定义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这个物质定义的最大特点是,它不是从所谓“纯客观”的角度去论证自然界中哪一层次、哪一种粒子是最基本的、不变的“宇宙之砖”,而是从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中把握物质。它不是仅仅依据某一科学成果,而是像恩格斯所讲的那样,以全部科学为依据,从物质意识的最高对立的逻辑分析出发,抓住客观实在性这一点去界定物质,因而在哲

7、学认识论上为人类认识的无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物质定义的意义第一,它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是反对一切唯心主义和哲学二元论的锐利武器。第二,它对物质世界和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三,它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批驳了不可知论。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物质观从理论逻辑上,也从事实根据上充分表明,世界是物质性的客观存在,它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也不依任何神秘的客观精神为转移。3.世界统一于物质(略讲)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首先,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基础

8、地位。其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们从事实际工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再次,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高度发展的产物自然科学证明,地球已有46亿年历史了。开始是一个死气沉沉、没有生命的世界,经过20亿年,才出现最低级的菌类;人类和人类意识产生,只有二三百万年。意识产生是一个漫长过程,这一过程包括3个飞跃性的环节。一是从非生物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二是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三是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虽然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9、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意识问题上,自然界为什么选择了人而不是其他动物。其实,自然界并不是对人类有偏爱,人之所以产生意识,除自然的基础外,还有它的社会原因。其中,劳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劳动过程推动着猿脑向人脑转化;劳动产生了意识的物质外壳语言;劳动使意识的内容不断丰富。3.意识的本质关于意识的本质,应讲两句话: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恩格斯: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换言之,人脑是意识的器官,没有人脑的神经活动,就谈不上意识。人脑是物质,意识是这种特殊物质的功能。

10、这说明,意识离不开物质,但又不是所有物质都有意识。意识承担者只能是人脑。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一命题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说,意识必须有反映的对象。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是外界输入信息,在人脑中加工制作的过程。因此,人脑好比是一个加工厂,原材料只能来源于客观世界。意识既然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那么反映者当然不能离开被反映者,否则,意识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也有它的客观原型。其二是说,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感性的反映形式如感觉、知觉、表

11、象,理性的反映形式如概念、判断、推理等,都是主观的。意识就有主观性,是人脑加工的结果。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过程,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反映形式。意识可以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真实的摹写,也可以是歪曲的、想象的反映。4.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人类的意识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是没有计划和目的的 。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人是意识活动的主体,人又是实践着的社会的人。因此,人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基于实践的需要而带着一定的主观要求,抱着一定的动机和目的。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

12、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个观念的存在着的劳动结果,就是人的目的、人的实践活动的思想蓝图,人的意识不仅预先规定了活动目的,而且规定了为实现这一目的所必需的活动方式和步骤,这就是计划性。意识的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是其他动物没有的,它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重要表现。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主观创造性所谓选择性,是说意识在反映对象事物时,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将一切事物都纳入自己的意识范围,而总是根据某种现实的需要和意识活动结果的可能性,有选择地瞄准对象事物。所谓主观创造性,是说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说,

13、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在认识事物规律的基础上创造一个理想的甚至幻想的世界。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这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说人能够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摸型、计划等实现出来,使人的理想和目的变为客观现实,从而来断的按照人的意愿改造对象,改变对象。意识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和实践活动能够改造人自身人对自身的改造,是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同时进行的,包括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骄傲情绪,形成正确的“我识”;包括体验生活、磨练自己,就像孟子告子下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14、,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包括不断强壮自己的体魄,调整自己的心理,培养自己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的品格,总之,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在对世界本质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义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唯心主义佛家有镜花水月的故事,是说大千好世界的万事万物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一样,并不是真实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虚无。这是对外部世界的唯心主义的解释,是对外部世界客观性的否定。在这个问题上,一切唯心主义的理论与宗教神学的理解有一个本质上的共同点,那就是否认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即物质性,认为世界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

15、的存在。如柏拉图就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一种叫“理念”的东西。世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理念世界,现实世界的每一个事物背后都相应有一个规定这个事物是这个事物的“理念”,无数的事物构成现实世界,无数的理念构成“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本质、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体现。黑格尔也认为,现实世界是一种叫“绝对精神”产物。现实世界事物的多样性只不过是“绝对精神”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表现形态,现实事物的变化发展也只不过是“绝对精神”发展变化的体现。唯物主义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世界的客观存在,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但是,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和界定是有差别的。

16、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地总结了历史上一切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充分吸收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形成了最为科学的哲学物质观,对物质世界和客观存在给予了最有说服力的解释。【小结】人脑的机能客观存在的反映世界统一于物质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客观实在性意识唯心主义一元论【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问题导入: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的世界,我们不禁要问:世界是什么?学理导入: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成果,是浩瀚哲学思想的一颗明珠。那么哲学究竟研究什么?它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这是研究哲学无法避免的问题。(引发学员思考 2分钟)板书设计: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的: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播放视频让学员直观认识人脑与意识的关系。板书设计: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较难理解)幻灯片图式: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单 元 教 学 后 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